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6|回复: 0

[2018年剖析高通的iPhone禁售令:苹果没黄 高通很慌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苹果没黄,高通很慌
  高通和苹果专利战上上周在吸引了许多人眼球之后,很快被大多数人遗忘。但就本次专利上的争端而言,实际上存在很多以往专利战不同的特点。
  文 | Odin
  来源 | 虎嗅APP(ID:huxiu_com)
  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在2017年,高通(Qualcomm)和苹果(Apple)这两家经常占据专利新闻头条的公司,互相控告,开始了第二次手机专利大战。这次专利受到大众关注的原因,是高通成功在中国和德国申请iPhone临时禁售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
  但这个禁售令只是这场专利大战的一个小回合──究竟高通和苹果究竟在争什么?两者的官司其实战况如何?今天我简单为大家分析当中的玄机。

剖析高通的iPhone禁售令
  当高通成功争取临时禁售令后,不少媒体都在猜测,苹果会在这次禁售里受到多少伤害;然而只要我们翻查一下专利,就会发现这次的禁售令的重点,绝非苹果会有多受伤,而是为什么高通用这种专利去告苹果。因为单纯从专利官司角度看,高通这次的禁售令申请,其实十分诡异。
FTC 对苹果侵犯高通利案件的判断书。来源:FTC
  作为通信科技业龙头企业的高通,这回在中国使用的专利是ZL201310491586.1,属于图像使用者图型接口(GUI)专利;而iPhone在德国所侵犯的专利,是在一个由Qorvo公司设计的小组件,里面一个叫“envelope tracker”(EP2724461B1)的电源管理功能。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大却在本年9月裁定,苹果没有侵犯高通以上的两条专利(上图),可见这次判决是有一定争议的。
  尽管中国颁发禁售令,但苹果拖了半个月仍然拒不履行,高通只能再次向法庭申请强制执行;但法庭在审理申请时,也要同时考虑新版本的iOS能否绕过专利。在德国战场上,法庭也明确指出苹果如果上诉,禁售令将会暂缓执行。无论是中国或是德国,各种上诉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手续需时,不但看不到即时战果,更给予苹果充裕的时间来绕过专利。
  不过,这些专利诡异的原因,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专利是否有争议,或是这些官司如何旷持日久,而是这些专利都有可能被苹果所回避。

很不高通的诉讼策略
  高通以往在诉讼常用的专利,大部分都是属于难以回避的大杀器:“标准要素专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简积 SEP)。
  标准要素专利的特点是:相关市场时(例如3G通信技术)需要使用统一的通信标准,所以任何公司要进入这个市场,就不能不统一使用这些专利技术,也绕不开相关的专利。由于高通拥有大量手机相关的标准要素专利,市场上的玩家就不能不乖乖地付授权费,只要不付费,高通就会直接告上法庭──当年魅族就挨过高通大杀器的告,最终乖乖付钱。
iOS12.1.2的内地版本改了GUI,但海外版本没有改动。来源:新浪手机
  但苹果针对高通在中国的禁令,已推出了iOS 12.1.2的更新(上图左),声称能回避了以往侵犯高通专利的设计(上图右)。根据CNET的消息,苹果也针对德国的禁令,准备推出新的更新来绕过专利。虽然,苹果想通过更新能来回避专利,并不代表法庭就一定愿意取消禁售令。但明显可见,高通用来告苹果的这几个专利,有一定机会能被回避。
  要知道2012年苹果的世纪专利大战,三星和摩托罗拉都数度把苹果告至禁售,让苹果陷于苦战,但当专利战变成持久战,禁售令最终还是没有被执行。半吊子的专利,对财大气粗的苹果来说,很难构成很大的打击。所以美国著名专利律师Florian Müller也不禁质疑德国的禁售令:“真的会被执行吗?”
  在分析高通这次诡异的讼诉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高通专利围墙的来由,才能理解高通不用以往常用、威力特大的“标准要素专利”,反而用这种力量平平无奇、可以回避的普通专利的行为,是如此的不合常理。

高通专利围墙的滥觞
  高通的专利威力,绝大部分来自1990年代积累的CDMA制式的2G网络技术。1990年代,Nokia称霸全球手机业,由他们带动的GSM技术,也成为手机网络的主流制式。但是,当时就只有高通默默地在美国深耕CDMA技术,悄悄地取得了大部分相关的标准要素专利技术,并筑起了不能逾越的专利墙。所以只要CDMA崛起,高通就能通过手上的标准要素专利而得益。
  2009年,使用CDMA网络的Verizon和Sprint合计占了50%的美国移动网络市场,所以要打入美国,必须拥有CDMA的专利授权。来源:Venture Beat
  后来,美国电信公司Verizon在1996年采用CDMA网络,并通过多次的并购,成为了美国最大的电信公司,也使CDMA成为美国主流的移动网络。然后,任何一家想打入美国市场的手机公司,就必须得到高通的CDMA制式授权。不久,高通在CDMA技术之上开发出高速移动网络技术,成为3G的三个重要标准:W-CDMA、EVDO与TD-SCDMA里的核心技术。手机公司要使用3G网络,一样躲不开高通的专利高墙。
  究竟高通筑起的CDMA专利墙有多深厚?根据NPD分析师的说法,Nokia就是没能取得CDMA专利,不能进入Verizon的市场,然后打不进美国市场,结果错失了当时潜力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最后无奈卖盘告终。而曾经红极一时的联发科(MTK),也因为后来被逼与高通签署“不授权协议”,无法取得3G授权。尽管后来联发科经威盛之手受权,取得CDMA技术,但已经错过了2010~2015年的3G手机的黄金年代。

4G年代与全网通手机的出现
  当手机开始进入4G年代,高通食髓知味,推出建基于CDMA技术的UMB标准。但当时手机公司和芯片业界已苦于高通的CDMA专利墙,纷纷改为支持以英特尔领头的OFDM技术,结果成为了今天的4G LTE,高通已无法像3G年代一样,垄断4G的标准要素专利。
  制定4G LTE标准时,业界都以为能摆脱高通的专利墙,没想到一个“小意外”让好梦成空。
  当年由于手机网络制式繁多,我们在买手机时必须分清它是GSM版本还是CDMA。假若买了CDMA制式版本的iPhone,你就只能在Verizon或中国电信网络上使用,而不能在使用GSM/WCDMA制式的AT&T或中国联通网络上使用。不同版本的网络,严重限制了用户在选择电信公司的自由度,带来大的不便。
  2016年,中国工信部为了推广中国主导的TDD技术,宣布“全网通”成为手机移动网络标准,手机公司必须六模全网通,才能申请入网;在差不多的时间,全中国最大的电信公司中国移动,也只愿意售卖全网通手机。用户买了一台全网通手机后,几乎可以随意使用任何一家电信公司的网络,因而深得用户爱戴,也使后来的手机公司,也尽量争取能“三网合一”。
  所以,全网通手机出现的时候,消费者都十分高兴;但同一时间,高通也很高兴。根据Forbes的说法,中国对全网通的偏爱,为高通带来巨大的好处──因为全网通手机需要兼容所有2G至3G制式的网络,即使你有了4G网络,一样要求高通爸爸给你2G/3G授权。

全网通与高通霸权的建立
  全网通手机,里面就有美国的Verizon、有中国的中国电信,所以也有必须有CDMA。那就是说,如果你要打进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就必须有CDMA,更不要说高通手上的3G专利了。尽管你还可以在低端手机上,使用威盛授权的联发科芯片撑场,但中高端市场,你还是要求找高通授权。
  而且,自从高通在2010年,推出全网通基带的手机SoC处理器芯片骁龙(Snapdragon),授权条款也日趋苛刻:高通一般只授权给组装厂(如富士康)使用CDMA授权,却又百般为难芯片业的竞争对手。
  举例说,当时三星Samsung也有自家强劲的SoC芯片猎户座(Exynos),但根据ZDNET的说法,即使三星已付高通授权费,在美国却只能搭配高通的骁龙,更被高通禁止向第三方售卖自家的猎户座SoC芯片。像是魅族本来一直坚持不用高通的SoC芯片,但在2016年被高通用标准专利要素告上后,最后也只能找高通爸爸买骁龙芯片。
近十年高通专利授权收入变化。来源:彭博
  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其他对手的情况下,在智能手机时代,高通靠着对CDMA标准要素专利的垄断,在授权费上对手机公司如取如携。但是花无百日红,专利背后阴霾渐渐现身(上图)。

为何不用标准要素专利进攻?
  回想2012年苹果与三星和摩托罗拉的世纪手机专利里,苹果的对手就多次使用通信标准要素专利反击,更数度成功申请禁售令,数度使苹果陷于苦战。高通相比起三星或摩托罗拉,拥有更强标准要素专利组合,而且也多次利用标准要素专利,把国产手机公司告得鬼哭神号。为什么高通就偏偏只用这种二三流的专利来逼苹果禁售?
  这绝不会是苹果没有在用高通的专利,更不是苹果有乖乖地在交专利费。更重要的是:苹果明明就拖欠了高通数十亿的专利授权费,但偏偏高通居然不名正言顺地用这些大杀器?
  因为其实高通真正的敌人,并不是苹果,而是反垄断机构。什么禁售令、什么使用者图形接口专利,都只是障眼法,掩饰被反垄断法围攻下的高通。

高通的授权条款
  要知道高通光是利用CDMA这种快要退役的老专利,是不可能搞得全球手机公司都如此头痛。更重要的是,高通如何利用CDMA垄断,来实现他们的专利策略──或称为“专利劫持”(Patent hold)。
  由于手机公司几乎不能回避“标准要素专利”这种大杀器,所以当行业标准组织制定这些技术标准时,需要专利拥有者提供“公平、合理、非歧视”(FRAND)授权承诺。但正如前文所说,高通在提供非标准专利授权时,往往都附带不少苛刻的条款。
  详细条款内容,大家可以参考知乎,这里只转贴与官司有关的最重要三点:

1、拒绝对芯片业竞争者授权。苹果、英特尔、三星等芯片业的竞争对手,都没能取得CDMA的专利授权;苹果iPhone 要用CDMA技术?只能外挂高通的基带芯片。
2、不授权,无芯片(No Licence,No Chips)。高通不既授权我厂生产CDMA基带芯片,那我买高通基带芯片来用行不行?对不起,如果你不先买高通的专利授权,你也买不到基带──对,你买了高通的芯片之外,要同时买高通的授权;而且,还可能同时硬塞你买夹杂了一堆与CDMA无关的普通专利。
3、整机计算授权费用。这一条就是手机业界恶名昭著的“高通税”:你的授权费并不是定额一笔费用,而是以整台手机的售价的一定百份比计算(约2%~6%)。曾有人这样讽刺“高通税”:如果法拉利要在车载娱乐系统上加入全网通通信的话,光是一台车子的专利授权费,可能够你买几十台iPhone了。

  虽然不少手机业界都觉得,高通并没有按“公平、合理、非歧视”原则授权,但也有不少媒体认为,上述的条款并没有问题,高通创新能力强,对通信事业贡献良多,多收没毛病。谁是谁非?见仁见智。反正无论是手机业界也好、网上媒体也好、又或是笔者自己也好,说了都不算。
  真正有权判定高通按“公平、合理、非歧视”原则授权的,只有反垄断机构。

FRAND防御策略
  让我们暂时把目光重新放到苹果身上。苹果在2012年利用设计和使用者图形介等专利,把一众手机业界的对手杀到鬼哭神号,更被指为“以专利扼杀创新”的新专利霸王。当时挨告的三星和摩托罗拉为了反攻,也使出了他们的大杀招:通信上的“标准要素专利”。
  结果,当年的苹果一样数度被颁发禁售令,但当年比今天更严重的是:苹果连回避专利的能力也没有,完全被动,除了被禁售之外,就是要乖乖地把手上的设计专利什么的,与三星等公司进行交叉授权。
  但苹果律师团偏偏没投降,反而直指三星和摩托罗拉的指控,违反FRAND承诺──后来这个策略,就被称之为“FRAND 防御策略”(FRAND Defence)。苹果向欧盟以及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起投诉,导致他们因而多次被反垄断机构警告、甚至罚款。结果,摩托罗拉只能收到原来1/800的授权金,三星的指控最终也被失败,被法庭判以侵权。
  这场世纪专利官司、以及一连串的FRAND防御策略,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全球各国的反垄断机构,更积极地调查“标准要素专利”拥有者,是否有按FRAND原则授权。后来,台湾瑞昱半导体对抗LSI Logic Asia、以及华为与IDC的官司,也是通过FRAND防御策略而取得胜利。后来,某些公司策略性地利用FRAND原则,反向“劫持”标准必要专利权的拥有人,这种现像被法律界称之为“FRAND反向劫持”。
  因此,高通要使用“标准专利要素”控告对手侵权,难度愈来愈大。

苹果的核心指控
  苹果这次对高通的指控,内容众多,Odin不在这里详述,大家可以参考科技产业室验室对其指控的整理。但同样地,苹果在这次专利战里也使用同一老套路:苹果并不是争论争自己有否侵犯高通的专利、或是高通的专利是否有效,而是:高通是否违反FRAND承诺。
  整个指控重点有二,一是的“高通税”。苹果指在专利权耗尽原则(Exhaustion Doctrine)原则下,购买了高通芯片,就应理等同得到高通的专利授权,所以高只能在卖芯片或卖授权两者只挑其一;使用高通芯片的同时还要再付“高通税”,等于被双重征费(有趣的是:当年三星控告苹果之时,苹果因为使用了高通的基带,然后通过高通与三星的授权协议,使用专利权耗尽原则成功抵抗三星)。
iPhone的平均售价变化。来源:Statista
  众所周知,苹果卖的iPhone都是高端贵价玩意,按整价售价计算,专利授权费比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都要贵。更重要的是自2017年起,由iPhone X促使上升的平均售价(ASP,上图),成为了苹果这两年来业绩增长的火车头;但平均售价提高这个增长动力,也同时被高通拦腰狠狠的砍了一刀。
  另一关键指控,是高通拒绝以合理条款向竞争对手(英特尔),提供标准要素专利授权;所以尽管苹果使用英特尔芯片,一样也要向高通付专利费。此外,苹果更指高通以不提供芯片作威胁,逼使客户(例如苹果)接受不合理的授权条款、或拒绝使用竞争对手的芯片。很快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开始出手,调查高通。

大战前夕,已失天时
  故此,即使高通的标准要素专利如何难以回避、如何强而有力;但在专利大战还未开打,高通就丧失了天时与人和。
  首先,苹果这次得到不少科技业界的支持,除了先前已取得iPhone基带芯片生意的英特尔(Intel)之外,三星(Samsung)也因为先前授权时被欺负得很惨,因而与老对手苹果站在同一阵线,另外LG和华为据说也来凑热闹,一起状告高通。除此之外,美国移动应用行业协会、计算机与通信工业协会等的美国手机工会组织,也支持苹果的诉讼。
  高通几乎是孤身作战。
  毕竟对于芯片公司或手机公司来说,能逼使高通修改授权条款,绝对喜闻乐见。
高通与全球贸易机构、以及不同公司的专利争端。来源:FOSS Pantents
  而且随着FRAND防御流行开始,全球的反垄断机构也开始盯上高通(上图),使高通在使用标准要素专利时,不能不投鼠忌器──要知道在2015年,中国发改委刚罚了他们9.7亿美元,并逼使他们大幅修改了授权条款;2016年,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也因为高通授权专利时加入的限制条款,罚了8.5亿美元。如果继续因为滥用标准要素专利而被罚巨款,收到的授权费再多,也可能要吐回出来。
  更关键是在这段时间内,美国法院分别确立了两个案例,大幅强化了苹果两个核心指控的胜算。
  2017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判 Lexmark的专利官司,大幅放宽了“专利权耗尽”的适用范围。美国著名专利律师Florian Müller表示,Lexmark判例大幅强化苹果专利权耗尽的力量,更使高通只能回避相关的指控,进退失据。此外在2018年11月,美国法官高兰惠(Lucy Koh)判高通必须把通信标准要素专利,按FRAND原则授权竞争对手,再配合扩大了专利权耗尽原则,高通更难继续征收“高通税”。

高通的“非标准”反击
  所以,尽管目前双方还未分出胜负,但2018年1月,高通又再因为“滥用市场垄断地位”,再被欧盟罚款9.97亿欧元──可见高通“标准要素专利”这个热核兵器,基本上被废,逼使高通只能使用非标准要素专利,作为“议价工具”(Leverage)。
高通作为“杠杆工具”的部分专利。来源:Qualcomm
  这些专利能有效反击吗?暂时算是有效。但正如前文所述,上述专利原理上都能回避,威力远远不能与高通以往的常用的标准要素专利相比。而这些非标准要素专利,单纯只是一个以战逼和的“议价工具”,“禁售令”也单纯只是一个“障眼法”。
  在另一方面,高通也在美国控告苹果偷窃其大量的机密信息和商业秘密,再交给英特尔造芯片;所以英特尔才能成为苹果的供应商。苹果当然照例否认,此案件目前还在处理中。但可见高通单纯在通信专利的攻防战上,已陷于极度被动的状态。
  但更有甚者的是,因为只要细心一看两者的互动,就能发现苹果对官司立场非常强硬;高通表面上一样很强硬,但却色厉内荏,实际上心急如焚。
  因为他们的战场,其实一直都不在法庭之内。

高通的公关手段
  为什么笔者说只有高通色内荏,心急如焚?在专利大战开始之后,高通曾两度高调地称,官司会在2018年之内解决,包括:

1、第一次是在9月中,当时他们的CEO 史蒂夫·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说:“现在的情况是双方可能会达成和解协议。从传统来看,法律节点会往往为双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促使他们改变各自观点的环境。”
2、第二次是在11月底,Mollenkopf指出:“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大约在本年后半年或明年,我们将会找到方法,找到解决这场官司的方法。”

  但是,苹果的反应却甚为决绝。苹果的代表律师William Isaacson表示:“不幸的是,最近关于两家公司快要和解的报道都是错误的,他们根本都没有进行过任何认真的谈判。”究竟苹果是否真的没有和高通谈判,不得而知,但值得注意的是:高通两度单方面高调表示和苹果正在谈判,而且是快将达成协议。

原因是什么?
高通近 20年的运营利润变化。来源:Fairy Value
  Mollenkopf第一次提出和解报道时,刚好遇上高通收购恩智浦失败,白赔了20亿美元;《华盛顿邮报》指高通未能摆脱业务过度依赖专利授权,前景仍然深受苹果这次官司的阴霾所困扰。第二次提出时,是在高通在2018年第四季度财报,运营利润至2002年来最低的(上图)。故此,财经金融行业普遍看淡其前景,更有媒体直指高通“先前失败了太多次,他们必须要显示一些成功事例。”
  对,形势比人强,随着与苹果的官司继续纠缠不清,高通的经营变得更困难了。这就是为什么高通这么心急,为什么要高调“求和”──他们要告诉投资者:与苹果的专利官司快打完了,苦日子很快就过去了。

华尔街:另一个战场
  高通的财政困局是怎样出现的?
  事实上自iPhone在开始改用高通芯片起,苹果一直是高通最大的客户;但在2017年起,苹果开始转投英特尔后,高通的芯片销售额就大幅下降。高通CFO就在财报的电话会议里,对路透社承认由于苹果弃用高通芯片,预测把下季度芯片销量会少了逾5000万枚。
  不过,高通核心业务不是卖芯片,而是专利授权费。高通“卖基带,送芯片”这个别号,可不是盖的。
  没想到苹果除了不买高通的芯片之外,就连授权费这块也狠狠地砍了一刀。在专利官司开始后,苹果联同4家台湾制造商(仁宝、鸿海、和硕、纬创),在诉讼期间拒绝付高通专利费用。高通后来向法院申请iPhone的禁售令,强逼4家供应商继续付费,但没想到法院在2017年9月拒绝了禁售令申请,并允许他们在讼诉期间暂停付费。
高通 2018 财政状况。来源:高通
  苹果拖欠高通专利费用,影响有多大?据Forbes报道,苹果到目前为止拖欠了高通70亿美元的专利费。70亿有多少?差不多是高通2017年全年运营利润的三倍,够他们用上3年(上图)。少了这一笔款项,高通业绩岂能不差?
  所以,如果官司打得愈长,对高通的伤害愈大──想想在2015年,中国发改委刚罚了他们9.75亿美元,并逼使他们大幅修改了授权条款;2016年,南韩公平贸易委员会也因为高通授权专利时加入的限制条款,罚了8.5亿美元,再加上2018年初被欧盟罚了9.97亿欧元(约12亿美元,分期付款),战况继续下去,搞不好还要再被罚款,无疑雪上加霜。
  即使退一万步说,苹果真的无法绕开高通的使用者图形专利,无法取消禁售令;苹果仍然可以违令出售iPhone(目前产品仍然未有下架),然后反复修改接口,这样又可以多拖着半年,让高通的经营状况变得更为困难,逼使高通让步。至于高通先前高调向媒体表示,要拘捕相关法人代表这回事……由于专利力量太弱,仅属公关话术而已。

高通美好的5G愿景
  所以高通就很急了?还有更急的。
  由于高通在2018年第四季度业绩很差,所以为未来画大饼,以安抚失望的投资者。他们在财报的电话会议里报表示:2019年的5G商用化,授费权增长将会带动业绩。
  看起来,他们变得更急了──急于与手机公司签署 5G 授权协议,当中自然包括苹果。
  高通在3G(左)及5G(只计算美国)时代的专利。左图来源:MacRumor,右图来源:5G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 Landscape 2018 Q2。
  无疑,高通在通信专利技术很强,他们在2G年代几乎完全垄断了CDMA的专利技术、也垄断了大部分3G的专利技术;但正如前文所述,高通在4G年代,在其他电信相关公司围堵下,错失了以CDMA技术为核心的UMB标准。到了5G年代呢?尽管高通在5G的专利一样很强,但远远比不上2G/3G年代的辉煌(上图)。
  更麻烦的是,高通还要面对来自2G和3G专利渐渐弱化的挑战。高通的2G和3G专利都在1990~2000年左右申请,一般专利都有20年的有效期限,所以不少相关的专利不是业已过期、就是快将过期。当然,由于高通在2010年后也申请了不少新的3G专利,所以不见得他们很快会丧失2G/3G的控制力。但随着这些专利一个又一个的过期,高通在2G/3G专利市场的份额、以及在授权费上的议价能力,难免日益下降。
  而且当手机进入5G年代,即使2G/3G的专利还未过期,但在大众心目中早已“过时”。美国最大的CDMA电信公司Verizon,将于2019年完全关闭CDMA网络;中国唯一的CDMA电信公司中国电信,早在2016年放弃CDMA,并在2018年底终止2G和3G手机入库。5G手机对2G/3G专利技术的需求愈来愈少,高通在专利上的议价能力也愈来愈低。
  这就是高通美好的2019年,美好的5G愿景。

全球手机业的一大变化
  对于高通来说,短时间的财困还能解决,但如果连“高通税”的模式也被干掉、苹果也真的不再用高通芯片的话,在不久的未来,CDMA专利不能再呼风唤雨的时候,业绩就会很难看了。
  事实上,高通就曾在2018年年中,指美国联邦贸易委会(FTC)的动议,会“激进地重塑整个通信行业的标准专利要素授权方式”。苹果的官司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正如美国著名专利律师Florian Müller所指,高通最担心的是要再和三星等其他公司,重谈专利授权条款。所以中国也好德国也好,禁售都只是一个幌子;高通唯一的希望,就是要把授权模式谈好。
  所以,苹果挑了个很好的时机和高通开战──虽然苹果近况一样不好,但即使他们被被高通搞得禁售什么的,由于最终高通也只能和谈,所以损害也只限于短期。可是,只要苹果撑过这个难关,把高通的专利费杀下来,长期而言就能进一步提高毛利利润。
  尽管,手机业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摆脱高通在3G上的垄断,但高通在通信专利上的的控制力,必然会随着时间而下降。所以对于高通来说,必须把趁着控制力尚在,把有利于自己的授权协议搞定。故此,高通在2018年中,就难得主动把5G授权费调低,以吸引其他手机公司签署授权。
  所以从这次争端整体看来,全球通信业的专利格局、全球手机业的经营环境,看来很快会出现大变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海风有咸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海风有咸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海风有咸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海风有咸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海风有咸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海风有咸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辞退员工且拖欠经销商款项 第1车贷或面临资金荒 2019年美股怎么走?华尔街看多 静待“1月效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5:07, Processed in 0.2964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