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9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佳美 发表于: 2014-7-23 12:10: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海南风灾后 为何红会身陷“舆情风暴”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青年报
  连日来,台风“威马逊”造成的数十万受灾群众牵动人心。参与救灾的中国红十字会,也许不会料到它调拨的数千条棉被和夹克衫,也将掀起一场舆情“台风灾害”。
  7月20日至今,红会、网民、媒体就“盛夏送灾民棉被”风波展开激烈论战。究竟孰是孰非?中青舆情监测室剖析发现,舆论场中三大“误区”陈陈相因,造成了目前风波难平的“死结”。
  误区一:“盛夏不需盖被子,因此救灾一定不需要被子”
  中青舆情监测室梳理舆情走势看到,最初,在网络上“引爆”风波的是7月20日多家媒体的报道《“威马逊”台风后红十字会三伏天里送棉被》。其中,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直接评价:“把宝贵的人力、财力和运力用错了地方。”
  当天15时后,网络舆论迅速形成第一个负面传播高峰。“盛夏、海南”与“棉被”这组关键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违背常识”,迅速引发网民围观。
  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7月20日的2000条网民评论显示,超过九成为负面舆情。其中,45.6%网民直接质疑红会此举“荒唐”,认为是“捂痱子的救援活动”;30.2%网民以此批评红会“官本位”,是“坐在空调房,拍脑袋决策”;21.7%网民则质疑红会的棉被物资采购、调拨程序,怀疑可能存在“棉被积压、借此清空库存”等“黑幕”。
  而7月20日晚海南红十字三亚救援队队长陈锐,和7月2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等出面回应“棉被是救灾必备品”、“棉被并不厚”,可谓对多数网民“不需要棉被”的质疑,进行了一次“釜底抽薪”。
  在红会第一轮回应后,负面舆情出现了第一次回落。但正面回应的扩散速度、广度,仍落后于前一天的负面新闻。
  中青舆情分析师认为,在“棉被用途”被回应的同时,红会仍未充分解决网民的三点疑问:
  一是棉被不能防潮,为何救灾物资没有选用防潮垫等其他防潮用品?二是距离1998年洪灾已十余年,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和调配,是否仍存在滞后问题?三是能否公布相关棉被、夹克衫的采购价格?
  舆情的“导火索”未能完全熄灭,公众对红会的质疑,也就有了继续延烧之柴。
  误区二:需不需要某物资,不是灾民说了算?
  中青舆情分析师注意到,在红会、媒体和网民的这场热烈争议中,海南灾民的实际需求,却一度成了“灯下的暗点”。
  比如7月20日以来,多家媒体报道,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重灾区的政府干部曾表示:“安置点里的群众需要凉席、毛巾被,但棉被肯定是用不上的。”在广东、广西灾区的未断电地区,不少网民也纷纷自陈“不需棉被”。
  有不少网民以上述情况为依据,认定“棉被无用论”。在和红会“掐架”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海南灾民的声音去哪儿了?
  直到7月21日,媒体报道海南文昌灾区孩子被冻发烧,以“棉被肯定无用”为主的网络论调才发生变化。
  实际上,中国青年报记者查询,湛江灾区位于雷州半岛,文昌灾区位于海南岛东南沿海。前者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后者至今仍没有机场。两地的房屋受灾损毁程度、居民生活现状,可能都存在差异。
  同样,红会一方也未能完全“就事论事”。
  7月2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官方微博引用评论称:“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最受欢迎的救灾物资是军绿色的薄被和羽绒大衣,比其他任何赈灾物品都管用、耐用。”这也被不少网民指出:“湖北的气温和海南是有区别的吧?”
  至此,红会和一部分网民的辩论,已经逐渐偏离了以赈救“威马逊”灾区老百姓为第一要务的初始方向,而部分地步入“彼此对垒,互不买账”的僵局。
  误区三:“站队之争”里容不下监督批评?
  实际上,为“威马逊”引发的负面事件“买单”的,不止红会一家。但比起民政部门“救灾面包发霉”的责任,“红会”两字引发的“讨伐”声浪显然更巨大。
  从郭美美事件至今,红会近几年中持续遭到质疑,也一直在回应,公众形象却很难说有明显提升。
  “你是反红会,还是挺红会?”在连日来的网络舆论场中,红会“送棉被”风波逐渐变味,脱离就事论事,某种程度上成了“站队之争”。中青舆情分析师注意到,在当事方红会、网络舆论的对擂台上,可以说双方都“不够淡定”。
  一面是红会公众形象不佳,催生了诸多网民的“有罪推定”心理;一面是红会急于“洗刷罪名”,在澄清的同时也和网民“掐架”,造成了一部分反效果。
  但是,“站队之争”里容不下监督批评,却是红会应对公众质疑时的一个极大“失分点”。
  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从7月20日起截至发稿,红会的新浪微博仅发9条相关微博,腾讯微博共发36条之多。前者收获的正面评价比例,却超出后者。
  过犹不及。红会腾讯微博虽然应对非常积极,却时有“用力过猛”。中青舆情监测室总结,其主要有三次“失言”。
  第一次是在红会澄清发霉面包并非红会物资后,有网民评论:“小编,吃一堑长一智,要改进的东西太多了!再被骂三五年,怎么办?”7月21日17时15分,红会官微回应称:“被骂,那是我们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认,但不是我们做的,不能扣我们头上!”
  第二次,是网民“幽默一下下”建言官微:“如果小编可以在发布事件真实情况的同时感谢社会团体的监督,同时欢迎质疑者的监督。那么,谁愿意做坏人站在你的对立面?”7月21日21时4分,红会回应说:“我们欢迎来自各界的监督和指导,但实在无法忍受不专业的报道导致的所谓的批评。”
  这种“斗气式”的“口水仗”,在同日晚间出现了第三次,也达到顶峰。在网民评价红会公众形象不佳、期待中央领导“揭底”时,红会官微的回复语气愈加激烈:“我们真等着习大大在我们这发威的那一天!”
  红会这三次回应的“理直气壮”,再次引发网民不满。绝大多数网民认为,红会官微不宜频繁“发怒”。网民“黄川华”的评论颇具代表性:“民众有知情权,红会有解释真相的义务。有人关注你,是对你工作的支持,网友责问你的过程,也是你重塑形象的过程。你无法忍受,是‘官本位’的思维在作怪。”
  网民“e_lu”则坦率地说:“脸是自己丢的,也要靠自己去挣!你若真的好,质疑声自然会渐渐消去。你怒了,说明心态还没正回来。”也有支持红会发棉被的网民忍不住提醒:“作为红会官微,不要在评论里陷入无谓的争论和斗嘴。因为,不管是结果是输是赢,你很有可能都是输家。”
  看来,红会的公信力重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双方心怀善意,才能敞开心扉;而当双方都不“淡定”时,红会则更需要学会倾听,方能从善如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佳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佳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佳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佳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佳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佳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台湾士官虐待队犬被曝光后哭求调职 大暑已至 盘点成都市区内的避暑胜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3:4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