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711|回复: 5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魏继新 发表于: 2007-8-3 11:13:1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评评罗伟章的长篇小说《磨尖掐尖》

 [复制链接]
一个针贬高考时弊并由小说表达的普遍现实
  罗伟章以他独树一帜的底层叙事闯进文坛时,带来的是一种新的以平民化的特殊视角呈现的底层生活的文学的表现与重述,它以不容置疑的真实描写与带着自身经历的生活体验与情感倾向发出的真诚的倾诉振聋发聩,有时甚至是近于残酷的对现实真实描写以对底层生存及对农民工等倾注的人文关怀为文坛吹来一股清风,以他近于原生态的写实描写加入了现实主义主流文学的群体。当他近期推出长篇小说《磨尖掐尖》,带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与冲击,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磨尖掐尖》是一部反映教育、关注高考的小说。高考似乎是一个揪人心灵长久的话题,它曾让无数人兴奋、欣慰、痛苦、失落甚至留下终身的遗憾。恢复高考三十年,参加人数上亿,几乎牵动过所有中国家庭敏感的神经,但如果说最初的竞争虽然也是千军万马的撕杀,考场如战场,但却是考生与试卷的撕杀,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几乎都拧成一股绳,无论是从精神到生活、身体上都支撑着考生。落败的,自寻出路,成功的,成为天之娇子,所以,无论从道德与价值体系上衡量,竞争都是较为公平的。然而,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与市场经济的渗入,民营资本以及各种利益集团对办学与高考的介入,长期以来形成的同仇敌忾的高考价值体系迅速解构与解体,高考中的角色、角色转换、行为人的变化与利益关系迅速导致了对教育道德观念的审视与再认识,甚至发生教育道德观念的沉沦与缺失,这是一场无声而触及人们灵魂的隐性的撕杀,有时甚至充满尴尬,让人欲哭无泪。罗伟章敏锐地把握到了这种变化,他将尖子生遭遇黑幕交易,状元种子被逼疯,忠诚于教育的老教师徘徊于道德沦丧与沉沦的边缘,差点成了“奸细”,以及他们的痛苦、愧疚、迷惘、无奈与抗争,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与阐述,让人看到作者对教育改革的阵痛中现状的深层次描述与思考。
  无庸讳言,市场经济催生下的教育改革没有什么不好。它的直接好处就是使更多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但它带来的阵痛也是必然的。尽管,阵痛催生的应是新的价值观念与价值体系,阵痛带给人的是在困境中如何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及道德的自我完善,但在商品经济中被摧毁的旧有的价值体系早已支离破碎,一片狼籍,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尖子生被掐,出卖者和直接受益者,需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没有明文规定。因而,掐尖成了一个主要靠道德自律和职业操守自律的行为。人们面对新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迷惘、困惑、甚至迷失时,这种创伤与痛苦是深刻的,甚至是以牺牲为代价的,在《磨尖掐尖》中,被逼疯的郑胜就是例子,他的凋零让人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但如果仅这样,则远不是罗伟章花那么大功夫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他是用郑胜的悲剧让世人警醒。郑胜悲剧的形成不仅有利益集团、尔虞我诈的恶性竞争形成的社会压力,也有家庭贫困带来的自悲与自负,还有学习与高考本身形成的压力。但由于价值体系的混乱,社会、学校、老师、家长们把高考状元视为头等大事,而忽略了对郑胜的人生价值判断与生活能力的培养,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中也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像方面的自由。”
  郑胜的沦落无疑是令人感到沉痛和惋惜的,我国著名悲剧心理学家朱光潜也说过:“在悲剧中,人的尊严的意识和命运观念同等重要。没有冲突,没有对灾难的反抗,就不会有悲剧。”在《磨尖掐尖》,郑胜作为一个尖子生在课堂上的云里雾里的游说,倔强的罚站,看来都有些古怪而不可思议,但却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以及对命运、对灾难的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是悲剧性的,尤其是当他爬上高墙,终于让自己压抑的情感与血液的沸腾化着大喊喷涌而出:“我不是人,我是鸟!”展开双膊飞翔时,我们的心都碎了,同时也感到了悲剧的力量,郑胜以他的一生为代价,向我们呼唤的,正是一种道德的完善、人的良知、以及教育改革中价值体系的回归与重建。
  《磨尖掐尖》着力塑造的主人公费远钟是另一类悲剧人物,他处于种种矛盾纠葛的中心,他良心未泯,将学生往火里推于心不忍,但又被现实生活所迫,急切地希望能培养出尖子、状元。一方面,他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火箭班班主任,他忍辱负重,克服家庭困难,尽忠职守,关心学生,为了争取郑胜的理解和进步,他甚至有意与患肝炎的他一起吃饭,共用一盆菜;这已不是能用简单的敬业来理解了,它是一种奉献、一种牺牲、一种崇高;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不能左右自己命运的小人物,他不得不面对生存的困境,道德底线失守的考验、严防死守防止尖子生被人掐尖。磨尖掐尖,成了教师职业素质和道德底线的双重挑战。然而,社会毕竟在变化,周围有的教师趋炎附势,有的利用学生伙食、补课等赚钱,有的甚至当奸细靠出卖“学生资源”捞取外快,而他呢?他的懦弱、犹疑,使妻子工作换不了,儿子无钱出国参加比赛。他曾经对郑胜说:“老师会保护你!”可是,最终却无能为力。为了争夺尖子生,教育的道德与价值体系发生了彻底的颠倒,学生张永亮侮辱打了班主任钱丽,照样被别的学校挖走;为了挖到尖子生于文帆,学生家长对冉校长居高临下地与他谈判包括考省、市状元及名牌大学奖励条件。这世界到底是怎么啦?!这使得坚守了一生的费远钟的道德底线也开始动摇、崩溃了,甚至差一点作了奸细,当他意识到出卖学生信息而获取不当利益,本来就是道德缺失而在为了生存的借口下自欺欺人,也由于他的自省、不放弃、抗争,终于在最后一刻坚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底线。
  费远钟是一个小人物,他实际上常常处于尴尬境地,在善与恶之间徘徊,但他还有反醒的能力,他不断的反省自已的行为与道德规范,使自已正在丧失的良知与人性逐渐复苏与回归,最终完成了自我道德的完善与升华。福克纳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曾发表过一段著名的演说:“我相信人类不但会苟且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并非在生物中唯独他留有绵延不绝的声音,而是人有灵魂,有怜悯、牺牲和能够耐劳的精神。”即使是费远钟这样底层的小人物,或许他们的行动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有限的,但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与道德力量却是不可低估的。中国有句古语“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这种小人物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力量,支撑起了一个民族,使她有了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与精神文化遗存,而恰恰是这种力量,也反过来在支撑和改变着小人物自身的命运。历史有时是裹挟着人们前进的,尤其是那些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小人物,但尽管如此,虽然他们的蜕变与思想、感情、道德的升华是被动完成的,但他仍让我们感到了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这也是罗伟章着力塑造的小人物费远钟并描绘出他努力跟上时代,把握自己命运给读者带来的希望与亮点。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化,家长和老师,乃至全社会对高考的认识和反思都在不断的深化,加上民营资本及其他资本的介入,《磨尖掐尖》现象可以说在各地都是存在的,这是一个需要行业自律和道德规范的问题,也涉足到我们教育的根本。无庸讳言,由于民营资本的介入,使更多的学生有了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这当然是好事。而且竞争也并不是坏事,关键是如何规范、如何公平竞争,所以说《磨尖掐尖》仅管是一部教育题材小说,但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教育系统本身,具有了一种普遍意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笔者所在的四川南充市一个最近崛起的由民营资本介入的学校,据我所知,教学质量是非常不错的,曾就读于这个学校的高考考生张非就是一位高考奇才,他2005年高考以703分的好成绩并列南充市理科状元。张非被清华大学录取,后退学,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高考估分高达680多分,最终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录取。他的事颇受争议,网上有人称奇,有人指斥为“考霸”为“奖金”,但他母亲却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候说:“大家只关注我儿子智商高,考分高,其他的很少关注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几乎为零。他会真正快乐吗?”作为教育家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孔子曾经说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应该说,中国高中虽然重在打造学生过硬的基础知识,但同时由于升学率在高考竞争中附加了太多的非教育因素和经济的隐形支配力,中学教育整体的价值体系的重建面临新的课题,也就使得高考成了另一种隐蔽的无形的战场,成了一柄双刃剑,揭示它的必然阵痛,呼唤道德的完善与解构的价值体系的重建与回归,似乎正是罗伟章在《磨尖掐尖》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正是这部小说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川端康成说过:“一切艺术都不过是人走向成熟的道路。”罗伟章来自底层,他的“底层写作”可以说是一种“草根述说”,底层人们那些平凡的生活、小人物的命运,他们经历的悲欢离合、简单的幸福与快乐,更多的挣扎、痛苦、无奈、坚忍、逃避、妥协、变节、蜕变、思想感情的升华等等众生相在他笔下都表现得淋漓尽至。在罗伟章笔下,他的叙述与描写更接近生活本身以及生活的原生态,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生活本质的把握与思考,以及清新、质朴的语言和泠静、客观,如行云流水般的从容叙述,他的叙述是客观平扑的,有时几乎不带个人感情倾向,这似乎与他相信文学创作是个体心灵的回声,只写自己眼睛里和心灵中的世界有关,因此他的小说更多的是再现。他的小说尽管充满内在的张力,却没有刻意追求情节的外化,他的叙述语言也没有在语境、意象以及语言的幽默、机智、思辨色彩上去刻意追求,但似乎这种叙述风格似乎与他遵循的草根生存、底层叙述的草根文化更吻合,否则,就不是罗伟章遵循的创作原则,就与他一贯的底层叙述相悖了。很显然,罗伟章走的是一条通往艺术与人生的健康的通向成熟的道路,他的步伐是坚实的,在作为四川省文学奖评委评奖时我第一次阅读他的作品《大嫂谣》时就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但尽管如此,也诚如有的评论家所说:“底层写作”如何在文学之路上走得更长更远,文学性及文学本身的深化与发展,如何突破几乎正在或已经形成的“底层写作”的思维与创作摸式,无论对于罗伟章和许多现实主义作家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与可喜的,无论怎样说,《磨尖掐尖》揭示的社会现象是深刻的,人物形象是鲜明生动的,并且具有极强社会现实意义。
  当然,我们也期待罗伟章的底层写能得到深化与健康发展,更期待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魏继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魏继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魏继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魏继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魏继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魏继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联圣钟云舫与富商马氏父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女编辑脚印的脚印
2# 四姑娘山
 楼主|魏继新 发表于: 2007-8-3 11:28: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评罗伟章的长篇小说《磨尖掐尖》  b17TwJoL.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黄刚 发表于: 2007-8-12 00:21:20|只看该作者
得到一些,必然付出一些,也失去一些。
4# 金佛山
 胡晓慧 发表于: 2007-9-19 22:07:00|只看该作者
感谢魏老师的评论,我有机会会去读读!问好魏老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何晓 发表于: 2008-11-14 13:58:09|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题材,多少年后才能碰?比如科举,比如范进、比如孔乙己……
6# 青城山
 谢天开 发表于: 2009-1-8 17:05:56|只看该作者
文化使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8 00:46,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