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028|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3-24 07:56: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一座城市的文化突围

 [复制链接]
  
  古城墙在人们心里,不好拆
  200多年前的古城墙算不算文物?从2005年8月开始,这一争论在苏东坡的故乡眉山市不绝于耳。以至于,拆与不拆的声音困扰了当地大半年。
  事情的起因,缘于那段成型于清嘉庆三年(1798)的古城墙,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打算拆掉,坚守的一方则是当地文物部门和众多文化界人士。论证会上,双方难以达成共识,最终不欢而散,搁置了大半年。3月17日,记者从眉山市规划建设局得知,经过多次协商、互让,古城墙终得以保留。
  说起这事,眉山市文体局副局长王晋川情绪激动,他哽咽着说:“现在要保护住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真难!”古城墙前,他抚摸着这面从嘉庆年间走来的文物,难过极了,“古城墙在人们心里,不好拆呀”。
  古城墙位于眉山城东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墙长20余米、厚约3米、高5米,用红砂条石砌筑。和三苏祠、通惠桥一样,古城墙被誉为眉山悠久历史文化仅存的“三大古元素”之一。
  袁成章老人一家就住在城墙根下,从他的爷爷辈算起,已经在这儿住了4代,近100年了。袁大爷今年60岁,打小在城墙上玩耍嬉戏长大。他细数着记忆中的影像:城墙外的护城河因为岷江大堤的修建慢慢干涸;泥巴小路渐渐被柏油路、水泥路替代;老城墙渐渐斑驳,经历了拆除、修护的磨砺,残余部分在1983年被确定为眉山县重点保护文物,还在此立了块碑。而城墙根下的邻居们,有的不在了,儿孙辈又蹦蹦跳跳地长大了;有的搬走了,又有新邻居搬来了,大家处得极融洽,对这老城墙有深厚的感情。
  看着周围鳞次栉比的楼房,袁大爷神色留恋地说:“可能有一天这里也会开发。”
  保护规划,出炉之日即走向沉寂
  1992年,眉山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晃14年过去,当年的眉山县经历了眉山地区、眉山市的级别演变,设地设市的机遇,让这座城市的肌体逐渐丰腴──旧城仅18条街,新城130多条街。
  虽然抱回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倚重于这张牌而祭出的长远规划,却长时间未浮出水面。眉山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曹小平告诉记者,2003年前,有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一直难产,仅停留在开开研讨会之类的“常规动作”上,造成一段时期保护工作的“断档”。
  2001年,眉山市东坡区建设局一分为二,一部分人上挂市建设局,一部分人分流到区国土局。“由于交接上的疏忽,让省历史文化名城的相关资料遗失”,曹小平说,2005年9月,他曾带队到有关部门去查找,但一无所获,连批复文件也没找到。
  “文脉在一点点断裂,”博学书屋老板、诗人华子的感受很深:“眉山被喻为‘诗书城’已是800年前的事了,我感觉苏东坡很孤独。眉山城越住越舒服,但苏家三父子留下的灵气却要被我们耍完了。”直到2003年,《眉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终于出炉,内容9章,涵盖文化名城构成要素、保护规划、文脉保护等。这是命名11年后,第一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年5月,规划经专家评审通过。
  遗憾的是,规划出炉之日,也是走向沉寂之时。2004年,眉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紧锣密鼓,《保护规划》像闲置资产一样被搁到一边。当曹小平从档案室抱出那本厚厚的《保护规划》时,发黄的封面和书页传达出一个信息:这已是一段尘封的往事。
  这座城市因三苏名扬天下,因宋代八百进士和刻版印刷名噪全国。自古就有“人文第一州”、“全国刻版印刷中心”、“中国第一词乡”、“千载诗书城”的美誉。而荣光似乎正如往事渐渐褪色,倒是在一些宣传资料上被提起。
  有多少古味可以重来
  成乐高速公路从眉山入口,一拐弯便进入眉山“城门”。汉阙造型,上书“诗书城”3个大字,不由把心绪带入800多年前,陆游写下的诗句:“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那是对眉山以三苏为代表的文化底蕴的推崇。
  因为失去,对历史文化符号的重置,成为现代人的时尚追求。眉山市市长崔保华见解独到,没有文化元素的城市是没有灵魂和生命的,只是一堆钢筋水泥的堆砌物。
  作为眉山的代名词,苏东坡的影响是世界级的;而作为苏东坡故乡的眉山,三苏祠当是眉山文脉传承中最厚重的链条。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清晰地从三苏祠找到印迹。
  历史上一度拥地400余亩,今天占地96亩的三苏祠还有发展空间吗?周边环境、交通混乱的状况能得到改善吗?
  2004年,经过装修、改造后的三苏祠仿古一条街闪亮登场,据说意在还原当年的建筑语言,找回历史文化名城的感觉。2005年,当地规划建设部门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划定三苏祠保护范围;二是搭建古城古韵格局。
  但后者在推进中却备受质疑,最终“流产”。原因是政府拟在老城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建筑全部打上“川西建筑”符号,并规划大南街、小北街改造方案,由政府出资600万元,居民和涉及单位自掏腰包200多万元。方案公诸于众后,遭到大多数老城区居民的反对,焦点在一个字:钱。结果,这一方案搁浅。“再怎么使劲,我们都觉得是仿古的,古味可以复制,但走不进大家的心里。”家住小北街的郑先生对记者说。
  古迹往往是一个城市的精髓,眉山在竭力寻找属于千载诗书城的记忆和辉煌。2004年,围绕三苏祠铺开的“中国诗书城”建设,恢复远景楼、古城墙和旧城门,新建诗书城公园、文化长廊等,正是眉山人的一次集体怀旧和对千载诗书城文化情结的回溯。
  就在记者采访当日,眉山市正邀请部分专家对三苏祠突围展开方向性论证。市委书记蒋仁富表示,将充分听取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让三苏祠规划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张宏平(四川日报2006-03-24)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别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成“孤岛” 双桂:会馆如烟
2# 四姑娘山
 张建 发表于: 2006-3-27 11:39:2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有见地,可怜那段每天我都会经过的东门古城墙,希望不要哪天凭空消失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张建 发表于: 2006-4-7 22:05:55|只看该作者
保护古建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6 23:05,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