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621|回复: 5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ccc888 发表于: 2006-5-19 15:02:2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行摄国外加拿大万里行

 [复制链接]
  加拿大万里行  文/  常崇宇

  盛夏时节,我和老伴飘洋过海,到加拿大探亲。在加国居住期间,小弟常崇安博士驱车带我们访问了安大略省的许多城市和景区。我和老伴还两次参加当地的旅游团,向东穿越森林湖泊,途经加国首都渥太华和被誉为“小巴黎”的蒙特利尔,到达法国后裔聚居、有着浓郁法国风情的东部城市魁北克。向西横穿加国中部大平原和西部山区,抵达濒临太平洋的温哥华市。历时五十天,行程近万里(5000千米)。现就记忆所及,把这次旅行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与读者同乐。

  “非典”声中办签证
我选择了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季节──四月中旬前往北京办理签证。这一天是星期五,一大早来到东直门外加国大使馆签证处,使馆的工作人员还没有上班,窗口上却贴着一张通告:“鉴于目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从下星期一开始,停止办理签证一周”。这就意味着如果今天办不到签证,就得在北京再呆上一个星期。
我并非不知道“非典”的厉害。到北京之前,从小弟寄来的资料中,了解到“非典”在国外早已闹得沸沸扬扬。多伦多收治“非典”病人的医院就在小弟寓所的斜对面,相距不过两百米。北京某著名医院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医生出于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对“非典”传播的严重性向领导进言,同时也把我国“非典”的收治情况写信向国外传媒透露,引起国外媒体的重视。然而当时毕竟还处在全民动员打一场根治“非典”攻坚战的前夕,看到大使馆签证窗口前排队的长龙,我的思想也就有些麻痹了。
使馆工作人员在窗口就位后,我递上了申请签证所需的证明文件。加国和我国没有关于旅游的相关协定,因私出访的主要途径是探亲访友。我递上的证明文件有:说明访问目的的邀请函、邀请人的家庭成员名单、邀请人的加拿大永久居民卡复印件、由加拿大税务总署出具的邀请人税收状况证明和说明邀请人收入情况的受雇信(经过公证)。此外还递上了我的雇主出具的准假信,信中包括我的姓名、职务、现在的工资数额,以及用中文注明的雇主的姓名、地址、电话及传真号码。还交上了一份反映目前存款状况的银行证明。所有这些证明文件都是申请加国签证必备的。
由于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用中、英两国文字添写了“加拿大临时居民签证申请表”、“家属表”和“教育和就业细节表”(以上这些表格可以从网上下载)。递上这些表格后,当天下午签证就被批准了。我随身还带了一些佐证材料,签证官员笑着对我说“那些材料我们不看了,祝你旅途顺利!”
这次到北京,还有一个目的。年初接到清华大学校友的通知,四月底举行校友返校聚会,这也是促使我四月中到北京办签证的一个原因。然而接踵而来的全民抗击“非典”大会战不仅停止了一切聚会,而且把我困在北京,足不能出户。我不听亲友们的劝阻,冒着被传染的危险,随着蜂拥的人流乘车南下。到达居住地后,按照当地的规定,在家中自己关了十天禁闭。虽然知道并没有感染上“非典”,但毕竟是从疫区来的,理当天天测体温,时时作汇报。那股从“天子足下的土地”回到湖北小城的豪气也就荡然无存。
签证虽然很快就批准了,但给的期限却很吝啬,只给了三个月的时间。多伦多的疫区帽子还没有摘掉,北京也正在大张旗鼓地抗击“非典”,我只好在家中耐心地等待。六月中旬,眼看三个月的期限即将到期,多伦多的疫情得到控制,国内也连续多日没有新增的“非典”病例,于是我再次到北京,购票东行。

  沧桑往事涌心头
我请旅行社代购的是韩国航空公司的往返机票。来回都要经过汉城,回程还得在汉城住一夜。时近暑假,正值旅游高峰期,出行的旅客很多,机票价格上涨。但因为提前预订了回程机票,加之韩航票价与加航相比,较为便宜,所以总的来说花费并不多。
飞机腾空而起,两小时后在汉城机场降落,步出机舱,但见圆弧形的候机大楼里商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韩式餐厅和西式餐厅比比皆是。打听价格,一份普通的韩式套餐(一碗面条,外加泡菜等),也得五美元左右。在国内只花两、三元钱就能尝到可口的面条,在这里身价倍增,不禁令我们这些持人民币出外旅行的游客为之咋舌。
候机大楼里有好几十个候机室,飞机频繁降落,旅客登机井然有序。隔着玻璃窗能够清晰地看到停机坪上飞机。望着来来往往的各国旅客(韩国人居多),五十年前的沧桑往事不禁涌上心头。
一九五四年夏天,朝鲜前线已经停战,我获得机会到朝鲜探亲。当时我的姑父丁国钰将军正在板门店与美国人谈判。“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要到临,代表团有一节专车挂在普通客车的尾部,从北京采购礼品后,回到朝鲜,我乘坐这节专车与礼宾司官员同行。当列车刚跨过鸭绿江大桥,就看见朝鲜大地满目疮痍,弹痕累累,连鸭绿江大桥朝鲜一侧的钢粱也被炸毁。途经新义州时,看不见车站和房屋,却只见朝鲜妇女头顶包袱,携带幼子等候上车。在整个朝鲜半岛北半部的旅程中,除了平壤市有一间小小的候车室外,只有位于三八线以南的开城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街道。我曾经到过礼成江边,那里离军事分界线已经很近了。望着汹涌的江水南流而下,遥望分界线把半岛隔为南北两个部分,不禁思绪万千。今天当我坐在汉城国际机场的候机室里等待下一班飞机时,庆幸改革开放使我这个普通老百姓也能自由往来于三千里江山的南方和北方。但愿朝鲜半岛南北方的亲人能够早日团聚。

  出关
我们在汉城国际机场只停留了三个小时,然后出关登机。机场的安检非常严格,安检人员手持仪器在我的全身上下反复检测,当检测到皮带附近时,仪器发出了呜呜的叫声,让我把皮带解开继续检查。后来还要求把皮鞋脱下来察看,这使我佷为难。出国前曾经在商店里买了几件衬衣,带到国外送给小弟,商店免费赠送了几双袜子。我穿着这不花钱的新袜子步出国门。哪想到穿了还不到一天,就烂了一个洞。如今脱掉皮鞋,山药蛋露在外面,真是有失国体!幸亏安检员只顾低头察看皮鞋,没有留意我的脚后跟。自此我再也不敢穿这免费赠送的袜子,扔了又觉得可惜,仍旧带回国内。有趣的是对老伴的安检网开一面,顺利过关。使我想不通的是:古稀之年的老者难道还会身揣利器闯关吗?而那些自杀汽车爆炸案件中的恐怖分子,又何尝没有妇女呢!
飞机从汉城起飞后,开始了跨越浩瀚太平洋的长途飞行。在汉城机场领取登机牌时,值班员见我倆是老年人,特地为我们安排坐在靠近窗户的位置上。我们乘坐的这架飞机是一架大型波音客机,飞行异常平稳,我和老伴的座位在机舱的中部,前后望去,黑压压的满是乘客,只觉得像是坐在船舱里。机舱的电视屏幕上随时播告飞机的飞行高度和当前的地理位置,以及距离目的地的里程。几小时后飞抵白令海上空,从窗口往下看,除了白茫茫的云层外,什么也看不见。我心里想万一遇到恐怖分子,我们就得葬身冰海了。
韩国的空姐个个苗条端庄,说话轻言细语,彬彬有礼,显示出东方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机上供应两顿正餐,空姐们递上刀叉时用韩语问了些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懂。幸亏五十年前我到朝鲜时学了三句朝鲜话,其中有一句是“那恩中国撒拉米”(我是中国人),这句话出口后,她改用英语交谈,才明白她问的是“您要米饭呢,还是面条?”后来当我转乘由温哥华飞往多伦多的加航班机时,加国空姐则个个人高马大,举止粗犷。供应午餐时竟忘了给刀叉。领取登机牌时把我和老伴安排在相隔数排的座位上,经我向值班员提出要求,才重新让我们坐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工作风范。
经过十个小时的飞行,当天中午抵达温哥华。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使时光倒退了几个小时。出关很顺利,但也带来了麻烦。我的签证期限为三个月,实际旅行时间只有五十天,按理说不会出问题。但由于“非典”,推迟了出发时间,使得返回日期超出了签证期限。早就有人告诉我境外停留时间以“落地签证”为准,然而在加拿大入关时海关并没有为我们办“落地签证”。五十天后离开加拿大时,甚至连出境章也没有盖,从护照上看,仿佛我们根本就没有离开加拿大。因此抵达汉城出关时,韩国官员认定我们持的是无效护照,把我们带到一个小房间里询问。我看见房间里坐满了黄皮肤的年轻人,分不清他们的国籍,大概全是逃关的人。经我向主管官员解释,回答了他提出的问题,并给他看了返程机票,他立即为我们办了韩国的入境签证,于是顺利入境。我和老伴步出汉城国际机场,只见道路纵横交错 ,立交桥上下起伏,公共汽车站牌林立。机场距汉城很远,虽然交通方便,但车站牌子上的韩国字,我一字不识,夜幕即将降落,手头又没有韩国地图,只好在候机室的椅子上将就过了一夜。夜深人静时但见保安人员手持警棍列队巡逻,原以为会盘问我俩,但他们目不斜视,径直走过,绝不打搅。于是我体会到这就是“只要你不犯法,我就不打搅你”的执勤法则了。  
  (未完 待跟帖续)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ccc888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ccc888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ccc888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ccc888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ccc888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ccc888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蒲江籍黄埔军校人员名录 武汉举行全国最大规模汉服运动
2# 四姑娘山
 廖宗鲁 发表于: 2006-5-27 06:40:2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支持,给我们一个原汁原味加国风情画。爱看我们自己写的游记,就是这点好!继续,等着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周进 发表于: 2006-5-19 20:59:02|只看该作者
好游记,期待继续~~也请上点图片  

欢迎楼主的到来!  
4# 金佛山
 楼主|ccc888 发表于: 2006-5-21 16:40:47|只看该作者
  出门三件事
当我们走出温哥华机场时,首先想到的是需要换一点零钱以备不时之需。我到兑换处掏出美元兑换加国硬币,金发女郎笑着对我说:“机场的兑换率低,你在这里换钱划不来,到城里换得要多些。”我想反正只换100美元,吃亏也不过几块钱,她既然把话讲在明处,吃点亏心里也是舒坦的。于是兑换了加币,得到少量硬币。
由于预订去多伦多的班机时间为次日中午,必须在温哥华住一天,于是我到机场旅店介绍处登记住宿。我要求住最便宜的旅馆,然而六月份是加拿大的旅游高峰期,住宿费价格上涨,最便宜的“青年之家”也得100加元一天。加拿大无处不收税,联邦税和地方税的总额为15%,再加上小费,住一天旅馆得花一百多加元。旅馆的条件还真不错,有一间厨房可供旅客烹调煮食。加国人没有喝开水的习惯,旅馆不供应开水,但是有厨房就可以自己动手烧开水,这就解决了我们吃方便面的困难。住进旅馆后,钥匙自己拿着,服务员从不在你在屋里时进屋打搅,觉得很是舒适方便。
到了温哥华,还得给小弟打个长途电话。在邮政局往多伦多挂长途电话,每分钟要两元多加币。电话机只接受25分的硬币,一次要投十来枚。时间届满时必须接着投币,否则就自动挂断。问题是不仅我身上没有那么多硬币,就连服务小姐手头也找不出那些个硬币。多亏小姐为我张罗,总算兑换了十几枚硬币,接通了电话。我后来到了多伦多才知道,我国电信部门在国外发行了一种电话卡,从加拿大向国内打国际长途电话,每张卡十元加币,可以通四个小时的电话,折算下来每分钟才花费人民币两角五分钱。而我们在国内向美、加地区打长途电话,每分钟要两元多钱。从国外向国内挂长途电话这么便宜,简直可以随意聊天。我心中不禁思索:为什么对国外侨民如此优惠,而不能惠及国内老百姓呢!

  唐人街
我从小就念叨,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到了加拿大,体会就更深了。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原住民印地安人和因纽特人已经不多了,主要住的是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在它的“少数民族”中,华人则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住的“青年之家”位于温哥华的市中心,离唐人街很近,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达。经过一座牌坊,来到了唐人街,只见街上挂满了醒目的汉字招牌,到处都是餐馆和杂货店。在温哥华以及后来在其他城市,我从来没有见过西方人把地摊摆在街道上,而在唐人街却看见华人把杂货摊堂而皇之地摆在“街沿”上。街上来来往往的多半是华裔,充斥耳边的则是粤语。
有趣的是尽管这里华人聚集,然而近在咫尺的“加斯镇”却是西人的世界。加斯镇靠近加德拉湾,一百五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公元1867年一个名叫GASSY  JACK  DEIGHTON的人沿着巴德拉湾建造了一座饭店,后来逐渐发展成繁荣地段。人们为了纪念GASSY,就把这里称作加斯镇。我们在镇上散步,在加斯镇临近唐人街的拐弯处见到了加斯的塑像。镇上有许多古董店和西式餐厅,价格比较便宜,喜欢怀旧的西方人常到这里抒发怀古之幽情。街道上还有一座蒸汽钟,游客争相在这座古老的钟前摄影留念。
五十天后当我结束加国的旅行,打道回府时,再次居住温哥华市。这次是住在列治文(RICHMOND)区的SHERTON饭店。列治文也是华人聚居的地区。不同的是唐人街住的多是老居民,而列治文则以新移民为多,年轻人和留学生尤其多。我和老伴到超市购买食品(餐厅里吃饭太贵,超市便宜些),看见逛超市的人群中,华人占了一大半,讲普通话的也为数不少。
到达多伦多后,我们住在小弟在多市的公寓楼里。公寓位于史加堡区,这是华人聚居的新区,据说亚裔人、印度人和黑人三分天下,但据我观察,亚裔人占了一大半。有一天小弟驱车带我们外出,我看到迎面而来的汽车驾驶员中,十有八九竟都是黄面孔。我们常去的“太古商场”也是以华人为主,进了商场大门,满耳充斥的都是广东话。多伦多市中心也有一处唐人街,同样是牌坊当街,餐馆林立,华人成群。后来我又去过安大略省的密西少加市、马尼托巴省省会温尼伯及艾伯塔省省会埃德蒙顿,参观了当地的唐人街,情况也都差不多。  记得北京西长安街和西苑颐和园大门口从前都有牌坊,但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拆除了,久违了的牌坊却在国外的多处唐人街“再相逢”。令我不禁感叹道:啊!唐人街。啊!牌坊。

  老司机·转车票·艺术家
史加堡的这两栋公寓楼,大约住有一百多户人家,实行封闭式管理。楼的周围是绿地、停车场和花园,楼内和花园里各有一个游泳池,马路的对面是公园,斜对面就是骇人听闻的SARS病院。公寓离市中心很远,驱车约需半个小时,乘公共汽车转地铁则要四、五十分钟。小弟在安大略省的伦敦市上班,他不在多伦多时,我和老伴经常坐公共汽车进城,我发现汽车司机大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中国,汽车、电脑、手机和钢琴这四大件几乎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被认为精力不足,难以驾驭。然而这里却认为老年人经验丰富,沉着老练,坐他们开的车更保险。老年人到了六十五岁,只要拿到绿卡,居住期超过十年,不论以前是否工作过,都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医疗优待,乘坐低价巴士。看得出老年人在这里是受到尊重的。但我们也多次见到过沿街乞讨的老年人,据说大多是不安于过贫困单调的生活,出来闯荡的。
在这里,公共汽车上没有售票员,也不报站名。下车时需要拉一下设在车厢两侧的绳子,铃声一响,司机头顶上的信号灯亮了,他就停车让你下车。但如果道路不熟,语言不通,那就很麻烦了。公共汽车票价用国内的标准衡量,是很贵的。我和老伴进一趟城,我享受老年优待票,她持普通票,单程票价折合人民币20元左右。如果买月票或当天的通票,则较为合算。公交车实行一票到位制,理论上一张票能够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点,只需上车后向司机要一张“转车票”,便可以在任何站下车,换乘下一趟地铁或巴士。但多伦多市规定只能坐前进方向的车,不能坐回头车。而伦敦市则规定“转车票”只在半个小时内有效。
有一次我从地铁站出来,忽然听见走廊里传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悠扬琴声。我伫立观望,只见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大姐正全神贯注地弹奏电子琴。琴声回荡在侯车大厅里,如珠落玉盘,似乎把我带回到那个 中苏蜜月期的遥远年代。再看看周围,人们步履匆匆,竟没有人倾听这位艺术家的演奏。听说要有相当高的演奏水平,政府才允许他(她)们进入地铁车站演奏。看来艺术家在这里谋生也是很不容易的。还听说有一位从大陆来的艺术家,笛子吹得呱呱叫,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只能在公共场所吹奏挣钱。在温哥华斯坦利公园我曾经遇见一位演奏风笛的西方人,他站在湖边不停的吹奏,人们往他身边的容器里随便扔一点钱,就能与他合影留念,但他只顾演奏,并不管你给不给钱。给我的印象是,他更像一位艺术家,而不像一个乞讨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ccc888 发表于: 2006-5-27 20:42:41|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万里行

  伦敦
在多伦多只住了一个星期,小弟就把我们接到伦敦市。他早年在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后,曾经在加拿大伦敦市的西安大略大学教了一年书,此后就在伦敦定居。他虽然连中三元,先后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学士学位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硕士及博士学位,而且是李政道博士考核后选中去的美国,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耽误,年龄偏大,他的导师比他还年轻,很快就失掉了西安大略大学的这把交椅。降格教中学吧!高学历意味着高报酬,人家中学又不肯付这笔高工资,于是只好申请办了个“常博士中心”,成了教育战线上的个体户。
伦敦距多伦多约两百千米,是一个以西方人为主,华人很少的城市。有趣的是这里有一条穿过市区的小河,名叫泰晤士河。而横贯市中心的一条大街则命名为牛津街。大概因这里的居民多半为英国人的后代,思念自己祖国的缘故吧!伦敦的商场和超市大多是西式的,华人超市很少,蔬菜品种更是少得可怜,小弟几乎每个星期都要驱车到多伦多买菜。城里有好些个“一元店”,卖的货物从日用百货到五金、电料、玩具应有尽有,每件一元,任意挑选,真是价廉物美。翻看货物标签,几乎全是中国货。老伴很爱逛这类商店,每每拉着我去当向导和翻译,却发现西人也爱逛这些商店。
从多伦多到伦敦,走的是高速公路。据我看加拿大的高速公路并没有我国新建的高速公路宽敞,质量也未必比我国的好。我曾经四次往来于多伦多与伦敦之间,每次都赶上双休日,路上汽车很多,车速虽然慢些,但却没有发生堵在一起没法动的场面。主要是司机们都遵守交通规则,不随意超车。如果你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遇到麻烦。伦敦市的街头平时看不到警察,但有的警察藏在小胡同里暗中监视。有一次小弟驱车上街,路过一所学校门口,忘记减速,就被课以七十加元的罚款。城市乃至郊区都由红绿灯控制,个别路口实行“先到先过马路”的规定,汽车行驶到十字路口,必须停车,等先到的车开走后,才能启动自己的车。司机都能自觉遵守,所以很少发生车祸。火车在市区内行驶也必须放慢速度。有一次我们驱车到了一个铁路与公路交叉路口,忽然听见鸣笛声,只见火车一路响着叮叮咚咚的铃声,徐徐开来,速度慢得与步行差不多,足足等了十几分钟才开过去,这样慢的速度当然也就不会发生事故了。
到伦敦后,正赶上机场举行国际飞行表演。美、加等许多国家的飞机拔地而起,翱翔天空,在空中翻跟斗。西人很喜欢看飞行表演,人们带着躺椅一边晒太阳,一边看表演。表演结束后还排队进飞机里面参观,可以拍照,机场也允许拍照。看来这些飞机乃至飞机场都没有机密可言了。
七月一日是加拿大建国136周年纪念日,在哈利斯公园举行了国庆盛典。伦敦是一个花园城市,公园很多,平时公园里没有什么人,这一天却聚集了许多人,身着奇装异服,手持枫叶旗,欢天喜地来到这个并不大的公园里。有的人搬来椅子,更多人是席地而坐。庆祝会的组织者在公园里制作了几个巨型枫叶旗蛋糕,切成小块,我们随着各种肤色的当地居民排队领取,分享了加拿大人的喜悦。
加拿大人很重视保护历史文物。伦敦市内有一座军火库,建筑非常牢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拆掉又很可惜。于是由DELTA旅馆在原军火库的基础上加盖了十几层,建成该市的星级宾馆。而下面三层连同碉堡照原样保留下来,改建为博物馆,供旅客参观,据说为宾馆增加了不少收入。
离伦敦市不远,在7号与8号高速公路交汇处,有一个斯塔佛得镇,镇里有三座大剧院,常年上演世界各国的著名戏剧,被誉为加拿大艺术之乡。其中以阿斯托剧院最为著名。这里经常举办艺术节,各国名剧团相继来此演出,人们往往驱车几百里前来观看。看得出加拿大人是非常爱好艺术的。
我在伦敦只住了一个星期,就又回到多伦多。途中绕道参观了尼亚加拉瀑布。瀑布位于安大略湖与伊利湖间的尼亚加拉河上,河心的山羊岛将瀑布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属美国,称亚美利加瀑布(又称美国瀑布),西属加拿大,称马蹄瀑布。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在加拿大一侧,所以有很多美国人越界来到加拿大观看瀑布。瀑布固然壮观,但人们的彬彬有礼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河堤边本来挤满了观景的游客,当我们拿出相机时,不少游客主动闪开让我们拍照。我正坐在长椅子上休息,来了两位美国游客,她们在我身旁落坐前,先打个招呼,然后才坐下来。一举一动都显得很有教养。

  加东三日游
七月七日我和老伴离开多伦多,参加当地旅行社举办的“加东三日游”。旅游团除了汽车司机是加拿大老司机外,导游和大多数旅客都是香港移民,只有极少数大陆来客。导游讲一口流利的粤语,普通话说的却很蹩脚。他虽然卖力地试图讲普通话,但说着说着就变成粤语了。因此我们和他沟通起来很困难。
旅行团首先到达金斯顿市。当年这里不过是一个法国人交易毛皮的小村落,由于地处圣劳伦斯河流入安大略湖的咽喉部位,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后来竟一度成为加拿大联邦的首都。现在的市政大厦就是当年联邦政府的办公大楼,加拿大第一任首相麦克唐纳的故居也在附近。湖边广场上陈列着加拿大第一列火车的蒸汽机头,供人参观。
加拿大高速公路上每隔一百千米就有一个停车场,设有商店和餐厅,供汽车加油和旅客就餐。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逢进入高速公路边的麦当劳餐厅,总看见排着两列队伍。一列是排队就餐的,而另一列则是排队上厕所的。加拿大城市里很少见到公共厕所,而快餐店里一般都有厕所,不拒绝任何人上厕所。路途中人们既要争分夺秒地就餐,又要争分夺秒地上厕所,于是出现了以上这种景观。
渥太华是加拿大的首都,一条渥太华河把首都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渥太华属安大略省,北面则称为赫尔市,属魁北克省。这种把一个城市分成两部分,分属不同的省管辖的构思倒是很奇特的。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文明博物馆和皇家铸币厂,还登上国会山,在参、众两院议会大楼前摄影留念。
加拿大最早是印地安人和因纽特人的居住地,随着纽芬兰岛被发现,法国移民大量涌入。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英、法两国之间发生了多次殖民战争,英国人取得了加拿大的支配权,法国人则仍居住在加拿大的东部地区。因此当我们到达蒙特利尔,便如同来到了法裔的大本营。街上有很多法国餐馆,商店招牌和道路标志也都用英、法两国文字标注。过去这里是加拿大的第一大都市,随着大批移民涌入多伦多及多市城区的不断扩大,多市上升到第一位,而蒙市就成为加拿大的第二大都市。这里60%以上的人口是法国人的后裔,是除巴黎外世界上最大的法语城市,有“小巴黎”之称。在蒙市,我们参观了全美最大、世界第二的圣约瑟大教堂,登上皇家山俯瞰全市风貌,还参观了地球生态动植物馆及万国花园(北美最大的中心公园)的中国馆。
  离开蒙特利尔,导游带我们到魁省最大的印地安原住民部落参观。进了印地安村落,首先为我们表演了古朴原始的印地安舞,随后又参观了印地安人的商店。我发现除了领銜表演的那个人有棕色的皮肤外,其余全是白人。加拿大无处不收税,但政府为了扶持印地安人,对村落实行免税。然而这个村落实在太小了,当地人为了谋求发展,都到外地去了,留下来的人很少,只能靠发展旅游业来谋生。
  参观完印地安村落,来到三日游的最后一站──魁北克城。在这里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了具有东方色彩的城墙,这城墙把魁北克市分成旧城和新城两部分。这是一个保留着浓厚法国色彩、90%为法裔居民的城市。导游说既然来到魁北克,就得品尝一下法国大餐,他带我们到一家比较便宜的法国餐厅就餐。我对法国大餐是十足的门外汉,点了些什么菜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觉得远远没有四川的麻婆豆腐或回锅肉好吃,按国内标准衡量价钱也并不便宜。餐后我和老伴漫步到圣劳伦斯河边,望着向北流去的滔滔江水,不禁回想起当年正是在这里,法国航海家若克·加蒂埃率领200多人乘船登陆,才发现了加拿大这块新大陆。自此以后,加拿大最早的街道便在这附近建起来了。
  从魁北克返回多伦多途中,经过金斯顿。在圣劳伦斯河与安大略湖接界处,河面骤然开阔,河里分布着一千多个岛屿,分属美、加两国,这里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千岛湖。大家弃车登船,畅游千岛湖。湖中岛屿大都为私人购买,岛上修建了形态各异的别墅。湖中有一座连接美国和加拿大的全世界最短的国际界桥,桥的一端连向一个较大的岛屿(也不过足球场那么大),属加拿大,另一端则连着一个很小的岛屿,属美国。当船从岛旁经过时,我目测了一下,桥长不过五、六米,这样的桥梁当然不设海关了。关于千岛湖有许多传说,据说有一位富人买了一个岛屿,建了一座漂亮的别墅,把他岳母接来住。这个富人不愿意岳母打搅他与妻子的生活,把岳母关在岛上,每天派人送上精美的食物,但就是不许她离开,妇人终于含悲去世。我想这个妇人的命运岂不和拿破崙一样吗?
6# 青城山
 楼主|ccc888 发表于: 2006-5-31 09:09:01|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万里行

  森林别墅· 布鲁斯国家公园·花盆岛
  在多伦多和伦敦休息几天后,我们住进了森林别墅。加拿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且较为凉爽,是休闲的季节,加国百姓多在夏季外出旅游或去森林避暑。安大略省北方的布鲁斯半岛东濒乔治湾,西临休伦湖,岛上森林覆盖,长满了白桦树、枫树和柏树,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原始风貌。不少加拿大人在森林里建了别墅,供出租用。小弟便租了密林深处的一所别墅,邀请我们共度假期。
  这所别墅靠近休伦湖,一楼一底,彩电、冰箱、电子打火灶、餐具、书报杂志等一应俱全。租这所别墅,与房主并不见面,从网上查到别墅的相关信息后,把银行帐号告诉房主,对方便把钥匙寄来。到期时把房门锁好,离开别墅,将钥匙寄还房主,主人随后再来打扫房间。我们和房主根本没有打过照面,但从留言簿上知道房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年人。也知道甚至在冰雪覆盖的冬天,仍有人租这所别墅,还看见过梅花鹿和小灰兔。
  别墅离半岛的主干线──六号高速公路很远,离开高速公路,拐进支线公路,还需行驶十来分钟才能到达。周围寂静无声,生活必需品需要驱车半小时到邻近的镇上去买。因此每当旭日初升,便锁好房门,驱车外出,并不担心别墅被盗。
  沿着6号高速公路向北行驶,再折向西面,穿过一片森林,可以到达休伦湖边的多卡斯湾。这里有一大片沙滩,适宜游泳,据说在阳光照射下沙滩会发出歌唱般的响声。可惜我们去的那天阴云密布,游人很少,我没有聆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公路的东面是布鲁斯国家公园,濒临乔治湾,面积很大。大体上每拐进一条支线公路,穿过森林,汽车到达终点,来到湖边,就是一景。游完整个公园,行程至少有几十甚至上百千米。游览这些公园,更新了我对于“公园”的概念。我脑海中的国内公园是:围墙围着,建筑物密集,园内只准步行,车辆不得入内,有半天时间足可逛完。而这里的公园则全靠汽车代步,没有汽车是根本无法游园的。
  从布鲁斯公园里的赛普鲁斯湖出发,沿着布鲁斯小径向乔治湾走去,到达一个叫做“印地安人头穴”的地方,看见有很多人在湖边游泳。湖水碧蓝,清澈见底。遥望对面,浩瀚无边。公元1615年,法国人SAMUEL正是从这里出发,航行80千米,首次跨过乔治湾,到达对岸的。
  半岛的尽头有个托伯莫利镇,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很多。此地盛产白鱼,很多游客来这里品尝鲜嫩的白鱼,赞不绝口。为了采购生活用品,侄女和她的朋友驱车带我和老伴三次光临小镇。最后一次小弟全家陪我们从这里购票上船,到湖中的花盆岛游玩。我们乘的是一艘特制的游艇,分上下两层,下层底部有一个玻璃钢制作的窗口,透过窗口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沉积物。船首先开到一个叫做“大盆子”的港湾,让游客透过船底的玻璃钢窗口看湖底两艘沉船的遗骸。虽然休伦湖和乔治湾都是内湖,但一望无涯,一如大海。看到这些沉船,使人联想到当年先民生活之艰难和开拓精神之可贵,肃然起敬。半小时后抵达花盆岛,橡皮小艇接大家上岸。岛上有一座灯塔,屹立了百年之久。还有一大一小两个“花盆”,形似蘑菇,又象两把伞,成为这个岛上最著名的景观。
  
  横穿加拿大之旅
  结束了森林别墅的休假,回到伦敦稍事休息,小弟全家送我回多伦多,又拜访了多市及密西少加市的朋友,然后设宴为我饯行,我便开始了长达九天的横穿加拿大之旅。
  七月廿六日我们参加当地旅游团离开多伦多,向西进发。全团共有五十多人,全部是当地华裔居民,只有我和老伴来自中国大陆。导游早年来自澳门,普通话讲得非常蹩脚。唯一的西人是多米尼加黑人老司机。不知道这辆崭新的旅游车是他自己的?还是旅行社的?反正他很爱护这辆车,一有空就忙着擦车。他每天早上向大伙讲的唯一的一句中国话是“早上”,漏掉了一个“好”字。
  汽车沿着湖边的高速公路向北飞驰,人烟逐渐稀少,四周全是森林,松鼠不时横穿马路。加拿大人很善于创造“世界第一”的奇迹,在当天经过的萨德伯里镇北斗科学馆附近,铸造了一个直径足有两米以上的镍币,是世界最大的镍币。此后在我们经过的娃娃镇,看到了世界最大的野鹅像。在著名的卡通熊故乡白河镇,塑造了卡通熊像。在凯诺拉市的公园里竖立了巨大的冰鱼像。据称这些像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塑像。
  加拿大夏季晝长夜短,当汽车抵达苏圣玛利时,时针已经指向下午六点半钟,天还大亮着。在车上导游曾告诉我们:“这个城市人烟稀少,在街上拿起机关枪来扫射,也打不着一个人。”下了车果然看见街上稀稀落落的没什么人。我们这次西行,旅行团只给解决五顿饭,其余十几顿饭全要自己下馆子。可是街上的餐厅多半关了门,只好按导游的指示进了赌场。一进赌场,只见灯光闪烁,人群拥挤,热气腾腾,仿佛全市大多数人都聚集在赌场里了。看见赌场里餐厅的价格很贵,我们离开赌场,往背街小巷转悠,果然找到了一家西式餐厅,价廉物美,于是饱餐一顿。
  苏圣玛利市位于休伦湖与苏必利尔湖的交界处,毗邻美国,与美国密歇根州的同名城市仅一桥之隔,有大桥相连。第二天汽车刚开出不远,苏必利尔湖湛蓝的湖水便呈现在眼前。不久就到了亚加华省立公园,参观了“一线天”。大家都盛赞亚加华大峡谷的奇景,而我觉得与国内的名山大川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在加拿大,人们为了对那些为人类作出过贡献的人,或者仅仅是自己逝去的亲朋好友寄托哀思,常常在街边种一棵树,或安放一条椅子,旁边立一个小牌,予以纪念。在桑德贝市我们就曾瞻仰了泰利霍仕的塑像。这位身患癌症的青年为了替众多癌症病人筹款,不顾身体虚弱,沿着我们现在行进的路线长跑,还没有跑到预定终点就倒下了,他的精神感人肺腑。
  当汽车离开安大略省,进入马尼托巴省后,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大平原,地面平得简直像一个大地毯。这里已经是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的主产地了。
  温尼伯是马尼托巴省的省会,是加拿大的第七大城市。当汽车驶进市中心时,我看见著名的红河从市内流过。河没有想象中那么宽,然而《红河谷》的歌声却传遍全世界。冥冥中我仿佛听见天边传来悠扬而又充满自信的歌声:
  “野牛群离草原无影无踪,它知道有人类要来临。
  大地等人们来将它开垦,用双手带给它新生命。
  草原上将盖满金色麦穗,大城市过不久就将建起。
  欢迎你,各民族姐妹兄弟,来到这最美丽的天地。”
  导游安排我和老伴住进温尼伯星级宾馆,我连忙给在温市定居的堂妹挂电话。可是电话怎么也挂不通。从楼上房间到楼下服务台跑了好几趟,值班员答应得好好的,电话就是接不通。后来值班员让我使用服务台的电话,才接通了堂妹家的电话。当我付款时,值班员告诉我这是免费的。后来我才知道宾馆为了避免工作人员随意打电话,在交换台把电话锁上了。电话打不通,给旅客带来麻烦,理当道歉,所以在服务台打电话是不收费的。
  离开温尼伯,进入萨斯喀彻温省,仍然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被誉为“加拿大的面包篮子”。加国地广人稀,大片土地等待人们去开发,然而当地人不大愿意从事农业耕作,于是具有农业生产丰富经验的乌克兰人捷足先登,买地定居,大都住在萨斯卡通市。我们在萨省省会里贾纳住了一个晚上,参观了省议会大厦后,途径萨斯卡通来到艾伯塔省的省会、加拿大中西部最大的城市埃德蒙顿。可惜路过萨斯卡通时,只停留了半个小时,没能亲身体会乌克兰人的淳朴与友善。
  在埃德蒙顿,着重参观了西埃德蒙顿商场。这是一个环形商场,是加拿大最大的商场,楼高七层,有一千多家商店,仅下面两层就有八百多个摊位,有好几家中式快餐店。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商场,仅出入商场的大门就有十几个。导游一再告诫我们记住集合地点大门的编号,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
  七月三十一日中午到达卡尔加里,在唐人街自助餐厅就餐后,继续西行,进入落基山区。

  冰川上的来客
  汽车进入班夫国家公园后,落基山巍峨的身影出现在面前。导游告诫大家不准随意扔垃圾和攀折树木。班夫国家公园是除了美国黄石公园外,世界上最大的公园,方圆几百里,没有汽车是无法游览的。自从西游以来,除了在城镇附近能发现行人外,途中我连一个步行的人也没有见到,倒是不时见到野兔、松鼠和牦牛。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在高速公路的上面还搭建了一些专为动物通行的桥。虽然是盛夏季节,落基山山顶却白雪皑皑,中部光秃秃的,下面则布满了森林。
  汽车首先把我们载到有着“加拿大落基山之宝”美誉的路易斯湖,只见白雪盖顶的维多利亚山映入湖面,显得幽、深、清、静。岸上则游客云集,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游完路易斯湖,继续前进,来到贾斯珀国家公园里的梦露湖旁。这座高原上的湖泊,四周被群山环绕,湖水湛蓝,如同十指峰上的一颗蓝宝石。当我们爬到山顶从上往下看,却发现阳光照耀下湖面,五光十色,异彩纷呈。难怪旧加币廿元纸币的背面就印上了它的图案,使梦露湖名扬全国。  回程中我们到达班夫市南面的硫磺山,乘缆车登上海拔2250米的山顶,眺望班夫盆地和落基山脉。当晚住在班夫市富有民族特色的旅馆中。班夫是加拿大极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入夜,商店、餐厅、赌场灯火辉煌,不同国籍、各种肤色的游客穿梭往来,一派国际小山城的繁荣景象。
  下一天,汽车把我们载到哥伦比亚冰川,转乘冰川管理部门的汽车行驶约一千米到达冰川入口处,再换乘一种牵引力极大的专用汽车,冲下45度陡坡,到达冰川之上。这里终年积冰不化,因是盛夏季节,并不觉得冷,穿件毛衣足可御寒。冰川周围挖了一条沟,河水潺潺流过,沟的外面就是禁区了。据说全世界只有两座冰川可以让人站到冰川上,哥伦比亚冰川是其中之一。我国的冰川是只能远看,不能上去的。
  离开哥伦比亚冰川,进入加拿大最西面的哥伦比亚省。风尘仆仆顺着高速公路走了几千千米,这才第一次遇见收费站,不过没有国内那种横杆挡道的景象,司机都是自觉交费。经过基洛纳市,在OK湖边休息了一个小时。人们传说OK湖是印地安神话中湖怪OGOPOGO出没之处,可与尼斯湖水怪媲美。没有料到的是若干天后从媒体上得到消息,这里竟引发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大片森林。
  经过九天的旅途劳顿,终于再次来到温哥华,按预定日程回到祖国大陆。
  (全文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8:29, Processed in 0.2340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