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67|回复: 5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蒲阳 发表于: 2005-10-26 20:54:4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管窥系列(二):巴金

 [复制链接]
前些日子正在读一些关于巴金的文字,甚至和人有一些关于巴金,关于他所经历的那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论辩,尚未来得及写下关于读这部分东西的感受,竟于17日听到巴老去世的噩耗,现在写来,心中自别是一番滋味。或许,文字里也相应带上了纪念的意义。一、巴金去世实情关于巴金的去世,也是有一些说法的,不知道其中到底有些什么因素在里面,我感觉这对这位受了太多苦的老人来说是不公平的。17号晚上看到论坛和腾讯网站的消息,说巴金于当日晚7点6分去世,而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朋友的时候,朋友说在中午就知道了,他的消息来源是一个记者朋友。这也就是说,巴金实际上在17日晚上7点06分前已经去世,但为何对外界报道的是这个时间呢?其间到底有什么需要考虑的因素?立即用搜索引擎查了一下,除了查到2003年某论坛发布的巴金去世的假消息外,暂时没搜索到其他网站相关的信息。2003年发布巴金去世的消息是不值得奇怪的,当时,正准备为巴金百岁生日庆祝的时候,巴金突然病情加重,医院实施了紧急抢救。当时发布这一消息的网站上也特别注明了消息是否确切还待进一步确认,极少的几个人作了回复便没了下文。于次日搜索到另一网页,发布于2005年10月16日凌晨2点多。这位作者为“李辉”的人的文章写于2003年,但为何现在才从中国网转载至博客中国网上,自然不得其解。最近两天各大媒体都刊出了相关的文章,要么谈巴老的一生,要么惋惜巴老的去世是多么大的损失。而一位向来敢于说些和大多数人论调不同的话的作家朋友透露了一些消息:巴金去世的时间确实不是媒体上报道的那个时间,是因为考虑到神舟六号尚未成功返回,如果消息发布出去,必会有媒体这般报道:“一颗巨星的陨落”,这是对神六升天这一大事件有舆论负面影响的。这一说是否可信不得而知,但巴金去世的真实时间却显然不是媒体上报道的那个时间,最近又陆续在天涯等网站上搜索到相关巴金去世的消息,最早发布消息的时间显然都早于17日晚7点。我甚至怀疑,博客中国网上的这则消息发布的时间就正好是巴金去世后最先在网上传播的讯号。尽管这篇文章中并未提及巴金去世,是写于2003年的,但现在看来,文章被转的时间应当不是巧合在巴金去世前。面对这样的事实,不得不让人感到遗憾和另一种悲伤。巴老一生受过的苦难太多了,但他在经历了这么多的事件之后已经变得很沉静了,不轻易对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点足可以说明了。甚至对于各界对他褒贬不一的评价,他也不再为自己争辩什么,反是经常要求,关于他的讨论、评价,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捧。一贯主张讲真话的巴老,这轻微的,看似没什么其他意义的话里,包含着多少的辛酸?又体现着他多么平静的心态!巴老生前已经因为太多的政治方面的职务而感到自己活着很累,而外界的评论哪知道这些!在李辉的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躺在病床上的巴金,生命的延续该付出多少代价。不只是个人生理上的痛苦,更有精神上的痛苦。他既然无法辞去一个又一个社会职务,也就得继续由别人以他的名义发表并非属于他自己的声音,也就必然要承受由此而带来的某些误解甚至非议。”李辉是一位与巴金有着很多交往的文艺工作者,自然,他更能理解巴老的无奈和痛苦。巴老一贯主张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是巴老一直坚持在病痛中继续写作和写五卷本《随想录》的原因,可也因为他的社会职务,不得不在许多场合发表并非属于他自己的声音,这对他来说,是多么大的痛苦!现在,巴老去了,可去的时间都对外界保了一密,讲了一次假话,这无异于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让人痛心的。倘若真的是因为考虑到神六尚未成功返回的原因,不禁又要使人想起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随便说一句话,都要被人说成是“右派”言论,都要挨批斗,悲哀啊!巴老生前呼吁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目的就是要警示我们一定要讲真话,不能让那一段历史重演,而且在各种舆论言辞的压力下,继续坚持他的这一主张,当看到最终他的心愿实现了一部分的时候,老人的心里才感到些许的安慰。倘若真正考虑到“巨星陨落”这样的言论影射“神六”,才对外界隐瞒了巴老去世的真实时间,要求这样做的人,就一定不是巴老的家人,而显然是有着某种政治背景、政治角色的人!文学主动关注政治,讲真话有何错?而政治对文学横加干涉,对全国作家协会主席的生死日期都要求对外界撒谎,又有何理?有人说巴老晚年时被政治利用了,这样看来,显然正如这些人所说。二、真挚的心,为还债的书《随想录》“代跋”里巴金有这样的一段话:“我近年常说我写《随想录》是偿还欠债,我记在心上的当然只是几笔大数。它们是压在我背上的沉重的包袱。写作时我感到压力。好不容易还清了一笔债,我却并不感到背上轻松多少,因为我背债太多,过去从未想到,仿佛有人承担,不用自己负责。从前当惯了听差,一切由老爷差遣,用不着自己动脑筋,倒好办事。现在发现自己还有一个脑子,这脑子又不安分,一定要东想西想,因此许多忘记了的事情又一件一件地给找了回来,堆在一处,这里刚刚还清一笔,那里又记上一个数目。有时觉得债越还越多,包袱越背越重,自己实在支持不下去。由于这种想法,我几次下了决心:除了《随想录》外,我写过的其他文章一概停印。这样赖掉那些陈年旧债,单单用《随想录》偿还新债大债,我也许可以比较轻松地走完我的生活的道路。”为何巴老说自己是在还债?到底他在什么时候欠下了什么债?根底在哪里?1958年巴金写《法斯特的悲剧》遭到读者的批评,而他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当时美国共产党员作家法斯特为苏联作家遭受迫害而宣布退党,北京某报编辑向巴金组稿,要求他对这一事件发表看法。但却不是让巴老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编辑要求巴金写批判法斯特的文章,是因为某某人都写了,他也得写。在对法斯特本就没有太多了解的情况下,巴金参照其他人的看法,且发表了在今天看来并无任何不妥当的意见:法斯特曾是一个“诚实的作家”,希望他能“回头是岸”。并在文中揭发了美国式“民主”的真相。却正因为这两点,巴金遭到了批判。巴金后来在“检讨信”里说,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确实因为“这着眼在一个作家的堕落,却忽略了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叛党的重大事件”。人的阅历有限,看问题的深入程度也自然都是不相同的,何况,从作家的角度对法斯特的批判是相当客观恰当的,难道就非要站在共产党员的高度来说这件事情吗?倘若从这样的角度去讲,巴金当然也能讲得出来的,并且也能写出一篇有分量的文章来,但是巴金没有这样做,这是他一贯讲真话的作风,事实是怎样的,就怎样来说,把一件普通的事情非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在今天看来很多媒体是这样做的,但稍有头脑的读者都不会买帐的。这篇文章,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遭受批判打击的开始。在法国留学期间,巴金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他的启蒙老师是卢梭,正是卢梭的讲真话,让巴老在以后的文学道路上,一直坚持讲真话,但十年浩劫期间,是非颠倒,黑白不分,讲真话,做真学问的人,都遭受到了同巴老一样的严厉打击和拷问,知识分子被定为“牛鬼蛇神”,他们不能继续做学问,不能讲真话,还必须在无休止的批斗会上对自己曾讲的真话认错,内心承受的巨大痛苦煎熬,一点点磨蚀着许多人的意志。钱锺书诗云:“读书惯作祟,文字忧惹祸,笔砚倘遭焚,极天方兵火。”这就是讲真话的知识分子的心境!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人都得说假话,巴金也不例外。由于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巴金在那个年代里的处境特别困难。迫于形势,不得不去宣读那些别人准备好的讲稿。被迫批判柯灵的剧本《不夜城》、被迫批评路翎描写朝鲜战争的小说《洼地上的战役》,这些事情,在《随想录》里,巴金都以严酷的内省精神,从自己的角度讲出了当时自己所犯的“错误”。1969年,因为有人揭发他在1931年的一篇《给一个中学青年》的文章里有一句“我们的工作是到民间去,到中国的腹地去,尤其是被洪水蹂躏了的十六省的农村”,说这是在“鼓动青年到苏区去搞破坏活动”,而遭受到严酷的打击批斗,巴金当时不堪忍受“革命左派”那些美丽辞藻装饰的谎言,对于接连拷问“腹地是不是心腹之患的地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便承认了,并在接下来的检讨中继续忍受巨大的痛苦,对自己的言行“反省”,讲假话。即使一个一贯讲真话的人,“革命左派”也要把他变成一个讲假话的人!《随想录》没有去指责谁的错误,而是从自身的角度,反省自己所讲的假话对不起读者,对不起人民。深刻的自我反思使得人们更从自身的角度客观看待文化大革命十年,8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反思思潮正是巴老的《随想录》对人们的影响。直至今天,我们还是在提倡着他的这种讲真话的精神,提倡自我反思。一个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人民的人,巴金的真挚的心,对人们起着警示作用的《随想录》这部“为还债的书”,是一座用血泪建立起来的丰碑,是值得人们永远铭记的。三、他的生命如此多情冰心喜欢玫瑰,她曾说:“人和花一样,要有自己的风骨”。巴金同样喜欢玫瑰,这两位世纪老人有着莫逆之交,对于如此珍贵的情谊,巴金是一直铭记的。巴金曾书赠冰心:“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把冰心视着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足以说明他们的深厚的交往和从对方身上受到的巨大影响。巴老是个重情意的人,冰心去世后,家人对他封锁了消息,他一直挂念着冰心,并在回忆中重温那难忘的友情。一次出院后,巴金突然记得当天是冰心的生日,想打电话致以问候,家人只好找一些话来应付过去。后来,巴老大概还是知道了冰心的去世,但却未曾在他人面前表露出伤感的神情,只把对冰心的怀念埋在自己的心里。在重病中,巴金还坚持给萧干写信,坚持写怀念曹禺的文章,都是在身体状况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完成的,足可见这位老人对于友情的珍惜,对于朋友的真挚。长期在巴金身边的工作人员协助编辑他的文集的时候,曾劝他把一篇当时与郭沫若论战的文字收入文集中,因为郭在自己的全集里曾收入了自己当年写的相关的文章,显然看来是有意要将错误都转嫁到巴金的头上,但巴金坚持不收入这篇文章,可见他的宽广的胸怀和对于革命友谊的至矢不渝。一个从来无心主动伤害别人的人,在一件件小事情里,体现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写作《随想录》的时候,他的文字也总是极其严格地拷问自己,而对别人的错误,却处处体现着巨大的包容,找不出一处矛头直指他人的文字来。夫人萧珊去世后,巴金曾陷入巨大的思念的痛苦中,写下了真挚的,叫人泪下的文字怀念她。1972年萧珊病重时,巴金曾向上海市作家协会的工宣队请求让他留在单位劳动,以便亲自照顾病人,但工宣队非但不答应,还立刻叫他回“干校”去。七年之后,饱含着痛苦追忆的血泪文字《怀念萧珊》,记述着他们曾走过的坎坷历程,既是对逝者的深切思念,也是对罪恶历史的控诉。“一个人能够被他人怀念是一种幸福,一个人愿意怀念他人同样也是一种幸福。对于巴金来说,友情从来就是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他说自己很痛苦,但实际上,这种回忆友情的过程,对于他又未必不是一种慰藉。”他的生命如此多情,面对着曾经的亲人、朋友一个个先自己而去,巴老的心里承受着多么巨大的痛苦,而“为大家而活着”的支撑,艰难地伴随着他最后十多年的日子,对于一个时时严厉审视自己的老人,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惩罚。“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老舍的儿子以同样的话回赠巴金,他对我们的影响,何止一两代人!四、人非圣贤巴金的文学的贡献,历来评价不一,我当然更不敢妄加言说。有一则来源于央视国际的题为《从今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的文章里这样写到: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巴金没有等来可以振臂一呼的接班人,他活着,是不能没有"大师"的中国人的"心理需要"和"时代需要"。不得不承认,鲁迅和巴金采取不同的道路,为着同样的理想而奋斗一生,两位都堪称中国现当代的大师,但至于说巴金没有等来可以振臂一呼的中国文学的接班人,这一点,不知道所依哪般?大有人评价巴老作品的社会性大于文学性,在今天我们读《家》、《春》、《秋》这些作品的时候,也确乎感受到,巴金在写作时更多的时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感,而并不是追求文字辞藻和写作技法上的艺术高度,巴老自己也曾说,他的写作不是讲究什么技巧,而是把心交给读者。即使平实的语言,真挚的倾诉给人的震撼和影响总是不可估量的。仅从作品所反应的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就不得不对巴老肃然起敬。人非圣贤,世事尤须待阖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东西,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在今天就妄下言论,我辈还没到那个水平上。真挚地道一声:巴老,走好。你的精神将与我们同在!参考资料:《臭老九 酸老九 香老九》(黄伟经 谢日新 主编)《巴金:生命艰难地延续》(作者:李辉)华西都市报以及中国博客网等网络媒体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蒲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蒲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蒲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蒲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蒲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蒲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有趣的吃人公交车 Happy万圣节(10月31日)
2# 四姑娘山
 黄刚 发表于: 2005-10-27 08:04:3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深切的缅怀巴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纸帆船 发表于: 2005-10-27 11:10:08|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心怀与态度也是真诚的……

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如悲怆!难怪乎巴老追悼会播放的是贝多芬的《悲怆交响曲》……

学习了。
4# 金佛山
 楼主|蒲阳 发表于: 2005-10-27 13:47:38|只看该作者
呵呵,谢黄斑斑,一点文字,算是表示对巴老的敬意吧,但却不值得因他的去世而大书特书,是不?

谢谢纸帆船,<<悲怆交响曲>>实在是合适的,不是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尹墨怀 发表于: 2005-11-5 23:50:52|只看该作者
瞎!这哥们有良心,巴老去世了,是文人皆要掉点泪,在死要面子点的如我者也要心酸一把。这哥们对巴金的研究看来挺上道。琢磨着是不是弄点大篇幅的报告文学。传记什么的,这纪实、新闻稿,报告文学,的组合体四不像看着非常之不过瘾。哥们那点才浪费了。不过话有说回来了写多了没地发可就掺了,老弟弟充分肯定哥哥的研究成果和文字无限功力(还没发挥到5层)代表我自己对你致敬,起码比我有良心点,我一个字都没给巴老填…………
6# 青城山
 楼主|蒲阳 发表于: 2005-11-6 18:39:46|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上的兄弟真有意思.我可是随便写写而已,没想过研究什么的哈,而且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研究断然是不可能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02:16,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