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746|回复: 29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宇宙新视野号传回“天涯海角”首张照片:外观似哑铃

 [复制链接]
  新地平线号探测器(英文:New Horizons)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6年1月19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冥王星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及其最大的卫星卡戎(冥卫一)和探测位于柯伊柏带的小行星群。
  考察冥王星任务结束后,“新地平线”号会继续向离地球更远的宇宙空飞,将在2017至2020年抵达一个由彗星和其他宇宙碎片构成的中间环带──柯伊柏带,探测至少两个直径为40至90千米的柯伊伯带天体,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5至10年。


  新地平线号是人类发射过起始速度最快的太空探测器,已经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4日19时49分飞掠冥王星。
  目前,新地平线号(即新视野号)正在快速飞离冥王星、进入柯依伯带中心地带。2015年8月2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这艘探测器的下一个目的地:编号为2014 MU69的柯依伯带天体。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讨论]大家的看法 华为2020年营收仍超千亿美元 拿出百亿分红
4# 金佛山
 帮5买 发表于: 2019-1-2 10:42: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新视野号传回“天涯海角”首张照片:外观似哑铃

源自:新浪科技
NASA在2号凌晨发布的第一张回传图像,显示“天涯海角”的哑铃状外观,右侧是对其外观构建的模型,标示出了自转轴和自转方向 来源:NASA/JHUAPL/SwRI
  1月2日消息,2019年1月1日,元旦当天,北京时间13:33,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再创历史,成功飞掠柯伊伯带小天体“天涯海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遥远的一次飞掠探测行动。
  根据美国宇航局在北京时间1月2日凌晨发布会上最新公布的消息,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New Horizons)已经于北京时间元旦当天13:33成功飞掠柯伊伯带小天体“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并且探测器拍摄的图像已经开始回传。
  这是一次发生在64亿公里之外的探测行动,连光速传播的信号单程都要走上6个多小时,这次壮举也成为了人类探测器迄今为止到访的最遥远的一颗天体,2019年的这个元旦,将因为这件事而载入史册。
  美国宇航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坦(Jim Bridenstine)专门发表了贺词,他在贺词中说道:“在此祝贺美国宇航局新视野探测器项目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以及美国宇航局西南研究所,你们再次创造了历史。你们是最早探测冥王星的团队,今天你们又成为飞掠迄今最遥远天体的团队。”
  美国东部时间1月1日10:29,北京时间23:29,几乎刚好是“新视野号”探测器抵达距离“天涯海角”最近处之后大约10个小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APL)接收到的信号显示,“新视野号”确认已经成功完成飞掠任务,并记录到大量科学数据。
  “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美国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阿兰·斯特恩(Alan Stern)表示:“新视野号今天完全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实现了人类里上最遥远的一次飞掠探测,距离太阳超过65亿公里!目前数据情况良好,我们已经获得了‘天涯海角星’的近距离图像,从此之后,随着更多数据回传,图像质量将会越来越好!”
  最先被传回地球的图像拍摄时,“新视野号”探测器仍在快速接近“天涯海角”过程中,尽管仍然不甚清晰,但已经可以让我们大致看清了这颗小天体的外形,以及自转轴大体情况。目前看来,这是一颗长条形,两瓣状的小天体,长轴长度大约32公里,短轴长度大约16公里。但还有一种可能是:这是两颗小天体在相互绕转,只是靠的非常近而难以区分。
  但不管如何,这第一张图像已经帮助我们解决了一大困惑:此前在掩星观测时,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天涯海角”星具有不规则外观,并非圆球形;但是“新视野号”探测器此前取得的亮度数据却显示,这颗小天体的亮度相当均匀,并未出现明显的亮度变化。这样两种结论就出现矛盾了:一般情况下,不规则外形的小天体随着自转会出现亮度的明显变化,可是“新视野号”探测器的实测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点。
  现在我们知道,这颗小天体外观的确不规则,地面掩星观测团队的结论正确;并且极为巧合的是,这颗小天体的自转轴竟然几乎就正对着“新视野号”的前进方向,于是在“新视野号”的视角看过去,亮度当然就几乎没有变化了!不过目前项目组还尚未准确测定“天涯海角”的自转周期是多少。
  按照程序设定,“新视野号”会在最关键的几个小时里获取大量图像和其他探测数据,总数据量可以达到几个GB。
  柯伊伯带是一个位于太阳系海王星轨道外侧的冰冻小天体带,而“天涯海角”星就是其中一颗这样的小天体,其距离远远超过“新视野号”在2015年访问过的冥王星,要知道,在飞越冥王星之后,“新视野号”探测器又继续飞行了3年多,穿越了16亿公里的路程,此时它距离地球已经超过64亿公里了!、
动图:2014年被发现时的“天涯海角”星 来源:NASA
  在柯伊伯带,除了“天涯海角”星之外,还存在着至少数以十万计的类似小天体,这些小天体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安安静静运行在太阳系边缘的幽暗之中,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它们就像是太阳系里冰冻的“时间胶囊”,将帮助我们一窥46亿年前太阳系初生时的模样。
  用“新视野号”项目科学家海尔·韦弗(Hal Weaver)的话说,这颗小小的冰冻天体将成为人类探测器造访过的最原始的星球,它是太阳系的化石。
  此次飞掠“天涯海角”的行动和2015年7月飞掠冥王星时不同,这一次不会有逐渐接近,画面逐渐清晰的系列照片。“天涯海角”星太小了,在“新视野号”拍摄的图像中,它将一直是一个亮点而已,直到最后几小时内,突然变成一个真正切切的外星世界。
  不过,相比2015年飞越冥王星时,“新视野号”飞船与冥王星地表之间的最近距离大约1.25万公里,而此次飞掠,“新视野号”与“天涯海角星”之间的最近距离将只有3500公里左右,这就意味着最终我们拍摄到的图像分辨率将非常高。测算显示,这颗星球地表上直径超过33米的物体理论上都将可以被拍摄到。
  由于“新视野号”必须转动自身以将相机对准拍摄对象,它在飞掠并采集数据的同时做不到将天线同时对准地球。这一点在2015年飞掠冥王星时也是一样的情况。因此,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太阳系边缘黑暗中飞行的“新视野号”对于地球来说是沉默的。地球上的控制人员们必须耐心等待,在它采集完数据之后调转天线,开始回传存储的数据。
  基本上,NASA所有的深空探测任务的数据传输和接收都要仰赖所谓的“深空网”(DSN)。NASA在美国加州,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三个彼此之间经度间隔大约120度的位置上建设了三台70米口径大型天线,用于与太空深处的探测器进行通讯。
  按照程序,格林尼治时间1月1日15:28,即北京时间23:28,新视野号的回传数据陆续开始抵达地球,第一张抵达的图像,就是本文开头的那张,之后的时间里,数据会持续回传。
  但请记住,这次飞掠行动是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之外的深空之中发生的,在这样的距离上,从地球上发出的指令以光速传播,将需要6小时8分钟才能抵达新视野号,而反过来,新视野号上的数据回传,在发出后,也要这么久,地球上的天线才能开始接收到,而且传输的速率将非常低──大约每秒1000比特,还不到1kb。
  在这样的龟速下,按照估算,要把此次飞掠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全部传输完成,将要等到2020年9月份──真是够久的!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帮5买 发表于: 2019-1-1 14:42:00|显示全部楼层

新视野号成功飞掠“天涯海角”:人类最遥远飞掠探测

源自:新浪科技
新视野号全程轨迹
  北京时间2019年1月1日消息,就在刚刚,北京时间13:33,新视野号已经飞掠了“天涯海角”,数据传输将随后开始,明天就应该可以看到拍摄的图像。这是人类探测史上最遥远的一次星际“邂逅”。也称人类迄今为止探索的最遥远天体。此时,“天涯海角”距太阳大约65亿公里,比冥王星还远约16亿公里,从“新视野”号传回的信号需6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地球。
  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APL)的地面控制中心在1日上午给64亿公里之外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发送了最后一批指令,这艘飞船随即在北京时间今天下午13:33左右对一颗名为“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柯伊伯带小天体进行飞掠探测,这是人类探测器飞掠的最遥远天体。

真是新视野号飞船在抵达目标之前传回的最后一批图像,可以大致看出“天涯海角”星似乎并非圆球形
  这颗小天体不但很小,其距离更是从它的命名上就可见一斑,极为遥远,即便目前我们用最好的观测设备也无法观测它的很多基本参数。我们大概估测其直径在30公里左右。
  此次上传的最后一组指令中包括一段仅2秒的时间值修正,目的是确保“新视野号”明确地知晓何时,在何地该打开并对准其相机设备进行拍摄。要知道,当今天下午“新视野号”探测器飞越“天涯海角”星时,其速度将高达每秒14公里,可谓惊心动魄。新视野号探测器项目任务控制主管爱丽丝·鲍曼(Alice Bowman)表示:“目前探测器健康状态良好,大家都非常兴奋!”

2006年从地球出发,2019年元旦抵达,新视野号飞行了几乎13年之久
  按照计划,“新视野号”飞掠“天涯海角”时,距离这颗小天体的表面大约3500公里,距离最近时应该是在格林尼治时间今天05:33,即北京时间13:33。
  按照程序设定,“新视野号”应该会在最关键的几个小时里获取大量图像和其他探测数据,总数据量可以达到几个G。
  柯伊伯带是一个位于太阳系海王星轨道外侧的冰冻小天体带,而“天涯海角”星就是其中一颗这样的小天体,其距离远远超过“新视野号”在2015年访问过的冥王星,要知道,在飞越冥王星之后,“新视野号”探测器又继续飞行了3年多了!
  科学家们认为,在柯伊伯带,除了“天涯海角”星之外,还存在着至少数以十万计的类似小天体,这些小天体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安安静静运行在太阳系边缘的幽暗之中,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它们就像是太阳系里冰冻的“时间胶囊”,将帮助我们一窥46亿年前太阳系初生时的模样。

项目首席科学家阿兰·斯特恩这两天肯定很忙。这是他发的一条推特:说最后一次导航会议结束,已经锁定目标
  用“新视野号”项目科学家海尔·韦弗(Hal Weaver)的话说,这颗小小的冰冻天体将成为人类探测器造访过的最原始的星球,它是太阳系的化石。
  事实上,“新视野号”早已开始工作。它的相机已经拍摄很多“天涯海角”星的图像。当然,由于距离尚远,这些图像中的“天涯海角星”大多只是呈现为一个小亮点而已,但这些信息对于项目组修正导航模型,帮助引导飞船准确飞抵目的地却格外有价值。
  并且,在此过程中也并非完全没有科学收获,仅举一例:项目组注意到,随着“天涯海角星”自转,其表面反射的光线亮度变化幅度要远小于预期。要知道科学家们认为这颗小天体并非圆球形,那么按照常理,随着其自转,其反光面大小会变化,亮度应出现较大幅度改变,但实际上,变化并不太明显。
  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解释:一种认为这可能就是观察视角的问题;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天涯海角星”可能并非单一一个天体,而是两个甚至更多个小天体相互绕转的多天体系统组合体。答案究竟是什么?今天下午就将揭晓。

为何选择“天涯海角星”?
  美国宇航局决定探测一颗比冥王星更加遥远的天体的做法是符合逻辑的。但有一点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这颗小天体首次被人类发现只是在4年前而已,当时科学家们正在使用哈勃望远镜搜寻适合作为“新视野号”下一个探测目标的遥远天体。
  这颗小天体最初的编号是(486958)2014 MU69,而在经过公众意见征集之后,这颗小天体得到了一个非正式名称“天涯海角”(Ultima Thule)。这是拉丁文,意思是“已知世界之外的地方”。

“天涯海角”到底是什么外观?或许这些模型都有可能,但或许也都不对,但答案即将揭晓
  和许多类似大小的柯伊伯带天体一样,科学家们认为这颗小天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水冰,尘埃和少量岩石,它们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就已经在那里,延续至今。相关理论认为,这类天体的外观很多会呈现长条状或者两瓣状,就像一颗土豆或花生。
  使用望远镜进行的观测显示这颗小天体的表面非常黑,还略略带有红色。科学家们认为,这样的黑色(反射率低于10%)可能源于数十亿年来强烈的宇宙射线辐射。
  但不管如何,我们对这颗遥远的小天体目前还是知之甚少。而新视野号的飞越将首次准确测定其外观,自转,组成成分和地表环境特征。

此次飞掠,哪些值得期待?
  不要眨眼!所有事情都将在千钧一发之间发生!和2015年7月飞掠冥王星时不同,这一次不会有逐渐接近,画面逐渐清晰的系列照片。“天涯海角”太小了,在“新视野号”拍摄的图像中,它将一直是一个亮点而已,直到最后几小时内,突然变成一个真正切切的外星世界。
  不过,相比2015年飞越冥王星时,“新视野号”飞船与冥王星地表之间的最近距离大约1.25万公里,而此次飞掠,“新视野号”与“天涯海角星”之间的最近距离将只有3500公里左右,这就意味着最终我们拍摄到的图像分辨率将非常高。测算显示,这颗星球地表上直径超过33米的物体理论上都将可以被拍摄到。
  由于“新视野号”必须转动自身以将相机对准拍摄对象,它在飞掠并采集数据的同时做不到将天线同时对准地球。这一点在2015年飞掠冥王星时也是一样的情况。
  因此,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太阳系边缘黑暗中飞行的“新视野号”对于地球来说是沉默的。地球上的控制人员们必须耐心等待,在它采集完数据之后调转天线,开始回传存储的数据。
  按照程序,格林尼治时间1月1日15:28,即北京时间23:28,新视野号的回传数据将陆续开始抵达地球。

此次飞掠的难度如何?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次飞掠的难度要超过2015年对冥王星的那次飞掠。
  首先,这颗天体要比冥王星小几百倍,因此为何获取更好的图像,探测器必须飞的更近,而相机的指向也必须非常精准,因为目标很小,如果指向偏差,发回的图像就有可能是空白的,什么都没拍到。

2015年7月,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
  这的确是项目组团队非常担忧的问题。因为“天涯海角”是在4年前才被首次发现的,因此它的位置和在夜空中运动的轨迹测算精度远不如冥王星那么详细精准。
  另外请记住,所有这些动作都是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之外的深空之中发生的,在这样的距离上,从地球上发出的指令以光速传播,将需要6小时8分钟才能抵达新视野号,而反过来,新视野号上的数据回传,在发出后,也要这么久,地球上的天线才能开始接收到,而且传输的速率将非常低──大约每秒1000比特,还不到1kb。
  在这样的龟速下,按照估算,要把此次飞掠过程中采集的数据全部传输完成,将要等到2020年9月份──真是够久的!

新视野号是什么样的探测器?
  “新视野号”从一开始就是一艘冥王星飞船,这在当时是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大行星。因此,要想尽快抵达目标开始探测任务,“新视野号”必须飞的足够快。

  怎么做?很简单,“用最大的火箭发射最小的飞船”──2006年发射升空时使用的宇宙神V551型火箭,这是当时美国政府能够提供的最强大的火箭型号之一。但它发射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一艘小飞船,“新视野号”的大小和一台家用钢琴差不多,高度0.7米,长度2.1米,最宽处2.7米。在飞船头顶上安装有一台直径2.1米的大天线。即便满载燃料发射时,其整体重量大约仅有478公斤左右,其中包括大约77公斤的燃料和30公斤的各类科学仪器。
  飞船使用“核能”──一台190W功率的同位素热差发电机来为所有设备提供电力,因为太阳系边缘太暗,无法使用太阳能帆板发电。 ●
2# 四姑娘山
 帮5买 发表于: 2018-12-30 14:42:00|显示全部楼层

直击太阳系“边缘”,新视野号传回照片

源自:科技之美好生活
  直击太阳系“边缘”,新视野号传回照片,专家在柯伊伯带有何发现
  太阳系是我们地球乃至人类共同的家园,在未对它进行探索时,我们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全部,但是当人类的天文望远镜不断锁定更远的目标之后,人类的视野就更为辽阔了。所以人类想要传送更多的人造物去往太阳系之外探索宇宙的真实面目,那太阳系的边缘又在哪里呢?

  原本科学家们以为太阳系的边缘就是小行星遍布的柯伊伯带。当当年美国NASA发送的旅行者一号和2号相继飞过那里时,人类都极为雀跃,以为这就意味着人类的足迹已经踏出了太阳系。然而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也许太阳系的范围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得多,而柯伊伯带也只能算是太阳风所到达的极限位置。想要真正冲出太阳系的范围,也许人类的飞船需要冲出奥特尔星云才有这个底气。

  但是作为早期人类心中的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在太空环境中飞行多年的新视野号飞船近来在追随一枚小行星时就到达了接近柯伊伯带的位置,而原本想要拍摄小行星而按下的“快门”,也为大家捕捉下了柯伊伯带环境的照片,在遥远的柯伊伯带遍布着数不清的小行星,而新视野号所追随的MU69小行星在众多行星中简直难以辨别,所以科学家们为了明确小星星所在的位置,就对这张照片进行了合成处理,抹去了其他小行星的光源之后,科学家们发现,柯伊伯带就完全陷入了沉闷的黑暗中,看起来一派死气沉沉的样子。而通过相机检测,那里的温度也是极为寒冷。原来这就是柯伊伯带的状态呀,虽然同处一个太阳系。我们地球所在的这个区域却是如此的生机勃勃。

  不过这张照片也为人们了解遥远的柯伊伯带提供了一些依据,它让我们看到了太阳系中的众多可能,虽然那里看起来一片黑暗,但是科学家们还期待在那里发现新的资源。就算这里不是太阳系的边缘,我们人类也对这里充满了好奇。而新视野号还会继续追随那颗小行星,不知道他在未来的航程和任务中,又会为我们带来什么信息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帮5买 发表于: 2018-12-30 13:42:00|显示全部楼层

“新视野”号将于2019跨年夜飞掠“天涯海角”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中国新闻网

  美国宇航局28日宣布,“新视野”号探测器计划于2019年跨年夜近距离飞掠柯伊伯带的“天涯海角”(Ultima Thule)。
  美国宇航局官网28日消息,如非发生重大技术故障,“新视野”号将在美东时间2019年1月1日凌晨12时15分飞掠“天涯海角”,它将成为最接近柯伊伯带的人造探测器。届时,它将以超过每小时39000英里的速度飞过“天涯海角”,与之最近距离将达2200英里。
  为了迎接这个特殊的时刻,待视频信号传回地球后,美国宇航局将于美东时间1月1日上午9时45分进行现场直播。
  美国杂志“连线”报道称,这不仅是一次飞掠任务,还是一次宇宙考古探险。“天涯海角”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的残余物之一,是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宇宙垃圾。天文学家认为,这些天体不仅古老,它们是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保存下来的。换言之,可能自太阳系形成以来,它就未曾改变过。这正是天文学家即将近距离观测到“天涯海角”而如此兴奋的原因。
  “天涯海角”属于柯伊伯带中最原始的天体,直径不超过20英里,形状不规则,颜色偏红,距地球41亿英里。该任务主要负责人艾伦·斯特恩表示,除此之外,截至目前,天文学家对它知之甚少。
  本月20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机构已录制首段有关“天涯海角”的画面。不过,他们无法检测到任何光变曲线,即无法知晓它是否在自转或相对于恒星进行移动。事实上,截至目前,天文学家无法判断“天涯海角”是一个天体还是一堆物质的集合。
  飞掠“天涯海角”时,“新视野”号将使用设备拍摄图像,绘制结构和地形,搜索其表面散发的气体等。
  据美国科学网站“空间”报道,“新视野”号自2006年1月19日发射升空后,至今航行了4726天。在飞掠冥王星后,基于观测结果和探测器的燃料情况,科学团队决定以太阳系的第三区──柯伊伯带的天体“2014 MU69”作为下一个飞越目标。这颗小行星的编号为485968,公众投票命名为“天涯海角”,名字源自古希腊和罗马传说,意思是“极北之地的尽头”。
  飞越之后,预计“新视野”号需要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才能穿越柯伊伯带,进入星际空间。(来源:中国新闻网)
#
 帮5买 发表于: 2018-12-29 08:42:00|显示全部楼层

新视野号元旦进行历史性探索:掠过最远距离天体

源自:新浪科技
新视野号探测器将在美国东部时间元旦当天凌晨12:33分(北京时间下午13:33)掠过被任务团队称为“Ultima Thule”的小行星。
  北京时间12月29日消息,新年到来之际,曾经为我们带来冥王星近距离特写画面的新视野号有望再一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它将探索一个更加遥远和神秘的天体。
  据估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将在美国东部时间元旦当天凌晨12:33分(北京时间下午13:33)掠过被任务团队称为“Ultima Thule”的小行星。
  这颗小行星又被标记为“小行星486958”,距离冥王星约16亿公里,与地球的距离更是达到了64亿公里。这将是人类探索的最远距离的天体。Ultima Thule同时也是一个深度冻结的小行星,保留着太阳系在45亿年前起源时的残余。此前还没有航天器能够近距离探索如此原始的物体。

由NASA公布的这张合成图显示了柯伊伯带天体Ultima Thule(十字准心处)。新视野号在2018年8月16日拍摄了这一图像。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新视野号项目科学家哈尔·韦弗(Hal Weaver)说:“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探索更加刺激?”新视野号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西南研究院的阿兰·斯特恩(Alan Stern)预计,此次在元旦进行的飞掠任务将比飞掠冥王星时更加冒险,难度也更高,因为探测器变“老”了,而目标变小了,飞掠距离更近,但离地球的距离却更远。

探索柯伊伯带核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06年发射了新视野号探测器,它的大小与一架小型三角钢琴相当。2015年,新视野号飞掠过冥王星,向地球发回了这颗矮行星的第一张近距离图像。

新视野号探测器将以每小时50700公里的速度穿越太空,即使像米粒那么小的物体都可能带来严重的破坏。
  随着这次飞掠的成功,新视野号任务团队获得了NASA任务扩展批准,他们将目光投向柯伊伯带深处的目标。柯伊伯带位于海王星轨道外侧的黄道面附近,是一个天体密集的圆盘状区域。相比冥王星,Ultima Thule更加遥远,并且位于柯伊伯带的核心。
  2014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这颗小行星,其正式名称为2014 MU69,而Ultima Thule是网络票选的昵称,在古希腊和中世纪文献中是“极北之地的尽头”的意思。当新视野号于今年8月首次拍摄到了这块冰冻的岩石,它在图像中还只是一个小点。等到飞掠完成的第二天,我们就将看到更清晰一些的近距离图像。

这张图片显示了阳光从背后照射冥王星留下的轮廓,此时新视野号正远离冥王星,二者距离约为20万公里。
  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过Ultima Thule时,二者的距离最近时将达到3500公里,探测器上的7台科学仪器将开足马力,进行探索。飞掠过程应该是安全的,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在Ultima Thule周围有任何可能击中探测器的星环或卫星。
  新视野号将以每小时50700公里的速度穿越太空,即使像米粒那么小的物体都可能带来严重的破坏。在一次天文学家秋季会议上,斯特恩说:“还存在一些危险和悬念。”任务团队需要大约10个小时才能确认新视野号完成飞掠并安然无恙。

神秘的天体
  科学家推测,Ultima Thule可能由两个相互紧密环绕的物体组成。如果只是单个物体,那它的长度最多为32公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天文学家凯里·里瑟(Carey Lisse)表示,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个烤土豆,“或者黄瓜,随便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蔬菜”。
  Ultima Thule还可能由两个相连的物体组成。如果是两个物体,那二者的直径可能在15到20千米之间。科学家认为Ultima Thule的体积比普通彗星大10倍,质量大1000倍。另一方面,Ultima Thule的体积只有冥王星的1%,质量可能只有1‰。因此,这颗小行星的大小适中,是非常不错的目标天体。

由新视野号拍摄的图片合成并增强色彩之后的冥王星图像,显示了这颗矮行星表面的纹理。新视野号在距离冥王星约45万公里的位置拍摄了这些图片。
  科学家将以各种可能的方法绘制Ultima Thule的图像,他们预计这颗小行星很可能保留着陨石撞击留下的坑洼,但它的表面也可能是光滑的。在颜色上,Ultima Thule应该比煤炭更黑,由于受到宇宙射线的灼烧,它可能带有微红色调。
  当然,一切都还没有定论,包括Ultima Thule的轨道。据估计,它的轨道范围非常大,甚至需要几乎300地球年才能绕太阳一圈。科学家表示,目前对Ultima Thule轨道的了解只能够让新视野号与其“擦身而过”。

飞掠过程对比
  新视野号飞掠Ultima Thule时的距离将比飞掠冥王星时近得多,前者距离为3500公里,后者则达到12500公里。与此同时,Ultima Thule的体积要比冥王星小100倍,因此更难追踪,这也使飞掠过程更加有挑战性。
  在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位于马里兰州的劳雷尔)的飞行控制人员与探测器之间发送和接受信息的时间各为4小时30分,而在飞掠Ultima Thule期间,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时间都在6小时以上。

接下来的计划
  新视野号将Ultima Thule的数据传回地球需要将近两年的时间。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代,如果美国航空航天局再一次批准任务扩展,并且探测器的情况良好,那很可能再进行一次对更遥远天体的飞掠。
  至少,核动力的新视野号将继续它遥远的征程,它将更深入柯伊伯带,那里有无数的天体等待探索。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11:52, Processed in 2.636405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