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情肠寡肚|查看: 17240|回复: 71
[作家

岁月悠长 山河无恙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作家岁月悠长 山河无恙

 [复制链接]
  金庸(1924.3.10~2018.10.30),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04-09-26 金庸拜访青城山  DSC83719.jpg  保存到相册
2004-09-26 金庸拜访青城山 ◎摄影:雷康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情肠寡肚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情肠寡肚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情肠寡肚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情肠寡肚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情肠寡肚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情肠寡肚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革命口号今日谈! 追求者甚多?希望您的参与!
6# 青城山
 btkj 发表于: 2018-10-31 17:08: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台湾各界缅怀金庸:他的离世是华文文学界的损失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台湾各界缅怀著名作家金庸先生

  新华社台北10月31日电(记者:刘欢 吴济海)著名作家金庸30日在香港逝世,台湾各界纷纷对“金大侠”表达缅怀和不舍之情。
  “金庸大侠 告别江湖”“金庸走了”……31日出版的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等报章均在头版头条报道金庸逝世消息。《中国时报》文章说,金庸是被全球华人视为武侠小说泰斗、几代人记忆中皆有其地位的大师。“永别了!我们一生笑傲江湖的金大侠!”
  前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作家刘兆玄对金庸离世表达遗憾。他说,金庸改变了武侠小说的风貌,小说人物塑造刻画又广又深又鲜活,是最高水准的作家。
  金庸武侠小说作品在台湾多由远流出版社推出,与金庸有30多年交情的远流出版社董事长王荣文接受台媒访问时说,金庸谦和又有坚定原则,记忆力惊人,文字力强大。他说,人的生命是有年限的,但金庸作品将成为留给华人世界的传世经典。
  武侠小说研究学者、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林保淳表示,金庸对作品要求很高,讲究人物形象设计,十几部武侠小说里没有一个男主角性格是重复的。金庸把武侠小说带进了文学的殿堂,他的离世是华文文学界的损失。
  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柯志恩说,她和很多金庸迷一样,是读金庸小说长大的。读完之后意犹未尽,隔一段时日还会再从书柜翻出来,对一些重要情节重温回味。不论是行侠仗义的英雄,还是儿女情长的故事,金庸小说掳获许许多多读者的心,凡是看过者无不赞叹金庸的文学底蕴与才气。
  30日晚间金庸逝世消息传出后,台湾各大新闻台均进行了插播报道,并梳理金庸生平事迹和经典作品。在台湾社群网站,网友围绕金庸逝世消息、金庸小说人物和翻拍电视剧等主题展开了持续讨论。
  不少台湾网友在金庸逝世的新闻报道后留言,表达缅怀之情。网友“曾士熊”说:“金庸好走,谢谢你的小说陪伴我的年少轻狂岁月。”网友“kuso123”说:“随着金庸的离世,金迷只有从文字里,再回味大师武侠世界的快意恩仇与缱绻爱恋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btkj 发表于: 2018-10-31 16:08:01|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人生 “大侠”金庸成长路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风雨人生“大侠”金庸成长路

  正是这一本本的小说,奠定了金庸一代武侠小说泰斗的地位,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回顾一下“大侠”金庸的风雨人生。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移居香港,1955年,在《大公报》成为专栏作家,并首次以“金庸”为笔名,创作出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后,大受欢迎。其实,小说《书剑恩仇录》中很多情节的创作,和金庸在浙江海宁的童年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金庸(2003年采访):《书剑恩仇录》讲到乾隆皇帝,讲到陈家洛,都是以海宁为背景,以海宁和杭州为背景,讲到海宁,一定要讲钱江潮,讲到皇帝和陈家洛在海塘边看潮,所以我在写《书剑恩仇录》(中的潮水),就是我小时候的印象,再加以文字上的精炼和美化。
在《书剑恩仇录》大获成功后,金庸又接着在1956年和1957年分别创作出《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此后,《雪山飞狐》《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一部部横空出世,整个六十年代,金庸的创作达到顶峰,10年间共创作出了9部武侠小说。1972年,金庸完成《鹿鼎记》后,宣布封笔,至此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读者遍及全球。虽然大获成功,但是谈起武侠小说的创作,金庸曾经表示,自己在小说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多,耽误了他做学问,甚至有点后悔。
  金庸(2003年采访):写小说、办报纸,不过是有一笔钱,可以够我现在生活了,但是我自己希望可以有很好的学问,这个时间处理得不好。后悔,应该多一点时间做学问,写小说娱乐人家,做学问自己得益的。
  尽管金庸在17年间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后就封笔,再未进行新的创作,但是他的这些小说却风靡全球,已经无法统计到底出版了多少次,而根据这些小说拍成的电影、电视剧更是版本众多,影响深远,江湖和侠义甚至成为华人社会中共通的话题。有人用一副对联概括了金庸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该幅对联就是用金庸的14部中长篇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字组成的。
金庸(2003年采访):我希望百年之后,还能看金庸小说,不要电脑什么,把这些小说赶掉了,我想世界上只要还有小说,大概中国人还会看金庸小说,我希望再有50年、60年,有人来看,我觉得很满意了。
4# 金佛山
 btkj 发表于: 2018-10-31 16:08:01|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香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幅对联概括了金庸先生的14部武侠小说作品。10月30日傍晚,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当天晚上,有读者自发前往养和医院住院部楼前,默默表达对金庸的缅怀之情。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据香港媒体消息称,金庸10月30号下午6点左右,在亲友陪伴下,在位于香港跑马地的养和医院逝世。
  金庸先生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一生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其武侠小说被也改编成电影、电视作品,多次搬上银幕,影响了几代人。
读者自发前往医院缅怀金庸
⊙记者:茆丹:这里是香港的养和医院,在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有很多读者自发来到这里,缅怀一代武侠巨匠。

  (香港)金庸迷 李睿:我觉得郭靖在书中一句话总结得非常好,叫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把这句话讲给了杨过,也就是他最得意的后辈,讲给了守卫襄阳的所有人,同时也通过这本书,这本作品讲给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真正的侠义在于为国为民,在于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事业所付出。
  (香港)金庸小说读者 张女士:不止我这一代人吧,上一代人也有,或者上上代的就是有一种江湖侠气。
林郑月娥哀悼著名作家金庸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月30日晚上也对查良镛教授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并代表特区政府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林郑月娥说,查教授学识渊博,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其作品承袭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糅合历史与文化,脍炙人口,深受世界各地华人喜爱,其著作更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等,对传承中华文化有莫大贡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btkj 发表于: 2018-10-31 06:08:00|显示全部楼层

《明报》悼念创办人金庸:华文文学界一大损失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明报》悼念创办人金庸:香港新闻业、华文文学界一大损失

  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镛)10月30日下午病逝于香港养和医院,享年94岁。
  金庸一手创办的《明报》30日晚间在官网发文悼念:“《明报》创办人、著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镛先生(笔名金庸),今日于养和医院病逝,享年94岁,《明报》全体成员对此深感惋惜及难过,对查先生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明报方面表示:“查良镛先生是明报报业集团主席张晓卿丹斯里拿督的好友,《明报》在新闻业打拼多年,迈向一甲子,如非当年查良镛先生不怕艰辛,殚精竭虑,以一支健笔打出名堂,无以臻此。今先生遽逝,对《明报》、对香港新闻事业,乃至对华文文学界,无疑都是一大损失。”
  1959年,查良镛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金庸还成立了明报出版社与明窗出版社。1991年1月23日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对于金庸创办《明报》的过程,人民网2003年曾刊文《金庸和他的<明报>》,予以详细介绍。
  文章透露,1960年代的香港,充斥了难民、小市民、移民和殖民者,鸡零狗碎的市民文化大行其道。而武侠小说就正好满足了民众的此种需求,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时石破天惊,人手一册,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气势。也因此金庸发现这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于是伙同中学同学沈宝新筹备出版日报。这就是出资10万于1959年出笼的《明报》。
  那时香港的报纸,大体有二类,一类是比较高层次的如《星岛日报》、《华侨报》等;另一类是低层次的如《响尾蛇》、《超然》等,以色情为招徕,迎合男性读者的低级趣味。早期的《明报》以小说及趣味资料为主,每日出版一张。35岁的金庸希望《明报》成为一份“走偏锋”的小报,利用小市民感兴趣的话题,再配上他的武侠小说吸引读者,发家制富。
  《明报》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还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渡海。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基础,加上沈宝新的经营手法,《明报》的广告业务稳步上升。
  1960年代中国大陆的政治变局为金庸的出人头地提供了机会,金庸拯救《明报》也靠的就是这个时候的社论,特别是1962年“难民潮”事件的报道社论。此时,《明报》才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难民潮”结束之后,《明报》一改报格,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1962年7月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是5万份。
  1988年《明报》日销量已是11万份,1989年跃升到18万份。明报集团1990年度的盈利高达七千万元,到1991年度接近一亿元。金庸个人财富在1991年《资本》杂志编辑《九十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豪榜》中名列第64位。
  新闻传媒人王世瑜在谈及《明报》的成功时说:“《明报》的成功,可归功于查良镛个人的远见。由早期以武侠小说的金庸作号召,迈向1960年代以政论闻名的查良镛年代,以至目前上市以企业手法经营《明报》,查良镛成功地将《明报》塑造成一份备受知识分子尊敬的报纸。”在“黄色新闻”和贩卖“三S”盛行的香港,仅有的数份报纸中,只有《明报》走持平、踏实的路线,以客观和忠实的态度作为办报原则。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2# 四姑娘山
 btkj 发表于: 2018-10-31 03:08:00|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身后的财富江湖:凭一笔之力撬动难以估量价值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金庸身后的财富江湖

  10月30日,金庸陨落。
  作为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为后辈所留下的文化价值和集体回忆远无法用金钱衡量,但他确实仅凭自己的一笔之力,撬动了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
  金庸离去,由其作品而衍生出的产业和行业仍在四面开花,而借由“金庸剧”出道或成名的艺人中,也不乏登上明星富豪榜或身家不菲者。

以文致富
据估算衍生游戏版权费过亿

  1959年,金庸等人在香港创办《明报》。公开资料显示,1959年创办《明报》时,金庸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但由于金庸在《明报》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这份报纸逐渐拥有了稳定受众。到了1962年7月,《明报》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平均日销量是5万。
  此前据媒体报道,金庸还曾与沈宝新创立世界华文传媒有限公司。创建时,金庸占60%股权,沈宝新占15%股权,公众人士占25%股权,这家公司于1991年在港交所上市。在上市2年后,金庸把控制权移交给他人。资料显示,1993年4月,金庸采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
  记者在港交所查阅发现,世界华文传媒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出版、印刷等,旗下刊物包括《星洲日报》、《中国报》等,上市时间为1991年3月22日。目前,该公司1998年之前的资料已无法查询。根据公司最早一份财报显示,在1997年4月1日至1998年3月31日之间,世界华文传媒有限公司营业额达到12亿港元。
  据《壹周刊》报道,该公司1991年上市时市值8.7亿元,金庸从1992年开始卖出自己的股份,估计可套现10亿以上。该报道称,金庸所拥有两个豪宅物业与明河社在北角的万二迟写字楼,价值合共八千万。
  资料显示,1992年,香港一家名为《资本》的杂志评出“90年代香港华人亿万富翁”,金庸以12亿资产列第64位。
  2010年,金庸小说在内地重新集结出版,当年在作家财富榜上,金庸就以350万元版税高居第12位;2011年的作家财富榜上,金庸仍以220万位居第19名。到2014年,金庸在第九届作家榜以330万版税位居第27名,2015年的第十届作家榜中以850万版税位居第17名。仅这四年的版税收入合计已超千万。
  金庸逝后,其版税仍可“造富”后人。
  据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军介绍,版权保护期的范围是从个人在世期间直至其过世50年后,即如果从2018年金庸过世开始计算,直到2068年的12月31日之前,由金庸作品衍生的影视剧作、动漫、游戏等,都需要征得金庸继承人、版权代理人或者经纪公司的同意,随后再向法律规定的上述一方付版权费用。
  “按照金庸先生著作的市场价值和国民影响力来算,一部由天龙八部改编的游戏,需要付给金庸先生方面的版权相关费用可能过亿”,王军表示,此外,虽然著作财产权是金庸过世50年内有效,但署名权没有期限。
  猫眼电影等网站刊载文章称,2016年,金庸曾公开表示,周星驰在电影《功夫》拍摄完成后,曾因电影中使用了小龙女等金庸武侠小说中原创的名字,向金庸付了6万元版权费。
  而近两年,金庸也曾因版权引起纠纷。今年8月,国内首例同人作品案宣判,《此间的少年》构成不正当竞争,金庸获赔168万元。据了解,在这本书中,郭靖、黄蓉、乔峰等武侠人物成为作家杨治(笔名:江南)作品中的大学生,为此,金庸以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500万。
  广州天河区法院对该案一审宣判,认为杨治不构成侵犯著作权,但构成不正当竞争,赔偿金庸经济损失168万元。

金庸剧走出影视圈富豪
相关主题园区各地开花

  新京报记者统计,作为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一代宗师,金庸著作衍生作品包括电影36部、电视剧66部、动画1部、漫画11套、电脑游戏33部。而这百余部影视作品中,不少都曾将当年的“小生”提携至今日大咖。
  2003年,刘涛因在金庸武侠剧《天龙八部》中饰演阿朱而收获万千粉丝。如今的刘涛在2017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排名第九,总收入为1.8亿元人民币。
  如今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多部影视剧担任主演的杨幂,是因出演金庸剧《神雕侠侣》中的郭襄而崭露头角,进而一步步成为如今的流量担当,2017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中,杨幂排名第三,总收入为2亿元人民币。
  继李若彤之后,刘亦菲版的小龙女深入人心,此后更连续七年登上福布斯榜单。
  而在电影票房方面,据新京报记者粗略统计,电影《东邪西毒》票房2700.4万元,《笑傲江湖》票房1605万港元,《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票房1125万港元,《笑傲江湖(风云再起)》票房3446万港元,《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票房2346万港元,《新碧血剑》票房151.7万港元,《飞狐外传》票房686万港元,《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票房1044万港元,《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票房653万港元,《飞狐外传(1993)》票房686万港元。
  影视剧之外,由金庸武侠剧衍生出的一系列“武侠歌曲”也成为唱片工业的传奇。
  实际上,由金庸衍生出的产业链在现实中也落地开花。鄣山峡谷位于上饶市婺源县,也叫大鄣山卧龙谷,这个景点打出的名号就是“金庸笔下的世外桃源”。根据景点介绍,景点门口巨石上刻的“大鄣山卧龙谷”字样是金庸亲手所题。金庸祖籍是婺源人,在武侠小说中描绘的世外桃源,就是以婺源卧龙谷为原型。该景点门票为60元。
  山西婺源以金庸祖籍为卖点,浙江海宁就以金庸出生地为吸引游客的宣传点。
  浙商网2014年5月报道,浙江省宁海经济开发区诞生于1994年8月,是省级经济开发区,金庸武侠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已列入开发区重点对接项目名单上。项目负责人介绍,金庸武侠文化主题公园,其项目负责公司已多次来宁海进行实地考察,2014年2月份已初步确定选址在长街伍山石窟景区,近期确定最终选址。
  2018年9月,一篇宣传文章称,海宁侠客小镇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在海宁举行座谈会并成功签约。大型歌舞巨作《侠·影》签约落户侠客小镇。该文章称,“侠客小镇”坐落于金庸先生的出生地海宁市袁花镇,中国武侠故事的原点,而且这个“侠客小镇”,正是以金庸侠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特色小镇。
  早在2002年,云南大理就建设了天龙八部影视城,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在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取景的有电视剧《天龙八部》《西游记》等作品。资料显示,天龙八部影视城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占地达700余亩。
  新京报记者林子 任娇 校对:郑厚今
  再见江湖!武侠小说泰斗金庸逝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btkj 发表于: 2018-10-30 22:08:00|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金庸辞世:笔落了,江湖犹在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大侠金庸辞世:笔落了,江湖犹在

  据新华社报道,2018年10月30日,经金庸身边工作人员确认,94岁的金庸于当日在香港去世。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撰写的十四部武侠小说早已成为经典,有华人的地方无人不知郭靖、乔峰。除了文学家的头衔,他还是香港报业《明报》的创刊人,是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富豪榜排第64的企业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文学界、史学界、报刊界对他做何种评价,金庸这个名字被封上武侠神坛的地位,未曾动摇半分。他总是一副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衬衫扣子系到最上面的一颗,领带扎紧顶到喉结,标准的国字脸上架一副细框眼镜。
  他用一支笔,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江湖。
  和笔下的风起云涌相比,老人终其一生都没有书写过自己。他眼中的自传只有两种,一种全部是谎话,一种是实话实说。金庸回应媒体,“把自己做过的事情都告诉别人,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2004年8月12日,香港,在金庸家中拍摄的金庸先生。
  一事能狂便少年
  他此生唯一一次独自坐在一张大桌子上吃酒席,是在一次葬礼上。
  两个穿白袍的男仆在旁斟酒盛饭。那时他才九岁,不会喝酒,只做样子假装喝半口酒,男仆马上把酒杯斟满。他不好意思多吃菜肴,只做做样子就告辞。回家的路上,他沿着河道乘着舅舅家的大船离开,船夫和男仆相伴左右。
  那是1932年的初冬,去世的是舅舅徐申如的儿子徐志摩,他在散文集里记录的这一幕,发生在金庸的出生地,杭州城边的海宁袁花镇。
  一叶扁舟从采莲深处飘来,雾气弥漫,伴随丝竹箫管之声。船上的人衣着不华丽但雅致,多半还有一个大神级别的亲戚。这是金庸小说里很多人物出场的画面,也是作者身世的投影。
  动荡的乱世里,家乡海宁保持着一份难得的从容与安宁,使他平静地度过飘逸着书香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读书的嗜好伴随金庸走过了一生。2007年,他通过央视镜头对年轻人说,如果关进监狱坐牢十年但可以读书的话,他十分愿意。此时他已年过八十,那张正方形的脸轮廓犹在,但两腮的肉已微微松弛垂下来,江南口音依旧:“人的一生什么困难都会经历,唯有读书的乐趣和学问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
  公开讲话时,他措辞委婉面面俱到,对世人给予的盛誉总说“不敢当不敢当”。评点他人时,他也客套地说“某某先生的作品也是不错的”。即便李敖骂他“伪善”,他也不太理会,只说,“批评我没有学问,那我是认可的。”
  研读金庸多年的知名自媒体人六神磊磊将此类行为总结为“习惯性谦抑”。他觉得老爷子的内心里,“其实觉得自己写得特好”。这个评价并不是毫无来由,金庸骨子里的桀骜早在年少时已有踪可循。
  1941年9月,还在读高中的金庸在浙江《东南日报》副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他的一位好友被训育主任教训,末了训育主任说:“你真是狂得可以!”他在文章里写道,“狂气与少年似乎是不可分离的。固然,这可以大闯乱子,但未始不是某种伟大事业的因素。我要这样武断地说一句:要成就一件伟大的事业,带几分狂气是必需的。”
  文章的题目就叫《一事能狂便少年》,提到的这位友人不知是真有其人,还是他改编了自己的经历。因为一年多前,他本人刚刚因为在高中壁报上写了一篇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而遭到开除,不得不换到另一所高中。
  副刊时任主编陈向平想把文章发在头条,并乘出差之便来看了这个署名为“查理”的作者。令他意外的是,“查理”只是一个高二学生,虽然瘦骨嶙峋,却“颇有学者风度”。
  “查理”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毕业后,他考到重庆一所大学念外交系,但由于大胆直言再次被开除。他曾在鲁豫的访谈里提到,“我的性格自由散漫,当外交官纪律比普通人要严得多,有外交部的朋友跟我说,你这个个性,你进来明天后来就开除了。”
  于是,命运把他带进了人生的另一个方向。
2004年8月12日,香港,在金庸家中拍摄的金庸先生。
  记录人间苦难,讽喻时局之殇
  1955年是32岁的查良庸进入香港《大公报》工作的第七年。
  一天,副刊《新晚报》的时任主编罗孚找他,说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还没有想好下一部写什么,“小查,只有你顶上了。”
  作为梁羽生的粉丝,每期小说他都看,可自己从未写过。发稿的日子到了,编辑派一个老工友上门,到他家里等稿子,并催他当夜九点无论如何要写出一千字,否则第二天报上就有一块空白。他看着老工友,来了灵感,就从塞外古道上一个老者写起:“年近六十,须眉皆白,可是神光内蕴,精神充沛”。
  这就是小说《书剑恩仇录》的开头,也是金庸武侠神话的开始。故事里,故乡的海宁潮如万马奔腾滚滚而来,陈家洛着风度翩翩让人仿佛看见了徐志摩,而陈母亲‘徐惠禄’的名字和金庸母亲’徐禄’只差一字,乾隆扑朔迷离的身世也来自幼时乡亲七嘴八舌的传说。
  署名时,他把名字最后的一个“镛”字一分为二,写上“金庸”。自此,金庸横空出世。
  两年后,他笔下诞生了另一个人物──郭靖,练武时总是一板一眼,对着树和石头一掌掌劈去。在六神磊磊的想象里,金庸写作时多半是一副仪式感十足的画面:“坐姿端凝,一尺一拳,字为正楷,笔用中锋,小说写得正大严整,情节按部就班,人物黑白分明。”
  倘若第一本小说属无心插柳,郭靖则是金庸精心塑造的人物。“那个时期的金庸,很像郭靖。”六神磊磊曾撰文写道,“郭靖的使命,是要为金庸的神国开疆拓土,做新武侠小说的第一个全民英雄。”
  金庸笔下的他,自取名“靖康”之日起,个人命运就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总是表情庄严,背起家国天下,危难时要说几句响当当的话。
  金庸出生的年代,军阀混战连绵不断。1937年,八一三事变的烽火烧到嘉兴中学平静的书桌前。一年后,家乡海宁的长街闹市满目焦土,昔日繁华的江南小镇只剩寥寥可数的破旧房子,天仙府塘河上漂浮着无人收拾的尸体。
  查家的大量房产在这场战火中化为灰烬,一个历经六百年绵延不绝的书香门第就此中落。
  1938年前后,14岁的金庸随学校走上南下流亡之路。路上,校长张印通随身带着小黑板,走到安全的地方稻草一铺,就给他们上课。有教师想解散学生自谋生路时,张印通召集全体师生讲话:“只要有我张印通在,我就要对学生负责,坚持到底!”在他的小说里,他也把对死于战争的母亲和弟弟的思念写进去──
  “柯镇恶回到嘉兴铁枪庙,仿佛又看见了惨遭杀害的兄弟姐妹儿时的模样。”
  十四部小说里,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易代之际,他将笔触投向了风起云涌的时局带给人间的苦难。晚年回看,金庸说,写郭靖时对文学还了解不深,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塑造。对“大侠”二字的定义和理解,他觉得在《神雕侠侣》里已写得很明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是不为自己利益而去帮助别人,牺牲自己的部分越多,就越困难,这个‘侠’字就越大了。”金庸自称侠气不足,如果说郭靖有自己的影子,“那可能指我的性格反应比较慢,却有毅力,在困难面前不后退。”
  1959年,他离开《大公报》,和昔日同学沈宝新一起创办了《明报》。他回忆初创时压力很大,每天一睁眼,就欠两千字的稿子,小说和社论各占一半。
  “我的写稿速度是很慢的。一字一句都斟酌,所以一千多字的稿,往往是改了又改,起码花两个钟头。”人们如痴如醉追看的小说,对他来说,“只是一种副业”。他的主业是办报纸,“报纸要吸引读者,那么我写点小说就增加点读者。”
  三十三年间,金庸亲笔撰写了社评七千多篇。上世纪六十年代政治动荡,主打武侠小说的《明报》严肃起来,金庸在社评中提出“公正与善良”的办报理想,不再提“美丽、活泼”。他持续在公众面前发声,有人甚至放话: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他上了暗杀的黑名单,一度出国逃难。
  1967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潮终于蔓延到香港。就在那一年,金庸笔下诞生了一个新的英雄──令狐冲。
  六神磊磊觉得,《射雕》里的人物,基本上严格分为正反两派──正派的以洪七公为首,代表爱和正义,反派以西毒为首,代表恶与贪婪,双方往来厮杀。而十年后的《笑傲江湖》,“那些概念、边界,都被金庸像顽童一样搅浑了。”
  写下这本“政治寓言”时,金庸已过不惑之年。借风清扬之口,他说出“武林规矩,门派教条,全都是放狗臭屁!”借任盈盈之口,他写出对被心中权力欲驱策之人的同情──
  “一个人武功越练越高,在武林中名气越来越大,往往性子会变。他自己并不知道。东方叔叔是这样,我担心爹爹,说不定也是这样。”
  六神磊磊说,如果金庸只写到《射雕》为止,那么对他的历史地位很好定评:最好的畅销小说作家。“但是有了《笑傲》,你问我怎么评价金庸,我只能讲:要交给时间。”
  问世间,情为何物
  《明报》初创时,每天晚上约十点到十一点,排字房副领班翁荣芝来敲门,大喊“你的’肠粉’搞掂未?”,这时,金庸才开始下笔,写社评。稿件到排字房被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就像剪肠粉,因此被叫做“肠粉”。
  这是金庸最艰苦的三年。报纸每天发行不到六千份,报社也经常发不出工资。一位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和查太两个人喝。”
  这个“查太”,就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
  离开编辑部时,通常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从中环到尖沙咀的“天星小轮”渡船早已停航,只好乘另一种“电船仔”,要等齐六个人才能开船。如果即到即开,包租费要三元。“他们夫妇宁愿挨着深夜凉飕飕的风等待,也不愿包船过海。”
  香港大学毕业的朱玫比金庸小11岁,是《明报》创刊初期唯一的记者,像黄蓉辅佐郭靖一样,一直给予丈夫事业的支持。之后,她生下四个孩子,陪伴金庸走过20年的婚姻。
  女作家三毛曾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写出了一个人类至今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
  大情大悲的桥段很多,作家马伯庸觉得最微妙、最隐晦同时也最让人感叹的,莫过于灭绝师太告诉张无忌,她的师父、郭襄的徒儿叫做风陵师太。风陵渡口,正是郭襄与杨过初见的地方。
  在六神磊磊的解读中,郭襄看破风陵渡,从十六岁到四十岁,用了二十四年。而张三丰放下铁罗汉,却用了一百年。他写道──
  “呀”的一声,竹门推开,张三丰缓步而出。当年那个青涩少年,如今已经须眉俱白。此刻,世间多了一套崭新的武功,叫做‘太极拳’。”
  “步入小院后,张三丰做了一件事:从身边摸出一对铁罗汉来,交给了徒弟俞岱岩。终于,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放下了它。此刻,他的语气平淡而又温柔: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与我的。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
  大概,没有人看到这样的情愫不感动,网友留言道,“他们都是孤独一世,实际上,心中的怀念,温暖了一生。”金庸曾在采访中谈到,理想中的爱情,应该是一生只爱一人,如李莫愁惊天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可面对真实的人生经历,他只说出四个字,“但都好难”。
  1969年,金庸和朱玫离婚。之后,他和第三任妻子林乐怡结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金庸和金庸妻子林乐怡。
  对于朱玫,不喜谈及私事的金庸,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对她的愧疚。除夫妻之情的遗憾之外,这份愧疚里,还有两人大儿子查传侠的因素。
  四个孩子中,他和查传侠相处最多,也最喜欢他。面对央视镜头,他提起这场四十多年前的悲剧,仍无法原谅自己。“如果那时我多问他一些,多关心他一些,不致如此。”1976年,得知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自杀身亡后,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写道──
  “这部书情感的重点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这是他人生最绝望最伤心的一刻。他觉得,可能是涉世太浅为情所困,也可能受到父母情感破裂的困惑,但斯人已去,无法挽回。
  1992年2月,《明报》准备转移股权。在众多人选中,他选择了出价不是最高的于品海。除了继承报业和商业因素之外,他也在公开场合承认,33岁的于品海,眉宇间确有几分神似查传侠,“潜意识里觉得他亲近吧”。
  他多次说,《明报》是我毕生的事业和荣誉,是我对社会、对朋友,对同事的责任。“如果和于先生年纪一样大,我绝对不会退下,给我十倍价钱也不会出售股权。”他对记者说。
  翻看旧照片时,看到有些旧同事已经去世,他动情掉泪。在金庸的散文集里,他提到故乡的一种黑色有花纹的大蝴蝶,如果小孩子捉住了其中一只,另一只就会在手边绕来绕去,飞也飞不走。六七岁时,他看着在花间双双飞舞的蝴蝶,听家人讲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第一次知道世间有哀伤和不幸。
  九十年过去了,面对感情,他终难给出答案。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晚年的金庸,人生的切肤之痛逐渐远去。
  《明报》卖掉之后的25年,他跟时代之间已没有多少互动。即便是乘飞机在两岸三地跑来跑去,出席各种”论剑”的学术活动与讲座,也不可避免地被指责“呈现大众看明星的娱乐化倾向,失去学术交流的本来意义”。
  进入浙江大学历史系担任院长一事,被学者诟病。退休的浙大历史系教授何忠礼对媒体说,当初浙大给金庸评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时候,他曾参加过由历史系老师组成的基层评议。“别人都是三本著作和若干论文厚厚一叠材料,只有金庸是一张空白表格上面写着查良镛三个字。”
  有不少人觉得,晚年的金庸孜孜不倦地四处奔走是追求声名,其中包括杭州作家傅国涌。他是《金庸传》的作者,尽管这本书金庸自己不承认,“这个人我不认识,也没采访过我。”
  这本传记是傅国涌查询整理了几乎所有与金庸有关的记录后,编写而成。他随金庸的足迹,走在香港的英皇道651号明报大厦旧址,徘徊良久,叮叮当当的电车恍然就是1980年代以前的样子。
  “他的一个问题是,太希望以历史学者的身份被人们记住,其实就凭他的14部小说,他已经足够不朽了。”傅国涌说。
  有人曾经问他,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他在江湖中的过瘾,到现实中难以做到知行合一,但金庸仍不失坦诚。“要我财产完全不要,我做不到;妻子儿女都不要,做不到;名利不要,也做不到。”
  他提过,当初来香港时两手空空,和太太(杜冶芬)离婚后无牵无挂,“如果办不好报纸,大不了两手空空再回去,重新来过。”那份潇洒犹在。茶余饭后,佛经和书桌成为他的精神慰藉。
  几年前,有消息传他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剑桥上学,金庸又变成了那个别人不太关注的查先生。不再有知名作家光环、不再是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背着双肩包,里面放满了课本。他还说:“我姓查,笔名金庸,我要自己把握住这个‘查’字,多用功读书,化去这个‘庸’字。”
  他的小说上世纪80年代传到内地,影响了不止一代人。和他初读武侠小说时一样年纪的小读者,如今也已近不惑之年。尝过人生甘苦后,他们依然记得,光明左使杨逍怀念亡妻时,喃喃念着女儿的名字,“不悔,不悔”。
  如果在他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他说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生死乃世间常事。金庸大侠,请重新来过。
  (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傅国涌所著《金庸传》、六神磊磊公众号、南方日报、渤海早报、央视《艺术人生》)
  新京报记者陶若谷 编辑苏晓明
  校对陆爱英
#
 btkj 发表于: 2018-10-30 21:08:00|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 享年94岁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金庸逝世,享年94岁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镛)30日下午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香港《明报》内部人员今日向新京报记者确认上述消息。香港养和医院确认金庸曾在该院住院。
  金庸笔下创作多部广为流传的的武侠小说。包括《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8]。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记者:邓琦 吴为 编辑:郭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01:01,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