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05|回复: 1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达志 发表于: 2008-8-15 21:18:0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人物·人事娴于翰墨的果亲王──走过康巴的诗人之一

 [复制链接]
[原创]娴于翰墨的果亲王

──走过康巴的诗人之一


罗达志






  康巴是藏语的音译。是边地的意思,历来是指西藏丹达山以东的地域; “是人的意思。现在通常以康巴一词泛称康区,其地域包括现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四川的甘孜州、云南迪庆州的一部分。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自古即为西南与西北游牧民族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素有“藏彝走廊”之称。由于横断山脉高山峡谷的阻隔,长期以来,康巴在世人的眼中是一片笼罩着神秘面纱的蛮荒雪域,谓之“西陲屏障,卫藏咽喉”。千百年来,在这横断山脉的层峦叠嶂中,走过赴藏的官员,戍边的军人,商旅的马帮,朝圣的信徒,报国的诗人。他们或于冰雪艰苦之途,军书旁午之际,不遗吟咏,寄情篇什,把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遗存,沉淀在康巴的雪山草地上。岁月驰流,如今古道上的篝火早已息烬,而那些远去的背影,仍在历史的苍烟中似隐若现。


有清一代,在众多的骚人墨客中,果亲王允礼无疑是最早走过康巴的诗人。清世宗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十二月十九日,果亲王来到了打箭炉。时当隆冬,粗犷的长号声在寒气凛冽的折多河上回荡。炉城的土司头人,僧俗民众,以击钵吹蠡,鼓乐幡幢的仪式迎接来自紫禁城的亲王。果亲王允礼是康熙第十七子、雍正之弟。他是奉圣上之命,西行泰宁去看望七世达赖喇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中央慰问团。允礼娴于翰墨,工诗善画,乃亲贵中风雅之士,时任理藩院尚书之职,颇得雍正宠信。清初,满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宗教民族政策,允礼以皇亲之身出使,说明清廷十分重视同藏传佛教的关系。



根据允礼的《日记》记载,果亲王一行在炉城“宿于炉公琐南达查几”,也就是明正土司官寨。一宿之后,大队人马便出南门向折多山进发。翻过折多山后,但见土地黑沮,“三百里内田庐绝跡“。时值腊残岁暮,残雪遍野。马滑霜浓,蓬断草枯。天幕下,连绵的雪峰泛出碧色的寒光,远远望去使人感到格外冷峻。天空中不时掠过几只觅食的雕鹰,越发增添了高原的神秘与蛮荒。果亲王一拨人马晓行夜宿,于腊月二十三日,即汉地“祭灶神”的这天,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泰宁惠远寺。泰宁原名噶达,雍正七年(1729年)为避准噶尔之乱,移达赖喇嘛于此。故其地更名为泰宁。那时的泰宁四面枯山,百物不产,终年多风,寒暖失时。惠远寺在城的西北,占地五百亩,坐北朝南。乃雍正拨白银11万两,专供达赖居住而建。赐名“惠远寺”,寓有福惠久远之意。

亲王是钦差。按例,到达后立即摆上香案,“宣传圣旨”,赐给达赖喇嘛及其弟子酋长等人许多赐物。果亲王在他所写的《至惠远庙》一诗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场面:



击钵吹蠡拥使軿

为迎丹綍下冰天



星霜三月衔恩重,

雨露殊方拜诏虔。



久抚不毛同近甸,

更回离照烛遐边。

狄鞮宣谕懽雷动

喜见皇仁万里传。

这诗写得十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迎接果亲王的隆重仪式和热烈气氛。而诗中的歌功颂德之词,乃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不足为怪。



次日,果亲王出席了达赖喇嘛为他接风的宴会。果亲王则拜发奏章,赠以达赖金帛等礼物。在其后的日子里,他除了会晤达赖,还分别接见其他活佛、大喇嘛、酋长、土司、头人等等,皆赏赐以金银布帛之类的礼品。亲王在泰宁的慰问活动持续了40天。直到雍正十三年二月初三,允礼才率“慰问团”离泰宁东返。为了早日回京复命,他们路过炉城只过了一夜,翌日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头道水。那时,头道水这地方是成都至炉城的重要驿站。因其海拔高度比炉城低了许多,气候也就比较温和,来往官商都要在此留宿。这年还不到春分时节,已见“山桃初绽,绿草茸茸,香风馥郁,扑人口鼻。”果亲王一行人在四面枯山、白雪遍野的泰宁蛰伏了一个多月,众人早已呆腻了,乍一抵达这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之地,心情也为之振作起来。那天果亲王的兴致颇高,灵感一来,欣然命笔,写下《头道水》诗一首。诗云:

才过鱼通栈几重,忽看飞瀑泻高峰。

天将玉乳浇悬壁,人道金山傍古松。

到此应教开倦眼,坐来直欲洗尘胸。



十年山水经游遍,不信奇观意外逢

在游遍天下山水的亲王看来,头道水的秀丽奇观令他倦眼顿开,十分意外。这诗,为炉城留下了一段佳话。那次他奉使西行,一路吟咏,写了许多诗篇。他所写的《飞越岭》、《泸定桥》、《大冈》、《瓦斯沟》、《打箭炉》、《至惠远庙》等篇,不仅诗意隽永,而且为我们研究炉城早期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次西行,果亲王以帝胄之身,不辞辛苦,跋涉雪域,行程千里,历尽艰难,体验了川藏高原山川的壮丽和旅途的艰辛,发出了“危峰峭壁插青天,一线中通鸟道悬”的喟叹。后来他把这次行旅中所写的日记整理成稿,刊行于世,并附有《奉使西行诗》一卷。果亲王在他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沿途的地理山川、风土人情、民俗物候。成为后世研究川藏边地历史的宝贵文献。至于流传于康区的《七笔勾》一诗,笔者认为并非果亲王所作,俟后进行专题讨论,此处不拟赘述。





⑴,蠡:即螺号,一种乐器。钵:即铜钵,一种乐器,古称铜钹、铜盘。其围数寸,相击以和乐。

⑵輧:有帏盖的车。綍:皇帝的诏书。

⑶狄鞮:古时的翻译官。

参考文献:(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罗达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罗达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罗达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人性恶与制度恶 从四川省宣布压缩10%公务费想到的
2# 四姑娘山
 郭建勋 发表于: 2008-8-31 15:31:3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果亲王的此行,对康藏社会的影响的确很大!包括民众的记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08:38,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