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83|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建 发表于: 2004-9-10 11:25:5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眉山古镇风貌!

 [复制链接]
止戈古镇:重归沉寂的码头 止戈位于洪雅西南11公里的衣江南岸,背靠大、小关山,老街临河而立。街长约400米,宽5米,镇内多为木结构穿逗式瓦覆面古民居。 止戈建镇于北宋,明清时叫“ 止戈声”,民国时期更名为止戈场。昔日止戈和三宝、罗坝一样是货运水码头,繁华一时。 “止戈”一名的来历,和古镇上街的武侯祠有关:世传汉昭烈与武侯诸葛亮会兵于此。,当地首领望风宾服,“干羽遂停”。其后,此地人民就在镇口立武侯祠祭祀孔明。 离止戈不远有一五龙祠,原祀唐巴川令赵延之(壁山神)。清代生修时以安宁坝上五条龙形小岗更名“五龙祠”。现存色察、灵官、壁山3殿和两院厢房。 高庙古镇:二峨山乡花溪源高庙是洪雅最有名的山区古镇。明朝时洪雅设7镇11场集,高庙是当时所设场集之一,称“三溪场”,清代改名为“高庙场”。 高庙镇不大,四面环山,终年云遮雾绕。张河、李河在此交汇,水流的潺潺声从早到晚,总是伴着镇上的人们。河上,有两座晃晃悠悠的古老铁索桥。 鸟瞰高庙古镇,房屋是一色的瓦覆面木结构的古民居,至今仍有一条保存完好的老街,街面是一级一级的石板。古镇上尚保存着一处名叫万寿宫的古江西会馆。 在两河交汇处王沱的河床中,有一块巨大的青灰色连山石,石质坚硬而细腻,上面刻着“花溪源”三个大字。字为颜体楷书,系清光绪年高庙文生车方联雕刻、高庙书法名人李培根撰写。字大1.2米见方,凹深6厘米。这“花溪源”系指这里是花溪河的源头,同时提醒后人饮水思源,保护我们的赖以生存的一山一水。 高庙隔河便是著名的二峨山,它与眉山遥遥相对,海拔2000多米,是高庙最美丽的风景点之一。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是二峨山的朝山会,镇上的男女老少都会在这上山烧香拜佛,或去山脚下的极乐寺听经。二峨山灵泉堪称奇泉,眼泉位于佛像石刻的左下方,泉眼小,水量少,但几百年来从未千涸,食之甘甜可口。在泉边饮水时,偶尔可听见泉孔潮声阵阵。 罗坝古镇:科甲名山古镇  罗坝古镇距洪雅县城25公里,位于青衣江南岸,是洪雅最热闹的集镇和陆路交通要道。 说起罗坝的由来还有一段滑稽的故事:相传古镇有罗杨两家,罗家有势,杨家有钱,双方争执镇名归属,凡是同意古镇取名罗坝的人,在上街免费吃喝;而同意取杨坝的人,在下街吃喝免费。相持一段时日后,最后还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罗家的“正规军”回来摆平了杨家,罗坝因此得名。 罗坝古镇临江而建,街房也顺江而立,街长500多米。在两边古老的木结构民居的中间,一条长长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面,见证了罗坝古镇悠长久远的历史,也见证了罗坝古镇的热闹繁华。 临江码头旁边的老茶馆里,老人们总爱一边品着地道的老鹰茶,一边讲述古镇的过去。以前,乐山雅安往来的货物都走水路,罗坝是当时洪雅境内最热闹的水码头。清晨,竹筏穿梭往来,江面不时传来纤夫的阵阵吆喝;黄昏,码头上停靠食宿的商筏鳞次栉比。一到晚上,街头巷尾灯笼高挂,沿街竹篾灶头上的各种小吃热气腾腾,烧腊摊子香味扑鼻。这热气与香味从久远的昨天一直飘到今天。 罗坝有两个地方不能不去,一是罗坝镇南约5公里的“科甲名山”阿吒山,二是岩湾”蜞蚂石”。阿吒山上有宋代名臣田锡启蒙读书之处,被宋真宗赐名”科甲名山”。昔日田锡读书时的读书楼遗址、洗墨池、乳泉仍保存完好。洗墨池,水在池中,色如墨色,用碗滔起,无色无味,食之青凉,甘甜爽口。乳泉,水在池中,色如母乳,水出池中,而乳色不存。阿吒寺左侧巨岩的宋代摩岩造像、刻大小佛156躯形态秀媚,晚唐风貌至今犹存。 在罗坝古镇镇头不远的岩湾,可见青衣江河床上有许多“石蜞蚂”。所谓“石蜞蚂”是因为这江中的石头千奇百怪,其中有不少怪石酷似蛙类。在这里,随处可见石蛙、石洞、石坑、石槽、石兔,这些冰渍地貌是冰川的杰作,是大自然对古镇的厚爱。 汉阳古镇:秀山绿水品美食汉阳镇又名汉阳坝,距青神县城南端20公里。往上是有名的青神中岩,往下也是相当有名的平羌小山峡,从这里顺江而下可达乐山大佛脚下,风光秀美,自古便是繁华的水码头。去汉阳坝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所不能企及的,在罗家渡乘了小船,便在船老大一篙一篙的节奏中去到一地绿意的古镇汉阳坝。 汉阳坝在历史上曾有过相当的名气,一是因为色泽鲜亮且光度匀净的汉阳丝,二则因为汉阳的花生和汉阳鸡,古时曾有“嘉腐雅鱼汉阳鸡”之说,嘉腐是指乐山西坝的豆腐,雅鱼当然是指雅安的雅鱼了。汉阳除了鸡还有生态蔬菜、柑桔和汉阳江团。汉阳江团算得上是中华一绝,产自汉阳水域,当年苏东坡也曾赋诗盛赞这里的美昧佳肴。 汉阳的老房子大多已经开始破败,但掩不住那青山绿水间的妩媚。这里的人们因为交通不便而存下许多遗风,自耕自足的劳作生活方式在今天依然存在,铁匠铺的生意依然红火,火箱会在每天拉得炉火熊熊,砧墩上是有节奏的叮当之声,那些古老的农具便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去向汉阳的四面八方。汉阳的手工秤也相当有名,这里还有一家完全用手工生产的秤作坊,制作有秤药的小秤,也有可以秤猪的大秤。这种利用杠杆原理的杆秤已经在城里人的视线中慢慢消失,而这里依然还在生产,不知哪天这里也见不到了,这是文明进程的必然。 老茶铺里的乡音依日,青瓦相伴绿水,船影点点入梦,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有时想想,这种古朴的感觉会胜过许多物质的繁华。 到汉阳坝可以徒步顺江行走,也可泛舟平羌小三峡,当年李白乘舟路过这里曾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动人诗句。平羌小三峡由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组成,全长12公里,峡区河道时狭时阔,两岸石壁临江,树竹丛生,绿意盎然。江团产自犁头峡,这里两岸多乱石峭壁,河水深,岸边崖壁多石洞,盛产名贵”江团”鱼,又被称作”鱼窝头”。没有什么别的事,就坐船到乐山上岸,再回到都市的家,权作一次古人出川的行程吧! 三宝古镇:山间水畔的聚宝盆  三宝镇于明代时为“慈航场”场集,清代改“慈航场”为“三宝场”,民国时期又被更名为“三宝寺”。  三宝距洪雅县城约10公里,位于青衣江南岸。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舟楫车马年代这里是嘉定通往西康的水码头,船坞地形似鱼龙脊背,船筏往来如梭,商贾云集,到处是店铺、茶楼、酒肆、好不热闹……  许多人都在猜测”三宝”一名的来由,河岸老码头的三颗大榕树,是街背后曾有的形似葫芦的三个百亩大水塘,是三江庙一字排开、香火旺极一时的三殿堂,还是指金沙坝的萝卜、花生、菸子烟三样特产,其实三宝的得名皆因与佛有缘,相传三江老祖用随身三宝“袈裟、盂钵、九重杖”镇蛟龙、退洪水,拯救众生。人们感恩图报,于是修建三江庙,在庙中塑三江老祖金身,四时朝拜。  今天的三宝古镇,老街虽然不再有昔日的热闹,但漫步街头,仍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门前油光滑亮的百年橙(石头),河边的参天榕树,铺板上陈旧的语录口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罈子肉 观裸女
2# 四姑娘山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4-9-10 11:27: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柳江古镇:柳江遗古韵  按常理,乡间某老镇旧貌保存完整的信息传出,会令人文考察者或一些特别的旅游者异常兴奋,并吸引他们前去,无论再远再偏僻。不过,仍有故态已然残缺,还是有好奇者纷至沓来的地方,散发着不可思议的魅力,比如洪雅柳江,一再为人传说,一再看到它的镜头(这是去过的人足以炫耀的);而且这镜头上的表现似乎可以说明一切,又概括了很多。事实上,不少人正是为这一镜头所炫惑而去了那里。
  好几年了,去了几次柳江似乎也是为了这个镜头,不是其他瞧不上眼,而是总觉得这是真正能代表柳江容颜及性格的。这就是花溪河上大桥西侧的吊脚楼及大黄桷树。
  不断去,是心中老是虚拟柳江吊脚楼的景象中应该有雨丝飘散。在初秋一个天阴雨湿的黄昏,又来到柳江。假如不是旧相识,长约千米的进镇大街(宽有二十多米)会使你误认为进了某个县城。  这宽阔的大街给远道而来的人一种直觉,在柳江场不必住鸡毛店。投宿柳江宾馆后,车马劳顿的疲惫不知不觉转化成对古镇凤凰涅分话涅槃的感叹。  柳江场位于洪雅县城西南三十多公里的花溪河边。明末清初建场镇,大概是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即山区七乡进出之地,有大量的竹木、药材、笋干、棕片、茶叶、土纸等特产在此集中后由竹筏木船运出;人财聚集,生意兴隆,渐成洪雅首屈一指的大场镇。大场镇旧时必有大势利,所以到民国时,何、曾、杨、张、李等大地主已声名赫赫,基本上统揽了柳江的绝大部分资财。可以说柳江曾经的繁华与兴盛伴随着这些大地主家业的兴旺,难怪今天你问本地人,没有不知这些地主祖姓大号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4-9-10 11:28:34|只看该作者
彭山江口:消失的古码头  江口镇系彭山县最古老的乡镇,迄今已历2000余年。地处县城东北,紧靠岷江东岸,东与黄丰镇接壤,南与永丰乡毗连,西临岷江与风鸣、灵石、观音三镇隔江相望,北与江渎乡及仁寿县兴盛乡交界。
  江口镇历史悠久,曾为犍为郡和武阳县治所在地。在秦汉时名彭亡聚。晋代称合水,亦称彭模或平模。宋代属安镇乡。明代始名江口。清代届灵石乡。嘉庆《彭山县志》即有江口镇、双江场名出现。以后名称时有变化,但辖区未变。民国35年撤销江口镇,建立双江乡。

  江口是巴蜀古镇之一,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古镇江口,依山傍水,五里长街逶迤江岸,翠竹古木掩映其间,至今古貌犹存。
4# 金佛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4-9-10 13:58:48|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好图文,能认真转载介绍家乡的好文章,就是一个好版主,向你学习。能更详尽一点就好,你也可以为自己拉一点广告的,收入全是版主的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9 09:54, Processed in 0.390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