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07|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探访重庆两处邓小平故居 曾与刘伯承合住

 [复制链接]
源自:重庆晨报
现市委大院4号楼。
现市委大院2号楼。邓小平和刘伯承曾在这里居住。
  近日,一部热剧被人们追捧,那就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主政大西南,从他1949年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踏上解放大西南开始,至1952年7月调中央工作为止,共两年零八个月。
  邓小平第一次离开重庆的时候,年仅16岁。当他再次踏上重庆的土地,已是29年后的1949年12月8日,这年,他45岁。邓小平率部进驻重庆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成为领导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方主帅。
  重庆有两处邓小平故居,一处在渝中区上清寺中山四路,一处在北碚区缙云山杉木园,分别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处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重庆晨报记者带你寻访。

作出修建成渝铁路的重大决策
  渝中区上清寺中山四路,是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期间,工作、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中山四路是一条不宽的支马路,被两侧高大繁茂的黄葛树遮盖,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邓小平曾在这里作出了修建成渝铁路的重大决策。
  初到重庆与刘伯承合住
  位于中山四路36号的现市委2号楼,是一座两层小楼。这里曾发生过很多知名的历史事件,最著名的,莫过于毛泽东蒋介石在此合影。由于蒋介石、宋美龄曾在这里居住过,以前这座房子人称“美龄楼”。
  邓小平初到重庆时,曾与刘伯承一起住在这里。
  刘伯承和邓小平,既是四川老乡,又是长期的搭档。一个司令员,一个政委,共同指挥着享誉中外的“刘邓大军”。他们在长达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相互支持,情同手足。
  重庆市人大常委、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勇介绍,1949年底,跟着邓小平、刘伯承来重庆的家人少,为了节约地方,两人就一起住进了现市委2号楼。
  为了支持邓小平、刘伯承的工作,他们的家人陆续来到重庆。人多了,原来的小楼住两家人显得很局促。
  邓小平想都没想,主动向刘伯承提出,“你年纪大一些,就不要动了,我来搬。”刘伯承再三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了邓小平。
  在这幢楼居住期间,邓小平开展了接管工作,重庆市政府各职能部门逐步建立。1949年12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到1950年1月13日,重庆市税务局、公安局、民政局、建设局、劳动局、文教局、工商局、企业局、地政局、卫生局及市人民法院先后成立。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巴哥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巴哥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巴哥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巴哥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巴哥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巴哥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太阳花学运领袖陈为廷再次被曝曾地铁袭胸 重庆4所学校启动课改试点 座位从朝向讲台变围坐
2# 四姑娘山
 楼主|巴哥 发表于: 2014-8-25 09:21: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北碚缙云山杉木园邓小平故居。

旁边就是西南局办公楼
  邓小平搬出来后,与家人一起住进了现在的市委4号楼。
  小楼原为康心远(美丰财团宝丰公司总经理)公馆,二楼外为回廊,歇山式单檐屋顶、檐角起翘,仿民族传统建筑样式,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特色的融合。
  如今,这幢小楼外侧,爬山虎已爬满墙柱,显得绿意盎然。在刘伯承和邓小平居住的小楼旁边,就是西南局的办公室,也是重庆解放后新建的第一幢楼,如今仍在使用。
  抗战期间,贺耀组、邵力子等曾借住于此。邓小平与家人在此楼居住,是在1950年2月到1952年7月期间。
  周勇说,邓小平在现市委4号楼起草了《与西藏政府和平谈判的十项条件》,还在会议室接见了18军师以上领导干部。
  在这里,邓小平着手恢复西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整顿金融市场,调整工商业。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作出兴修成渝铁路的决定。一些会议就是在现市委4号楼的院坝和会议室召开的。
  邓小平曾说:“我们进军西南时,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的交通事业开始做起。”
  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工程历时两年,1952年7月1日通车。成为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故居二 缙云山杉木园
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曾在这里赏雪

  从北碚北温泉一直往上,沿山路十多公里,都是遮天蔽日的高大树木。到达缙云山杉木园后,可以看见密林中露出一处粉墙黛瓦的小楼,邓小平就曾居住在这里。

“小平松”种于1952年
  北碚缙云山,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都曾在此居住。从不宽的石板道往里走,最先映入眼帘的建筑是原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旧址,以及刘伯承旧居。
  经过一座木旱桥,就来到了邓小平旧居,与刘伯承旧居一径相连。邓小平旧居离贺龙居住过的“贺龙园”,也不过300多米。
  小石道在林中蜿蜒,道路旁边仍可见当年留下的两处岗亭。邓小平旧居的建筑是一楼一底,悬山式屋顶,楼房建有花格木栏走廊。房舍四周,苍松掩映,俯瞰群山,林海苍茫,还能远眺嘉陵江。
  在小楼的前方,有一棵松树,小牌子上面写着“小平松 植于一九五二年”。北碚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1952年,邓小平亲手在楼前栽植了一棵马尾松,当年栽植的树苗,如今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后来,人们就把这棵松树称为“小平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巴哥 发表于: 2014-8-25 09:21:01|只看该作者
邓小平(右4)与刘伯承、贺龙等在北碚缙云山观雪景。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老照片留下邓小平身影
  2010年,杉木园的建筑群曾做过一次修缮,成为一处陈列纪念展馆。
  邓小平旧居的各个居室,都进行了复原,还原了当年邓小平在这里居住、办公的场景。而且,在小楼的底楼,就有一处办公室,这也方便召开会议。
  邓小平主政大西南期间,每逢炎热夏季,有时就到缙云山办公,在杉木园中的这幢小楼内处理军政要务。
  在复原的居室内,有一幅老照片特别珍贵,是邓小平在缙云山上赏雪的情形。
  北碚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1950年,邓小平与刘伯承、贺龙登临缙云山,领略“川东小峨嵋”银装素裹的景致。缙云山的雪景,让众人笑逐颜开,也留下“三龙际会缙云山”的佳话。

邓小平在重庆
  邓小平坐镇重庆、主政西南的两年零八个月,重庆和西南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庆市人大常委、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勇,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他向重庆晨报记者讲述了邓小平在重庆发生的一些故事。

修建劳动人民文化宫
让市民打上文化牙祭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如今已成了老城的地标建筑。提出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正是邓小平。
  1951年,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认为,重庆是工业城市,有着庞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应该有具有一定规模、文化设施齐备的场所,来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邓小平诙谐地拍拍桌子说:“同志们呀,现在重庆解放了,劳动人民日子好过了,打上了肉牙祭,但这还不够,还要让重庆人民打上文化牙祭!”
  市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拨出资金,在中山二路原川东师范学院旧址修建文化宫。承担这项工程的重庆营造建筑工程公司调集了2000多名能工巧匠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1951年7月1日,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正式开工奠基。在修建过程中,邓小平多次审查工程图样和工程模型,并到工地上视察工程进展情况。文化宫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占地120亩,从选址到设计,从活动设施到园林绿化的具体分布,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给这处场所起名时,邓小平反复书写,总共写了36个字,他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比较,在36个字中圈出了17个,最后从17个字中又精选出10个字。1952年8月5日举行竣工典礼,邓小平书写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10个大字,展现在文化宫弧形大门上。
4# 金佛山
 楼主|巴哥 发表于: 2014-8-25 09:21:01|只看该作者
重庆的冬天寒冷刺骨
他为二野遗孤添置棉衣

  二野和西南局的干部子女很多,有的是烈士遗孤。为了解决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西南局成立了人民小学。当时人民小学分高、中、低三个年级,吃、住、衣服全由校方负责。邓小平夫人卓琳毕业于北京大学,由她来当第一任校长。
  1950年冬天,山城重庆阴冷刺骨。有的孩子还穿着薄薄的布鞋、秋衣,一个劲地发抖。卓琳发现,这几个孩子正是二野遗孤。一下课,卓琳就匆匆赶去找到邓小平。“现在已经是寒冬了,孩子们的棉衣、棉鞋都还没着落,你得管一管。”卓琳说。邓小平边看着文件边说:“学校的事找文教局,凡事都有个归口。”卓琳一听就急了:“你到教室里看看去,那些没了父母的孩子都冻成什么样儿了。这么冷的天,我们大人都穿上棉袄了,可他们身上还是薄薄的毛衣和布鞋,看看他们生了冻疮的小手,你……”
  邓小平放下手里的文件抬起头。卓琳接着说,“那些孩子的父母南征北战,如今他们却走了,剩下这些孤苦伶仃的孩子。你能忍心看着他们挨饿、受冻吗?”看着卓琳泪流满面,邓小平慢慢地站起身转过头,眼眶里闪着泪花,声音有些颤抖:“是我们对不起他们呀。我马上打电话让文教局立即拨款,不能亏待了这些英雄的孩子们!”
  很快,孩子们穿上了学校新发的棉衣、棉鞋,再也不用受冻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21:37,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