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生/文
孙中山曾经读过陆羽的《茶经》一书,深知四川的茶叶历史悠久。但是,由于他长期在海外为革命而奔波,很少接触到名贵的四川茶叶。直到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并为实施建国方略作理论上的准备,在 上海静下心来著书立说,时而抽暇品茗,这才尝到了四川茶叶的特殊品味。孙中山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倾尽了全部家财,是“天下为公”的楷模。他一生清廉,从不私自接受别人馈赠的礼物,唯一例外是接受过四川老同盟会会员送给他的四川茶叶。据当年在宋庆龄身边工作过的保姆后来回忆:有一次, 孙中山在上海,几个四川口音的人去拜访他,带去几包上好的川茶,他很乐意地收下了。大概就是这几包四川茶叶,引起了孙中山对茶叶的重视。他认为,实施“实业计划”,特别是西南实业开发,应该把四川和 云南和茶叶当作重要的出口物资,扩大对外贸易。为了寻找依据,他调查了茶叶在上海的进出口情况,并查阅了一份名叫《茶与 咖啡》的贸易杂志。这本1915年4月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杂志,刊登了一篇由英国伦敦医药协会主席包勒爵士写的文章。文章中说,“茶无疑是东方赠给西方最有利之礼物”,“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必饮酒至死”。孙中山以此为据,在《民生主义》一文中这样写道:“中国的出口物,除了丝之外,第二是茶。外国人没有茶以前,他们是喝酒,后来得了中国的茶,便喝茶来代酒,以后喝茶成了习惯,茶便成为一种需要品。”孙中山是中国提倡茶叶贸易的第一人,他的茶叶贸易观,同封建皇帝的“君不可一日无茶”的享乐观有天远之别。孙中山还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茶的品质特点,指出:“茶是最合 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这是对茶的最早的科学评价。 [三大伟人的川荼情结(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4 12:15: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