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生/文
四川不仅产茶有名,而且喝茶也有名。四川的茶馆之多,居全国之首,沏茶、饮茶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使用最久、流传最广的应数“盖碗茶”。 邓小平对家乡的盖碗茶最为钟情。1958年,他两度来川视察工作,那时正值大跃进年代。他留意观察,发现了一个问题:茶馆少了,在茶馆喝茶的人也少了。有一次,从郊县返蓉途中,他看到路边有一个小茶馆,突然叫司机停车。下车后,他迳直在一张小方桌旁边坐了下来,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大声说:“来碗茶!”茶房看见来了客人,很快提着茶壶,拿着茶碗前来上茶。这时,警卫人员闻声匆忙将随车带来的保暖瓶和搪瓷盅摆上茶桌,准备倒水。邓小平挥挥手,示意赶快拿走;然后用手指指桌上的盖碗茶说:“就喝这个!”警卫人员担心茶馆的茶不 卫生,把盖碗里的茶倒掉,再盛进保暖瓶的水。邓小平生气地站起身就走,坐在车子上半天不说一句话,直到快拢成都时,才冒了一句:“懂不懂,那是文化!”后来他在同几位负责干部谈话时,又进一步指出:盖碗茶、赖汤元,还有白糖劳糟,这些都是文化,是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不仅要保留,还要发展,直到共产主义! 邓小平能够轻松愉快地喝到家乡的盖碗茶,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复出后的春节前夕。1978年1月31日,邓小平访问 缅甸回国,来到成都。第二天,邓小平偕夫人卓琳等游览杜甫草堂。他们参观了各个景点,仔细观看了杜诗陈列室和 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的留景和墨迹,然后到接待室小憩。接待室的茶桌上摆着四川特有的盖碗茶和成都小吃薛涛干。邓小平首先伸出左手端起盖碗茶,右手揭开碗盖,在茶面上轻轻地向外刮了两下,这才抿了一口,慢慢品起味来。他放下茶碗,用手拈了几颗薛涛干,对随行人员说:“盖碗茶和薛涛干都是四川的特产,你们也都尝尝吧。”接着他又说,四川的茶馆原来很多,小吃也很多,今后到一定时间都要恢复。邓小平用他那简洁朴实的语言,预示着四川茶文化的春天即将来临。
[三大伟人的川荼情结(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4 12:13: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