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7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建 发表于: 2004-12-8 20:15:0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艺术人生]烙铁为笔玩得艺术“哧哧”响

 [复制链接]
昨日,眉山人赵启明向记者展示了他独创的中国一绝:以电烙铁为笔,在薄如蝉翼的宣纸上笔走龙蛇,着“笔”处不是墨却深浅有别,纸面不时冒出一丝丝青烟。半小时左右,一幅苏东坡的《三苏图》局部头像跃然纸上,真正的铁划银钩,让人叹为观止。  搞烙画已有20多年  41岁的赵启明是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省美术家协会漫画研究会会员。据介绍,他搞烙画已有20多年历史,真正搞系列烙画仅3年。赵启明说,烙画是一种传统美术工艺,民间一般称“火烩”,后来叫烙画、烫画,通常在木器或竹器上绘画,而在宣纸上烙画的国内罕见,赵启明笑称这是他的独门功夫。  赵启明说,宣纸的颗粒度要用放大镜看,精密度高,以前在层板、机械纸、丝绸上练习火绘,而在宣纸上烙画都以失败告终。3年前,他逐渐掌握到用笔技巧,能够熟练自如地掌握烙笔快慢,烙出的作品有粗有细,深浅均匀。  其实烙画不在乎温度的高低,关键是掌握烙笔节奏,慢浓快细,当然这是指熟手而言。铁笔通过“笔尾”的电线加热,笔尖经他打磨后成锥形。他有一大一小两只烙笔,两只笔画均可画相同部位。记者尝试性地用烙笔写一个字,宣纸立刻糊作一团。他得意地说,“我这只小笔有180℃左右,大笔则有300℃呢!”  追逐“三苏遗风”  赵启明向记者展示了他已经画好的苏东坡系列作品,有《三苏图》、《墨竹图》、《东坡居士笠屐图》等,每幅画都栩栩如生,细微到人物的根根胡须毕现。每幅画都按拓片或照片等资料等比例放大,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风貌。  为什么选择苏东坡作为画作对象?赵启明解释说,苏东坡是眉山乃至世界的大文豪,自己很喜欢苏东坡的人品和作品,对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高尚情操极为欣赏。眉山建设“中国诗书城”,自己作为文化人只有在书画上做点有用的事情。  赵启明认为,宣纸具有薄、柔韧和吸水的特点,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而用宣纸烙画既是对技艺的探索,也是对苏东坡人文精神最佳的诠释。  赵启明在大北街和纱縠行开了两个字画工艺美术店,他说如今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搞三苏文化系列上,每幅作品都极耗精力,一般一幅画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天。他打算将与“三苏”有关的诗、词、赋、书法、绘画、美食都汇烙成一幅长约近100米长的“三苏遗风”长卷,让世人了解“三苏”,让“三苏遗风”永驻“中国诗书城”。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四川省破获首例网上真人色情表演涉黄案 考试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02:16,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