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206|回复: 10

[交通·通讯成都提出3年行动计划 到2021年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复制链接]
  成都市出台印发了《成都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南向开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南向开放合作,要建设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通路,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要建设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挥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枢纽功能,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作用;要加快建设成都天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强化“东蓉欧”中转枢纽的区位优势,突出泛欧泛亚开放合作。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蝴蝶飞舞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蝴蝶飞舞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蝴蝶飞舞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蝴蝶飞舞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蝴蝶飞舞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蝴蝶飞舞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老小区该不该收开门费 官方回复+律师支招 成都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0%? 莫急15%仍是主流
11#
 niko 发表于: 2019-10-25 09: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西部陆海新通道怎么建 成都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源自: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姚雯君)10月24日报道 记者:从成都市发改委获悉,近日,成都市出台印发了《成都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南向开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下文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南向开放合作,建设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通路,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建设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成都天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

  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南向开放合作则是成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1年,成都南向班列年开行数量将达到500列以上,建立3处以上海外分拨点,境内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300公里,与南向主要城市合作建设2~3个物流商贸集结点,与南向国家(地区)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等经贸合作总额三年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新增3~4个国际友好城市或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
  《行动计划》主要任务包括加快通道建设,增强互联互通能力;创新供应链体系,发展多式联运;发展枢纽经济,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增强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四大任务,共14项计划,包括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计划、物流能力提升计划、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计划、南向开放合作平台建设计划、南向人文交流计划等。互联互通主要体现为枢纽建设,包括协调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规划成昆高速铁路大通道,加快建设成都至贵阳铁路、成都至自贡至宜宾铁路。同时,着力补齐通道短板,畅通能力紧张“卡脖子”路段,改造升级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形成成都—隆昌—叙永—毕节—黄桶—南宁—钦州港铁海联运通道。减少货物中转时间,提升铁海联运通道能力,创新“蓉桂新”“蓉桂港”等铁海联运模式。
  如何发展多式联运?成都提出积极推动以物流、贸易、金融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导向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创新,推行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降低物流运行成本,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和一体化通关,探索基于多式联运提单的银保联合、银担联合等融资模式,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并推广至西部陆海新通道。
  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提高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品对东南亚、南亚国家产品出口比重。利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合作平台,加强国际商贸合作,同时推动天府文化“走出去”,打造对外交流品牌“天府文化周”主题活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dejiao 发表于: 2019-10-25 09:21:57|只看该作者

成都提出3年行动计划 到2021年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源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蒋君芳)今年8月,国家正式印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提出,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与重庆、广西北部湾、海南杨浦等共同构建重要枢纽;并建设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的通路,作为新通道3条通路之一。

四川日报制图
  10月24日,记者从成都市委获悉,近日成都市出台印发了《成都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促进南向开放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南向开放合作,要建设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通路,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要建设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发挥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枢纽功能,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作用;要加快建设成都天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强化“东蓉欧”中转枢纽的区位优势,突出泛欧泛亚开放合作。
  成都提出,到2021年,境内铁路线网总里程达到850公里,南向班列年开行数量达到500列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建立3处以上海外分拨点,境内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300公里;与南向主要城市合作建设2~3个物流商贸集结点,基本建成南向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构建以“东蓉欧”为主通道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南向国家(地区)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对外工程承包等经贸合作总额三年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50亿元;缔结一批东南亚、南亚国家国际友好城市,新增3~4个国际友好城市或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以实现交通便捷、物流高效、贸易便利、产业繁荣、机制科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
  为了达成相应目标,成都提出了14项计划,包括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计划、物流能力提升计划、南向货物贸易计划、南向开放合作平台建设计划等。
  成都将支持四川航空公司与北部湾航空公司、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共同打造南向航运基地,适时开行成都至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铁路直达班列;推动成都海关与钦州、南宁、凭祥等地海关和海港口岸开展关检“三互”国际业务合作。
  着力补齐通道短板,成都将畅通能力紧张“卡脖子”路段,改造升级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形成成都—隆昌—叙永—毕节—黄桶—南宁—钦州港铁海联运通道。鼓励推行大宗货物中长期协议运输,统筹铁海联运班列与中欧班列等国际联运班列的对接,加密开行成都青白江区城厢站出发经钦州港接续海运航线,减少货物中转时间,提升铁海联运通道能力,创新“蓉桂新”“蓉桂港”等铁海联运模式。
  此外,成都还将积极推动以物流、贸易、金融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导向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创新,搭建成都青白江多式联运转换中心、普兴铁路多式联运中心、公兴铁路多式联运中心等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设立海外监管仓,开发提单货权登记系统。探索基于多式联运提单的银保联合、银担联合等融资模式,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并推广至西部陆海新通道。
9#
 偶尔呡一口 发表于: 2019-9-21 09:34:38|只看该作者

西部陆海大通道建设 下一个发展机遇在哪里?

源自:成都商报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公布的36天后,机遇与挑战都更加迅速地在通道建设中呈现。因为大通道的建设,有的铁路班列运行频率更加密集,但也有运输公司感受到,铁路和港口的对接还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9月20日,一场聚焦“西部陆海大通道”的高端会议──2019中国西部国际口岸物流开放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经济学家、业内人士相聚一堂,共论“西部陆海大通道”即将带来的发展机遇。

机遇
  一旦西部通道形成通关便利化高、有产业支撑的物流优势,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价值还会远高于现在
  为什么这条通道如此值得关注?一是其承载着内陆开放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西部与沿海城市在物流交通上差异化发展的“分界线”。
  “从长度上看,西部陆海新通道远远要比沿海的港口运输通道更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提出观点说。就拿跨越的地区来看,西部陆海新通道除了涉及西部的12个省份和地区外,还纳入海南的洋浦港,目标是打造“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从南向看,新通道主要以重庆、成都、西安为国际门户枢纽,以广西北部湾港口为国际陆海联通的重要交汇点,以相关西部省(区、市)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为重要节点,沿海沿边口岸为通道门户,一同构成了西部开放的三个重要通道。
  曹和平分析称,东南北三个方向,都离不开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多种方式,联通中国西部和东盟国家(地区)的陆海通道主轴将完整形成。而与之相比,是沿海地区除海岸线外更加狭小的辐射区域,对西部货物来说,通过广西南下的成本、时效等方面明显更具优势。
  这一通道的建设还有助于分流过去只向沿海运输的货物品类。“一旦西部通道形成通关便利化高、有产业支撑的物流优势,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价值还会远高于现在。”曹和平说。

挑战
  与沿海通道相比,这条大通道越“长”,也造成了越难以解决的问题──成本
  不过,若与沿海通道相比,这条大通道越“长”,也造成了越难以解决的问题──成本。从现实看,西部城市在铁路和公路线路可选择性和通达度,以及线路运载能力上,都远远不及沿海城市发达。
  但就算《规划》在补足基建短板上着墨颇多,对运输通道、物流设施等方面的完善均做出了安排,用四川省物流信息专委会理事长潘蔡巍的话说,增加一条线路不仅要经历层层审批和建设周期,“这部分修建成本也不容小觑”。
  除去北部湾港口航线单一等自身原因外,在谈及西部通道和沿海地区的差距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也曾表示,西部经济实力整体较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以及西部城市联动不足等问题也是关键。正如曹和平所说,上述现象的核心就是,班列的开行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他建议,“西部陆海新通道确定了起点、终点和三条规整的线路,显然是要改变中欧班列相对分散的状态,形成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的核心,其实就是曹和平在接受采访中提到的“数字化发展”。在他的研究中,数字化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和分析提高效率,把生产的产品无障碍的传递到消费者或传递到上游生产之间,例如降低物流运输1/3的成本等。
  曹和平认为,目前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应用仍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生产的智能化、产品的智慧化和管理的网络化。“但这同样也是机遇。”

行动
  形成“一主两辅”的陆海大通道,推进蓉桂新、蓉桂港、“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及洲际陆路班列建设
  在西部新通道涉及的城市和地区中,成都的表现一直较为活跃。尤其在中欧班列的开行上,成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承担的国际枢纽作用。
  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陈泽军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任务艰巨”。面对新的开放格局,该公司首要的工作,“是加密南向班列开行线路,以经广西钦州联通东南亚的东盟班列为主线,同时开行凭祥全程铁路出境至越南及广州港铁海联运至南美线路。”
  也就是说,形成“一主两辅”的陆海大通道,推进蓉桂新、蓉桂港、“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及洲际陆路班列建设。
  另一方面,成都还将推动南向班列与中欧班列的衔接,以成都为中转点,把陆海新通道与中俄、中欧、中亚线路连接起来,按市场化运作模式提供铁海全程物流解决方案,拓展上下游的物流、金融、配送等服务,推进运贸一体化班列开行,助推平行进口车、肉类、水果等通过陆海新通道在东南亚及欧洲市场进行双向贸易,打造一条新的国际化陆海贸易通道。
  不过,陈泽军也坦言,“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开放程度并不够,例如境内医药、水果、冰鲜等口岸功能还需扩充,境外口岸壁垒限制中国产品出口。”面对上述问题,他建言成都通过更多的大会和展览,与更多国内外的企业、港口、口岸、线路供应商等共商合作,打造“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严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我是四川人 发表于: 2019-8-17 09:24:00|只看该作者

国家发改委专家解读 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样改写城市格局

源自:成都商报
⊙记者:闫宇恒 叶燕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樊一江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

★ 人物介绍
  樊一江,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员,博士,注册咨询工程师。主要从事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政策、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政策等领域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其中,部委级重大、重点课题60余项。全程深度参加国家重要文件起草50余项,包括《“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规划期为2019-2025年,展望到2035年,将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一批重大铁路、交通枢纽、物流设施等项目将开工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将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樊一江昨日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成都而言,核心要义是顺应新一轮大形势,在高质量发展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传统的交通物流通道,向产业贸易通道转型和融合联动,实现内外双向供给以及对国内市场的培育。

谈规划背景
“核心是想发挥成都重庆双向双核的发力作用”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始规划的?
  :现在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外开放有一些新的考量和要求。同时,现在西部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在新一轮更深更广的开放要求下,按照中央部署,开展的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中有三条通道,其中一条是从成都出发的,您觉得这条成都出发的通道,有什么样的特点亮点?
  :这次提的名称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其实以往西部地区是有一些类似的陆海通道的,这次新通道重点是为了突出西南地区的开放,特别是向东南亚陆海通道连通。这条陆海新通道有三条走向,其中有一条经过成都,它的核心就是想发挥四川特别是成都,和重庆双向双核的发力的作用。


谈城市机遇
“从交通物流通道,向产业贸易通道转型和融合联动”

  :对成都来说,应该怎样去抓住这个机会?
  :核心要义是怎么样顺应新一轮的大形势,在这种高质量发展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怎么样带动西部地区更高质量的发展,然后通过这种传统的交通物流通道,向产业贸易通道转型和融合联动,实现内外双向供给以及对国内市场的培育。
  成都需要把握这几个关键点:一是国际国内上来说,首先要注重对外开放。陆海新通道衔接内外,在对外衔接上,成都怎么样发挥它重要支点的作用。结合近年成都蓉欧快铁、航空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同时考虑引进来,既要抓住国际市场,更要考虑现在强大的国内市场培育,特别是在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去发掘国内市场的潜力很重要。
  二是成都应发挥其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增强与国内各个区域间联动。成都衔接西南西北,西南西北和四川融入长江经济带,西南西北和中部东部地区的联动,成都在区域战略中都起到了支撑作用。在这条通道上除了传统四大板块之间的联动之外,西南西北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还有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也将融入这几个区域间的联动。
  三是陆海新通道不光是一个传统的交通物流物理通道,它其实是希望通过这个通道,形成贯穿国际国内东西南北方的一条贸易走廊、产业走廊。所以成都在传统的交通物流和产业经贸联动这一块,有很大的作为空间。近年成都在陆港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如果想让成都从传统的交通走廊向经济产业走廊去做,就需要用一种更加融合联动的模式去推动。这些年成都在陆海联运、国际联运以及国际贸易这一块,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路子,这种模式现在还是不错的。
  第四是在发展新通道的同时,成都怎么样和现代供应链,以及现在的线上线下实现联动,需要进行思考。

谈“获得感”
“普通人消费国际国内物资成本更低,就业岗位会更多”

  :本次规划中提到要建一些枢纽,其中成都有三个,就枢纽建设的话,能给我们讲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吗?
  :这次枢纽的布局和考量,其实它是一种系统性的考虑,它不光是一个点,它是按照整个通道加节点,或者是枢纽通道+枢纽+网络这样系统化的运行格局来考虑的,其形成的贸易通道、产业通道、交通通道需要重要的节点进行支撑。那么重要的节点里边,怎么样体现一种聚集辐射高效运转,与周围的要素实现全面的流动。
  这种枢纽的发展,一是把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另外它和周边产业的贸易联动,整体来讲,它就是按照通道+枢纽+网络以及一些产业聚集、要素辐射来通盘考虑的,形成一种枢纽经济发展、枢纽经济引领的模式。

  :对于普通人来说,陆海新通道建成以后,从四川出海好像要节省约14个小时,您觉得通道建设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它最大好处在哪些方面?
  :第一个普通老百姓去消费国际国内的物资,它的成本更低,因为它便捷了。然后老百姓可以以更少的花费,享受到更快更便捷更多国家的产品。
  第二就是通过这种经济贸易产业联动,就业机会增加了。通过这种发展,将带来经济体量的增加,产业的联动,未来就业的岗位会更多。
  第三,随着这条贸易走廊的发展,整个城市和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提升,老百姓在这种经济大发展条件下,生活质量和获得感也会提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zhaoningsheng 发表于: 2019-8-16 10:22:00|只看该作者

我国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 成都到北部湾将建出海大通路

源自:成都商报
⊙记者:曾那迦  图据国家发改委网站

西部陆海新通道(红色箭头)地理位置示意图(全国)
  为何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根据规划,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定位是──
▲ 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
▲ 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
▲ 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
▲ 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

  三条主通道
▲ 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
▲ 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
▲ 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19-2025年,展望到2035年,将建设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路,共同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

打造国际性 综合交通枢纽
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
物流中心引领带动作用

  除打通上述三条通道外,《规划》还提出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发挥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发挥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作用,提升通道出海口功能。
  围绕主通道,西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将得到完善,密切贵阳、南宁、昆明、遵义、柳州等西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物流枢纽与主通道的联系,依托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重要口岸等,创新通道运行组织模式,提高通道整体效率和效益。
  同时,将强化主通道与西北地区综合运输通道的衔接,联通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西安、银川等西北重要城市。结合西北地区禀赋和特点,充分发挥铁路长距离运输优势,协调优化运输组织,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衔接,提升通道对西北地区的辐射联动作用,有力促进西部地区开发开放。

实施干线铁路 扩能改造
打造重庆、成都出海
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

  《规划》提出围绕建设大能力主通道和衔接国际运输通道,进一步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沿海港口功能,着力构建完善的交通走廊。
  在铁路建设方面,将打造重庆、成都至北部湾出海口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实施一批干线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新建局部支线和联络线,畅通能力紧张“卡脖子”路段,形成东、中、西线合理分工、相互补充的铁路运输网络。中线着力提升通道能力,加快贵阳至南宁等新线建设;东线着力加快既有铁路改造提升,推进渝怀铁路增建二线等项目建设;西线加强补齐通道短板,建设黄桶至百色等铁路项目。研究建设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
  此外,公路网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有效扩大主通道辐射范围。加快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瓶颈路段扩能改造和待贯通路段建设,有序建设一批对通道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和通往港口、口岸的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加快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推广应用,加快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将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空港铁路货站

  根据《规划》,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各地将完善运输场站设施,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其中,交通枢纽重点项目运输场站包括重庆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重庆鱼嘴铁路货运站、云南河口滇越货场升级改造,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港铁路货站、成都龙泉驿铁路货站、钦州港东站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昆明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公铁联运项目。
  同时,将推进南宁-防城港铁路升级改造和钦州、北海铁山港区进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成都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建设,建设洋浦港疏港公路二期工程,推进沟通广西西江至 北部湾港的平陆运河研究论证。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成都铁路局城厢铁路物流基地、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遂宁)、云南腾俊国际陆港(昆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陕西国际航空物流港(西咸新区)、广西防城港市东湾物流园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物流园等一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将得到重点培育。
  此外,重庆南彭贸易物流基地、成都天府国际空铁公多式联运物流港、西部(成都)汽车物流多式联运中心、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黔北(遵义)物流园、南宁玉洞交通物流中心、柳州西鹅铁路物流中心站等将作为大型货运场站重点打造。

2025年基本建成新通道
铁海联运集装箱
运量达50万标箱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一批重大铁路、物流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初步建成,广西北部湾港和海南洋浦港资源整合初见成效,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开始显现。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1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500万、100万标箱。
  到2025年,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公路瓶颈路段全面打通,形成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陆路交通通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部湾深水港基本建成,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海南洋浦的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初步确立,实现与广东湛江港协同发展;西部地区物流枢纽分工更加明确、设施更加完善,重庆内陆口岸高地基本建成,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更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50万标箱,广西北部湾港、海南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万、500万标箱。
  到203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更强、枢纽布局更合理、多式联运更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物流成本大幅下降,整体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3:41,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