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1|回复: 0

[2019年一周书单丨她成了“被诅咒的自杀诗人”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一周书单丨她成了“被诅咒的自杀诗人”

  本期的主打推荐书目,是阿根廷作家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的小说《夜的命名术》。《夜的命名术》翻译自西班牙语原版《皮扎尼克诗全集》,收录了皮扎尼克生前以“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署名结集出版的全部诗作。

本期主持|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
  本期的主打推荐书目,是阿根廷作家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的小说《夜的命名术》。《夜的命名术》翻译自西班牙语原版《皮扎尼克诗全集》,收录了皮扎尼克生前以“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署名结集出版的全部诗作。这是汉语语境里首次完整译介这位西语世界最富传奇魅力的女性诗人之一。同时,这部涵盖皮扎尼克一生作品的诗合集也渴望逾越“被诅咒的自杀诗人”神话,展现出其中饱含的艰巨劳作:她的诗歌是一座用智慧与耐心建筑的高楼,以大量阅读造就了坚定批判、跳脱传统的笔触与目光。

主打

《夜的命名术》,(阿根廷)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 著,汪天艾 译,作家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
  皮扎尼克让人想起兰波,那个神秘的“通灵者”,狂热的诗人,以及他更重要的标识:一个受伤的少年。兰波死在自己的37岁,皮扎尼克死在36岁。她长期困扰于失眠与幻觉,18岁开始接受精神分析治疗,为了让自己对生活发生兴趣付出辛苦的努力。更多的,也许是挣扎。她曾在巴黎的报社工作,每天七小时,为的是得到“正常的成年人生活”,最终却失败了。
  翻阅这部以夜
  (黑色)
  命名的诗集,“死亡”这个词出现的次数有些过多了,至少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笼统去看,这些诗都可以视为皮扎尼克“对死亡的预感”。为了抵御死亡的诱惑,她相信诗歌和绘画,相信词语──“词语本该能拯救我”,然而,词语同样会投下死亡的暗影。如果说,“写一首诗就是修复最本质的伤口”,但同时也是对伤口的撕裂。幸好她的诗中还有童年,来中和如此沉重的影子,可就连童年也不是明亮的,于是她吞下50粒巴比妥类药物。
  (张进)

文学

《魔鬼作坊》,(捷克)雅辛·托波尔 著,李晖 译,花城出版社2019年7月版。
  历史有些时候就像是《卡廷森林》,我们已经无法在黑暗丛林中明晰地指出施害者,但罪恶并不会因此而消弭。小说《魔鬼作坊》选择了捷克古镇泰雷津,这里从奥匈帝国时代开始,至1996年为止,一直保持着军事用途,二战时的德军曾在这里设置犹太隔离区并建造集中营。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无数屠杀、苦难、囚禁发生在这个地方,然后它在今天变成了一个热门旅游景点,游客们来这里接触大屠杀的历史。但有时候,这种方式也会导致游客们偏离历史,因为证据已经在土壤里变得模糊,甚至腐烂。这时,捷克作家雅辛·托波尔选择以文学虚构的方式介入历史。
  文学的价值在于以语言的力量,以私人记忆的情感让读者再次回到历史的情景中,在《魔鬼作坊》里,“我”在R国内见闻了大量政治阴谋,复述了几个直系亲属的受害经历,从而真实地感受痛苦。与此形成对比的人物是马露夏卡,偏执的历史观让她只获取了憎恨,丧失了善恶判断的道德感,最后她成为了一个用纳粹的方式反对纳粹的“正义分子”。角色道德的迷茫,让《魔鬼作坊》这部小说具有了更深刻的反思性。
  (宫照华)

文化

《汉字字形学新论》,李海平 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
  漫长的汉字字形演变历史,其实是汉字字形面对一个个困难,寻找相应解决办法,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作者看来,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是汉字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汉字作为最古老文字之一能够存活下来的关键原因。作者主攻汉字学,起先却是因为字体设计,他还曾经出版有《汉字字体设计原理》。但在研究字体设计的过程中,他萌发了对汉字学研究的兴趣,进而开始研究汉字字形学和汉字字体学。
  这本书融合文字学、书法学和设计学,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汉字字形造字技法,演变过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比如对于造字技法,书中提出取形源头、观察视角、取形手法、成形范式、定形技巧、再次成形等字形设计技法,归纳出字形的两种拆解法、“多”的表示法、品格功能等区别于其他文字体系的重要特点。此外,书中还涉及了汉字的起源、汉字字形的内外在特征、汉字字形的选用制度,汉字字形的行款发展等内容。
  (何安安)

哲学

《经济学寓言》,(以)阿里尔·鲁宾斯坦 著,李佳楠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版。
  假设你满怀期待地去听一场学术讲座,主讲人开场就说,“请诸位不要认为我是这方面的学者或专家,我确实从事与此主题相关研究,但不认为它们对解决问题有什么用”,并对他的学科进行了一番嘲讽,你会认为他是故作姿态,通过贬低同行来标榜“众人皆醉我独醒”吗?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风险的开场。主讲人即便不是愚蠢,也可能是自负。
  然而,像这样的开场却是鲁宾斯坦
  (Ariel Rubinstein)
  的惯例。他是经济学家,更确切地说,是一位非常摩登的经济学家,因为他所研究的博弈论、计量经济学都是高度模型化的领域,而在那里不太可能出现学科“反叛”。鲁宾斯坦认为,开场需要告诉受众他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权威”,也需要说明哪些话有学术研究支撑,哪些话只是个人意见。他在《经济学寓言》里就以这一方式从学生时代讲起,将个人经历与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博弈论结合起来,夹叙夹议,一章一节兼具理论评述和知识调侃。也难怪书名要叫“经济学寓言”而非“经济学原理”、“经济学逻辑”了。他的写作读来畅快,让人再次体验到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证学科的价值、意义和局限。
  (罗东)

非虚构

朱鹮的遗言》,(日)小林照幸 著,王新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10月版。
  这是一本饱含深情的纪实文学,也是日本野生朱鹮最后的哀歌。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将毕生精力倾注于朱鹮保护的普通人佐藤春雄。他带着痛苦的记忆从二战的战场上回到故乡,受到民族国家残酷精神压迫的他,甚至认为“活着回来是一种耻辱”。热爱鸟类的佐藤,在朱鹮身上找到存在下去的意义,战争让他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家乡仅存的几只日本朱鹮在他眼里,不是研究对象和国家象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保护朱鹮还没有成为国家推动的群体意识之前,他在旁人眼中是一个偏执的怪人,不事农桑,视鸟粪为珍宝,他拙言又谦卑,提出的意见不敢见诸报章,在专家意见面前,他显得无足轻重。
  然而,日本的朱鹮保护走向了狂妄的弯路。人类以为能够通过人工繁殖增加朱鹮的数量,结果却和种种因素一道将朱鹮推向绝境。在日本主张捕获所有野生朱鹮进行人工繁殖时,佐藤出发去野外与朱鹮做最后的道别。他看见最后一只野生朱鹮因为饿到极限,只能以喙为拐杖支撑身体,拼尽全力逃离人类以“保护”为名义的捕捉。最终,群飞朱鹮的绯红翅膀透着夕阳美丽光晕的景致,永远静止在佐藤的记忆中。
  故事背后我们能看到诸多至今仍在讨论中的环保议题:人工养殖与自然保护孰优孰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谁当为先?民间保护者的意见永远要被杜绝门外吗?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人,何时能在自然面前,放弃自己的自傲,承认世间有可畏?
  (吕婉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断弦有谁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断弦有谁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断弦有谁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断弦有谁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断弦有谁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断弦有谁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立体交通助力旅游兴疆──透视前10月新疆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的背后(2) 特朗普已收回“北约过时”,马克龙为何还说这句狠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6:44,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