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5942|回复: 20
 落语 发表于: 2015-2-24 19:02:14|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山脉·森林]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研究获重大发现黑颈鹤“拖儿带女”迁徙1500公里

 [复制链接]
青海祁连山国家公园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重要的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2017年9月,中国政府批准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是中国10大国家公园之一,主要职责为保护祁连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
  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横跨甘肃和青海两省,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1.5%,范围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祁连县,海西州天峻县、德令哈市,共有17个乡镇60个村4.1万人。公园内生态系统独特,自然景观多样,平均海拔4,000~5,000米。冰川广布,分布多达2,683条,面积7.17万公顷,储量875亿立方米,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固体水库”。河流密布,主要有黑河、八宝河、托勒河、疏勒河、党河、石羊河、大通河7条河流,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0.2亿立方米。公园内湿地总面积39.98万公顷。草地和森林广袤,草原面积达100.72万公顷,林地15.24万公顷。野生动植物丰富,有野生脊椎动物28目63科29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白唇鹿、马麝、黑颈鹤、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等15种。野生高等植物68科257属617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境内包括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36.55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7.51 万公顷,实验区面积 26.17 万公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9.98万公顷,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面积 6.43万公顷。
  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目标是,完整保护高寒典型山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生态功能,建立全民共享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机制,创新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构建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落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落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落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落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落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落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空格键 发表于: 2021-1-30 10:35:5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研究获重大发现黑颈鹤“拖儿带女”迁徙1500公里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研究获重大发现黑颈鹤“拖儿带女”迁徙1500公里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迁徙研究首战告捷,监测数据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及周边地区分布有黑颈鹤80只,充分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是黑颈鹤重要栖息地之一。栖息在这里的黑颈鹤的迁徙路线达1500公里以上,是目前已知黑颈鹤迁徙路线中最长的。
  为全面掌握祁连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黑颈鹤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深入研究黑颈鹤繁殖策略、迁徙路线等种群的生态学状况。自2019年起,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启动为期5年的黑颈鹤专项调查研究,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及周边地区分布有黑颈鹤80只(其中53只成鸟和27只幼鸟)。根据最新一次调查,确定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民研究团队在取得国家林草局批复的猎捕15只黑颈鹤行政许可后,于7月为15只黑颈鹤佩戴了GPS跟踪设备,幼鸟有效跟踪,经过5个多月的动态监测,祁连山国家公园黑颈鹤迁徙研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历时一个多月,踯躅青海湖畔、飞越唐古拉山,“拖儿带女”辗转1500多公里,历经艰辛,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佩戴跟踪器的黑颈鹤终于抵达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顺利完成秋季迁徙。通过黑颈鹤迁徙研究,初步掌握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的迁徙路线以及越冬地点,同时也了解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黑颈鹤种群与我国其他地区黑颈鹤种群的迁徙策略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秋季迁徙最早时间为10月4日,最晚为10月28日,相差3周;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时间为11月1日,最晚为12月3日,相差1个多月;迁徙历时最短的为10天,最长的为39天。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种群与我国其他地区黑颈鹤种群的迁徙相比,迁徙历时较长、迁徙路线呈“剪刀形”、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的迁徙路线,是目前已知黑颈鹤迁徙路线中最长的,达1500公里以上。根据目前跟踪数据分析,林芝雅鲁藏布-尼洋河区域等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日喀则雅江河谷是部分繁殖家庭选择的越冬地。呈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越冬地的多元化选择方式。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黑颈鹤的幼鸟出生时间参差不齐,迁徙持续时间长,迁徙路程长,越冬地多元化,迁徙策略与众不同。研究表明鸟类迁徙是为了更好地存活和繁衍,迁徙策略的不同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黑颈鹤种群与其他种群在繁殖策略、生态适应能力等方面不同,而这种不同背后隐含着的生态学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赵俊杰)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分布有9种有蹄类动物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青海片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调查工作。初步了解到,青海片区分布有野牦牛、白唇鹿、西藏盘羊、马鹿、岩羊、马麝、狍、藏野驴、藏原羚等9种有蹄类动物。
  为系统掌握园区内有蹄类动物的数量、分布、栖息地质量及保护威胁等生物学现状,2020年青海片区启动了野牦牛等有蹄类动物专项调查,调查分3个阶段进行。
  2020年12月初,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组织国内青藏高原野生生物保护、联合国环境署有蹄类物种专家调查组赴青海片区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天峻县、德令哈市区域开展了20多天的第一阶段野外调查工作。调查主要以参与式社会访谈为主,访谈对象以管护员和涉及国家公园内外农牧民群众为主,同时抽样选取当地森林公安、个体工商业者、学生、科研工作者等。调查应用“基于访谈的占域模型调查分析”方法,将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划分为141个15公里×15公里及1269个5公里×5公里网格,收集受访者在各网格内针对调查目标物种的目击记录。在所有141个大网格中,92%网格均获得有效的物种分布信息,其中,针对每一个网格,有效调查信息大于6条视为“充足”的占68%,1条至5条“较充足”的占24%,8%的网格未获取有效信息。
  此次野外调查,涉及范围广、时间长,内容丰富全面、对象代表性强,为下一阶段实地调查和分析建模提供了充足扎实的信息和数据基础。调查组将基于本次访谈数据的模型分析抽选重点网格,在下一阶段开展基于实地样线观测的野生动物生物学调查。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有蹄类物种专项调查的启动,标志着祁连山国家公园重点野生动物调查基本实现系统化、专业化、全面化,将为祁连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的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赵俊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sunsu888 发表于: 2019-12-8 10:25:59|显示全部楼层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支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支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12月5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首支志愿者服务队──海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授旗仪式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举行。这支由266名队员组成的服务队的成立意味着祁连山国家公园在坚持全民共享原则、推进全社会参与祁连山生态保护机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这支服务队也将在志愿服务方面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做出积极探索。
  据悉,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海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主要由来自门源、祁连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团员青年和各乡镇、村的团员青年组成。这支志愿者队伍将广泛发动群众、引领群众,当好生态保护的宣传者、志愿者、实践者和监督者,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理论宣讲、志愿活动、乡风文明倡导、植绿护绿等志愿服务。
  据省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强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是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形式,是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海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是对我省建设完善国家公园省志愿者服务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队伍的成立,在建立国家公园志愿者服务机制上迈出了第一步,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中走在了全省前列。(叶文娟 葛文荣)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19-12-5 09:37:49|显示全部楼层

【省林草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质量趋好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省林草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质量趋好

  记者从省林草局了解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省气象局近日联合发布《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园区内荒漠化面积减少,植被生态质量、土壤水分增加等生态质量趋好。
  《公报》基于地面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监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2018年草地、积雪、冰川、冻土、河流等生态环境要素,对土壤墒情、土地荒漠化及植被生态质量状况监测评估,分析了区域内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变化持平略减;牧草长势良好,8月达到年最大值,综合评定为“丰年”;积雪面积扩大,较上年度同期增加两倍,积雪日数增加;冰川面积持平略增,与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相比,八一冰川面积略有减少,岗格尔肖合力冰川和团结峰冰川面积略有增加;最大冻土深度与近十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相比,西部地区呈增加或持平趋势,东部地区呈微弱减小;大通河年径流量与近十年平均年径流量基本持平,为26.70亿立方米;6至8月土壤墒情总体好于上年度同期,中部土壤水分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荒漠化面积减少,与近十年平均相比,重、中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31.92%、16.23%和8.12%;植被生态质量继续趋好,核心保护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上升趋势略低于一般控制区。
  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公报》提出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建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气象监测体系,健全生态资产核算机制,提升当地居民福祉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和区域治理对策,为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及优化管理提供智库支撑。为全面反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科学制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重要依据。(赵俊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清魂二畔 发表于: 2019-12-3 17:38:00|显示全部楼层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质量继续趋好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质量继续趋好

  新华社西宁12月3日电(记者:张大川)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青海省气象局近日联合发布《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显示,该片区总体生态质量继续趋好。
  据介绍,公报基于地面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2018年草地、积雪、冰川、冻土、河流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了监测,对土壤墒情、土地荒漠化及植被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评估,分析了区域内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片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变化持平略减;牧草长势良好,平均产量每亩197公斤,综合评定为“丰年”;积雪面积扩大,较上年度同期增加2倍,积雪日数增加;冰川面积持平略增,与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相比,八一冰川面积略有减少,岗格尔肖合力冰川和团结峰冰川面积略有增加;最大冻土深度与近十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相比,西部地区呈增加或持平趋势,东部地区呈微弱减小;大通河年径流量与近十年平均年径流量基本持平,为26.70亿立方米。
  同时,6月至8月土壤墒情总体好于上年度同期,中部土壤水分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荒漠化面积减少,与近十年平均相比,重度、中度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31.92%、16.23%和8.12%;植被生态质量继续趋好,核心保护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上升趋势略低于一般控制区。
  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分为青海和甘肃两个片区,总面积502.55万公顷,其中青海片区158.51万公顷。
 公子了然 发表于: 2019-12-3 09:08:00|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发布 园区荒漠化面积减少植被生态质量继续趋好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发布 园区荒漠化面积减少植被生态质量继续趋好

  近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省气象局联合发布《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公报》显示,园区荒漠化面积减少,与近十年平均相比,重、中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31.92%、16.23%和8.12%。
  为全面反映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科学制定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重要依据,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省气象局联合发布了《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公报》基于地面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2018年草地、积雪、冰川、冻土、河流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了监测,对土壤墒情、土地荒漠化及植被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评估,分析了区域内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园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平均相对湿度变化持平略减;牧草长势良好,平均产量每亩197公斤,8月达到年最大值,综合评定为“丰年”;积雪面积扩大,较上年度同期增加2倍,积雪日数增加;冰川面积持平略增,与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相比,八一冰川面积略有减少,岗格尔肖合力冰川和团结峰冰川面积略有增加;最大冻土深度与近十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相比,西部地区呈增加或持平趋势,东部地区呈微弱减小;大通河年径流量与近十年平均年径流量基本持平,为26.70亿立方米;6至8月土壤墒情总体好于上年度同期,中部土壤水分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荒漠化面积减少,与近十年平均相比,重、中和轻度荒漠化面积分别减少31.92%、16.23%和8.12%;植被生态质量继续趋好,核心保护区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上升趋势略低于一般控制区。
  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公报》提出了建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气象监测体系,健全生态资产核算机制,全面提升当地居民福祉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和区域治理对策,为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及优化管理提供智库支撑。下一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将不断深化与省气象局合作,加强生态监测科研投入,科学布局生态气象遥感监测网络,完善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体系建设,全力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研高地。(叶文娟 宋晓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断弦有谁听 发表于: 2019-11-29 19:38:00|显示全部楼层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拍摄到野生动物激烈抢食画面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拍摄到野生动物激烈抢食画面

  新华社西宁11月29日电(记者:李琳海、史彧)近日,一段多种野生动物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内激烈争抢食物的画面,被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布设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的红外相机拍摄到。
  专家表示,画面足以反映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原真性。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画面显示,一只岩羊从山崖上跌落,尚存一丝气息。一只赤狐发现了这顿意外得来的美餐,但还没等尝上一口,一只金雕扑来,随后几只高山兀鹫和秃鹫也相继扑来。
  这顿“大餐”随即引起其他高山兀鹫和秃鹫的注意。七八只兀鹫狼吞虎咽,这只岩羊很快被蚕食殆尽。赤狐几次企图上前分一杯羹,但面对凶狠的高原猛禽,它根本不敢靠近。最后饱餐后的高原猛禽浑身血污,现场一片狼藉。
  这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开展野生动物科研监测工作以来,继2018年5月获取的5只雪豹同框视频资料之后,获得的又一段珍贵视频资料。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不断加大科研监测力度,先后多次在野外布设红外相机1000余台次,获得了大量野生动物的珍贵视频。
 要有信仰 发表于: 2019-9-14 10:07:32|显示全部楼层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首次开展昆虫资源专项调查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 首次开展昆虫资源专项调查

  为摸清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昆虫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今年6月至8月,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首次启动了昆虫资源专项调查。目前,已完成2019年全部调查任务,这也是我省首次开展的区域性昆虫系统调查。
  据了解,该专项调查委托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调查组历时33天分两次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县、祁连县境内有关区域进行了野外调查,区域覆盖门源、祁连片区大部分林区和草原生境。从今年6月开始调查组在前期预调查基础上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同时根据昆虫研究现状,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国内19家科研院所的42名专家组成考察组,主要对半翅目、直翅目螽斯科、双翅目食蚜蝇科、膜翅目蚁科、鳞翅目、鞘翅目等8目30科以上昆虫进行分类调查研究。
  通过两次野外考察,专家们采集了大量昆虫标本,初步调查到昆虫约8目32科250多种,部分疑难种和微小型种类将利用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行进一步分类鉴定。通过调查,确定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昆虫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有7处,分别为寺沟、祁汉开沟、青阳沟、鹿角沟、白杨沟、冰沟和扎麻什。通过此次调查,在积累高原昆虫调查研究经验的同时,也将为今后更加系统全面掌握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昆虫资源,乃至全省昆虫资源调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查组将针对不同的生境和更多类群持续开展系统全面监测工作,以便得到更为详实可靠的数据,为今后祁连山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叶文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吖吖 发表于: 2019-8-28 09:23:00|显示全部楼层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以“村两委+”机制调动全民参与保护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以“村两委+”机制调动全民参与保护

  为有效夯实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基础,调动一线管护队伍和广大牧民群众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有效性,自2018年建立以“村两委+”为基础的社区参与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以来,祁连山四县市管理分局、管护站、村两委主动谋划、立足实际,既做好了方案确定的“规定动作”,又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开展“自选项目”,打牢了工作基础,做出了特色和成效。
  为确保“村两委+”工作模式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便于今后推广,实现场。态化管理奠定基础,今年以来,我省在认真做好第一批9个试点村的“村两委+”工作的基础上,又在国家公园范围内新增了6个试点村,截至目前,各试点村认真研究“村两委+”工作,有力调动党员、群众参与试点工作,快速形成了良好工作氛围。
  完成试点村内国家公园人口信息、公共基础设施、矿山、废弃矿山、水电站、旅游经营机构、生态保护影像资料、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信息采集登记工作;由保护区四县市管理分局负责,组织各试点村和相关乡镇负责同志及管护人员召开动员会,签订了“村两委+”模式共管协议书。
  管理局、管理分局与村两委对接协商后,在各试点村宣传长廊、宣传橱窗建设地点开展建设工作;组建了由村两委党员干部、驻村干部、村第一书记、保护区干部、森林公安民警为主要成员的党员宣讲团,结合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和宣传资源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挑选生态保护意识强、参与度高的党员干部和社区群众成立了“村两委+”义务巡护监督队,设立了举报电话联系牌,并将宣讲团和义务巡护监督队成员全部公示上墙;选定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玉龙小学、祁连县第一完全小学、祁连县民族中学、德令哈市民族中学、天峻县中学等学校作为“村两委+”生态学校试点,初步编制了生态课堂教程,多次在选定学校讲授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生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了解和认识,让广大师生有了更加直观的体会和感受。(叶文娟)
 篮铯锝情调 发表于: 2019-8-17 09:53:00|显示全部楼层

祁连山:彰显青海“三个最大”省情魅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六

原文标题:祁连山:彰显青海“三个最大”省情魅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六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连绵的祁连山,横亘在中国西部,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维持河西走廊绿洲稳定、保障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决定以雪豹保护为切入点,结合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在祁连山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青海省委省政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为己任,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

7a58-ichcymw2678750.jpg
祁连山下好牧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供图)

  2017年3月21日,我省召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前期调研及方案编制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开展试点方案编制及相关本底调查工作;5月26日,《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6月26日,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继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后,又一项“国字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如沐春风般吹向青海大地。
  在生态保护中探索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我省将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为契机,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探索解决跨地区跨部门体制性问题,进而保护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新青海又将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大旗,实现一次“扬眉吐气”的逆袭。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青海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017年9月试点方案印发后,省委省政府迅速行动,成立了由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青海片区实施方案》,严格对照试点方案目标任务,不断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制度建设,实施生态工程。各有关地区和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强化措施办法,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完成好各项试点任务。
  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科学规划布局,我省深刻把握祁连山重要的生态功能价值,扎实开展国家公园本底资源和数据信息调查,先后5次收集汇总相关数据信息,召开专题会10余次,保障了现地调查和本底资源调查等任务的完成。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推动科学规划布局,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院技术人员联合开展现地调查,按时完成了区划落界、现地核查任务,上报了《青海片区落界和功能区划方案》,编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初稿)》。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即将报国务院审批。
  在此基础上,还编制完成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界桩界碑及标识牌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初稿)》,正在抓紧办理方案审批手续。
  并在扎实推进管护能力建设,全面执行管护站巡护信息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巡护设施设备等工作基础上,建立了国家公园综合执法机制,编制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综合执法工作方案》,集中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暨“绿盾”专项行动,省州县三级森林公安联合开展巡护执法专项行动,青甘两省交界区域联防管控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建立了执法工作台账,保障了生态安全。

求变求新 不断夯实试点基础
  2018年11月30日,继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后,我省积极推进省级机构组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挂牌,并同步推进省级以下管理机构组建工作,结合州县机构改革工作实际,分别挂“祁连山国家公园天峻县管理分局、德令哈市管理分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源县管理分局、祁连县管理分局”牌子。
  2019年5月,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座谈会召开,我省起草了《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审议稿)》,并上报省政府审议,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顺利推进体制试点,就要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体制试点启动后我省结合祁连山生态管护实际,制定了日常巡护管理、手持巡护终端等工作制度,并及时启动开展国家公园立法工作,现已拟定《祁连山国家公园条例(初稿)》,为国家公园依法保护管理、推动法制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还在祁连山地区严格执行《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与国家公园范围保持高度一致,并全部纳入全省“一张图”。且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调查成果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评估验收,正在落实成果交付工作,着力为国家公园试点提供支撑。
  我省还扎实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制定了《青海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试行)》,建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物量账户核算体系,完成账户表等试编工作。且将试点区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作为试点,编制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细则等制度,科学划定自然生态空间。

着力打造生态保护“高地”
  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监测到5只雪豹同框画面,同时还监测到罕见的豺、荒漠猫等珍稀、特有野生动物。
  在持续开展的野生动物监测工作中,顺利完成了2018年度雪豹监测任务,获取雪豹影像资料957份,多次拍摄到多只雪豹同框,并在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中时隔30年后再次记录到“鸟中大熊猫”黑鹳,反映出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向好。
  体制试点以来,我省将保障生态安全放在首位,着力打造“生态保护高地”,积极探索建立“村两委+”为基础的社区参与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在四县市选取9个试点村,建立保护宣传工作机制,签订《“村两委+”共建共管协议书》,创立生态课堂,逐步健全完善宣传长廊、橱窗等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切实增强国家公园保护管理力量。
  着力打造“生态文化高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各级管理部门、森林公安部门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广泛借助多渠道,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积极举办宣传教育活动,引进社会力量,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教育体系,引导社会大众更加深入全面准确了解祁连山,着力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文化高地”。
  同时,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参与到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来。目前已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所涉四县市10余所学校开展了生态课堂进校园和自然体验活动,并在继续深入完善和推广中逐步建立规范现代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成立了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协会,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和相关专业人才参与祁连山国家公园宣传教育推广、生态文化研究展示以及相关平台建设。
  由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青海师范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成立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研究中心”于7月24日在青海师范大学揭牌。
  体制试点以来,我省着力打造“生态科研高地”,以建立国家长期科研基地为目标,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成为青海首个纳入国家林草局第一批50个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的保护地机构,为加快构建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体系以及提升科研监测能力搭建了广阔平台。
  同时,以构建祁连山国家公园监测评估体系为目标,积极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加快实施天地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管控网络建设工程,油葫芦片区智能化监测管控工程启动实施,布设管控点20处。并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完成了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第一阶段调查任务,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科学调查合作,与省气象局合作发布了《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监测公报》。
  不断深化省情认识,以祁连山地域、植被等特征“量体裁衣”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我省求变求新,不断彰显“三个最大”省情魅力,走出了一条符合祁连山生态保护和青海绿色发展实际的保护路子。(宋明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8 20:3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5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