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
那天,网友小I在QQ里大呼要吃油条,如同一个婴儿饿急了要吃奶一般。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就假装不知道油条是什么,逗她开心。她非常诧异,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就绝对不应该不知道油条是什么,于是她问我是哪里人,我说四川。她就更诧异了,四川?那里应该有这些吃的啊?大饼油条,人们通常都是当早饭吃的。她又在网上四处寻找油条的图片,要给我一个直观的印象,让我认识油条,并告诉我,油条是最美味的食品之一。我很感动于小I的真诚,也就答应了她的要求,写一篇关于油条的文章。
我向来就不喜欢吃油炸的食物,或许是因为听说油炸的食物吃了对身体有害的缘故。但是不喜欢吃不等于不吃,而且小的时候也根本不知道这个说法,早餐经常都是油条稀饭。记得上学那几年,每天都觉得睡眠不够,早上总是要赖在床上不想起来,估计要迟到了,才一筋斗翻身下床,跑去食堂买两根油条,一边吃一边往教室跑。那时候吃油条是最经济最划算的,一元钱可以买两根甚至三根,很符合当时自己家里的情况。在我更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连油条也很难吃上,如果哪天妈妈做油条给我们吃,我就会感觉在过节一样,非常地高兴。小I说,油条就是穷人家里吃的好东西,我告诉她我家里穷得连油条也吃不上,这一点算是事实,没有骗她。 读书毕业过后,就基本上没有再吃过油条了。很多人都说,油条既没有营养,而且没有炸好的油条吃了对身体也不好。有专家称,油炸品致癌过程犹如 吸烟,这绝非耸人听闻, 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长期低剂量接触,有很大的潜在危害。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博士、肿瘤科主任曾波航也说,中国人食用了多年的油饼、油条等油炸类食品也脱不开“致癌”之嫌。这个过程与吸烟可能诱发 肺癌一样,是一个“毒性”长期积蓄的过程。朋友刘恒问我,日本为什么在二战后发展那么快?于是我给他海阔天空地分析了一大堆。他却说,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日本人喜欢喝牛奶,一杯牛奶拯救了一个民族,中国人喝稀饭吃油条,就是发展不快。虽然他这个观点并不是完全正确,但是我也接受了他的建议,现在改喝牛奶了,要不是小I提起,我差不多也快忘记油条是什么味道了。
油条的确是中国最大众化的平民食品之一,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菁华》里谈到油条说:“烧饼油条是我们中国人标准早餐之一,在北方不分省分、不分阶级、不分老少,大概都欢喜食用。”梁实秋先生羁旅海外的时候,对家乡土物念念不忘,对异乡的火腿鸡蛋牛油面包丝毫不感兴趣,心里怀念的仍是家乡的油条。当然不只是梁实秋先生如此,很多漂泊海外的人都对家乡的油条很有感情。前段时间, 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大肆表演他对中国故土的怀念,但表演归表演,其中必然也有真情在里面。比如他在南京的时候,早餐除了西式的果汁、煎蛋外,还有南京地道的平民化早点:煎饼包油条。他说他通过早餐中的油条,感受到南京老乡的一片心意,并回忆起儿时在南京的美好时光。还有一位漂泊海外的游子谭珏,把油条作为他思念家乡的精神寄托,感慨地说,以后我回国,回到江阴,一定把大饼油条吃个够!可见油条在平民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难被其他食品取代的,即使山珍海味燕窝汤莲子羹又何如?都比不上油条好。
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是很强大的,比如历史上的金人、满族等等,坐上中华大地的龙椅后,慢慢地也就改变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习惯,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汉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东西不少,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卖麦当劳肯德基的店子,很多青年把吃这些当着了时尚。可是时尚归时尚,时尚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的敌不过传统的东西的,因为它并不适合大众。青年人或许对这些非常的青睐,但是许多成年人对此却并不感兴趣,它对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的冲击并没有多大。油条作为中国传统早餐中“四大金刚”之一,并不是麦当劳肯德基可以与之匹敌的,无论从价位上还是口味上,油条都比它们更适合中国人的胃口,油条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麦当劳”了。永和大王的创始人林猷澳,抓住了中国人的这一特点,开起了油条连锁店,在全国已有85家店,年营业收入达到了3亿多元 人民币,这样的事情,既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肯德基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公司之一,当然也看得出这些市场行情,在 上海一家肯德基店里,就把油条卷进“早餐卷”,在西洋快餐店里出现这样的事情,也许算是奇事,但是出现在中国这样的地方,也就不算是奇事了。而且,油条现在已经走出了国门,得到了许多外国佬的青睐,不像 中国足球,老是在喊冲出亚洲,结果还是在搞窝里斗,没整出个什么名堂来。据报道,苏州某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300箱速冻油条远渡重洋,进入美国休斯敦、洛杉矶等大城市的超市,结果不足一周就被美国人抢购一空,最近又来电订购600箱。看来中国的“麦当劳”在国外同样走俏,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嘛。
关于油条,也有一些有趣故事。在 泰国,人们吃油条的方式很独特,很多人喜欢在吃油条的时候加上浓浓的苦 咖啡,把油条在苦咖啡里浸透后再吃,中国人或许吃不惯这样的食物搭配,但是他们却称那是绝好的美味。最早关于油条的制作方法,见于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上面记载了很多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其中就有油条。但是民间的传说更有趣一点,据说爱国将领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死于风波亭,临安百姓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对秦桧深恶痛绝。当时临安城里有一家专卖油炸食品的老板,得知此事后,怒火中烧,马上将一块面团捏此人型,丢进油锅里,大喊:“吃油炸秦桧啦!”他这一举动,受到了人们的推崇,很多人都争相效仿。后来人们就把油条叫着“油炸桧”,又称“油炸鬼”。这个故事中,包含了人们朴素的爱憎情感。但是现代人的情感就不那么美好了,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利,制作“黑油条”,赚钱不择手段。这样的事件已经被媒体暴光了好几起,去年成都就被暴光几起这样的事情。一些制作油条的商贩,把洗衣粉、明矾等加进做油条的灰面里,这样做出的油条光亮好看,很是吸引眼球。由于市民不知道内情,以为这些光亮的油条才卫生。他们不知道,这些光亮的背面,却是包藏着太多的黑暗。齐鲁晚报在今年5月7日也报道了一起类似的事件,炸油条的商贩们用即使在现在的气温下也会凝固的“地沟油”来炸油条。“地沟油”并不是食用油,而且质量极差、极不卫,食用后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危害性非常大。油条来历的传说中,人们赋予了它美好的情感,但是这些做“黑油条”的商贩们,却将这些美好情感全部抛弃,做出了让人唾弃的丧尽天良的缺德事情,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啊。
6月24日
本文首发于文馨网 http://www.shukuang_cn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