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HUYD|查看: 8722|回复: 52
[其他

第3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凯旋抵沪

 [复制链接]
33#
 杨坝河 发表于: 2018-11-2 13:08:02|只看该作者

“雪龙”起航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踏上征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雪龙”起航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踏上征程

  2日10时10分,“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一声长鸣,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航向地球最南端的大洋和陆地,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式开启为期162天的科考征程。
  根据自然资源部批准的“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总体方案”,考察队由来自80余家单位的351人组成。除了第1次、第33次和第34次南极科考分别由两艘船组成南极科考之外,在一艘考察船进行的南极航次中,本次考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南极科考。
  本次考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开展的首次南极考察活动。考察以完成国家重大基建工程为目的,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的多学科联合观测,充分利用船基、冰基、海基、陆基、空基、站基等平台,开展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相关工作、泰山站二期工程收尾、国家南极观/监测网建设、海洋环境保护调查、站区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及常规保障、物资运输、工程建设、固定翼飞机考察和国际合作等工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孙波表示,这次南极科考可用“三个空前”予以概括:考察队员的规模及专业能力空前,考察活动的强度空前,对后勤保障能力的挑战空前。
  “雪龙”号是我国目前唯一正在运行的极地科学考察船。不过,“双龙探极”时代即将到来。新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已在今年9月下水,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执行极地考察任务。
  按照总体方案,“雪龙”号本次南极科考,将途经澳大利亚霍巴特港到达南极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前往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接送队员,继续开展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工程和科考作业。之后,返回澳大利亚霍巴特港补给,再前往戴维斯海、普里兹湾、中山站作业,随后回国,总航程约3.7万海里,预计2019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
  “雪龙”号本次南极科考将不去长城站,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长城站队员将全部搭乘国际航班,中山站部分科考队员借助南极航空网赴现场开展工作。
  编辑 康晰
32#
 btkj 发表于: 2018-10-21 23:48:00|只看该作者

雪龙号专家广州开讲: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在建

源自:大洋网
原文标题:雪龙号专家广州开讲: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在建

  大洋网讯,广袤的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一块尚未被人类开发的洁净圣地,南极科考更加引人关注。10月21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主任张体军受邀为200多名羊城科考迷讲述南北极的见闻和经历,分享了他与南极的“冰雪奇缘。”
  本次活动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广州市环境保护宣教中心、安利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
极地科考令全球科学家向往
  极地科学考察是世界上数十个包括经济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参与的考察活动,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和角逐,在政治、科学、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其深远和重大的意义,因此,倍受各国的高度重视、全球科学家的向往。
  今年,我国已圆满完成了第34次南极考察及第9次北极考察。其中第34次南极考察从去年起至今年一共历时165天,航行3.8万余海里。考察队克服了罕见的冰情和恶劣的天气,组织实施并圆满完成了78项调查任务和22项保障支撑任务,完成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的选址、奠基及前期建设任务;而第9次北极考察,历时69天,安全航行了1.25万多海里。考察队先后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冰洋中心区域等海域开展了基础环境、海底地形、生态、渔业、海冰和航道等综合调查,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下个月初,科考船“雪龙”号又将带着中国极地科考人员再次出征前往南极科考。
与南极一场13年的约会
  1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张体军接触了极地科考,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生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张体军拥有十余次南北极考察经历,担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主任、科考队领队助理、副领队等重要职务。作为高级工程师,他还牵头主持了南极固定翼飞机、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改造升级,南极新站选址建设、南极昆仑站建设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尤其是“雪鹰601”固定翼飞机首飞南极的试航任务,为极地现场人员和物资运输、多学科科学考察和考察船安全航行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在这个行业里,我算是新兵,还有很多坚持30多年的队员”,张体军谦虚地说。
中国探索南极是后来居上,目前已经建成了4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而过去6年,张体军的主要工作是为建设第5个南极考察站做准备。“这次就是从罗斯海站回来。罗斯海区域既是南极考察与研究历史最长又是南极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按照设计,第5个南极考察站为常年考察站”。下个月,张体军就将再次前往罗斯海,继续完成该站的建设工作。
  科考船上有篮球场、图书馆
  漫长的黑夜、彻骨的低温、空寂的雪地、无法预料的危险……南极令人生畏的不仅是严苛的自然环境,还有极端条件对人造成的巨大精神压力。“好在现在网络发达,打电话、视频都没有问题,队员们可以和家人保持联络。”与极地科考相伴十多年,张体军亲身体会通信和网络条件在逐渐改善,而科考队也在想尽办法为队员创造更丰富的业余生活。“雪龙号里有篮球场、游泳池、图书馆,也会联合其他科考站,组织联欢会、比赛等等。”科考队也会及时了解每个队员的思想动态,帮助队员排解思乡之情,调整情绪。
极地生态环境异常脆弱。1991年4月,中国与其他参与南极科考的国家共同签订了《南极环保协定》,据此协定,南极考察的生活用水需经生化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海洋中。因此,南极对清洁用品的要求更为严苛──不能含有磷和其他有害环境的成分、需要“可快速生物降解”;此外,由于南极科考的物资补给仅靠“雪龙”号每年运送一次,仓储极其有限,所以不仅要求清洁用品具有浓缩性,还需要其包装设计合理,以节约储藏和运输空间;而极地气候寒冷干燥,科考人员的肌肤保养更具挑战,所以应选择配方不刺激肌肤,有一定呵护作用的清洁产品。经过严格考察后,安利家居和个人护理产品成为“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专用产品”。
  从点滴做起,捍卫广州碧水蓝天
  广州近年来打响了保卫蓝天白云的行动。据安利广东、广西、海南片区总经理张隽宇介绍,安利公司高度重视环保。到目前为止,安利工厂在环保方面已经荣获了包括广州市优秀清洁生产企业、2017年国家第一批绿色工厂等一系列环保方面的奖项。位于广州珠江新城的安利旗舰体验馆一共5层,分别陈列安利工厂污水处理、环保产品功能演示、绿色种植、有机农场等绿色环保类专项介绍。
⊙作者:广报全媒体记者 杜娟

  图:受访者提供
31#
 红星 发表于: 2018-4-24 02:08:10|只看该作者

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取得丰硕成果 雪龙号返抵上海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科技)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取得丰硕成果 “雪龙”号返抵上海

  新华社上海4月21日电(记者:张建松、白国龙)经过长达165天、3.8万多海里的风雨兼程和冰雪考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21日凯旋,顺利抵达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由“雪龙”号和“向阳红01”号联合组队执行。考察队围绕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南极环境业务化调查评估和南极大西洋扇区海洋环境综合考察三大任务,完成78项调查任务和22项保障支撑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考察队克服罕见严重冰情和恶劣天气条件,完成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恩克斯堡岛新站临时建筑和临时码头的搭建,实现了发电、海水淡化、通讯等功能,于2018年2月7日举行了新站选址奠基仪式,并按计划完成了新站基础测绘、生物生态监测、工程地勘、设计调研等工作任务。
  围绕国际关注的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重要水团与环流、海洋生态系统等问题,考察队开展了业务化调查,取得重要调查成果。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在普里兹湾冰间湖、埃默里冰架前缘海域、罗斯海等海域,取得了大量相关调查数据……
  与此同时,考察队还完成了首次阿蒙森海综合调查。调查断面横跨12.7个纬度,总长达1420公里;在阿蒙森海中部海域,开展了上层沉降颗粒物的时间序列捕获和不同水深温度、盐度的连续观测;在阿蒙森海陆架区,实施了首次地球物理调查,完成1800平方公里水深资料空白区的全覆盖海底地形勘测。
  围绕物理海洋与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地形与测绘、海洋化学与生物生态、海洋环境热点等六大学科领域,考察队面向南极大西洋扇区,实施了16项海域考察和2项陆地考察任务,将我国南极大西洋扇区科考由传统的西经45度向东扩展到了西经37度海域。
  考察队还与数国开展交流与合作,通过与新西兰合作,我国首次参与保护南极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国际合作。 ●
30#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2-21 02:08:00|只看该作者

第34次南极科考“雪龙”号抵新西兰 进行靠港补给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第34次南极科考“雪龙”号抵达新西兰 进行最后一次靠港补给

  在西风带中颠簸多天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于当地时间20日上午10点停靠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附近的利特尔顿港。这是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第二次抵达新西兰,也是此次南极科考中最后一次靠港补给。
  自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出发以来,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已连续执行任务104天,任务和行程都已过半。“雪龙”号曾两次穿越西风带,多次遭遇南极强风天气,多次从密集浮冰区突围;完成了中山站度夏科考、普里兹湾和罗斯海大洋调查、罗斯海新建站前期准备和选址奠基等任务。
  据介绍,此次补给之后,“雪龙”号将再次穿越西风带执行最后一项任务──赴南极阿蒙森海域进行海洋环境调查,并计划今年4月返回上海。
29#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1-29 17:35:00|只看该作者

“雪龙”号完成南极特拉诺瓦湾海底精密勘测:获海底地形数据

源自:澎湃新闻
“雪龙”号完成南极特拉诺瓦湾海底精密勘测:获海底地形数据
  白国龙/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号1月28日消息,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近日在南极罗斯海新建站外的特拉诺瓦湾开展地球物理调查,获取了珍贵的海底地形、海洋重力和磁力数据。
  这是“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首次以全覆盖勘测方式获取南极海洋的海底地形地貌资料。

“雪龙”号破冰船 资料图
  特拉诺瓦湾位于南极罗斯海西部维多利亚地沿岸,周边分布有美国、新西兰、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的考察站,中国罗斯海新建站也位于此处。这里地处世界最大冰架罗斯冰架前缘,是研究南极气候变化的重要海湾之一。
  科考队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说:“这次获取的资料基本摸清了罗斯海新建站附近海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为未来新站海洋实验室建设、南极海洋海底观测网建设奠定基础,也提升了我国对南极海洋的立体观测实力。”
  此次“雪龙”号利用2017年新配备的浮冰区海底地形精密勘测装备,在特拉诺瓦湾进行“地毯式”航行,对这一海域海底进行地形地貌测量。
  科考队大洋队队长罗光富表示,经过多天不间断测量,目前测线总计近1700公里,覆盖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加上此前科考队使用小型无人艇对罗斯海新建站近岸海底地形勘测,此次科考共完成从罗斯海新建站向外海近100公里范围的海底精密勘测。
  (原标题 “雪龙”号完成南极特拉诺瓦湾海底精密勘测)
28#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1-28 21:48:01|只看该作者

雪龙船完成南极海底精密勘测 面积超3000平方公里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雪龙”船完成南极海底精密勘测 覆盖面积超3000平方公里

  央视随队记者从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了解到,22-25日期间,考察队在南极罗斯海特拉诺瓦湾开展地球物理调查,获取了海底地形、海洋重力、磁力数据。这是“雪龙”船首次以全覆盖勘测方式获取南极海洋的海底地形地貌资料。
  特拉诺瓦湾位于南极罗斯海西部维多利亚地沿岸,周边分布有美国、新西兰、德国、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考察站,我国罗斯海新建站也位于此处。
  “雪龙”船在特拉诺瓦湾进行“地毯式”航行,并利用2017年最新安装的浮冰区海底地形精密勘测装备,对该海域海底进行地形地貌测量,测线总计近1700公里,覆盖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共完成从新建站向外海近100公里范围内的海底精密勘测。
  考察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表示:“本次获取的资料基本摸清了新站附近海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为未来新站海洋实验室建设、南极海洋海底观测网建设奠定基础,也提升了我国对南极海洋的立体观测实力。”
  南极科考队在罗斯海进行“海洋立体调查”
  自25日起,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围绕国际关注的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海洋保护区等热点问题,在南极罗斯海持续多日开展业务化观测。
  考察队在罗斯海共布设了3条断面、19个观测站位,开展海面微塑料拖网、海洋水体调查、海底地形地貌勘测等,组成“海洋立体调查网”。获取的样品,将在“雪龙”船实验室进行初步分析。
  自考察队出发以来,目前已分别在南极戴维斯海、南极半岛海域检测出海洋微塑料,说明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物已经深入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南极海洋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加强对南极海洋环境的业务化调查,是中国保护南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央视记者 赵曙光 王远伟)
27#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11-16 16:48:00|只看该作者

加媒:雪龙号穿加北部 中国看好北极西北航道潜力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加媒:“雪龙”号穿越加北部 中国看好北极西北航道潜力

  参考消息网11月16日报道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11月14日发表题为《随着海冰面积减少,中国考虑加拿大西北航道的航运机会》的文章称,中国船只已经开始定期穿越北极东北航道,9月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穿越加拿大北部的航行凸显出中国也希望利用西北航道。
  文章称,对“雪龙”号9月份完成穿越时担任科考队副领队的沈权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航行,是一次驾驶船只穿越西北航道的机会。对中国来说,这标志着一项新努力的开始,目标是了解北极水域以及这片水域有朝一日在商业货运方面能扮演什么角色。
  文章称,“雪龙”号留下了七个浮冰观测站,这些观测站预计将在一年时间里把测量数据传给中国科学家,这是中国为在这个地区构建一个“监测网”所作努力的组成部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开始探索该地区的商业潜力。
  文章称,中国船只已经开始定期穿越东北航道,但“雪龙”号穿越加拿大北部的航行凸显出中国也希望利用西北航道。
  文章引述沈权的话说,使用这两条航道能够节省很多时间。他盛赞北极航运的好处,它可以节省约20%的航程,超过经由巴拿马运河可以节省的距离。
  文章称,中国媒体说,“雪龙”号首次穿越西北航道的航行开辟了“中国的海上新通道”,这条航道可以为从上海到纽约的船只节省整整一周的航行时间。海冰减少使得这一前景更为现实。
  文章称,“雪龙”号独自穿越了西北通道,船上有一名加拿大领航员和少数加拿大研究人员。
  在“雪龙”号离开后,一些科研工作将在很长时间内继续进行。中国科学家在北冰洋的厚冰块上安装了七个浮冰观测站。“雪龙”号上的首席科学家助理何剑锋预计它们会漂入西北航道。
  文章称,这是一项广泛努力的组成部分,目标是建立何剑锋所称的“北极监测网”。何剑锋说,“雪龙”号在西北航道航行时收集了有关水下特征和水深的数据,这些详细数据是“判断一条航道是否适合商用时非常关键的因素”。他说,从学术角度来看,“西北航道的航行潜力相当大”。
  文章称,何剑锋说,尽管如此,对航运而言,西北航道是一个吸引力不如东北航道的选择。他认为,这条航道未来的使用将主要取决于加拿大政府的决定。加拿大目前针对航运商的报告要求非常复杂,可能会让人们不愿从那里通行。
10月10日,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雪龙”号甲板上列队准备下船。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6#
 我很牛 发表于: 2017-11-15 22:28:00|只看该作者

雪龙号已驶入南半球 将为建新南极考察站做准备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雪龙”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新华社“雪龙”号11月15日电(记者:白国龙)北京时间15日8时,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东经148度海域穿越赤道,开始在南半球航行。
  按惯例,第34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和“雪龙”号船员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穿越赤道纪念仪式”。他们在“雪龙”号停机坪组成“34”字样的队形合影留念,随后放飞心愿气球、举行拔河比赛等,以这种方式告别北半球,驶向南极大陆。
  “雪龙”号8日从上海出发,至今已航行2475海里。据船长朱兵介绍,第一航段计划11月26日抵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进行补给和人员轮换。
  根据计划,第34次南极科考队将在南极恩克斯堡岛为中国建设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考察任务还包括启动南极观(监)测网建设,实施中国南极考察首次业务化调查与评估;开展多项科研考察;执行南极考察站后勤保障及维护维修项目;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
25#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11-9 14:48:00|只看该作者

雪龙号前往南极 外媒:中国加入极地权力游戏


原文标题:雪龙号出发!外媒:中国也加入极地权力游戏

  法新社11月8日文章
原文标题:中国破冰船驶向南极洲,加入极地权力游戏
  中国“雪龙”号破冰船本周三从上海出发驶向南极,它将在南极洲建立中国最新的基地,这也预示着北京正在努力成为极地大国。
  中国在极地位置争先赛中属于后来者,但其对南极的兴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而持续增长。最新的科考站将是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站,这也将超过一些先于中国进入南极的国家。能取得这样的进展,除了归功于中国持之以恒地投入巨资参与极地勘探和研究外,还得益于美英等国因资金受限以及将科研勘探让位于其他国际事务而回撤。
  一项国际条约暂停了所有针对南极洲的领土诉求,事实上将其划为科学保护区。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上月召开的极地年会上表示:“这为快速发展中国的极地基地提供了宝贵机会。”
  中国在南极洲的活动频率正在迅速增加,建设新的基地,打造能够在极地行驶的船只和飞机。有官员表示,中国打算成为“极地大国”。威尔逊中心全球研究员安妮-玛丽?布拉迪(音)说:“中国提出这一目标,并把它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了中国的雄心和前瞻性思维。”
  据悉,“雪龙”号上的334名船员将在南极洲建立一个面积为206平方米的临时基地。它最终将被发展为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基地,并有望于2022年完工。新西兰梅西大学讲师马克?兰藤嘉(音)说:“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与之相比,美国在南极洲建有3个永久性基地。阿根廷则以6个基地位居第一位。造价昂贵的破冰船同样重要,它对于基地补给不可或缺。中国目前拥有包括“雪龙”号在内的2艘破冰船,第3艘正在建设之中。布拉迪表示,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战略优先事项。南极洲项目彰显并表明,共产党正在带领这个国家迈向复兴。布拉迪说:“它同时还能激发爱国心和自信心,这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十分重要。”▲(王晓雄译)
24#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11-8 19:4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极低温船舶用钢获重大突破 成雪龙号防寒神器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中国极低温船舶用钢材料实现重大突破

“雪龙号”开启第34次南极科考前,上海海事大学科研人员上船进行检测和维护。上海海事大学供图。
  中国极低温船舶用钢材料实现重大突破 成“雪龙号”“防寒神器”
  中新网上海11月8日电(吉娜 许婧)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8日再度启航,开启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
  记者8日从上海海事大学获悉,该校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研发并首次批量生产的20吨极地特种低温钢已用于本次“雪龙号”的内部改造,科研人员7日上船做了相关检测和维护。
  此次跟着“雪龙号”一同上船的还有该联合实验室研发的一些特种钢样品,它们被焊在甲板上等处进行随船试验。从南极考察返程后,联合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会再次上船,查看这些特种钢的被撞击、被磨损、被腐蚀情况。未来,这些特种钢或将用于“雪龙2号”。
截至目前,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已有17人次登上雪龙船担任船长、轮机长、驾驶员和轮机员,远赴极地科考。上海海事大学供图。
  长江 学者、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尹衍升告诉记者,此前,因为材料制备科学和工艺研究滞后、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中国海洋极端环境装备研发空白,成为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
  今年3月,“海洋极端环境钢铁材料制备与蚀损控制”联合实验室在沪创建,重点研究极寒、极深、极湿热、极远等4种海洋极端钢铁材料。此番取得重大突破的极地特种低温钢,关键在提高了钢铁的低温冲击韧性。
  目前,这种极地特种低温钢可承受在最低温为零下60度的环境中使用,而科考船在南极的极端温度不会超过零下20度,可以保证航程中的安全,被视为“雪龙号”的“防寒神器”。
  事实上,包括科考船在内,要让更多的航行船舶在极地冰海区域极寒超低温、深海热液区、南海高湿热等极端海洋环境下作业,船舶及海工用钢材料的研发和制备至关重要。
  尹衍升说,中国极低温船舶用钢材料在关键技术、产业制造及工程应用上已经实现重大突破,将为建造更多的极地航行船舶提供物质材料保障。未来5至6年,前往极地冰海区的航行船舶或将大规模使用“上海制造”的极地特种低温钢,“这将助力中国极地能源开发和极地船舶建造升级,更打破了长年制约中国深远海、极地技术与能源发展的瓶颈”。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04:18,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