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HUYD|查看: 8730|回复: 52
[其他

第3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凯旋抵沪

 [复制链接]
23#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7-11-8 18:48:01|只看该作者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启航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启航

  新华社上海11月8日电(记者:白国龙 张建松)8日上午,在一声响亮悠长的汽笛声中,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缓缓驶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向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再次出征。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山青向考察队授旗,并下达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启航令。根据航行计划,“雪龙”号出发后,第一航段将以15节的航速昼夜不间断航行,约18天后抵达新西兰基督城进行补给。随后一路南下,直奔位于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在那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将为中国建设第5个南极考察站做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表示,考察中,还将进行“陆地-海洋-大气-冰架-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开展国家南极观/监测网建设、海洋环境保护调查、站区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开展常规地球物理调查、人工核素本底调查、阿蒙森海海洋环境等调查工作。
  7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员在上海集结完毕。中国极地中心对全体科考队员进行了综合教育,围绕南极业务化调查评估、科考类考察、南极生态环境保护、户外作业安全、登船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介绍和培训。
  “雪龙”号是我国目前唯一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每次考察归航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都会对“雪龙”号进行一次例行“体检”。今年10月,“雪龙”号刚执行完中国第8次北极考察任务返回国内。时间紧、任务重。全体船员几乎没有一天休息,立即投入到检修工作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卸货、检修、装货、设备调试等各项出航前的准备工作。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还承担了编制“雪龙”号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航行计划的任务。飞机与船舶管理处结合南极天气、海冰情况、作业时间及季节特点等,综合历次队航行经验,预判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周密计算、合理安排,兼顾各方需求,为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精心安排各个“时间窗口”。
  根据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总体工作方案,“雪龙”号将于2018年4月回到国内,执行任务周期164天,总航程约3.7万海里。“雪龙”号具体航线为:上海港、新西兰基督城、恩科斯堡岛、中山站、普利兹湾、戴维斯海、恩科斯堡岛、新西兰基督城、阿蒙森海、上海港。 ●
22#
 我很牛 发表于: 2017-10-17 11:08: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雪龙号完成第八次北极科考 中国加大北极参与

源自:参考消息
  原标题 港媒:“雪龙号”完成第八次北极科考 中国加大北极地区参与
  参考消息网10月17日报道 港媒称,随着中国科考破冰船首次穿越西北航道的冰冻水域,在北极的商业开发或将借此铺平道路。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16日报道,“雪龙”号此行历时83天,航行2万多海里,穿过了加拿大北极群岛,9日返回上海。
  报道称,这艘极地考察船现在是中国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极航道航行的船只。在开始穿越西北航道约一周前,“雪龙”号穿越了北冰洋中央航道,2012年,它沿俄罗斯北极海岸穿越了北方海航线(东北航道的组成部分)。
  专家称,最近这次航行可以为这个资源丰富的世界最北部地区的商业开发铺平道路。
  上海同济大学的极地研究者王传兴说:“极地与海洋、互联网和空间探索一起成为中国未来将努力发展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领域。”他说:“这次航行只是(中国)在北极的实际行动之一,尽管它在商业开发方面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负责监督中国极地项目的国家海洋局称,此次考察“积累了北极航道复杂冰区环境下的航海技术和经验,获得了北极航道的第一手资料”。
  报道称,这是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在此之前,中国希望与俄罗斯共同打造一条“冰上丝绸之路”,让其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动力。
  报道还称,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在矿产丰富的北极地区的参与,它在2013年成为了北极理事会的六个正式观察员国之一,这赋予了北京在该地区治理上的影响力。
  报道注意到,北极圈也是北京跨越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宏伟“一带一路”贸易和基础设施倡议的组成部分。在5月份发布的第一份有关南极的白皮书中,中国承诺进一步扩大它在这个大部分无人居住的大洲的存在,包括在那里建造第五个科考站。它承诺提升南极基础设施和综合支持能力,并加强科研能力。
  报道称,一条北极贸易通道对中国来说也将更加方便。由亚洲去往欧洲的最短、最常用航道是经由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耗时35天,而经由北极的航道仅需22天。(编译/李莎)
10月10日,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雪龙”号甲板上列队准备下船。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10-10 15:28:00|只看该作者

雪龙号完成中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航行2万海里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雪龙号安全航行逾2万海里归来,实现中国首次环北冰洋考察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克服了冰情复杂、气候多变等困难,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已于2017年10月10日顺利返回上海。
10月10日,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本文图片均来自 澎湃新闻记者 江海啸 摄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介绍,考察队由“雪龙”号科考船、综合队、大洋队等组成,共96人。“雪龙”号科考船2017年7月20日从上海出发,历时83天。考察队先后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欧海等海域进行了北极航道综合调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此次,科考队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并在北极地区开展多波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开辟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新领域;历史性穿越北极中央航道,填补了中国北冰洋中心区大西洋扇区的作业空白;首次成功试航北极西北航道;首次执行北极业务化观测任务,开展了北极航道环境综合调查、北极生态环境综合调查和北极污染环境综合调查,填补了中国在拉布拉多海、巴芬湾海域的调查空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介绍,“雪龙”号船本航次安全航行逾2万海里,其中冰区航行1995海里,顺利完成航渡任务。作为中国试航北极航道的开路先锋,“雪龙”号船历史性地穿越北极中央航道、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实现了中国首次环北冰洋调查,在中国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
 红英 发表于: 2017-10-8 01:35:00|只看该作者

雪龙号上的数据是如何管理的?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雪龙”号10月4日电(记者:郁琼源)在“雪龙”号上,信息网络如何管理?我们有专门的数据管理员。
  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刘健这次担任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数据管理员,刚一上船,他便迅速梳理了全船的网络信息系统,在考察队提出网络化办公的时候,他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保障了考察队信息能够及时共享。
  我们每天登录雪龙门户网,可以看到“雪龙”号的航行动态,这个“航行动态”信息系统就是由刘健负责研发的。“这个系统能够实时接入雪龙各类传感器数据并可视化显示航行状态,如GPS、气象、视频监控、测深仪等信息。”刘健说。
  在穿越北极中央航道时,由于处于高纬地区,周边海冰冰情复杂,海雾环绕,微弱的通信信号更是时断时续。这个信息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刘健总是守在驾驶台接收他的工作组从国内传来的海冰数据。
  “通常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100多KB的海冰数据传输时断时续,但如果没有这100多KB,对咱们船来说就犹如走夜路,危险无处不在。”刘健说。接收完数据,他马上处理,投影设置、服务发布……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第一时间将海冰数据发布在“航行动态”系统中,在“航行动态”系统的辅助下,“雪龙”号顺利穿越了中央航道。
  在海洋专属经济区内,如未得到所属国家的许可,各项考察任务都会暂停。为了尽可能多开展一些考察工作、精确衡量“雪龙”号和各国专属经济区的位置,刘健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数据处理工作,精确绘出了北极各国专属经济区的位置,并修改代码,将信息发布在“航行动态”系统中。考察队希望能将已作业站位、计划站位都标注在系统中,刘健就连夜修改系统,满足了队上的实际需求。
  “后来船长找到我,希望我在今年11月开始的第34次南极考察继续提供支持。”刘健说,“这是我身后像我一样的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能够为中国极地考察服务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船长和驾驶员通过“航行动态”系统讨论冰区航线 刘健提供
  冰站作业期间,刘健参与了全部7个冰站的工作,协助布放了3套海冰物质平衡浮标、5套海冰温度链浮标、1套自动气象站等。寒风凛冽、环境艰苦,带着手套不方便作业,他就脱去手套,将杂乱的线缆收拾得整整齐齐。为了防止风雪侵蚀,他总会想方设法做好设备的密封和固定。同时,他还充当了冰站摄影师,给参与冰站作业的队员们拍工作照。从冰站回到船上,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冲澡休息一下,而是将分类清晰的工作照片挂在雪龙门户网的FTP上供大家下载。
  冰站作业中的刘健 刘健提供
  刘健是个技术控,更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工作的认真感染着身边的队员们。“刘健有很强的强迫症,但是他只是强迫自己,却把便利留给了别人”。负责气象保障的刘凯经常打趣地说。
  确实,刘健总是第一时间将考察队的各项通知和考察资料发布在门户网上,雪龙号的FTP上有超过2TB资料,目录混乱,他就埋头梳理,把资料梳理得清清楚楚,考察队员们检索所需资料时方便多了。
  刘健是“雪龙”号上的“多面”手。他还负责着科考数据的收集,考察队的宣传刊物北极之光、考察队纪念封、考察队画册的排版设计也由他负责。电脑维修、设备故障、网络问题、地图制图……如果有需要,大家都会找他帮忙。刘健也总是努力帮助大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极地事业的热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红英 发表于: 2017-10-7 09:35:00|只看该作者

记者手记:当“雪龙”号海上遇国庆中秋“两节”—新闻—科学网

源自:新华社
  今年,中秋节巧遇国庆假期,这也是中国北极科考队第一次在海上遇到国庆节。搭乘“雪龙”号在海上过国庆和中秋节是什么样的体验?
  2003年9月,返航中的第二次中国北极科考队曾遭遇强气旋天气,全体科考队员在白令海峡的惊涛骇浪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今年9月,顺利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考察的中国北极科考队在驶出白令海后,没有按出发线路返回,成功避开了既定线路上的大风浪。
  10月1日,海上风力达6级,全体船员和科考队员在“雪龙”号的后甲板上整齐列队,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五星红旗在呼啸的海风中冉冉升起,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领队徐韧带领全体船员和队员高呼“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全国人民幸福安康”,送上对祖国68岁华诞的祝福。
  虽然科考任务在国庆节前已经完成,科考队员们并没有给自己放“小长假”。大家依然在实验室忙碌着,处理样品,撰写各项总结报告,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停船清洗钢缆。
  国庆节这天,“雪龙”号进入西北太平洋海域。据副领队沈权介绍,在科考作业中,船用钢缆常常要放2000多米,甚至放到5000多米到海底取样,回航后船要在码头休整,有相当长的时间钢缆是不用的,所以要维护保养。本次航行有一定的机动时间,西北太平洋海域天气条件好,船的密度不大,适合停船。
  队员们将使用过的钢缆缓慢放入4000多米深的海水中,收钢缆时先用淡水清洗,再擦干,最后给洗好的钢缆涂上专用保养油,预防钢缆生锈。
  为了庆祝国庆和中秋节,“雪龙”号上举办了国庆中秋晚会、游船会,大家演节目、做游戏、猜谜语等,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在清洗钢缆时亲手制作“深海祝福”。
  有的队员找来废旧泡沫盒子切成不同形状,也有队员用记号笔在不锈钢杯子上写下对家人的祝福或画只北极熊,然后将这些材料密封打包挂在采水器下面,随清洗的钢缆一起下放到海底再上来,队员们是让巨大的深海水压将泡沫和杯子压成独一无二的形状作纪念。
  中秋节到来之际,“雪龙”号穿越日本津轻海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要瞭望海况,驾驶台晚上是不开灯的,这却为队员们赏月提供了好机会。中秋圆月在云中穿行,温柔的月光将“雪龙”号驾驶台的地面照成一片柔软的白色。
  第八次北极科考在7月20日启动,“雪龙”号7月31日进入北冰洋,9月23日完成首次环北冰洋航行,并在航行期间首次试航西北航道。从北极西北航道冰区的圆月,到中秋佳节的海上明月,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为期83天的航程即将在10月10日画上圆满的句号。
18#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9-20 11:08:00|只看该作者

台媒:雪龙号穿越北极航道 将改变全球航运格局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台媒关注雪龙号成功穿越北极西北航道:将改变全球航运格局

资料图片:科考队员在停泊于维多利亚地特拉诺湾的“雪龙”船上展开队旗合影留念(2017年2月14日摄)。 ●
  参考消息网9月20日报道 台媒称,大陆的北极战略获重大突破。大陆第八次北极科研队于本月初搭乘“雪龙”号科考船,首次自大西洋沿岸北美经济圈至东北亚经济圈,成功开辟新海上航道。航道一旦开通,效率上不仅超过巴拿马运河,大幅度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更可不用经过美国控制的中南美洲航道,避免海盗等安全威胁,改变全球航运格局。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9月19日报道,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北极冰川持续消融,长年以来被冰雪覆盖、岛屿众多的北极西北航道,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国科研团队更跃跃欲试。大陆“雪龙”号科考船历时8天,航行2293海里,完成北极西北航道首次试航,无疑是个创举。
  报道称,北极航道有两大优势。首先,北极西北航道的开通,对中国大陆海上贸易极为重要,以上海到纽约航程估算,按既有航线必须途经巴拿马运河,总航程约1.05万海里,若改走北极西北航道,则航程为8600海里,可省下20%的航程,约7天航行时间,还可省下巴拿马运河的使用费。
  不仅如此,另一端从冰岛到上海的航运为例,比起穿过东北航道绕行苏伊士运河,北极东北航道可节省16天时间、40%以上航程和20%的燃料,不必再支付运河通过费用。
  其次,北极航道不仅节省航程,比起既有航线安全性也来得更高,又能回避印度洋季风与海盗,可谓一举多得。
  报道称,早在2013年,中远航运旗下一艘多用途商船“永盛”轮从辽宁大连港起航前往荷兰鹿特丹,首航北极东北航道,途经楚科奇海、德朗海峡等。到达挪威北角附近,最终前往欧洲各港口,总航程2936海里,33天航程比起传统航线要少上15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8-19 08:4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雪龙”船首次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重磅!“雪龙”船首次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 填补该区域作业历史空白

“雪龙”船在中央航道航行
  8月16日,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结束在北冰洋公海区的最后一次CTD采样作业,“雪龙”船驶入挪威渔业保护区。这是我国考察队首次成功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并在该海域开展作业,填补了该区域的作业空白。
“雪龙”船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航行路线图(刘健 制图)
  8月2日,在完成对楚科奇海台的沉积物捕获器潜标回收后,考察队决定沿西北方向进入冰区,并开展短期冰站作业。在完成7个短期冰站作业后,“雪龙”船于8月10日顺利从加拿大海盆区穿越到了马卡洛夫海盆区。随后,综合冰情、考察效率等方面考虑,考察队决定启用《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实施方案》中的中央航道备选航线,从俄罗斯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海域穿越北冰洋,并进行沿途科考作业。
考察队在沿途开展冰站作业(吴琼 摄)
  “考虑到穿越北冰洋中心区沿途是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的空白区,我们建议对后续作业计划进行调整,增加在北冰洋中心区的作业时间,压缩在完成西北航道试航结束后的作业时间,预计将于8月29日进入加拿大专属经济区。”此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副领队、首席科学家助理何剑锋介绍说,我国传统的科考区域是北冰洋太平洋扇区,靠近太平洋的一侧;此次在冰站作业结束后进入到的北冰洋中心区的大西洋扇区,是以前从来没有涉足过的。
  “目前,破冰之行已经结束,即将开始清水之行。本次航行是一次开拓破冰之行,砥砺奋进之行,也是一次履职尽责的收获之行。经过探索,历时14天,我们将备用的‘虚线路线’变成了‘实线’,历史性地完成了任务。”此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徐韧说,本次首次成功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同时沿途开展了业务化调查,开辟了我国北极科学考察新领域,增进了对北极高纬海域的新认识,为利用北极积累了珍贵的环境数据和航行经验。(央视记者 李洁 牛巧刚)
16#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8-11 15:35:00|只看该作者

“郁”见北极:“雪龙”的寻冰之旅

源自:新华网
  7月31日进入北极圈之后,真的再也没有见过夜的黑了。
  太神奇了,“雪龙号”从北纬66°一直开到北纬80°以北,过楚科奇海进入北冰洋,天就这样一直亮着。极昼,简言之,就是24小时都是白天。没有了黑夜的划分,日子过得更加的不真实。除了多云灰白色的天,就是白色的海冰,再就是极偶尔出现的一丝阳光和蓝天。
  黄河艇抵达本次北极科考的第一个作业冰站 8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摄
  刚开始见到冰的确是兴奋的。猜浮冰活动结束的第二天,8月1日中午,吃过中午饭的队友们在驾驶台看到了第一块浮冰。经确认,第一块浮冰于北京时间8月1日中午12:18在北纬73°06′出现。三位王姓大哥所填写的预测结果最接近首块浮冰出现的纬度,在72名参与者中获得了前三名的成绩。我胡乱猜的72°80′在我看来已经有点接近了,但还是差了不少。
  见到第一块浮冰,或者说第一片浮冰聚集区之后,再见到浮冰就是8月2日了。这之后,每天从“雪龙”号看出去,都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海冰。有蓝冰,海水里的部分在光的折射下是透亮的蓝色,有脏冰,看着脏脏的,其实是含有微生物。这些神奇的海冰或者连成片,或者单独成为一处景致,形成漂亮的几何形,或者立体的山水画。
  有了海冰的覆盖,世界一下子宁静了。海面泛不起大的波浪,我们的“雪龙”号稳稳地行进,遇到海冰,依靠强大的动力和流线型的船体钢板通过,发出“咣咣咣”或者“咯噔咯噔”的声音。这声音像夏天轰隆隆的雷声,也像飞机着陆时发出的轰响。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并不是在船上,而是在一架大飞机上遇到了颠簸的气流,又像是在一辆越野车上,穿越广阔的戈壁滩。
  大自然的功力让我觉得我们正在一大片湖泊里穿行。那些海冰也不再是冰,而是一望无边的陆地,或者小岛,冰破裂的地方是河流,雪在一大块海冰上堆积,形成的雪积如小小的“山脊”,或者融入一块小浮冰形成一件艺术雕塑。一路向北,白茫茫的海冰连成一片。
  大美无言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摄
  第八次北极科考队密集的冰站作业陆续开展起来,每天,“雪龙”号都在北冰洋的冰区里“寻冰”──寻找合适的海冰作为作业点。不少队友都感慨,合适的冰太难找了。不能面积太小,也不能太薄,1.5米到2米厚比较合适。有队友曾参加过2008年的第三次北极科考,他说,那会儿“雪龙”号到了冰区要进入破冰模式,经常需要向前开一点再倒回一点,来回反复走冰。现在我们的“雪龙”号还没开破冰模式呢,还算是畅行。
  高纬度地区气压低,人更容易觉得疲倦。从3号到9号,每天一个冰站的高强度作业是对脑力、体力、毅力的考验。“不容易”是大家说的最多的词。将“雪龙”号开到选好的浮冰附近,再开船上的黄河艇航行几海里,把科考队员和实验装备运过去,还要有专门的防熊队员全副武装站在作业区域周围防北极熊。目前我们还没有见到北极熊,凌晨的时候有队友曾拍到冰上有疑似北极熊的脚印。
  露出海面的差不多是浮冰的十分之一,目前我们还是很难找到可以让整艘雪龙号科考船开上去不裂开的大块海冰,所以只能依靠黄河艇来回运送科考队员和实验设备。
  没有了黑夜,更难早早入睡,光从窗帘的缝隙中透进来。有的队友用黑色的塑料袋将舷窗封起来,有的戴上了眼罩。每当想早睡的时候,外面瞬息万变的风景总是能让你在寒风中坚持欣赏很久,一路航行,气温呈断崖式下降,现在已经从进入北极圈之前的10摄氏度跌到了0摄氏度,这几天都在零下2-3摄氏度,“雪龙”号的甲板上、扶手上都有一层薄薄的冰,走路有些湿滑,伴着时不时的飘雪和带劲的海风,通常2-4个小时的冰站作业回来,脸颊、耳朵都是红扑扑的。
  雪龙在北极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摄
  下船“接地气”,踩在北极的海冰上,不敢乱动,毕竟脚下是每天可以移动10-20公里的浮冰。在浮冰上的经验是要跟着前面队员的脚印走,但又不能跟得太近,有裂缝的地方一定要躲开。试探着走,有的队友会不小心踩到融池里,也就是冰面上的水坑,那种感觉还是挺吓人的。总之,就是要一万个小心,安全第一,大意不得。
  船上开了暖气,窗台上会有积水,有冰的气息。因为湿度大,雾气重,在北极倒是容易变白。去过南极的队友表示,北极的风景没有南极壮观,但是真的冷,刺骨的冷。企鹅服里要多加点衣服,又不能太多,不然干起活来太笨重,捂着汗更觉得冷。
  现在是北极的融冰期,到了冬天,这片海就会被冻上了。进入北冰洋,就像远离了人类文明,看多了海冰和云,也会想念绿色的树,红色的花,和其他属于夏天的颜色。
  我记得早些年曾有预测指出,如果照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到2040年,北极的冰会全部融化。那样的话,大家就更难看到北极熊了吧。出发前,也曾看到南极冰裂的消息。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以前看到有不环保的行为就会想,哎,南北极的冰又要融化了,现在亲眼见到了北极的海冰,很美,想想以后的人们有可能再也看不到,就觉得不是很开心了。
  虽然有队友说,人类的活动对极地冰川融化并不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想,我们大多数人能做到的,真的就是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做起,比如随手关灯、关电源,把空调温度调高一些,暖气开小一点,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做好垃圾分类,有余力的话,每年种一棵树,等等。
  通讯信号时好时坏,可遇不可求。我们还在向西北开,和世界“失联”快十天了,感觉真不太好。已经出海二十多天了,碎碎念这么多,只为日后的怀念。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8月9日写于“雪龙”号。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我很牛 发表于: 2017-7-20 16:0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第8次北极考察 “雪龙”号将首航西北航道

源自:央视新闻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今天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第八次北极考察将首次实施环北冰洋考察,也是“雪龙”船首次试航位于北冰洋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本次考察队共96人,考察总航程预计为19000多海里,共83天,计划10月10日返回上海极地中心码头。(央视记者 李洁)
14#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4-12 10:0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抵达上海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凯旋抵达上海

  中新社上海4月11日电(记者:阮煜琳)历经161天的风雪考验,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完成了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中国,于11日停靠上海国内基地码头。
  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孙波表示,考察队由“雪龙”号科考船、“海洋六号”科考船、长城站、中山站、内陆队、大洋队、新站选址队、固定翼飞机工作队等组成,共328名考察队员。以“雪龙”号科考船2016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为标志,截至2017年4月11日返回上海,共历时161天。考察队先后在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进行了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期间,考察队重点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等科学问题,围绕海洋学、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地质、生物、天文等领域,在东南极长城站,西南极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开展考察作业,其中,“雪龙”号船搭载194名队员,开展第三次环南极航行,在罗斯海、普里兹湾和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等区域执行海洋综合考察,实施罗斯海新建南极考察站选址前期工作。
  雪龙船本航次安全航行3.1万海里,4次安全穿越西风带,其中在冰区航行2564海里,按计划顺利完成本航次全部航渡任务。在罗斯海鲸湾水域雪龙船抵达最南纬度78°41′,刷新了全球科考船舶向南航行纬度最高纪录,获取了大量航海数据和资料,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海洋六号”船搭载72名队员,首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丰硕成果。
  据介绍,目前仍有33名考察队员在南极坚守岗位,执行越冬考察任务。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5 02:05,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