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HUYD|查看: 9864|回复: 52
[其他

第3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凯旋抵沪

 [复制链接]
3# 峨眉山
 楼主|HUYD 发表于: 2005-7-11 22:14:29|只看该作者

性能参数

参考数据
舰长167.0米
舰宽22.6米
型深13.5米
吃水9.0米
排水量21025吨(满载)
编制人数全船共7层,可乘载人员130人。
动力系统主机13200千瓦*1台,副机880千瓦*3台
续航力最大航速17.9节,续航力19000海里
航速1.5节航速。
总吨位14997吨
载重量10225吨
2# 四姑娘山
 dswybds 发表于: 2005-7-11 22:09:2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发展沿革

名字来源
  “雪龙”号这个名字是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部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奠基者和组织者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建造背景
  “雪龙”号是苏联解体前准备造的8条同型的供给北冰洋地区的一个运输公司使用的破冰船之一。前苏联解体后,因为这条船是在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993年建造的,没有办法继续造下去,中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船,于1993年3月25日改造完工。

改造历程
  1993年,“雪龙”号第一次改造国家海洋局投入约三千万人民币。
  1994、95年,“雪龙”号第二次改造,再次投入了近三千万人民币。
  2006年,“雪龙”号进行了大规模的彻底改造,前后投入了将近2亿多人民币。
  2007年3月,“雪龙”号驶进上海浦西修船码头进行升级改造。通讯导航系统是船的“眼睛”。经过改造,“雪龙”号的通讯导航设备全部更新,摒弃了原有的指南针指引航向,采取激光路径指引航行。改造后的“雪龙”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宽带全球区域网络”(BGAN)系统的科考船。这种移动通讯系统可以实现每秒钟512K比特的上网速率。此外,改造后的“雪龙”号还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值班,船舶的主机、副机、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全部可以在驾驶室内进行控制。耗资1亿多元的升级改造,使“雪龙”号船的内部布局更为合理,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2009年,船上的海洋科学考察设备也全部升级换代,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表面海水采集分析系统,这一系统应用在船上在中国还属首次,在世界上也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使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6:44,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