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61|回复: 2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尹墨怀 发表于: 2005-9-27 15:13: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给我的家乡的孔庙写点东东

 [复制链接]
  7000字文化大散文,摘自尹墨怀的《燕过留声》探询巴蜀文化之旅摄影散文集

偈孔庙静思参儒

  一条蜿蜒崎岖的小河,历经风雨,静静的盘踞坐落在了旌阳繁华的市区偏东的正中心。
  时代的变迁,它那脉脉的细流依旧是流淌个不停。或许它就算的上是现如今为数不多的,能印证这座城市时代变迁,所遗留下来的岁月疮痕,以及与新旧古今文明接壤所产生的文化间隙的历史产物了。
  当然除此还保留下来的那座孔庙除外。说来也巧,孔庙与其之间的纵向距离不过千余米左右,坐北而朝南,正好就枕在了河岸西上那片繁密的建筑丛中,远远的与之遥遥相对。
  高楼林立之间,那坐千年古庙,静静的以其亘古不变的姿态坐镇其中,现代的文明产物,似乎已掩住了其昔日的繁华、光辉。商楼大厦盖隙间,偶见一角红砖碧瓦掺杂与其中。
  似乎与其周围的景致有些隔膜,显的是那样的不协调。世俗的喧嚣吵吵下,横着的那道年古产物。一道延伸出来的墙壁上,赫然写着四个黄漆大字,万仞宫墙……我们的行途也正就是从这里开始,正式的踏上了那片庄严、神圣而又给与人无限遐想,且又渴望探索追寻的漫漫旅程。
  早年曾就听得老一辈子的人抱怨:“那二年间的改革,古老的钟鼓楼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所谓造福人类的现代化建筑群。还有那座高耸的南塔,也没有免过一劫。在现在的原址上,树立起了成片的厂房,幸好就还剩得一座孔庙。”究其原因我不得知晓它是如何而会幸免逃过一劫的。或许是被那其中的神圣庄严气息所感染?稍懂得一些文化常识的人,应就晓得孔子乃是何许人也了。
  而今我就静静的伫立在了它的脚下,任而这种纷飞的思绪在我的脑中神驰遥想。不知不觉中。那印有道冠古今字样的门第已就遮在了我的身前。隔门相望,是内中的那道棂心门在向我招手呼唤。
  门是古旧的门,究其年代的话据说可以追述到清,道光年间。半只脚踏进了门槛,只觉全身皆已进入了一个由历史时空构架而成的天地,至此,世俗的喧嚣似乎已离我那样的遥远。
  这种感觉一直伴我延续到了棂心门前,至此,心念转而又随之一变。孔府的格局,已是尽收录在了我的眼底。中轴对称的布局,竟是三进四合的构造形式。一种封建帝王时代的森严气息,冲我扑面而来。封建时代的文化等同与封建时代的礼教,在这里充分的体现了出来。那一草一木,一亭一阁,竟都显的是那样的对称,规则。
  我不禁暗自深吸了口气,封建文化的庄严,厚重,已压的我开始觉得有点窒息。
  慢慢的我开始缓缓踱步而行,在这里似乎潜藏着一种,神奇的魔力,任而凡夫俗子都会得到灵魂上的洗礼,超脱。冥冥之中孔丘大学士,似乎穿越时空向我走来,我不仅挺直了腰板,更放轻了脚步,以一种最虔诚的姿态去迎接这位伟大的儒学宗师,在他的指引下。进入一个封建精神文明堆建而成的,别样世界。
  一边走,一边环顾左右,入府的右侧,那道横跨着的,雄然姿态挺立在那里的正就是我方才所提到的,万仞宫墙,由内而向外,更显得伟岸,一眼望去,顿肃然起敬。高大的城墙般建筑下,自身的存在竟是那样的渺小和微微,回忆方才凝视过的那行苍劲有力的行文大字,脑中不禁又闪过一个念头。传说中的这道墙,有个奇妙的功效。一方本省乡地,如果出了状元,那么就将会把这道墙为其破开,可想而知,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殊容,为历代每一个读书士子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我细细的打量着这道砖瓦古墙。似乎努力从中挖出一个破损过的,修补过了的痕迹,可惜,光滑的墙壁上,空空如也,天一无缝。念毕,不禁心灰意冷。诺大的一坐城市竟然史上无人冠此殊容。方才的幻想,转至而今淡淡的悲哀。由此而联想到了巴蜀的人文社会文化,史上不知多少文才之俊,汇集到此,创造出了无数的丰功伟绩,书写出了传世的不朽文章,可是巴蜀的成就真就是只能外引,不能输出。李太白的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当真就能说明巴蜀之地是只闭观自守,无甚文明可言的蛮夷大荒?不甘心、实在是不甘心,带着这种不甘心,我慢慢的开始又向前举步,四处的探寻、收索。大庙的一条中轴线贯穿了全部,中间的四礼乐亭与两旁的曲廊对称肉眼看去,绝无丝毫的偏差,这不得不又感叹古建筑的神奇构造了。封建礼制的运用,不光拓展到了文化,甚至就连这古祭祀建筑都受到了其的感染,处处体现出的都是一个“规”字,规则、规整……一处建筑能引申出来这么多的曼妙,这是之前我始料不及的。一个规字又占据了我脑中的大半空间,慢慢的咀嚼其字。不知不觉中,念叨到了伴池。懵懵懂懂间,我轻踏着步子,环绕池水一周,竟又叫我发掘出了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这伴池的由来也是有段说头的。古时的学府,天子级的学校可以四周环水,而诸侯一级的学校则就只能东西南通水。就这样一个圈子没兜完,到兜出了一个半拉的伴池来。就这样想着,一时间,回味颇觉清新有趣,可是仔细回味若干,猛然醒悟,这不又是个规字的缩影吗,前面有了规则,规整,现在是规矩。猛抬头谨慎的搜索着,试想这里还有多少个规字蛰伏其中。踱上了伴桥,俯视桥下的流水。已是深秋时节了的水塘里,上面覆盖了厚厚的一层飘落了的枯枝残叶,又给人加上了一点,淡淡莫明的伤痛之情。小桥上的青苔尤自葱翠。可能是近来罕有多少人走过的原故。苔癣的覆盖面竟已布满了桥面两边,青石砖瓦,走在上面滑溜溜的。我扶栏而行,站在桥头可清晰的看见远处宫墙外的高楼商厦,那里窗明透亮,不难想象该是多么的热闹非凡。就好比一个贵妇人,止高气昂的俯视着她的一个穷酸的邻居。望着望着也都使人感到自惭。但觉不形秽,这又好比一个老人与一个年轻的姑娘,二人之间的美,是不能用外在去衡量的,内中的真谛,美的蕴涵。只有正在懂得欣赏她的人才能领会。我不觉又悄然环顾了一下左右。围墙外的街市热闹非凡,而这里却是冷冷清清。唯有这一池的落叶流水,楼宇店阁孤然而立。映衬出来的层层倒影,合著我的身影,寂寥的封锁在了深秋的记忆。一座伴桥,伴出了太多的故事联想,而联想的内在却又隐含太多的悲伤。幸好已就来到了礼乐亭,在这里我没有找到新辟的规子样等等,于是心情也顿时格外的开朗起来。小亭的结构分外有趣,内侧为一双檐六角亭,而两外侧则为双四方六脚亭。别显出其做工的精细,越瞧越是有趣,隔遥相对的一侏殿前大树也都看起来显得格外的葱郁,醒目,顺眼。一时,尽情与古玩建筑的别致当中,一洗了方才的诸多情绪。只不过此时我还尚且不知,之后一个偶然经历,竟又改变了我对其的看法与思想……对首处的大成殿下,香烟袅袅。大门敞开处,圣贤的塑像端坐当中。只就待我前去参拜了。我注视着圣贤的殿宇。在那里面装着的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孕育,这一切只就因内中,端坐着的那位大师。孔圣人的基业,功勋,绝对可以流芳百世,经久不衰的。至今为止能把一个文化升华为宗教式的寥寥无几。而能以其个人精神驾御文化,驾御学说的恐非就得孔子莫属了,提及孔教,人皆就会想到孔子,孔子的存在呈现出了独领风骚,舍我其谁的气度。儒家就代表了孔子,孔子就代表了儒家。而试在看其余的宗教,佛,道,一一列举。你问我:“你信什么,信佛。”佛是广义的,没人能说我只信观音,只信如来。而儒家只一个孔子就可以代表了所在领域的一切。“我信孔子,我奉的是孔教。”能有如此一说的,纵观中外古今,也不多见。如此神圣的圣地,如此神圣的圣人,我决定,将其留待最后,在走进那座神奇的殿堂,去好好的膜拜一番。目光左右环顾下,发现尚有曲廊两侧的偏殿未曾走过,于是遂起染指之心。正就是由于我的这一分好奇,使我柳暗花明般的又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洞天。那里汇聚着我梦想的,渴望探寻的,诸多的,那是一座巴蜀人文文化的宝库。二廊内乃是近年来挖掘整理出来的一些有关与德阳及其周边的文化成果。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之前我所未知的,甚至是闻都闻所未闻的。左廊内陈列的乃是近现代的德阳工业,农业,诸多产业上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辉煌。入门的几副彩色印纸,下配有一行醒目的黑色大字。“德阳蓝剑啤酒居身挤进了全国的四强。”“德阳的电视卫星接收塔位居西南首位。”种种骄人的业绩,我从头走到了尾,越看越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提笔速记了下来。我来此本为探寻巴蜀古文明时代的德阳。殊不料最先目睹非古人之功绩,而是现代的文明成就。千百年后的后世子孙们都能创造出来的功绩,那我们的先前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缓缓的步出了左廊,向右廊走去,中途间猛然瞧见了不远处右廊上挂着的横幅大字,“德阳古文化陈列馆”,顿足慕然回首又向身后望去。那坐现代文化陈列馆的字样,尤自在夕阳的映照下显的那么的显眼。这一新一旧,恰又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对立。天色将暗,我快步踏进了右廊陈列馆中。阴沉昏暗的光线,隐隐透射进来,廊里没亮灯光,我只得凭借一双肉眼,离近了凑上去,半看半是猜想的一路观摩着,这种抽象似的游览,却又带来了一种另类的感受。廊内一行行文字的记载,透过昏光断断续续的读来,“德阳在两汉前系属天府之国益州的广汉郡……在往下接下来的文字中突现几行触目惊心的出来。德阳乃汉代文物出土的繁盛地带。内中又以崖墓艺术最为出名,现存的中江柑橘梁子崖墓群和天平梁子崖墓群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我看过有关三峡悬棺的种种报道,不知这二者之间是否有甚细微的联系,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智慧结晶下的瑰宝。在往下陈列出来的大量出土佣,画像砖,等等。每一处字符,每一块古物的形态,完整的亦或是不完整的遗留碎片,每每都能引出我的无限遐想,以及无比的惊叹,惊叹古艺术的精湛造诣。德阳的艺术是出了名的,从资料上显示出来的看,早在两汉时期德阳人自制的铜器,漆器就已经远销到了朝鲜等国,成为了与之西亚文明不相上下而又享有盛名的地域。那一砖一石,一铜一器。无不透露着智慧的结晶,昏暗中铜器的暗淡金属光泽,与之石砖画的一明一暗又呈鲜亮的对比。那两样东西不禁又叫我联想出了两件事物。曾经管辖德阳的,而后又反被划分为到德阳区域的,现今且又脱离出去了的广汉市,在那里出土的三星堆文化惊世闻名,我不知道是否有人考证过德阳出土的铜器,与之出土的铜器有甚关联,在二者之间应存或多或少的一些联系。三星的文明已是“艳”播天下了。但愿德阳的文明可借此以沾其光,发扬光大为好。一个古代文明发达的具有考证价值的地域必也可以带动现代文明的发展。在说那画像砖,看到它,我就想到了那座被外国友人称做是艺术店堂的德阳艺术墙,虽属现代工艺,但是由此可见,德阳在艺术造诣方面的确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超前姿态,从古代,在到今天……这一古一今,现代与古典交融的产物,一阵天旋地转般的神游之后,重又站在广场正中。不得不又回归到与其府邸的庄严,浓重相融洽的神态思维当中,正襟之后,走进了大成殿内的殿堂。儒学的文化博大而又精深,我只得顶礼膜拜似的先参拜,在行观摩。堂内的陈列正中为孔子,两侧位居十二圣贤的塑像。那十二位均为孔圣人坐下的所一直追随与他的子弟,不过我如不看简介,多半不识,他们的面前没有蒲团,亦没有香案铺设,看来封建文化的等级森严在这里有重演了。不过这也就又应证了我之前的一个说法,“孔子就带表了儒家,儒家就带表了孔子,孔教,孔教,人们所信奉的仅他一人而以。这又就好比三星文化笼罩下的德阳文明,不过皆只是一种陪衬而以,三星就足以光耀曾经的德阳文化,而德阳的文化也皆就有三星文化全权代理了。世人皆透过其来了解古巴蜀,甚至古中国不是。脑中充斥着诸多的胡思乱想。不知不觉中见其店旁的一间小屋似有纸卷图书一类的东西,便又上前观看,正又是这偶然间的发现,引出了之前诸多的被我忽略了的,更有为我甚至很多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人所不知的史料。“原来这坐孔庙也是被毁灭过的,最初建于南宋开洗年间,后又重新翻修,就这样一阵折腾,里面的建筑架构也全都变成了清道光年间的格局。并未能保留下来几处的之前建筑。原先的孔庙前有一与之配套的广场,上有孔子雕像一坐,这到是先前被我所忽略了的,细思回忆下,的确有这么一回事的。少年的记忆中,那里有碑林,铭刻着一些那时我所看不懂的文字。而今却已全部都被移为了平地。现在的兴建广场上,孔圣人的塑像形影孤单,五光十色的彩光灯夜晚的照耀下,把广场点缀的格外漂亮,前卫。孔圣人伫立当中。流光闪过,射在他的身上,显的很不自然。圣贤需要安静。试想要是孔圣上天有灵见其后辈们对他的如此待遇又会做何感想?一声苦笑,而更觉苦笑的现在到是我,早先听人说广场上要修建肯德基店,冥冥之中我又幻想着,店子兴建起来后,门口的那位代表肯德基标志的上校白胡子大叔,一身笔挺西洋装扮的,与其孔圣相对又会是番什么样的景象。(苦笑!)另有说庙内原有一后花园,亦为特色建筑。细看照片那里我原来曾是去过的,不过那里已和大庙的主体分割开来,那里现做为度假娱乐的现在场所,茶肆麻馆林立其中,环境的确不错。若非今日这里提及,我几乎不知道,在此之前它二者是浑然一体的(更苦笑!)……还有说庙中的启圣店是用来供奉孔子和其祖先的场所,建筑为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建筑,做工是如何如何的优美,之前我之所以没提到它,乃是因为其终年大门紧闭,并且窗门上做封板,当真的天一无缝,不进也罢,偷窥也不成,是怕我等辱没了启圣公(孔子)还是?究其原因那就不得知晓了!(无语!)翻过这一页去吧,在往后看。内中有提到那座我颇敢兴趣的礼乐亭,上说此为德阳孔庙与它处不同的特色建筑,这也到没什么。只不过说此话的人到是另人精神为之一奋,这理论竟赫然是现代古建筑的研究权威,知名学者梁思成先生提出来的。此前我还殊不知,梁教授曾来此做过考察。那时不知其与林徽音女士是否已结为了连理,早年就有看过其关于他二人与著名诗人徐志摩间纠缠不清的三角关系。梁思成酷爱古建筑,陶醉与其中,而林女士则亦终年伴随在他的左右。照这上面写的推断,如果那时梁林二人已成伉俪,那么林女士亦应也是来过这里的。对与这位才貌双绝的名门之女,我一向是钦佩有佳,虽为其与徐志摩间的萌芽爱情终成云烟,而感到惋惜不以,却也为她终日里不辞辛劳的追随丈夫,带病奔走劳作的精神所感动,一段牵扯出来的旁支,带动了我的思绪,微风袭来。夹带泥土的芬芳,淡淡的。将我的思绪定格凝固在了这里。借望丛外殿前正中处,那棵千年古桂花树。不知那里是否曾经停留过林夫人的脚步,“微风轻拂,枝芽摆动。林夫人轻踏碎步而来,驻足在了那棵树下,轻嗅着桂花的芬芳。”此情此景,另我不禁又深醉在了其中,待醒神,睁目,天边的一抹残阳已自划过天际,坠落到了屋檐。合上了书页,任思绪游离在古代与现今够架出来的时空之间。每一件或今或古,但亦都逃脱不了文化内在的蕴涵。远处飘过稀疏的几声二胡拉奏,不时转出几个年迈的长者来,口里哼着唱腔,从殿后走出。从他们的装束来看和唱句来看,他们显都是些川剧票友。川地方剧这门同为中国古老的艺术现如今已经渐渐的开始濒临失传了,后起一辈中精与此道者寥寥无几。德阳这坐古老的城市不仅将历史的儒家文化,艺术人文文化收录与其中,就连这门声乐民间文化,在这里也都找到了一袭安身之地的立命场所。夕阳映衬着老人门的背影,将他们的影子与他们手中的那把二胡乐器融在了一起。老人们的身形有些拘娄了。一位老人从我生前走过看见我凝视着他手中的那把二胡,眼里露出点少许的欣慰,但见我并非像要拜师学艺,或是想要询问的样,眼里不禁又闪出了些许的遗憾。那目光似在说,小伙子这门东西在你们年轻一代就快要失传了,别等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啊。好一个别等到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这句话似乎在我昔年时,也曾听人说过,忆起那仍是一位老人。满面的沧桑,对我先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德阳原有一座关帝庙,庙里有个石制的狗头,谁家要是丢了东西,把那个狗头放在家门口,第二天一早,看那个狗头指哪个方向,向那个方向去寻,准就能找到,老人当时说的挺悬乎,我听的也悬乎,但是最后听闻是在文化大革命间被毁了的,不禁连叫惋惜。现今想想,那东西未必就真有那么神,但或许是件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咧!那位老人当年讲完故事后,教育后辈般的说道:“年轻人,凡事都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懂得在去珍惜。”风又起,极目残阳,木叶萧萧,边走耳边边回忆着老人们的话语,途经每一处的景致,每过一处,都要在驻足在观望上一阵。孔庙是幸运的,它现在已被列入了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保护了起来。然而对于整体的人文文化来说,它又是不幸的,空空如野的院落,现在已经很难有人在懂得欣赏了,也许在过十年,一百年的,失去的可能不是房子,而是对与这里历史文化的了解,对与这里历史文化乃至人文文化的热爱。曾又记得余秋雨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傩”这门古文化,以及这个字眼也可能在以后青年一辈人的词典里就会永远的消逝了,余老是历史界的权威,对古文化亦积累下了深厚的感情,但说到此处余老的语气中明显含带了一点点,莫明的悲哀与惋惜。
  惋惜现今文明产生所带来的新古文明的断带,这条鸿沟越划越长,加以时日,余老文中预言的那些古文明的遭遇,真就有可能演变为事实。余老的悲哀现一下子又转做了我的悲哀,可是我除了能感叹还能在多做些什么呢,无非只有在将其变成文字,努力的发出微弱的呼喊而已……步出大门后,我欲留恋般的回首,却有又迟迟不愿在回首,留恋是无尽的,只有将其变成文字。使之得到生命的永恒,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发掘它,了解它,走进它,因为那已俨然就是一个地方今古文明的缩影了。
  热爱它,记住它。面对街头人头捻动,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行人,我内心之中再次发出了真切的呼喊,看看这里吧。这里真的很需要你们更值得去关注,真的、真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尹墨怀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尹墨怀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尹墨怀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尹墨怀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尹墨怀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尹墨怀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李柱銘先生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就香港民主狀況聽證會上發言全文 谁穷?谁富?看灯光
2# 四姑娘山
 陈仁泉 发表于: 2005-9-27 18:28:4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尹大侠,东西都在呀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王俊 发表于: 2005-9-30 15:16:50|只看该作者
落落七千字,真不简单。作为媒体人,我都提醒尹大侠,只能出专著时用哟,针对报纸,这太长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8:33, Processed in 0.390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