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5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5-8-28 10: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籍载与口传的各族系盘古神话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 刘亚虎
  导语:盘古神话流传时间下限至东汉时代,叙事见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述异记》等。盘古其人东汉以前的典籍没有提及,由此促使人们从各个方面求索其来源,涉及百越文化、苗蛮文化、华夏/汉族文化等。从《述异记》“桂林有盘古氏庙”等可知历史上盘古神话当在古代百越族系中有流传,而古越人的后裔壮族典型的天地形成神话,是混沌大气旋转成蛋形生出创世始祖──▉(女+米)洛甲、布洛陀,与《三五历纪》相关叙事相当吻合,其根源可从古代百越族系的地域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崇鸟神蛋等风俗信仰去追寻,其与盘古神话的关系似涉及到民族语言的转换。把古南海郡盘古神话的流传主体之一归于苗蛮系统的瑶族等,当也有一定的根据,与其源之一九黎东夷崇鸟信仰等相联。盘古神话在华夏/汉族文化中也有根。《老子》、《庄子》、《淮南子》等的相关论述无论在文化底蕴或叙事形式上均下启关于盘古的叙事,盘古神话几个关键词例如元气、鸡子、阴阳、肢体等都具有深厚的华夏/汉族文化的内涵,由此可以说历史上盘古神话可能在多个族群产生和流传,具有多种类型、情节,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结构。  关键词:盘古神话 百越文化 苗蛮文化 华夏/汉族文化

⊙ 作者简介
  刘亚虎,男,广西灌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南方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天地形成神话,最著名的当数盘古神话。它除了汉文古籍有书面记载之外,南方不少民族有活形态流传。

一:盘古神话的记录年代与文本
  盘古神话产生流传时间的下限,以往人们根据目前所知最早记录者为三国时吴人徐整而定在三国时代;1989年,香港学者饶宗颐在《中央民族学院学报》当年第二期发表《盘古图考》(1)一文确认,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益州学堂周公礼殿壁画中就已经出现盘古神像,从而又把下限提前至东汉时代。
  但是关于盘古神话的叙事,最早还是见于三国时吴国人徐整所撰的《三五历纪》。原书已佚,唐代欧阳询等编的《艺文类聚》卷一引其关于盘古的记载云: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长地九万里
  此则神话蕴涵比较丰富,包括宇宙蛋、混沌孕人、阴阳分天地等叙事。另一本著作《五运历年记》也有一段关于盘古的记载,此书也已失传,清代马驌《绎史》卷一引云:
  元气濛鸿,萌芽始兹,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此则神话前半仍为阴阳分天地、孕人,后半属“躯体化生万物型”。另外,明代董斯张《广博志》卷九也引《五运历年记》关于盘古的记载,文字有所不同,或许是另本: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此则神话躯体化生万物部分与前则大致相同,增加了盘古“龙首蛇身”的形象描写,以及“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时间表述。相传为南朝梁任昉所撰的《述异记》(关于《述异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旧本题梁任昉撰,其中有北齐武成河清年事。盖亦如张华《博物志》裒合而成,半真半伪之书也。”)采录了据说是自秦汉以来有关盘古的各种神话:
  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阴阳之始也。……昉案: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
  这里,出来一个“吴楚间”“盘古氏夫妻”。其中,关于“盘古氏夫妻”为“阴阳之始”的说法,如果理解为盘古氏夫妻作为最早的两性象征、以某种方式结合生育天地的话,则又构成了关于盘古创世的另一种类型。

二:盘古神话的文化渊源与困惑
  上述关于盘古的叙事,在其前汉文典籍里大都有迹可循,《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的“人之生,气之聚”、“通天下一气”、“天地与我并生”、“万物皆化”;《淮南子》的“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无论在文化底蕴或叙事形式上均下启盘古的“元气濛鸿,萌芽始兹”、“阳清为天,阴浊为地”、“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前后应该是一脉相承。
  盘古神话的各种类型中,躯体化生万物型流传最广泛。化生万物型叙事的形成,与原始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心理状况有关,尤其与原始人的图腾信仰、祖先崇拜有关。它产生的原始起点,可能是以猎物作为牺牲,以及因神秘的灵魂观念而对祖先有意识的丧葬,后者可能是更主要的起因。以猎物作为祭祀天神的牺牲会逐渐把祭品神圣化,进而将其联系神圣的天地万物;有意识丧葬更会对祖先的灵魂、躯体的去向产生一系列想象。由于有意识丧葬,原始人会注意到图腾物、祖先的灵魂、躯体何去何从的问题。或以为灵魂飞天,躯体入土,祖先的躯体与大地连在一起,久而久之会化成大地上某些自然物;或以为人死魂体相依,体会化为葬地某种植物,魂仍依附其上……这些思维积淀起来,形成某种定势。当人们出于某种需要往更古代追溯时,祖先身体化生万物的故事便逐渐产生了。在中国,最典型的化生万物型故事就是盘古神话。
  现在问题在于,作为盘古神话的主角盘古其人,东汉以前的典籍、文物、经书都没有提到,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从古人古事寻找理论根据的情况下,也未有人提及,似乎不像于中原地区产生。由此,促使人们把眼光投向周边族群以至域外,从各个方面求索其来源。这里根据上述几则神话采录者的情况、所透露的流传地域、所体现的叙事模式等,对其源与流作一番探讨,涉及百越文化、苗蛮文化、华夏/汉族文化等。
三:桂林“盘古庙”与百越盘古文化
  目前所知盘古神话较早采录者徐整,是三国时代吴国人,徐整采录盘古神话当大致以吴国为中心。吴国地处南方,域内有蛮越诸族,任昉《述异记》有一段关于盘古遗址的描述,似乎更具体地标明了历史上盘古神话流传的地域:
  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南海、桂林,大约均指秦时开始设置的郡。《史记·南越列传》载:“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秦时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西南,南朝梁时在武熙(今广西象州西北境内);南海郡治所在番禺(今广州)。这一带其时曾是、或还是百越族系的栖息地。
  历史上,吴国疆域“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更古的时候均为百越族系聚居地,楚、秦、汉先后势力扩展或统一后,东越逐渐华化;秦始皇和汉武帝又曾把大批北方人移至江南,加速了东越华化的过程,但直至孙吴政权成立之时,在浙皖一带深山僻野里仍有不少叫“山越”的越人。(参见汉代袁康、吴平《越绝书》)而南海、桂林两郡所在的岭南地区向为百越系统所居,至三国时,桂林郡仍是未华化的西越占据主体地位,其后裔被称为“俚”、“乌浒”等。由此,起码可以说,历史上盘古神话可能在南方古代百越族系中有流传。
  古越人的后裔壮侗语族各民族,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活形态的盘古神话。例如,壮族保存着大量的关于盘古的“神唱”。广西武鸣壮族师公“跳神”时所唱的“盘古歌赞”曰:
  自我盘古初出世
  造化天盘及地盘。
  左眼化为日宫照
  右眼化为月太阴。
  骨肉化为山石土
  头脑化为黄金银
  肚肠化为江河海
  血流是水去无停。
  手指化为天星斗
  毛发化为草木根
  只是盘古有道德
  开天立地定乾坤。(2)
  壮族地区不少地方的确还保留盘古庙,供奉盘古等神像。师公跳神用的盘古面具呈褐色,龙头凤眼,肃穆庄重。布依、毛南等民族也有活形态的盘古神话流传。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壮族典型的天地形成神话,是混沌大气旋转成蛋形生出创世始祖──▉(女+米)洛甲、布洛陀,与《三五历纪》记载的“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几乎完全吻合。壮族这种类型的神话具有深厚的历史生活、传统信仰的根基和悠久的渊源,原生当是无疑的。例如:
  与女性始祖▉(女+米)洛甲相关的神话《▉(女+米)洛甲出世》(3)叙述,古时候天地还没有分家,空中旋转着一团大气,渐渐转成了一个蛋的样子。蛋里有三个蛋黄,一个拱屎虫推动它旋转,──个螟蛉子爬到上面钻洞,一天钻出一个洞,蛋就爆开分为三片。一片飞到上边成为天空,一片飞到下边成为水,留在中间的一片成为中界的大地。中界的大地长出许多草,一棵草开出一朵花,花中出来一个女人,她就是女性始祖▉(女+米)洛甲。
  与男性始祖布洛陀相关的神话(4)叙述,最初的世界什么也没有,后来吹来黑、白、黄三股气体,逐渐相混成浆,凝固成团,外壳越来越硬,形成一个大石蛋。蛋里有三个蛋黄,孵化出雷王、图额、布洛陀三兄弟。一只屎壳郎来又咬又推,最后一声巨响,石蛋爆成三大片,一片往上升变成了天,一片往下沉变成了水,一片不动成了大地,雷公、图额、布洛陀分别成了三界的主宰。
  壮族这类神话的文化根基,似可以从古代百越族系的地域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信仰等去追寻。古代百越族系基本上都在岭南西江──红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倚水而居,与水、水的变体水气(雾)等结下不解之缘,形成许多以水、水气为底蕴的神话传说。一团大气急速旋转形成神蛋、蛋又裂为天地生出始祖的叙事,当是在百越先民因为常见大雾在风吹时旋转运动、雾散后现出天地人物的生活基础上形成的。
  同时,百越族系历史上曾有过鸟图腾信仰。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鸟型的雕塑、图案多次发现,特别是一些牙雕工艺品如立体鸟形匕、双鸟纹蝶形器、双鸟纹骨匕等上的鸟的形象,或小身大尾,或异首连体,神秘怪谲,与现实形象完全不同,可能是原始图腾崇拜的标志。良渚文化玉器上的鸟形图象,立于柱形物上端,也可能与图腾崇拜相联。西部瓯、骆故地广西和广东,近年来也不断发掘出鸟形和以鸟图案装饰的器物。此外,《越绝书》、《水经注》关于“鸟田”、“雒田”的传说,《搜神记》关于“越祝之祖”“冶鸟”的传说等,都说明了“鸟”同古越人的特殊关系。古越人崇鸟,也当以鸟卵为神秘之物,神蛋化出天地始祖的神话因而有其信仰文化之根。
  躯体化生万物型创世神话在百越系统中也有流传,最著名的是前述布依族的《力戛撑天》。这个神话叙述,巨人力戛拔牙当钉子,把天钉牢,后来牙齿变成星星,拔牙淌的血变成彩霞,喘的气成风,淌的汗成雨,眨眼成电,咳嗽成雷。他挖出两眼挂在天边,右眼为日,左眼为月。他累死了,身上的各个部位变成万物。
  这个神话与《五运历年记》所载盘古神话也很相似,最相似的一点是,两者都有“垂死化身”或“死后化身”的情节,这点在其他族系中难觅。如氐羌系统天地形成神话多为创世主人公用动物躯体化生万物,或如《力嘎撑天》前半部分,取自己活体一部分创生日月等,较少全身投入。当然,明确标明主人公为盘古的除外。
  壮族也有相近的叙述。《巨人的传说》讲,在洪荒时代,有一对男女巨人,他们结为夫妻,生下九个儿子,九个儿子和父亲比本领,第九个儿子表现完穿山本领后,父亲不服输,一头往大山冲穿过去,再也出不来了,他的尸体化解成山川泥土,草木石头。
  百越系统躯体化生万物型创世神话,很大程度上基于他们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与自然的较亲密的关系。氐羌族群多居高山僻野,气候严酷,常要仰仗天时好坏才能生存,故他们常祭天,躯体化生型神话也多为天神拿自然界动物躯体等创造天地;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史记·货殖列传》)。所以,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就较为亲密,在感情上容易与大自然融而为一,躯体化生型神话里天地万物的来源也多为巨人自己的身体。
  百越系统这些主人公非盘古的神话却与《三五历纪》、《五运历年记》等记载的盘古神话在叙事模式上如此相似,启发人们不能不从另一个角度假设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即不同民族语言的转换。人们假设,当年盘古神话采录者可能是接触到这些神话了,可能是直接接触,也可能是间接接触即不是直接从壮侗语族先民那里听到这些神话,后者可能性更大。这些神话主人公不一定叫盘古,但由于某种原因最早听到这些神话的其他民族人士听成或定为盘古,从此就以盘古神话的形式流传开了。采录者根据流传的形式采录到这些神话,当然也就从“盘古”一名了。盘古神话广泛流传以后,约定俗成,一些“原产地”也接受过来与“原产神话”并存了。
  也许,这种说法对于解释为什么盘古神话迟迟才到中原,为什么南方有盘古神话流传而南方民族对盘古的认可度又不如▉(女+米)洛甲、布洛陀等始祖,等等,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至于为什么主人公非盘古而被听成或定为盘古,人们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代壮族学者蓝鸿恩认为:“盘古一词,乃古越人语言。在今壮语中,‘盘’念壮文bongx,其意思指‘讲述’;‘古’壮语念近‘果’音,壮文是goj,连起来是‘讲述古老的故事’。……现在壮族民间还有这个习惯,大家在一起要请人讲个故事时,就喊‘盘果罗,盘果罗。’……由于讲述这类故事叫‘盘果’,不懂壮语的人记录时也就把主人公叫‘盘古’,这在近年还有这种事情。……把讲述故事行为的‘盘果’写成盘古,是很大的历史误会。”(5)
  另一位壮族学者农学冠则认为,“盘古”之名由布依语“旁戛”转化而来。他指出:“今据布依族盘古型神话的神名‘戛’考,盘古的‘古’从‘戛’音转变过来是可能的。布依族语音‘戛’有‘独个’、‘老祖宗’的意思。”另外,“布依族民间祭祀中超度亡灵到另一个世界,叫做‘旁仙’、‘旁拜’。‘旁’作为布依语有超度仪式的意思。旁与盘古的盘的声母‘b’相同,韵母‘ang’(旁)与‘an’(盘)也相近,若将‘旁戛’(超度祖先亡魂到极乐世界)与‘盘古’化身内容相比较,人名与实际内容非常贴切、吻合。”还有,“傣族的‘盘’有首领之意,壮族的‘盘’有辈分之意,与盘古的‘盘’相证,也讲得通。”(6)
  诸家所说,各从不同民族语音语意中寻求答案,均可作参考。
  另外,由于梁代任昉《述异记》“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这句话,2003年9月,时任广西壮学会会长的壮族学者覃乃昌还组织人员在古桂林郡属地广西来宾进行过一次考察。他们在考察时发现,来宾境内至今仍有不少盘古庙、盘古村、盘古山、盘古洞以及关于盘古的神话、歌谣、祭祀仪式、庙会等,他们回来后写了《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的考察与研究》(7)等文章。文章谈到了当地关于盘古的神话:在壮语中,“盘”的意思是磨砺,指磨刀石;“古”实为“勾”,是葫芦,这两样东西都是壮族世代崇拜的圣物。“盘古”或“盘勾”合起来就是磨刀石和葫芦,它们连缀起了壮族先民一个关于盘古的神话:远古,有俩兄妹,哥哥爱帮大人磨刀,得名“盘”;妹妹爱种葫芦,得名“勾”或“古”。有一年天下大旱,河流干涸,人畜饥渴,人们怨声载道。土地神(或布伯)设计活捉了雷公,把他关在鸡笼里,让俩兄妹严加看守。雷公口渴难耐,向兄妹讨水,兄妹心生怜悯,便到染布缸舀了半碗蓝靛水给雷公。雷公沾水后神力恢复,挣脱束缚重上天空,临走前拔下一颗牙齿让兄妹俩赶快种在地里。兄妹俩遵嘱照办,牙齿发芽长苗六日后结出一个硕大的葫芦。忽然,天降暴雨,洪水肆虐,无数生灵都被淹死,只有兄妹俩躲进葫芦漂浮水上幸免于难。他们俩在金龟的指点下住进山洞(即盘古洞)含羞结婚,十个月后妹妹生下一砺石(磨刀石)状肉团。他们又在仙鸟的指点下用石片把肉团砍碎撒向大地,碎肉顷刻化作人群遍布山野,万物又从此生生不息……
  这个故事解释了“盘古”或“盘勾”的含义,具有新意;情节也比较生动,大致可以归于盘古神话三种类型里的“夫妻型”。但是,其中没有开天辟地或生育天地的内容,把它作为古桂林郡盘古神话的代表有点勉强。

四:南海“盘古国”与苗蛮盘古文化
  任昉《述异记》的另两句话:“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涉及到今广东,也有人作了考察。广东学者陈棣生《“南海中盘古国”的演绎》(8)一文记述其事写道:
  公元506年,南朝梁人任昉著的《述异记》上卷记载有“南海中盘古国”。这盘古国具体地址到底在何处?1992年春,河南省研究盘古氏的专家马卉欣先生来到广东寻找,查遍南朝时南海郡各地除花县外均无收获。……花县文联的同仁带他一起考察了狮岭盘古山和梯面盘古峒,又查看了大量文献,证实花县建县前在南朝时已属南海郡管辖,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海郡,几乎包括了珠江三角洲的北部。既然查遍古南海郡各地均无盘古氏的古籍和传说,唯独花县有盘古王山和盘古峒,又有史料记载的盘古王神坛,当地有关盘古王的神话故事流传也很多。经过多方考证,马卉欣先生和花县文联的同仁共同推断:“南海中盘古国”的遗址就在花县。
  陈棣生并认为,盘古国的“国”仅指一个特定的地域,应为瑶族先民对立于封建统治者的自治体制。从广西民族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广东瑶族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岭南很多山区古代有未被征服的瑶族群体,花都(即花县)这块地方最著名的是明弘治年间(1488~1505)瑶族首领谭观福在盘古峒“据险为乱”(清代《花县志》),当为古“盘古国”的演化和后续“标本”。
  这里把古南海郡盘古神话的流传主体归于苗蛮系统的瑶族,当也有一定的根据。瑶族的最大支系盘瑶,在信奉盘瓠的同时,也信奉盘古。他们以“盘瓠为大宗”,“盘古为始祖”(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广东连南等地有专门纪念农历7月7日盘古王诞辰的活动。他们还是唯一有盘姓的民族。他们世世代代相传的《盘王歌》、《评皇券牒》里,也都有盘古化生万物或开天辟地的叙述。《盘王图歌》说,盘古骨变大岭,身变小岭,两眼变日月,牙齿变金银,头发变草木,气化风,汗成雨,血成江河……《评皇券牒》说:“我盘古圣皇首先出身置世,凿开天地,置水土,造日月阴阳……”等等。苗蛮系统的其他两个民族:苗族、畲族,也都有丰富的盘古神话流传。
  苗蛮系统盘古神话来源的文化底蕴,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方面,根据史籍,苗蛮系统的主源是九黎集团,九黎集团与东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东夷同样是以鸟为图腾特征的族群。有鸟而有卵,有卵而会联想到天地人物的卵生。燕宝整理译注的《苗族古歌》(9)叙述,远古有一个“申狃蛋”,在乌云的孵化下生出一个“高脚崽”
  高脚崽力大无穷,脚踢一下蛋壳儿,蛋里阵阵在掀动,掀动撕成两大块:一块蹦起升上去,一块坠落掉下来,变成薄薄两大块。
  这两大块就是天和地,而天地之间还有一脚踢开天地的“高脚崽”
  申狃蛋生高脚崽,高脚崽崽力气大,给他取名叫盘古,盘古是个英雄汉。
  这则神话与《三五历纪》所记载的盘古神话已经很相近。至于“盘古”之名谁先谁后,因为缺乏相关的资料,无法判断。
  另一个方面,苗蛮系统特别是以后的瑶族、畲族在形成过程中,可能也吸收了百越包括山越等的成分,融入了越人的鸟文化、卵文化。
  根据史料记载,楚建立政权时,瑶族先民大部分居于湘、资、沅流域,小部分居于洞庭湖鄱阳湖沿岸。楚悼王时,吴起“南并蛮越”,瑶族先民一部分南入五岭,西进黔地。东汉三国及以后,又大量向南向西流徙。据《隋书·地理下》记载:
  长沙郡又杂有夷蜓,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武陵、巴陵、零陵、桂阳、澧阳、衡山、熙平皆同焉。
  其中的桂阳,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所云,为汉高帝时置的郡,治所在今郴州,辖境往南已包括北江流域。由此,说南朝梁时南岭以南古南海郡故地已有瑶族先民居住,在正史上也可以找到依据。从任昉所谓“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延伸,说瑶族传统文化中包括盘古神话在内,恐怕是可以成立的。
五:盘古“血为淮渎”与华夏/汉族盘古文化
  另外,明代董斯张《广博志》卷九引《五运历年记》关于盘古的记载,有盘古之君死后“血为淮渎”的叙述。古代称江、河、淮、济四水为“四渎”,淮渎即古淮水,今称淮河,由此淮河流域也当构成了盘古神话的流传地。淮河的发源地桐柏山区同样流传不少活形态盘古神话,说是古籍记载盘古神话可能的原始采录地之一,也是可以成立的。
  值得一提的是,桐柏山区历史上也可能与苗、瑶先民有关系。据《南史》记载:
  荆、雍州蛮,盘瓠之后也,种落布在诸郡县。……蛮无徭役,强者又不供官税。结党连郡,动有数百千人。……所在多深险。
  其中的雍州,同样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辞海·地理分册(历史地理)》所云,为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割荆州北部为境而置,治所在襄阳,辖境往东北已达今河南泌阳,“雍州蛮”所在之“深险”当包括桐柏山区。如是,桐柏山区流传的盘古神话是否与“盘瓠之后”的雍州蛮即苗、瑶先民有关,当为一悬案。
  更大的悬案还在于,由于瑶族有盘古文化又有盘瓠文化,又由于依据的史料不同,学界对瑶族盘古盘瓠的关系、以及盘古文化是否瑶族原生文化等仍有不少争议。湖南学者彭官章《盘古即盘瓠说质疑》(10)以瑶族文献《过山榜》为依据,指出在瑶族中
  唐以前盘古盘瓠两相分明互不混同……瑶族信仰中只有盘瓠而没有盘古。……唐初,盘古名字纳入《过山榜》,……宋初,盘古成为瑶族崇拜对象之一,并被纳入瑶族祖先行列。
  他认为,“盘古只是瑶族信仰的外壳,而盘瓠才是瑶族信仰的核质”。湖南另一位学者、出身瑶族的李本高《盘瓠与盘古刍议》(11)也指出:
  瑶族也祭祀盘古,但只把盘古作为象征性的神祇加以祭祀,……瑶族祭祀盘古的时间也较晚,据《评王卷牒》载瑶族祭祀盘古始于宋,有些地区还要晚。
  《评王卷牒》亦即《过山榜》,是瑶族同一类文献的不同称呼。是唐以前瑶族没有盘古信仰?还是有盘古信仰而因为盘瓠信仰更突出故《过山榜》忽略了?可能还得深入探讨。
  彭、李两位学者文章均认为瑶族盘古文化来自汉族的影响。的确,汉文典籍最早记载了盘古神话,并通过汉文化的影响广泛传播了盘古神话,这是无疑的,但只是下延。往上呢?似乎还得沿着华夏/汉族这条线,追溯一下盘古神话在华夏/汉族文化中的根。
  前面已经谈及,上述关于盘古的叙事,在其前汉文典籍里大都有迹可循,《老子》、《庄子》、《淮南子》等的相关论述,无论在文化底蕴或叙事形式上均下启关于盘古的叙事,前后应该是一脉相承。以下再作一点具体的阐释。
  回过头来看上面引述的几则盘古神话,或许能找出几个关键词,例如,元气、鸡子、阴阳、嘘吹、昼夜、肢体,等等。似乎可以从这几个关键词入手,分析一下盘古神话里华夏/汉族文化的内涵。
  “元气”见于《太平御览》卷一所引《三五历纪》及《五运历年记》,此两书在不同的辑本里辑录的文字常有差异。《太平御览》卷一所引《三五历纪》开头为:
  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瞑滓始牙,濛鸿滋萌,岁在提摄,元气肇始。
  《五运历年记》更作了发挥:
  元气濛鸿,萌芽始兹,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
  这是盘古出现以前的宇宙混沌之状,采用了华夏/汉族传统的“元气”之说。“元气”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范畴,表示混沌未分时的实体,或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较早谈及“元气”的是《鹖冠子》。据《汉书·艺文志》载,《鹖冠子》作者为战国时“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应劭《风俗通义》佚文也有类似记述。其书“泰录”篇云:
  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西汉《河图》云:“元气无形,汹汹蒙蒙,偃者为地,伏者为天。”东汉王充《论衡·谈天》云:“元气未分,浑沌为一。”可见“元气”之说文化底蕴之深厚。
  至于“鸡子”之语,东汉张衡《浑仪图注》也已用过,其书在阐述“浑天说”时云
  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地都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此说曾长期支配中华传统文化的宇宙结构观。
  元气如何形成天地,《三五历纪》沿袭了传统的“阴阳变化”之说,即“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此类表述已先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曰“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再经上述《河图》等发挥,逐渐而为经典。
  元气分天地、孕中和而“首生盘古”,此盘古之君,据明代董斯张《广博志》卷九引《五运历年记》载,是“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这又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烛阴的形象很相似。烛阴的形象是: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息为风。身长千里。
  而更具体的清代马驌《绎史》卷一所引《五运历年记》中盘古“垂死化身”,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盘古“化身”身体各部分所化万物的编排,与《黄帝内经》以及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人身各部位与天地相副的编排十分相似。董仲舒《春秋繁露》里《人副天数》篇写道:
  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于天也,故超然有所倚。……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故人之身,首妢而员(圆),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鼻口呼吸,象风气也;胸中达和,象神明也;腹饱实虚,象百物也。……皆当同而副天一也。
  到了这里,已经确实无法再谈论盘古神话始作者是谁了,也许,下面这样的概括可能更具有合理性,即:印度謇汀贰ⅰ段逶死昙恰贰ⅰ妒鲆旒恰返裙偶窃氐母髦忠煳睦纯矗坦派窕翱赡懿唤鲈谀骋坏厍骋蛔迦翰土鞔以诙喔龅厍喔鲎迦翰土鞔哂卸嘀掷嘈汀⑶榻诤臀幕自蹋⑶以诹鞔墓讨锌赡苋诤狭瞬煌褡逡灾劣蛲獾奈幕蛩兀纬闪瞬悴愕慕峁埂U庋母爬ㄒ残碛行┝常赡芤彩亲詈虾跏导是榭龅摹
  到了这里,也无须再谈论盘古神话来源于印度的“西来说”了。或许印度梵天神话在某些方面影响了盘古神话,但由于上述如此多的盘古神话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叙事结构的底蕴,无论如何也得不出盘古神话来自“西天”的结论,它的根在中华各民族。

六:盘古神话与道教
  晋时,道教大家葛洪把盘古推为道教第一主神──元始天王。他在《枕中记·元始上真·众仙记》中说:
  二仪未分,天地日月未具之时,已有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后与太元圣母通气结精,生扶桑大帝、西王母、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复生人皇。庖羲、神农、祝融、五龙氏皆其后裔。
  以后,随着道教的传播,盘古神话更加流行开来,渗透到各地民间生活中去。盘古也被纳入古史系统里,置于三皇之前,从而最后完成中国古史“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定型。

§ 参考文献
  (1)饶宗颐:《盘古图考》,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
  (2)转引自胡仲实:《试论盘古神话之来源及徐整对神话的加工整理》,载《中国神话》,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3)覃奶口述,蓝鸿恩采录翻译:《▉(女+米)洛甲出世》,载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1页。
  (4)转引自农冠品:《壮族神话谱系及其内涵述论》,载农冠品编注:《壮族神话集成》,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535~541页。
  (5)蓝鸿恩:《层叠现象剖析──壮族古代文化反思之二》,载《民族艺术》1994年第3期。前述《巨人的传说》故事梗概亦引自此文。
  (6)农学冠:《岭南神话解读》,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7)覃乃昌:《广西来宾市盘古文化的考察与研究》,载《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
  (8)陈棣生:《“南海中盘古国”的演绎》,载陈棣生主编:《狮岭盘古文化》,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5页。
  (9)燕宝整理译注:《苗族古歌》,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10)彭官章:《盘古即盘瓠说质疑》,载《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
  (11)李本高:《盘瓠与盘古刍议》,载《民族论坛》1988年第2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隐匿在世界深处的自然 建立健全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23:40,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