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2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1-4 17:08:4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比古罗马大道还早的剑门蜀道

 [复制链接]
最早的蜀道可能建于3000多年前剑门蜀道,属蜀道南段,自秦惠文王开辟剑门蜀道,及至《华阳国志》说,蜀相诸葛亮伐魏,见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岸奇峰倚天如剑,令开凿山崖,凌空架桥,搭建阁道以便交通。在漫长的年月中使剑门蜀道日臻完善。  据《资治通鉴》及《国策》记载,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南攻蜀国,东击巴国,出三峡以图楚国。巴蜀沃野千里,物产富饶,秦唾涎已久。但蜀有剑门之险,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崎岖,运输艰难,征伐很不容易。公元前337年,秦惠文王一年,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计策,诈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馈赠宝物石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请开道迎接回去。蜀王开明氏素性贪欲,便派五西力士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入秦迎美女运石牛。公元前316年春,蜀道开通后,秦王遣张仪、司马错引兵而入,秦军长驱直入,蜀国没有防备,前线军队又寡不敌众,在葭萌一战大败,蜀国也就随之灭亡了。后来这条路遂命名为石牛道(又叫金牛道)。《史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就是这条道路。  《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可见远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巴蜀军队已经开辟了可通兵马的道路,称得上关于蜀道运兵的最早记录。

  剑门蜀道至少比古罗马大道早了4年

  剑门蜀道起源时间早,道路配套设施齐备且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与“古罗马大道”相比早已是有过而无不及了。它是研究历史、文物、文化、军事等各类学科的宝贵资料,也为研究古代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提供了活化石。1987年9月,美国西部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园林局局长欧伯特·艾布来特来剑门蜀道考察后惊叹:“剑门蜀道历史久远,保存得这么好,这么完整,是世界奇观,真可与欧洲罗马大道相媲美,可古罗马大道只是书上的记载,实际早已不存在了。”  世人常说:“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大道的确构筑了世界上规模宏伟,年代较早的大道,为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地位,为后来民族大迁徙以及宗教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然而“条条道路”的第一条道路于公元前312年,由凯库斯将军督造(《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86年1月中文译本)。从塔兰托直达罗马,长260公里,名为“阿庇亚大道”(罗马大道)的古陆路。世人公认这是陆地交通“世界之最”。而剑门蜀道建成于公元前316年春,可见闻名天下的古罗马大道建造的时间比剑门蜀道至少晚四年。

  “门坎石”见证历史

  古道上深深浅浅的车轮印痕,展示着历史上古道车辆往来的频繁,古道弯弯曲曲地引导我们前行。躬下身来仔细查看,古道路面一般宽3-4米,最宽处达5米。路面平整,沟渠畅通,千百年来路面很少垮塌,这也许是“门坎石”的作用吧!据当地人说“门坎石”还能起到一种缓冲力的作用,古代在蜀道上一种叫木牛流马(当地人俗称鸡公车)的运输工具,车子上行和下行时“门坎石”起到一个刹车的作用。古道路面石板光滑凹凸,记下了历代车辙马迹和古今行人的脚印。  前面终于出现了几幢低矮的农房,那古柏树就从这些农房后面的石板路上爬上山去了。站在低矮的瓦屋农房前,久久地望着,这小而黑黝黝的瓦屋,还有那瓦屋前墙的木板照壁,不正说明它们曾是这皇柏古道上的一个歇息处么?当年,过往客商,在这儿喝口茶,在这儿夜宿,也许这儿就是个喧闹的处所。然而,此时,我们站在荒草萎萎的石板古道上,看着那院坝里驾牛推磨的农妇时,那农妇却不曾回望这边一眼;显然,那逝去的古道旁的殷勤好客的风俗,已经随着山那边的川陕公路建成而消逝了。当年的风情风貌,全凭人们去自由想象。听当地一位老人讲,过去古道上,见天里过军队、过商队、过骡马、过战车,人呢,是热闹不断,这几十年间,他们听到的却是山那边川陕路上汽车轰响的热闹,见到的只是这古柏路上的冷清!

  蜀道古柏为谁栽

  沿着皇柏簇拥的石板古道爬上山垭,回首静卧在丛林间的石板古道,心头怦然一动,眼前古道好似一条“绿色长城”,说它是“蜀道灵魂”也不为过。客人惊叹,在“蜀道难”的千辛万苦中,居然有这样一条路,有这么多的古柏,这便是传说从卫星上都可以看到的剑门蜀道吗?  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给世人留下的大多是秦始皇刚愎自用,不纳言善听的印象。然而到了四川的剑阁,情况就有了变化。战火之后,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百姓们怨声载道。为了抚慰人心,也为了鼓励老百姓安居乐业,秦始皇下令在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柏树,以方便行军和通商,并以树的成活量和长势的好坏作为其对当地官吏政绩的考核。这些千年古柏究竟是谁栽的呢?人们传说是张飞所植,但据考究,这些古柏并非一朝一代所植,而是上至秦汉,下至明朝正德年间。  下行3公里,来到一座青石平桥上,据《碑记》载:“始建于蜀汉建兴五年……”盛夏至此,清风幽幽,爽气宜人,俗称“清凉桥”。古称“平济桥”。  清凉桥是蜀相诸葛武侯为了征伐曹魏,以图中原,恢复汉室以实现统一大业,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兵伐汉中,行军至此,修的一座军事要道桥梁,并在这里设立军邮报马、馆舍驿站。此桥,虽是一座青石平桥,在三国蜀汉时期却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传,历朝历代在此发生过多次战争,都曾死伤惨重,血流成河,一派黯然凄凉景象。后来人们都把这里叫“鬼门关”,并根据这里的地理、自然环境塑了一处颇具规模的幽都,至今还有望乡台、奈何桥、阴阳界、鬼门关、龙游夜雨等胜迹和遗址。  清凉桥四周古树郁郁葱葱,风景清幽,小桥流水,云笼雾绕,良田美池,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此处原有十余家店铺炊烟袅袅,多少年来,骚人墨客过此,无不览胜抒怀、吟诗作赋。清人陈韦赋《清凉桥》云:“剑门乍峰古梁山,桥号清凉水石潺,忽听大风枝上吼,云深疑有老龙还。”这里古柏森森,清风飒飒,是蜀道上的幽都之一。

  张飞与拦马墙

  当我们来到保存完好的那段古道,眼前古道旁石墙和土墙清晰可见,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土墙和石墙就是古时的拦马墙,相传当年张飞出征中原,行至剑阁,因前方回报信使迟迟未到,就令将士寻找,在前方转弯处的悬崖下,找到了死去的信使,张飞大哭,就令将士在驿道险要处修筑拦马墙,用以防备跑马官差跌落悬崖。拦马墙一般高在1米以上,宽在0.8米左右,长度视险道情况而定。土墙是用卵石砌成,中间筑以泥土。石墙是大青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作粘合剂,建筑牢固美观,上涂白灰提醒骑马人注意,以保证安全。  拦马墙密林深处,有一棵10人才能合抱的古柏,枝繁叶茂,巍巍雄踞于古道一侧。相传,古代有一位秀才赴京赶考,路过此地,突降大雨,秀才便站在这棵树下躲雨。秀才刚来到树下,这棵树瞬间长出了许多新枝新叶,把秀才遮盖,不让一滴雨水淋在秀才身上。秀才见此情景,连忙跪拜,立志奋发读书。后来这位秀才中了状元,专程来到树下培土祭祀,这棵树也因而长得更快,更高大,成为古道上最大的一棵树,人们称之为“状元柏”。当地人给这些风姿各异的古柏取了许多名字,望夫柏,阿斗柏,罗汉柏,夫妻柏,九子柏等等。每一棵古柏都有一个神秘的故事,在当地人的心目中,这些形象各异、活灵活现的古柏,就是一个个神仙的化身,现在当地人还有乞求古柏保佑长命百岁的习俗。美丽的传说,古老的青石板,神奇的古柏留下了一部耐读的典籍。

邓益平 郝飞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一生求真的新闻巨子范长江 怀念长江同志(节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9 06:30, Processed in 0.296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