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99|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1-4 17:06:2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一生求真的新闻巨子范长江

 [复制链接]
  11月8日是中国记者节。记者节日期的选择是为了纪念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节日前夕,带着对前辈先贤的崇敬,记者走进了范长江的故乡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走近了──

  范长江故居坐落在一个叫赵家坝的地方,千亩平坝,是丘区内江少有的一块大平地。百年老屋静默依旧。同行的人告诉记者,市里正打算在长江先生诞辰100周年之前修缮故居。现在仍住在老房子里的,是长江先生的侄女、72岁的范家信老人。  求真理愤然离校  通过和范家信老人交谈,翻阅着手里几大本史籍资料,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一生唯真的新闻先贤的形象,在记者眼前逐渐清晰。  范长江是18岁那年离开故园,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的。那是在1927年初,他离开了赵家坝,开始了求真唯实的一生。  他先进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因为参加爱国示威活动,他被迫离校,1928年,他又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学校。这所学校是国民党政府培养行政干部的大学,校长由蒋介石兼任。范长江选择了就读乡村行政系,打算“将来在穷乡僻野中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  但现实很快就击碎了范长江的理想。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日寇魔掌开始蹂躏美好中华,范长江再也坐不住了,在一次学校点名后,他挺身而出,站到数百同学面前,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愤怒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由于学校当局极力压制抗日活动,范长江开始认识到了国民党的真实面目,他想抗日救国,就不能在此地呆下去。军校不允许退学,他就换上了便衣,秘密离开了南京。  范长江深知,若拿到学校的文凭,将来一定会飞黄腾达。可他更爱真理,更爱祖国。于是他愤然离校,来到北平,起初靠剪贴资料和卖豆浆维持生计,随后进入北大学习哲学。  觅真相不远万里  令范长江拥有不朽声名的,是一本叫《中国的西北角》的通讯集。这是他用十个月的时间,历尽艰险,用脚用心写出来的。  1935年,年仅25岁的范长江为了了解红军,以及那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他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了西北采写的历程。这次采访历时10月,行程万里。他在通讯中翔实描述了西北人民的困苦,并第一次报道了红军长征时的一些情况。范长江在国民党统治区第一个在写作时正称中共军队为“红军”,还公开透露出红军是北上抗日,并不是流寇。不久,当这些通讯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后,立即风行全国,数月里再版7次,让许多国人了解到真相。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范长江凭着一个新闻记者的敏锐嗅觉,预感到中国政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为弄清其中真相,向全国、全世界报道“西安事变”,他毅然决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  作为第一个从国民党统治区到延安采访的新闻记者,他认真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主张,大为兴奋。他日夜兼程返回上海,于1937年2月15日在《大公报》发表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的时评。  当日上午,正巧蒋介石南京召开国民党会议,会上蒋绝口不提在西安的经历。下午,《大公报》运到南京,该文像一枚炸弹,炸穿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引发轰动。蒋介石大发雷霆,命令此后严加检查范长江的文章和私人信件。  范长江是第一个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红色区域情况的记者。正是他用一枝求真求实的笔,第一次在国统区向大众公开了“西安事变”的真相。这也是第一次正面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立场。  知晓了范长江的真实报道所蕴含的无穷力量,国民党开始想方设法“拉拢”他。1938年秋,《大公报》令他随蒋介石大本营行动,允许他“统一指挥”战地记者,并许诺给他专用汽车等优厚待遇,但要求他不再拥护共产党的主张。  反动政客的无耻引诱,遭到了范长江的坚定回绝。1938年10月,他毅然脱离了《大公报》。之后,他就集中主要力量和胡愈之等从事国际新闻社、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等进步新闻团体的抗日新闻工作。  范长江在其追求真理、追求事实真相的采访生涯中,不畏艰险,留下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他曾穿过罕无人迹的原始森林,夜宿野兽出现的地区,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在川西北,他眼见粮断盐缺、饿殍遍野的惨状;目睹抗日有功的19路军健儿,被贬到崇山峻岭中充当内战炮灰。为了探明日本西侵的真实情况,他化装去居延海探访,又骑骆驼横穿沙漠返回归绥,沿途风餐露宿,皮肤干裂、溃烂。抗战爆发后,他不顾敌机轰炸,冒着敌人炮火,采访卢沟桥、南口、台儿庄、徐州等战场,以最生动、深入的材料,报道读者最关心的事件,因而他的通讯也最受读者欢迎。  回乡调研不看“丰产方”  新中国成立后,范长江常常指出:新闻记者要有健康高尚的人格,责己要格外严,要树立正气,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作风。他在《怎么做新闻记者》一文中说,“记者要有操守,既不为金钱、利益、美女诱惑,又不为诽谤、诬蔑、威胁所吓倒,要能坚持真理。”  记者在采访中,从范长江的三弟范长城处得知:“1960年范长江利用休假机会回到家乡搞调研。当时的地方领导请他去看看丰产方、丰产路。他却说不看,要回老家乡下去看看。”在家乡,他询问乡亲的生活情况,又看了公共食堂。由于当时严重缺粮食,乡亲们生活相当困难。  据内江干部赵大源回忆说,范长江调查出的原因是:生产上高指标、浮夸风等“三高五风”严重。当晚,他与地方领导开了座谈会,严厉要求“不能再搞‘三高五风’,要千方百计增加口粮,若有后果由我范长江一人负责。”在那个政治气氛微妙的年代里,这掷地有声的话令人至今记忆犹新。  可没有人能够想到,那次离开竟成了范长江与家乡的永别。“文化大革命”中,范长江一家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全家人承受了巨大压力,饱受磨难,但他坚持不说一句谎话,没有做过一件无中生有坑害他人、借以解脱自己的事。最终范长江含冤离开人世。  追思先贤,一生不唯书、不唯上、不求权、不图利,而只唯真、只唯实,只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说真话。范长江先生这样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显得那么高尚,那么可贵。  (四川日报记者:钟振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诸葛亮十大败迹:任人唯亲穷兵黩武 比古罗马大道还早的剑门蜀道
2# 四姑娘山
 我是一匹羸骀 发表于: 2008-3-15 13:02:3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原来他是沈钧儒的女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09:26,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