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50|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耿老壳 发表于: 2005-11-18 07:34:0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湖广会馆门外说“麻”

 [复制链接]
在“湖广会馆”门外的东水门附近溜达一圈,见三五老者吹空龙门阵,有盐有味,顺便记录几句。

甲问乙:“你祖上是湖广何方人氏?哪一省?”腔调像演川戏。乙是个晃晃:“哪记得倒呀!好几百年了,又没家谱,大概是江西吧。”“记不倒?记不倒那就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没得拐。”甲老头筋蹦蹦的,说在下祖上便是麻城孝感乡人,是康熙皇帝派官差从麻城县拿绳子捆进四川来的……这一说,四五个老头齐声附和:“对头,我们祖籍是湖北麻城孝感乡。”

喜剧。当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来自两湖两广、闽浙黔陕各省,啷个都成了湖北麻城孝感乡呢?再有,这“填四川”究竟填进多少人口?未必然本土土著的巴蜀人一个没有?笔者翻了翻史料,《重庆通史》中这样记载:明末清初,“全蜀荒旱、赤地千里”,加之长期战乱,“重庆及四川人口的大量死亡和逃迁,‘丁户稀若晨星’,直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省在籍人口也仅18090户,约9万余人。”“康熙初年,重庆城有数百户,大约三千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重庆府共有11万余户,56万人。”结论是:湖广大移民前,四川全省只剩9万人,重庆府只有3千人。这便是土著。

清朝鼓励移民入川,移民来自诸多省份。其中来自“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最抱团,最看重乡情,组织起“麻城县乡约会”(乡约是相当于保长甲长的村官),每年推举“乡约”回到湖北麻城寻亲访友,称之为“麻乡约”。从此,凡是提到“湖广填四川”,总要提到“麻乡约”;凡是后来的重庆人、四川人,搞不醒辖自己祖宗来自“湖广”哪一省的,总少不得要靠上这个码头──湖北麻城县孝感乡。

麻城县,麻乡约。个中的“麻”字太流行,太风趣,于是乎在三百多年后的“重庆言子儿”中,这个“麻”字十分吃香。过去猜铜钱,一面叫麻一面叫妹,唬地一旋转,叫人猜是“麻”呢还是“妹”?如今骗子,借数点钞票之机“抽心”盗钱,叫“吃麻麻鱼”。外地人初次来渝,被个别出租车拉上兜圈子,这叫“麻广广”。还有“二两花椒一两肉──麻(嘎嘎)”。《抓壮丁》里的王麻子,正是取自于生活中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麻麻麻,重庆方言中的“麻”趣,似乎来自于湖广填四川中的“麻城情结”。

张老侃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耿老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耿老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耿老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耿老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耿老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耿老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幸福抉择 [公告]新话题108条
2# 四姑娘山
 兰若 发表于: 2005-11-30 13:44:4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在成都,“麻”就是骗的一种说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xianren0309 发表于: 2005-11-30 15:40:00|只看该作者
在成都经常听到“麻鬼”这个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06:15, Processed in 6.33361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