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8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20-11-25 10:39:1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锡伯族万里戍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中国民族报编写组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其中引用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为了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帮助读者更好理解这些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即日起,本刊推出“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专栏,以期为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借鉴。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从辽宁沈阳到新疆伊犁,相隔万里。即便在交通条件如此便利的今天,也需不间断驾驶汽车48个小时,才能到达。200多年前,有一支40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沈阳出发,历经艰难险阻,长途跋涉1年3个月,完成了流芳历史的锡伯族万里戍边这一壮举。
  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于1762年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统辖天山南北。当时,新疆地广人稀,伊犁地区土地荒芜,边防空虚。首任伊犁将军明瑞为了摸清情况,到塔尔巴哈台等地就屯田、筑城、设置卡伦、驻军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踏勘,并上奏朝廷,建议在塔尔巴哈台筑城设卡、调兵驻防。据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记载,在谈及驻防兵丁来源时,明瑞认为,士兵不仅要有较好的步射、枪法,掌握马背技艺也很重要。“闻得盛京驻兵共有一万六七千名,其中有锡伯兵四五千名,伊等未甚弃旧习,狩猎为生,技艺尚可”,请求“于此项锡伯兵内,拣其优良者一同派来”,充实边防。
  清政府鉴于明瑞所奏伊犁地方具体情形,决定“派去驻防之兵,即由携眷移驻之满洲、索伦、察哈尔兵内,选派精锐者驻防”,并“由盛京锡伯兵内,拣其精壮能牧者一千名,酌派官员,携眷遣往”。盛京将军舍图肯接到谕旨之后,“拣选家中无所牵挂、年富力强、马背技艺谙练、善于打猎者一千名,官员内拣选防御十员、骁骑校十员”,连同家眷共4000多人前往伊犁。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四月启程之际,在沈阳锡伯族家庙太平寺,人们杀牲祭祀,焚香祈祷,为西迁的亲人饯行。
  泪洒故土,告别乡亲,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骑着马,赶着牛车、驼队,带上行装,踏上了漫漫西迁路。一路上,他们冒酷暑、顶严寒,越千山、涉万水,风餐露宿,疲惫不堪。其间数次断粮,靠野菜果腹。如今,锡伯族同胞每年春季都要采摘一种名叫“乌珠穆尔”的野菜食用,以纪念在西迁途中用野菜充饥的那段经历。历经千难万险,西迁队伍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七月到达伊犁霍城一带。这万里长途,乾隆皇帝原本给了3年的行军期限,而锡伯族军民却只用了1年3个月。
  在伊犁安家落户后,西迁锡伯族军民组建了锡伯营,这是集军事、行政、生产功能于一体的组织。此后,锡伯族同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渠垦荒、扩大生产,同时勇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平定叛乱,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对维护祖国统一、稳定边疆起到了重要作用。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锡伯族同胞的聚居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当代锡伯族儿女提及祖辈万里戍边的壮举,无不充满骄傲和自豪,西迁精神顽强地流淌在锡伯族儿女的血液中。他们传承着祖先保家卫国、勇敢尚武的传统,射箭人才辈出,察布查尔县也因此被誉为“射箭之乡”。他们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与满语文接近的锡伯族语言文字,为解读清朝满文档案培养了宝贵人才。
  时至今日,每到农历四月十八,新疆的很多锡伯族同胞都会到沈阳锡伯族家庙举行纪念活动。也正因为这代代相沿的传统,逐渐形成了“西迁节”。2006年,“锡伯族西迁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察布查尔县,“西迁节”也逐渐成为一张特色名片,节日期间,各族同胞骑马射箭,载歌载舞,共同缅怀西迁历史,铭记为国戍边的光荣传统。
  正如锡伯族万里戍边,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和守护的。在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同胞巡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是为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在西藏,以卓嘎、央宗姐妹为代表的各族同胞,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各族同胞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和守护祖国的锦绣河山。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美丽,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
  锡伯族同胞从东北到西北,万里迁徙,扎根祖国边陲,世世代代忠诚履行屯垦戍边的神圣职责,体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克服困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新中国成立初期,八千湘女上天山;三线建设时期,百万青年去西部……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一批批有志之士满怀热情,带着一身本领奔赴边疆,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无悔年华写就人民幸福的华彩篇章。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从历史到现实,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各族同胞魂牵梦萦的夙愿,引领各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执笔:张国欣)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内涵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22:08,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