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0年【学术】中国传媒大学首届博士生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传媒大学
原文标题:【学术】中国传媒大学首届博士生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12月19日,中国传媒大学首届博士生创新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聚焦“智能传播:艺术与科技”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设了主论坛和“理工分论坛”“新闻传播分论坛”“艺术分论坛”“艺术与科学分论坛”4个分论坛。与会学者就智能传播背景下艺术、艺术与科学、新闻传播、信息通讯以及学科之间的交流互通等重要议题作了充分交流。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在主论坛致辞上指出,要立足研究生创新培养,突出新文科、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使命和方向,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他指出,中国传媒大学率先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从招生、培养、学位、导师到质量监控、学科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既是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要举措,也是对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落实。廖校长希望博士生们珍惜论坛机会,深入碰撞交流,共同探讨博士生培养改革创新之路。
主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姜绪范主持,他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举办背景,指出了论坛举办的重要意义,并简要点评了主论坛7位嘉宾的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在主旨演讲中回顾了历史上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两次高潮,指出当前我们正处于艺术与科学交叉的第三次潮流之中。他结合生动的案例,总结了第三次潮流带来的重要影响,强调要辩证地看待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从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聚焦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新路径、新功能、新方向,对新时代媒体融合人才培养提出了展望。
脑与认知科学领域专家、清华大学季向阳教授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分享了媒体智能计算的前沿技术与应用。他表示,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相结合是信息时代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类脑计算式的脑启发式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发展得非常迅速,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工具,将会与产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在“实践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新闻研究”演讲中,将“新闻”看成一种人类构建世界的主体实践,她认为,当下新闻学研究要从“文本中”的新闻走向“实践中”的新闻,要从新闻传播活动的物质性、过程性和能动性出发,对新闻传播构建世界的主体实践路径、环节和过程进行考察,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体系。
浙江大学洪宇教授以国际化视野,聚焦“以数字中国为方法,新全球语境下国际传播研究新议程”,对中国数字化建设及其国际传播研究提出了富有洞见的看法。她指出,在数字中国的具体实践中,既要把握实践逻辑,又要把握话语逻辑,从话语领域走向新物质文明领域,牢牢把握国际传播中的主体之变、空间之变和媒介之变。
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刘家瑛副教授以智能影像为例,介绍了图像风格化与生成技术在智能影像生成与处理建模方面的探索和应用,以及如何在数据驱动框架中嵌入学习先验的有效方法,带领人们领略从智能影像计算看计算之美。
中广联播音主持委员会理论部主任、CRIR国广市场调查首席研究员靳智伟以创新思维的理念建构及其解析为主题,为本次论坛致力于多学科融合、探索学科边界相互组合的尝试作了思维层面的有益注脚。
此次论坛是“2020金蔷薇学术季”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科学研究处和校团委联合主办,共收到国内外20多所高校的博士生投稿100余篇,最终66篇入选。
  论坛吸引了国内多所高校学生线上、线下的聆听和参与,他们纷纷表示,这场学术盛宴不仅开拓了视野,让自己对艺术与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当下媒介融合的纵深发展、交叉学科发展的必要性与时代性、数字中国的传播模式等前沿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理工分论坛
  理工分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承办,知名学者朴大志、吴晓雨、李树锋等应邀出任点评人。来自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六位博士生宣讲人重点围绕“5G通信”、“网络安全”、“智能视音频技术”、“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计算传播”、“大数据与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等创新前沿议题展开了充分交流与讨论。

新闻传播分论坛
  新闻传播分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承办,学者们紧密围绕“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算法与权力”、“信息伦理价值的重塑”、“智能技术与赋权”、“媒介考古学与智能技术发展史”五大议题展开,形成了四个子论坛,观照智媒兴起与社会变迁的融洽与互益,尝试孕育具有本土特色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2位博士生携文参与宣讲,现场学术思维激荡,交流活跃。

艺术分论坛
  艺术分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体承办,邀约了来自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等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与会,分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该分论坛立足跨学科、跨边界角度,与会学者从“创作与批评”、“艺术与审美”、“身体与性别”等议题出发,试图回应学科问题,深入推进影视、艺术、美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的12位博士生参与学术讨论,研究领域涉及美学、艺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艺术和纪录片等众多领域,分论坛线上、线下交流热烈,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

艺术与科学分论坛
  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和艺术研究院联合承办的艺术与科学分论坛分为学术演讲与学术交流两个环节,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学术探索与创新实践,探讨了“视听艺术与融媒体创新”、“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教育与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发展”等前沿问题,并就艺术与科技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分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致辞,戴志强、陈池瑜等多名专家围绕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发表主题演讲。随后的学术交流环节以四场子论坛的形式展开,来自韩国清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32位博士生在会议现场与点评嘉宾积极交流,分享学术创见,共同探讨艺术与科学的未来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记 者 | 杨欣欣霍婉晴 贾晓萌
◎摄影:王雷亭 唐一路杨 萌

  编 辑| 刘法棋
  责 编 |尚新英
  编 审|王维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原滋缘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原滋缘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原滋缘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原滋缘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原滋缘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原滋缘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表彰2019-2020学年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北京市教委:学校应将垃圾分类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8 13:33, Processed in 2.496004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