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3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又亮又热 发表于: 2015-11-10 10:35:0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商译作书名被"改造":《你的误区》译成《正能量》

 [复制链接]
源自:新华网
  白俄罗斯女记者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她的作品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但是在买作品的时候,读者遇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比如资料上说阿列克谢耶维奇有一部著名的作品叫《切尔诺贝利的哀鸣》(VoicesfromCher nobyl),但是找遍书店也没有发现这本书。后来读者才知道这本书早已被中国书商改头换面,取了新名叫《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后来出新版时又换成《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对译作书名的“本土化”改造问题,也在此引发了热议。
  《切尔诺贝利的哀鸣》不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中国唯一被改头换面的。她的所有作品在中国几乎都被改了名字。她有个中译本叫《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你未曾听过的“二战”亲历者的故事》,其实原名应该是《战争的非女性面孔》(War'sUnwomanlyFace)。还有一本是《我还是想你,妈妈:你未曾听过的“二战”亲历者的故事》,其实原名应该是《最后的见证者》(LastWitnesses)。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中国所经历的“改头换面”,给读者买书造成了困扰,错买之事时有发生。
  不过熟稔中国出版界的人一见便知道,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中国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中国书商惯用的套路。把《切尔诺贝利的哀鸣》译成《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现在就有了一种“乱世佳人”的感觉,激发人们对于那场灾难的无限遐想。而《战争的非女性面孔》和《最后的见证者》是多么严肃的名字,而如果译成《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还是想你,妈妈》就立刻“心灵鸡汤”味儿十足,让人忍不住都想喝上一口。显然,中国书商不辞辛劳,改头换面,就是为了能多卖出几本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这叫“中国特色”。
  在过去,中国书商也多次用过这样的手段,并且屡试不爽。最有名的例子是,几年前有一本英语著作叫《你的误区》(YourErrone ousZones)被引入中国,书商觉得这个名字太不引人注意,于是就换成了当时中国的一个流行语《正能量》,结果这本书在中国狂销了上百万册。还有一部《卡扎菲的军火商》当时在中国也很热,其实原著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而是名为《第三种选择》(TheThirdOption),内容是美国高层内部的争斗,与卡扎菲没有关系。书商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不过是因为当时利比亚战事正酣。
  毋庸置疑,这种对书名的“本土化”改造收到了奇效,很多冷门的引进版图书,在中国成为了畅销书。不过从“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来看,把《战争的非女性面孔》译成《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把《你的误区》译成《正能量》都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这显然是不够严谨,太过随意了。而如果这一切都为了销售,那也未免太不负责任。郦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诗人聂鲁达死于谋杀添新证 河南光山校园血案被告人二审改判死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6:28,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