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范:没课本有iP ad学习是“探索”
样本:广东碧桂园学校小学部
“我 们没有教材,我们的教材都叫做教参,由各年级老师集体备课,设定一周要学习的主题内容进行教学。”广东碧桂园学校小学部负责人介绍,小学部实施的是国际文 凭组织的PYP(PR IM AR Y YEAR SPR O G R AM)小学项目。PYP项目课程以U O I(U nit of Inqui-ry),即“探究单元”为载体,将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学的核心知识融为一体,手脑并用,开展超学科主题探究教学。
从百度《桃夭》到论诗歌源起
11月18日周三下午语文课,广东碧桂园小学五年级四班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着这节课的学习主题“诗经”。讲台下的学生被分成四人一小组,桌面上没有课本,每个 学生手拿一部iPad。胡志彬坐在最后一排,打开iPad通过百度搜索诗经《桃夭》,默读几遍原诗后,开始查询这首诗的背景资料,释文和作品鉴赏,然后将 这首诗抄写在A 4纸大小的学习卡上。“一会我会带上学习卡上台讲对这首诗的理解。”胡志彬很喜欢这样的有趣学习方式。
“我们提倡 在真实的环境中,对语言进行探究学习。”学校负责人介绍,以《诗歌》探究单元为例,首先以问题驱动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诗歌有哪些 种类?”“为什么要创作诗歌?”等,然后通过上网、看报纸、看书、看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咨询专家收集资料,再开展深入探究。
在 碧桂园小学,学生每天有40分钟专门的自主阅读时间,精选经典著作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资源,对语言的分层分级也有明确的要求。低年段以阅读绘本、童瑶、儿 歌等为主,中高年段主要选择文学类书籍。“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可达260万字-300万字。”学校负责人说。
从圆到球一直说到光年
在 数学课上,梁老师讲完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后,台下每个学生手拿剪刀,将剪出的图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然后用胶水粘贴在学习卡上。“通过让学生动手的方式转换思 维,才能学得更牢。”梁老师介绍,数学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教材,教材仅仅是一种资源,老师结合探究主题,依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参考国内各版本教材和外 国原版的数学教材,重新整合知识,确定教学课程,比如在太空单元中,就整合教学了圆、直径、半径,距离、球体大小、球体直径等概念。为了帮助孩子们更深入 地探究,还整合学习了天文单位、光年、比例等知识。
数学、音乐、美术都用英语学
碧桂园学校的教室通常被分为 三个区域,教学区、老师办公室、阅读区。每节英语课,均有两位老师同时进行课堂指导,每个学生利用iPad、全景课堂、各类丰富的资源等辅助,实行个性化 教学和学习。“英语主要以美国Treasure,R eadingA-Z,英国CambridgeGlobalEnglish等为主要教学资源,中教外 教共同协作。”英语课老师介绍,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训练外,还加入国际文凭小学项目PY P对于视看和演示的训练要求,进行口头语言(听说)、视觉语言(视看、演示)和书面语言(阅读、写作)教学,把英语作为准母语进行教授。还开设全英数学、体育、美术、音乐、戏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