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自称“尔玛”、“麦”、“日麦”、“玛”等,书面多用“日麦”与“尔玛”,意为“本地人”、“人民”。龙溪乡垮坡村的羌民自称“玛”。
羌语在村子中为主要语言,因而流传了下来,上至90岁老人下至3岁小孩都能熟练使用羌语。
羌族的建筑称得上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这次我们以龙溪乡垮坡村为例,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跨坡村是汶川5·12大地震以来保存最为完好的羌族村落,这里的民居墙挨着墙,顶连着顶,跨坡村的所有建筑基本上连成了一体,从山梁上看,建筑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不论是从建筑的科学性还是文化底蕴上,都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
人文景观描述(建筑):
房屋:垮坡村的建筑基本都是沿着水流走势,依山而建。一般房屋的正门都是朝向东南方向,他们修建房屋要考虑到风水为问题,也就是当地石匠所说的龙脉,所谓的龙脉就是有水有草有树木,而且不能对着山脊(包包)等。整个寨子的走向是沿着山势,而山势的走向又是朝向东南方向,虽然寨子是在一个山谷当中,但是房屋的设计可以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丰富的水源,这些条件的满足为他们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房屋的用料:垮坡的房屋一般就地取材,以石料和木材为主,黄土加以粘合。
房屋的结构:房屋一般分为三层,最下面一层用于饲养牲畜,厕所用地;二层用于居住;三层用于存储和粮食的晾晒。一般为石片砌成的平顶庄房,呈方形,多数为3 层,每层高3 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夯实,厚约0 . 3 5 米,有涧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过街楼上安有各式梯子,以便往来。由于房屋连在一起,要特别注意防火,所以一般不会放烟火。
碉楼:根据我们调查走访得知垮坡村的碉楼在“文革”时被打坏,村里一直没有修缮。据垮坡村老人们口述碉楼分为三种:防御性碉楼、宗教性碉楼、家族性碉楼。碉楼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建筑特色:
门:垮坡村的门为木质,都有门槛,门槛大约15cm~20cm高。正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有利于采光;门上有门梁;正门门两边有门墩,和现在大多家庭的门的门墩不同,其多为两块两边伸长的,且在门墩上不放任何东西,为的是把门关紧,也起到美观的作用;门的左右两边有直径10cm~15cm的门框,现在大多用于贴对联用。
窗:垮坡村的老房屋的窗户,呈正方形,内大外小,这样有利于采光,而且有很强的防御能力,因为墙皮比较厚,同样有着壁橱的效果。窗户上方有窗梁,起巩固作用。垮坡村的窗户是长久的岁月改良演变过来的,非常有特色。
梯子:垮坡村的老式梯子为一根木头削成,轻巧,方便移动,但是不方便上下,适用于战争。现在垮坡村的梯子多为立体木质,方便上下,也很美观。
门锁:正门上才使用门锁,木质,在墙体之中。钥匙也为木质,和门锁锁孔对应,使用要很强的技巧性,有力学原理在里面。这种木锁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是巧夺天工。这种门锁现在基本为装饰作用,失去了锁的价值。
天窗:在火塘、厨房、客厅等地的上方有类似于窗户的天窗,其功能为采光、排烟,通风;天窗的位置不一,有的靠墙,有的在房屋顶中央。厨房的天窗,一般位于炉子排烟的上方。天窗的外口大多位于三层的晾晒台,现在外口大多有玻璃遮盖。
女儿墙:位于晾晒台周边,曾经装备石块,用于伤敌。现在的垮坡村用砖块代替,高约5cm,有排水口。
白石崇拜:垮坡村没有见到白石的迹象,据村民们口述白石以前有,在地震以后也就不摆设了。根据我们调查在垮坡村夕格组的神山下祭祀塔上有白石,可见白石崇拜在羌族宗教里还是处于显著地位。
房屋布局
羌族的房子一般是土石建筑,这样的建筑分为三层,垮坡村的房屋一般都是石质,也有黄土构建的房屋一般分为一层。内部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用木头作为装修的材料。 垮坡村的房屋布局分为三层,一般地下一层为贮藏室,因为山区早晚湿气很大,在加上地理条件限制,没有专门的牧场,一层一般饲养牲畜,主要是猪和牛,也有把厕所设置在这里,一般设置2到3个窗户起到采光通风的作用。 二层一般用作居住。厨房,也可以储藏一些杂物,本于地面平衡。房子里面供奉神龛,祈求祖宗保佑,房屋一般用木材作为装修材料。以木质地板平整铺开当做地面,还有木柱支撑房顶,屋子里面有的用屏风隔成几个小房间。当做不同的卧室,屏风与木柱连为一体但是在屏风顶端没有封闭 ,留有20厘米作用的空隙 ,可以把做饭产生的烟雾排放出去,因为他们没有烟筒,烟雾可以用作烟熏腊肉。 二层与三层用木梯相连这样可以节省空间,三楼用作贮藏粮食,墙面木板构成有木质的拉板可以拉动,炎热的时候可以拉开通风,房顶设有天窗,这样的可以保证粮食的干燥。这样的建筑分工明确。科学性很强,把有限的资源,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是十分了不起的,是长期实践劳动的结果,也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受访者:陈克俊 51岁 石匠、
余成福 38岁 农民、
余吉林 57岁 退休教师 、
杨树全 65岁 羊皮鼓艺人、
何兴高 49岁 农民、
访问者:刘政、冉现永、李青
受访时间:5月17日~~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