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039|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4-22 03:11:5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我劝燕家献出三星堆文物

 [复制链接]
⊙作者:受访者:王家佑 2005-10-24
⊙ 姬竹/文

  1956年,考古专家王家佑来到广汉月亮湾,住进燕青宝家中。他和燕家相处得很是融洽,时常在晚饭后一起坐在燕家院坝里摆着龙门阵。王家佑知道,燕家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院坝,27年前曾出土过几百件珍贵文物,他的目的,就是要让保存下来的文物回到国家手中。

王家佑,四川省博物馆研究员、著名道教学者。
地点:鹤翔山庄·青城山景区·青城山镇·都江堰市·成都
时间2005-04-11 14:48

一锄挖出“三星堆”
  1986年,三星堆的文物出土,震惊考古界。但在此之前,和三星堆隔着一条马牧河的月亮湾,却是考古专家们最关注的地方。这一切都和一个名叫燕道诚的普通农人有关。关于燕道诚此人,颇有些传奇的意味。他的故事,至今都还常被月亮湾的村民在闲聊中提起,甚至衍生出不少内容迥异的版本。
  当笔者在月亮湾询问一位普通农妇时,她马上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燕道诚生平,即便这都是从祖辈口中听来。据她说,燕道诚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37岁时还曾到外地当过一任知县,但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40岁就赋闲回家了,以种地为生。但他在当地还是个有些名望的乡绅,常到城里和有头脸的人物们交往。燕道诚“一夜成名”的时间,是在1929年。
  1929年时的广汉,远不如今日这般热闹,而地处广汉西郊乡野的中兴乡(今南兴镇)月亮湾,更是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那里的村民随日头升落而劳作休息,生活单调且平和。这年春季,燕道诚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他家房屋附近的一条小溪流淤塞了,灌溉农田很不方便。一天下午,燕道诚到广汉城里办事去了,他的儿子燕青宝按照父亲的嘱咐,和几个弟兄来到自家院子的竹林边,用龙骨车车水灌田,顺便把水车下的坑洞掏深一些,好多蓄些水。忽然,他的锄头“咔”地碰上了一个硬家伙,燕青宝仔细一看,是个圆环形状的石头。他有些惊讶,便接着往下掏挖,很快,大小不一的几十个圆环状石头相互重叠着,和泥土相互混杂着,突兀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燕青宝没读过多少书,但凭着直觉,他也意识到这可能是希罕的“宝贝”。他按捺住激动,不动声色地用泥土将“宝物”埋好,继续车水灌田。傍晚时分,燕道诚从城里回来,燕青宝赶忙把这事告诉了父亲。
  当燕道诚得知儿子挖出“宝贝”的事后,既兴奋又忧虑,但他很快冷静下来。他嘱咐家人,千万不能到处声张此事,以免惹来祸端。当天深夜,燕道诚一大家子悄悄来到水沟边,继续深挖,果然找到许多形状各异的石环、石璧、石斧、玉瑗、玉环、玉璋、玉戈、玉圭等东西,一家人把“宝贝”搬到堂屋一清点,才惊讶地发现“宝贝”有三四百件之多,而那些石璧最是奇怪,有的竟然大如锅盖。为稳妥起见,燕道诚吩咐大家将玉石器分散埋在自家房子周围。燕道诚或许是想要将这些玉石器作为传家宝传子传孙,也可能是为了保护文物。但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他的愿望都落空了。

第一批考古者
  家里挖出“宝贝”后,燕家人实在忍不住压抑着的喜悦,他拿出一些“宝贝”得意地向邻居炫耀,馈赠亲朋好友。燕家有宝的消息很快传扬开来,一些走街串巷的收破烂者蜂拥而至,他们往往喜欢在燕家来回晃悠,这些人是早期的古董商人,自然对玉石器很是垂涎。
  短短几年时间,燕家的“宝贝”一件件减少。广汉玉器的名头却渐渐响亮了起来,很快传遍成都。成都的古董收藏家龚熙台从燕道诚处得到了几件玉器,很是欣赏,认为这的确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不久后,考古学家们纷沓而至。
  1931年春季,在广汉传教的英国神父董笃宜得知燕家藏有玉石器的消息后,便来到燕家,从燕道诚手中拿到了几件玉石器。不久后董笃宜就把这些玉石器送交给华西大学博物馆的戴谦和教授。
  当时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是葛维汉,他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两年后的秋天,葛维汉决定到燕道诚家进行调查和发掘。l934年3月1日,葛维汉和副馆长林名均等抵达广汉,但广汉的一个官员却抢先了一步,开始雇人挖掘了,挖掘方法自然很不专业。在葛维汉的劝说下,这位官员停了工,并请葛维汉主持发掘。
  3月15日,葛维汉与华西大学博物馆副馆长林名均教授等一行四人来到燕家,燕道诚热情地款待了他们。他们先在燕家的房屋旁边进行开方试掘,然后在第一个坑的南北两边各开一沟,作了延伸发掘。但据当时的发掘记录,“邻近匪风甚炽,工作十日即行结束”。
  挖掘工作草草收场,时间很短,没想到收获却不少,共发掘出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六百余件,比燕家人第一次挖出的还要多。
  发掘结束后,葛维汉将出土文物全部运至广汉展示,参观者都惊叹不已,最后这些文物全部被华西大学博物馆收藏。

完璧归赵
  此次挖掘后,燕道诚一家乃至整个月亮湾又恢复了平静,燕道诚本人也在1943年的冬季辞世,这里再也没有考古专家们前来探寻埋藏在泥土里的秘密,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发生了改变。
  1953年,西南博物院院长冯汉骥与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家佑等人来到广汉月亮湾实地调查。月亮湾这地方的确状如一轮弯月,位于马牧河北岸,与它隔河相望的,是三个拱起的高高的黄土堆,状如三颗星辰。这就是广汉的著名一景:“三星伴月”。此时的三星堆,还只是默默地存在着,并没有人去关注,但有着丰富考古经验的冯汉骥,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
  冯汉骥在1977年3月去世,他当年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地调查作出推论,已很难查证。他在《冯汉骥考古论文集》中提到,他认为“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王家佑回忆道,冯汉骥当时站在高地上,环顾四周,沉思了片刻,缓缓说出这番话,其气度让他至今难忘。当时的王家佑还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他从四川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就沉迷在考古工作中,冯汉骥就是他的老师。
  1956年,在四川省博物馆工作的王家佑再次踏上了这一片土地,他和同事江甸潮一起,在三星堆和月亮湾一带作文物普查。王家佑的住宿处,是燕道诚的家。燕家的老主人燕道诚已经不在了,当年那个发现玉石器的幸运儿燕青宝也上了年纪,但生性直爽、好交朋友的王家佑,很快和燕青宝等燕家人成了好朋友。
  燕家还藏有一些玉石器的消息本已传开,王家佑在和燕家人平日的谈天中,也印证了这个消息,他有些为难了。这些玉石器都是属于国家的珍贵文物,理应交给国家。但燕家这些淳朴憨厚的农人,也把玉石器作为传家的宝贝,看得很重。该怎么办呢?“当然不可能用强硬的口气说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立刻交出来,不然是犯法,抓去蹲监狱。我只是在聊天中慢慢地劝说,给他们讲讲政策,鼓励他们献出‘宝贝’,为国家作贡献。”王家佑后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使用的方法。
  王家佑的方法显然很有效,也没有引起燕家人的反感。在燕家住了一段时日后,王家佑和江甸潮要离开了,他们和燕青宝在当地的场镇上一起吃了顿午饭,以示告别。酒酣耳热后,燕青宝拍着王家佑的肩膀,表示愿意把“宝贝”献给国家。
  不久后,王家佑等四川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请燕青宝上了趟成都,热情地款待了他。过了三四天,燕青宝坐不住了,他急着要赶回家。于是,在四川博物馆的一位工作人员的陪伴下,燕青宝回到燕家院子,把埋藏在田地里的玉璋、玉琮、石璧等所有玉石器,统统挖了出来,捐给国家。后来王家佑很惬意地说:“这事没什么波折,燕家人很是淳朴,你解释说文物是属于国家的,应该捐出。他们没有一点不舍,爽快地把‘家传的宝贝’捐献出来,很难得。”
  当王家佑结束了文物考察。离开广汉月亮湾后,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马牧河另一边的三星堆,燕家院子也渐渐冷清了下来,但故事并没有结束。潜心在考古工作中的王家佑成为了鉴别玉石器的专家,尤其是对鉴别广汉玉器特别有感觉,哪怕是用广汉本地石头制作的几可乱真的赝品,也难逃他的眼睛。而燕家的后人,也在此后的多次考古挖掘中,充当考古专家助手的角色,据说,燕家不少人,都堪称半个文物专家。

采访手记
  据说,在考古界很有些名望的王家佑已经大隐隐于市,平日里带带研究生,不熟的人一概拒之门外,我想他很可能是个严肃古板、难以亲近的倔老头。费了不少周折,笔者方才见到这位低调的学者。
  9月的一天傍晚,我踏进王家佑的家门,颇有些忐忑。不料刚坐定,一位瘦削但很精干的老人就走过来搂着我的肩膀说:“哥子,来耍了就是王大爷的兄弟伙,不要客气哈。”王家佑的态度,让我受宠若惊。
  和王家佑的交谈,很愉快,也很吃力。他自顾自地用大嗓门讲话,放声大笑,不时迸出些诙谐的句子,令众人捧腹。但他完全不理会笔者的提问或诱导,尤其不愿意提及他劝燕道诚儿子把三星堆文物交还国家的往事。在场有一位王家佑的朋友,他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王家佑到燕家住了不少时日,劝说多次才使得文物回到国家手里,贡献不小。但王家佑却不以为然,他说:“那时候的人都很淳朴善良,是国家的东西谁也不会拿。这是燕家人的功劳。”说到这里,他还颇为自得地透露了一个秘密,他说:“我在广汉做文物调查的时候,文物保护远不如今天这样规范。现在是文物一出土就要清理、编号,以免遗失,那时没有。一堆堆的玉器挖出来,随便拿一两个揣进包里,根本没人知道,但我不会那样做,也不会那样想。后来,我写了一本文物调查的心得笔记,被三星堆博物馆征集,保存在了那里。”
  和王家佑交谈没多久,他有些疲倦了,即便他一根接一根地抽着廉价的香烟。他虽然“归隐”,工作依然很多。正如他自己所说,早期到广汉调查过文物的学者们,都已不在人世,包括他的老师冯汉骥。他是最后一个活着的人,自然不敢懈怠。
  约摸一个小时,我起身告辞。离开前悄悄走到他的书柜旁,看看这位考古专家有些什么关于考古的“宝贝书籍”,出乎意料的是,书柜里的书什么类型的都有,就是没有关于考古的。王家佑笑着说:“凡是看我书柜的年轻人,都想要我的书。所以我藏起来了。不过你是兄弟伙,以后随时可以来看我,也可以看我的书。”
  一个多月后,我给王家佑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他,用很急的语气说:“我的一只眼睛失明了,马上要去医院,记住,要多读书!多读书!”随后电话就“咔”地挂断。
  王家佑本就患有眼疾,虽然动过手术,但仍然很难看清楚东西。他放在桌上的手稿上,都有“某年某月某日王家佑摸写”的字样。即便如此,他还在做着文物研究工作,用放大镜吃力地读着文献笔记,赏鉴文物。考古专家们鉴定文物,靠的就是能辨真伪的眼睛。对于王家佑而言,失去一只眼睛,是比常人更大的不幸。听到这个消息,我难受了许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独自飞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独自飞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公告]伟大的汉服运动已经不可逆转! [推荐]西部藏文化中女性崇拜因素和遗存
2# 四姑娘山
 蜀泉 发表于: 2006-5-4 21:55:5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王老师的眼也坏了呀,胡开锭胡老师的眼也看不见了.不知怎么回事哟,玩古董的到老来眼都不好使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何晓 发表于: 2006-8-19 13:23:57|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过类似的报道,再看,有收获。谢谢!
4# 金佛山
 耿纪朋 发表于: 2006-9-23 12:44:01|只看该作者
能者多劳,劳者多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8 20:00,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