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16|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14 15:33:1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民国[转帖]“旧中国”真是一穷二白吗?

 [复制链接]
长期以来,教科书说“旧中国一穷二白,只能用洋火、洋钉,这是天大的假话。

  以下内容是关于洋火、洋漆、洋泥等。

  1879年,广东佛山县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输入中国的商品,包括火柴数量都大为减少;加上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抵制日本货,提倡国货,全国各地又兴起了办火柴厂的热潮,在短短几年中,全国的火柴厂就增加到100多家。

  1920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

  工厂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研究,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购置磨磷机,提高了赤磷面的质量。改进后的鸿生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此后,他们又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进,火柴质量一再提高,鸿生成为众口一词的名牌产品,不但在国内成了抢手货,一度还打入了南洋市场。工厂的利润也逐年上升。

  1935年7月,刘鸿生首先邀集国产火柴制造同业成立联合办事处,继而以此名义与美商火柴公司达成协定,成立了华中地区火柴产销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火柴生产、销售限制办法。最后,刘鸿生又以中华火柴同业联合会首席代表名义,与日商在华火柴同业会进行谈判。日商迫于华商联合会与华中管理委员会的一致行动,不得不加入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

  留学海外的侯德榜,带来了在美国设计好的图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测试各种机器,经过调整改进,终于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质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洋碱。这年秋天,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国际博览会上,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不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1906年周学熙筹建“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所以销路很畅。启新水泥很快被全国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挺立。

  外国商人、特别是日本商人为了争夺中国水泥市场,与启新公司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竞争大战。日本商人仗着日本水泥产量高、质量好,又离中国最近,大量运到中国倾销。为了挤垮启新公司,他们孤注一掷,拼命压低价格。他们的水泥在日本的销售价是每袋2.97两白银,运来中国的运费合到每袋2.5两白银,但他们却以每袋3两白银的价格出售,也就是说每卖出一袋就要亏损白银2.47两。这是一场不见刀光血影、没有呐喊冲杀的战争。启新公司也及时采取了应付措施,将原来每桶的售价2.25两白银降到1.55两白银,袋装水泥从每包1两白银降到0.7两白银。由于周学熙十分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启新公司的水泥生产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所以日本商人那种自杀式的倾销,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启新公司垄断中国的水泥市场达14年之久,销量达到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以上。

  启新公司的成功,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民族工业争了光,也为中国人在国际上赢得了宝贵的荣誉。

  以下关于洋漆:

  1929年5月,天津永明漆厂在鞭炮声中开工了。经过3年多的苦战、几百次的试验,陈调甫终于如愿以偿,研制出了物美价廉的油漆新配方。陈调甫把新产品定名为“永明漆”,它成为中国油漆工业的第一个名牌产品,当年就获得了实业部颁发的奖状,不但风行国内,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国的150多家厂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永明公司成了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的名牌企业。

  陈调甫一天都没有放松过自己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研制出一种醇酸树脂漆,是我国合成树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种。这种漆才在恢复后的永明漆厂投产成功,陈调甫将它取名为“三宝漆”。这是中国油漆工业中又一个超越西方的名牌产品。

  此外还有中国船王卢作孚等就不说了。我最后要讲的是,中国以前是穷,但不白。而且我们当时有比得上日本美国的工业产品。这些比较要横比,不要纵比。现在我们广东人还叫香皂叫“番碱”,不管洋碱国碱一律叫番碱,只是习惯问题。

  马尾造船厂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产生的第一家机器造船厂,时任总理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大胆引进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1869年,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1871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1882年,制造了我国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从建厂至1907年,马尾船政经历了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1875年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共制造出大小船40余艘,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厂,也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辛亥革命后,马尾船政改为福州船政局,又创设了飞机制造工程处。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科技人员,经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制造成功了中国第一架“甲型一号”双翼水上飞机(1910年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此后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7架飞机,并培养了我国自己的飞行员。这使福州船政不仅是舰船的发祥地,还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

  汉阳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汉阳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均略去.)

  1890年9月6日,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长600丈,广100丈,南枕山,北滨汉,西临大江,与省城对岸。惟需筑地基9尺,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当地设铁厂,枪厂和炮厂....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冬季重建完成,开始生产,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CommissionRifle,与毛瑟无关),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使用圆弹头。同时生产子弹,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德国定制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及汉阳造

  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1901年,生产步枪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 药成功.

  1904年9月26日,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子弹12000颗。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

  汉阳造88式步枪

  1907年陆军部通令各省采购湖北兵工厂枪 械。除特殊需要外,不应向外洋采购,一律向汉阳厂购买,并依期付款。该年生产步枪9,000枝

  1916年9月8日,陆军部军械司在南苑试放汉阳兵工厂厂长刘庆恩(发明国造半自动步枪第一人)所制造的新枪,名为自装枪。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建议取消研究生入学政治课考试 [转帖]有必要学习一下朱元璋同志的信访条例
2# 四姑娘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14 15:33:4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解放后”中国才能制造万吨轮,事实是这样的吗?

  上海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其中第一艘“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

  中国第一台重型柴油机:1924年,5种规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机,上海新样机器厂。

  中国第一辆汽车:1929年,65马力,载重为1.8吨,沈阳辽宁迫击炮厂。

  还想听吗???最好别光记毛怎么叫你的。

  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

  中国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飞机:1919年,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至1930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1920年,排水量14,750吨,时速10.5浬,远洋运输轮,美国订单,此后又生产了另外3艘。

  中国第一架飞机:1912年,广州燕塘广东飞行器公司(第一次升空后坠机,试飞未成功)。

  中国第一台柴油机:1913年,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广州协同和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车床制造厂: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飞机专业制造厂:1918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为万吨轮配套的蒸汽机:1918年,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

  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

  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15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汽锤: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刨床: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铣齿机:1870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大马力军舰:1872年,海安号,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1881年,用蒸汽锅炉改制,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辆标准蒸汽机车:1882年,中国火箭号,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2年,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艘轮船:1865年,黄鹄号,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台车床:1867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近代军舰:1868年,恬吉号,排水量600吨,江南制造局。

  记得上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可是说旧中国“没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国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近代开采延长石油,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陕西巡抚曹鸿勋奏准朝廷,拨银8100两为资<屯垦经费),开办延长油厂,并令知县洪寅为总办。经武汉化验油质,成分特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开钻,在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产量1.5吨。这是中国陆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称老一井。此井钻采成功,标志着中国工业开采石油的开始,从此揭开了中国石油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油的历史。

  独山子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曾与甘肃玉门、陕西延长同称为中国最早的三大油矿.

  1935年,有“中国甘蔗制糖之父”之称的原顺德糖厂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甘蔗制糖厂,这个中国最老、也是最大的甘蔗制糖厂后来发展成现在的顺糖集团

  薛广森,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于顺德龙江。17岁去香港在船厂做工,学成一手出色的机械技术。薛氏借为停泊珠江的英国油轮“青龙号”检修机械的机会,设法将船上的柴油机全面拆卸,绘出图纸,测得数据,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在1915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柴油机,不久就成批投产,引起国外工业界人士的惊异。

  十九世纪清朝末年的1898年,第一台美国“老狗”牌(NEWHOME)缝纫机输入中国;1910年,美国胜家缝纫机从上海、广州等口岸大量输入,很快垄断了这些地区的缝纫机市场。

  1928年,上海龙华人计国祯力求改变这种局面,他曾预言:“将来有一天,每家女儿出嫁,都要有一台缝纫机做陪嫁!”于是他开设了胜美缝纫机厂(取名“胜美”是要胜过美国,胜过“胜家”),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家用缝纫机,开创了中国家用缝纫机工业的起点。

  "民生"艦停泊在江南造船廠內的照片,注意當時的習慣是把艦名寫在艦尾/良友畫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14 15:34:36|只看该作者
"民生"艦停泊在江南造船廠內的照片,注意當時的習慣是把艦名寫在艦尾/良友畫報


  
  建设集团前身──汉阳兵工厂铁厂全景



  辛亥革命后之汉阳兵工厂 鳞次栉比的厂房,高高的烟囱冒着浓烟,在当时可是一派繁荣景象的写照。闻名全国的“汉阳造”步枪就是在这里生产的



  7.63毫米毛瑟手 枪 俗称“驳壳枪”、“自来得手 枪”,
  有半自动、全自动两种,汉阳兵工厂仿德国7.63毫米
  手 枪大量制造,是"旧中国" 下级军官和特种兵常用兵器



  “汉阳造”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湖北枪炮厂仿德国88式
  毛瑟步枪并加以改进,定名为“汉阳式”步枪,俗称“汉阳造”。
  该枪坚固耐用,易于制造,直至1943年停止生产,是"旧中国"军队
  装备的主要兵器。汉阳兵工厂也因此名扬天下


  柏格门冲锋枪 俗称手提机关枪,汉阳兵工厂于二三十年代
  仿德国柏格门冲锋枪制造。该枪是"旧中国"军队较先进的步兵武器



  汉阳炼钢厂的兵工学家──徐建寅,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翻译家,
  曾任汉阳钢铁厂总办,汉阳炼钢厂总办侯补道。1901年3月31日在汉阳
  实验无烟火 药时发生爆炸,徐等13人以身殉职



  1920年6月3日,江南造船所建造的第一艘出口万吨轮"官府"号下水
  上海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其中第一艘“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

4# 金佛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14 15:34:56|只看该作者
原鸿生火柴厂(后改为苏州火柴厂)厂门
  
  “中国实业大王”的骄人业绩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的十几年间,刘鸿生不仅在煤炭业取得辉煌成果,而且在火柴、水泥、码头、货栈、纺织、搪瓷等行业里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原鸿生火柴厂(后改为苏州火柴厂)厂门
  
  当中国还盛行有毒自燃的黄磷火柴的时候,1920 年,刘鸿生就斥资12万元,在苏州开办了鸿生火柴公司,高薪聘用外国技师和留美化学博土,生产安全火柴。他决心与瑞典的“凤凰”、日本的“猴子”火柴竞争。1934年,他兼并了长江沿岸“裕生”、“燮昌”、“大昌”、“耀华”及杭州“光华”等7家中小火柴厂,成立了大中华火柴公司。他的商战方略是用“产销联营”方式分割市场,缚住同行手脚,如成立“华中地区火柴产销管理委员会”,其限制区域包括苏、浙、闽、皖等8省。他又用“联华制夷”和“联夷制夷”战术,各个击破洋商。比如他与美商联合,实行产销管理后,迫使东洋“猴子”就范,有效地限制了日资火柴在东北、华北、鲁豫地区发展,以巩固国产火柴较稳定的销售市场。不久,“大中华”的资本激增至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火柴公司,刘鸿生也被人们冠以“中国火柴大王”称号。



  1920 年,刘鸿生在发展火柴业时,还抓住了“一战”后上海将发展成为东亚最大商埠而需要大规模建造各种建筑的机遇,决心投入巨资兴办水泥厂,与唐山马牌(华资)、大连龙牌(日资)水泥争高低。为此,他首先在国内水泥市场作了充分调查,认为华资水泥生产不足,供不应求;国外水泥运输成本高,售价高昂;另外,制造水泥原料中煤炭是要项,而他有的是煤。因此只要他生产的水泥质量过关,不愁没有市场。接着他还专程出国考察。第一站是日本,不料吃了“闭门羹”! “东方不亮西方亮”。他偕妻直奔德国,终于购得德制成套设备,并了解了整个生产流程和关键所在,甚至还偷记了水泥煅制中的各项化学变化的公式。他回国后,即在同年9月,在上海龙华创办了上海水泥公司。他用重金挖来湖北一家水泥厂一流的德籍工程师,又大胆聘用曾留美、留德的中国工程师,解决了转窑中水泥熟料结块这一关键技术问题。他的“象牌”水泥经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检验完全合格,很快赢得了市场,在全国形成了“龙”(东北)、“马”(京津)、“象”水泥产品鼎足三分的局面。
  
  刘鸿生在水泥商战中又使出了“联华制夷”的杀手锏。他与生产“马”牌的唐山启新水泥厂“产销联营”,达成划分销区、稳定价格的协议,于是一“马”一“象”联合起来了。他们乘“五卅惨案”所掀起的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终于迫使那条“东洋龙”销声匿迹。接着南京中国水泥公司“泰山”牌异军突起。刘鸿生运用“采销联营”方法,“马”、“象”、“泰山”三家再次分割市场,平抑售价,使得各家都能产销两旺,皆大欢喜。其时,三家公司生产的水泥约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85%以上,完全主宰了中国水泥市场。
  
  
  上海水泥厂



  刘鸿生“托拉斯”大楼容貌
  
  1930年,刘氏托拉斯雏形以“刘鸿记帐房”名称公开于社会,并在四川路上建造了一幢“企业大楼”(即今四川中路33号)。刘氏的煤矿、码头、火柴、毛纺织、搪瓷、银行、保险诸业的办公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医务所、总账房等,都安排在该大楼里。顶层8楼,则是刘鸿生的新公馆。



  1865年9月20日,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以4万两银在虹口买下美商的旗记铁厂,并将苏州洋炮局的部分机器和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以上海洋炮局并入铁厂,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造办经费54万余两,以后屡加扩充,由清政府指拨上海海关税收的二成作为常年经费。雇用工人 2000多人。1867年搬到高昌庙镇,扩充设备,建有机器厂、洋枪楼、汽炉(锅炉)厂、铸造厂、轮船厂等。占地70余亩。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 药厂、无烟火 药厂等。该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机械学校,培养技术人员,翻译与军事、工程有关的书籍,也有少量的史志和政法方面的书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6-14 15:35:23|只看该作者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江南制造局,这座由曾国藩和李鸿章一手缔造起来的近代军工厂位于上海高昌庙,是清末中国重要的军火生产基地。早在速射炮问世后不久,这里的技术人员就敏锐的注意到了这种新式武器。
  
  1890年(光绪十六年),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麒祥向两江总督李宗羲报告,要求仿制一种新式火炮:
  “……泰西各国所用枪炮,巧样百出,日新月异。查有德国克鹿卜厂所造新式全钢后膛快炮一种,与英国阿姆斯脱朗厂所造异属相同,较平常炮位每放一出,可以放至四五出,灵捷异常,以之安置炮台、兵轮,洵称利器。职道麒祥前在外洋,曾经见过,兹与华洋各匠再三讨论,拟由职局设法仿造。第此种后膛新炮,其中关键各件,均系紧密凑合,曲折甚多,若凭空摹绘图式,范模试造,诚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拟先由外洋购买快炮一尊来局作样,以便逐件拆开,仿照制配,庶有把握……”。



  江南制造局甲午战争后生产的150mm速射炮,外形和120mm炮类似
  
  从这份报告可以了解到,江南制作局请求仿制的是一种“平常炮位每放一出,可以放至四五出”的速射炮,准备采用的仿制方法是,购回一门国外的速射炮,然后逐件拆开,对所有的零件进行一一复制,最后再把这些零件组合起来装配成大炮。在不能完全掌握速射炮具体生产技术的情况下,这不失是一种可行的仿制方法。
  
  两江总督对这份报告相当感兴趣,在批准了江南制造局请求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火炮的质量,要求:“妥慎筹办,认真讲求,务与外洋快炮一律坚利以资得力”。当时西方生产速射炮的主要是英、德两国,在经过一番比较后,江南制造局最终引进了一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的 “全钢后膛快炮”,“逐件拆开,照样制配”,由此开始了中国制造速射炮的历史。
  
  江南制造局的报告最初准备仿制的是100磅子全钢后膛快炮,也就是6英寸口径的速射炮。但从后来实际的生产情况看,仿制出的是40磅子快炮,即120mm口径的速射炮。



  "操江"號運輸艦
  
  兵 船/運輸艦,上海江南製造局建造的第二號艦,1869年五月完工,造價83,305.9兩;與"惠吉"為同級艦. 所有船殼機具都為自製,是中國第一艘自製的“暗輪”船(即螺旋槳在水下的輪船). 本艦亦為木質船身無裝甲,長180呎,寬27.8呎,吃水9呎;排水量950噸,載貨六百四十噸;425匹馬力航速約 9節. 裝備四門160公釐口徑砲;乘員91人,首任管帶為馬复震.



  清軍時代的"平遠"艦照片則極為罕見這是甲午戰前 "平遠"艦停泊於旅順黃金山下的照片,艦體尚是早期的黑色塗裝.
  
  鋼殼巡洋艦,為福州船政局參考"超勇"與"濟遠"首次自行設計建造之全鋼甲軍艦;她是福廠之第廿九號艦,亦為19世紀末中國造船工業的登峰之作.
  
  本艦於1888年1月29日完工下水,造價52萬4千兩. 艦身長197呎,寬40呎,艙深21.25呎,吃水13.1呎;排水量2,150噸,最厚處裝甲8吋;兩部主機2,30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0.5 節. 乘員145人,管帶為都司階;艦艏裝備一門254公釐Krupp主砲,船舯后方兩側各裝備一門150公釐Krupp砲,另有八門3磅(47公釐)砲與四支 18吋魚雷發射管.
  
  本艦原名"龍威",在建造時尚屬福建艦隊;完工后於1898年的五月十五日由船政學堂管帶林承謨率領首次出海試航. 不過於當年的12月12日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經上海時視察本艦后卻對之甚為中意,李鴻章遂於1890年5月16日將其調往北洋艦隊服役,同時配合北洋其它各艦之名改為"平遠"號,首任管帶為李和.


  "平遠"艦艦艏景,其10.2吋主砲顯得碩大無朋./US. Naval Historical Center
  
  
  
  本艦原名"龍威",在建造時尚屬福建艦隊;完工后於1898年的五月十五日由船政學堂管帶林承謨率領首次出海試航. 不過於當年的12月12日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經上海時視察本艦后卻對之甚為中意,李鴻章遂於1890年5月16日將其調往北洋艦隊服役,同時配合北洋其它各艦之名改為"平遠"號,首任管帶為李和.
  
  本艦1894年9月17日年參加黃海海戰時曾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兩彈(中央魚雷室及左舷發射管部位各擊中一彈,炸斃兩人)本艦亦中彈起火. 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衛港本艦與其他受困清艦共十艘同時向日軍投降,當時管帶仍為李和.
  
  日軍接收"平遠"艦后仍沿用原名,只是在日文中"平遠"的發音成為"Hei Yen",於三月十六日將艦籍編入日本艦隊,1898年三月廿一日再改列為一等砲艦. 日人曾將"平遠"的副砲改為英製6吋砲並當成訓練艦使用.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本艦為日本第三艦隊第七戰隊之一員,於九月十八日砲擊金州灣俄軍要塞時在鳩灣洋面觸俄國水雷而沉沒(兩個月后"濟遠"艦在同一地點觸雷沉沒).
  
  
  
  福州船政局自行设计制造的“平远”号,1888年1月29日完工下水。



  1920年中国造的万吨轮船就出口美国了,还一下子出口了4艘。

6# 青城山
 teienke 发表于: 2006-6-14 16:42:15|只看该作者
内容丰富,材料翔实,佩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阿斌 发表于: 2006-6-18 10:22:24|只看该作者
有看头哈,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0 10:01, Processed in 3.993607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