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2年中暑、缺水、事故,外卖骑手倒在高温下

 [复制链接]
源自:新周刊
  骑手们在40℃的烈日下,争分夺秒地抢单。/视觉中国
⊙作者:戈多

  7月13日傍晚,一则关于“骑手小哥得热射病致死”的快讯,出现在江苏常州的新闻里。
  新闻关于外卖骑手的个人信息、具体情况介绍寥寥无几,我们只能看到:在常州二院收治的热射病患者中,有一位是外卖小哥。不幸的是,他在被送入医院的时候,已经没了呼吸。
  很快,这条新闻便被淹没在洪水般的信息流里。在红色高温预警四处闪烁、热射病频上热搜的一周里,这样的信息,似乎很难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地的数百个骑手群里,陆续出现关于“重度中暑”“骑手被120抬走”的消息,骑手们的愤怒、伤心、恐慌,没有停息。
  骑手中暑的消息,陆续出现。/短视频截图
  几秒钟的短视频,是骑手们了解同行生存状况的主要渠道。
  高温导致的事故发生后,一些外卖站长会要求骑手们“保持沉默”,因此,骑手们只能通过“没头没尾”的视频,加上同事那里的传闻来了解情况。
  对于外界而言,关于骑手们高温作业的消息,则几乎为零。
  7月16日,2022年的三伏天正式开启。之前的两周内,全国多地气温超过40℃,部分地区超44℃,不少地方的体感温度超过50℃。截至7月14日,全国共有71个国家气象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新闻里说,这场高温的影响人数超9亿。
  在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下,“出门约饭”成了很多人口中的“生死之交”。为了避免室外的超级热浪,越来越多的人抱着“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的心态,转而在外卖平台上下单。
  7月17日的全国高温地图,多地超40℃。/中国天气网
  然而,对于全国上千万名外卖小哥来说,在超过40℃的烈日下争分夺秒地抢单,无异于在做一次次的赌注。
  这些高温中“豪赌”抢来的订单,配送费最低可能只有3元。
  连日来,新周刊记者多次致电外卖平台,对于高温补贴一事,客服表示:相关事宜,需跟各地代理商、站长咨询。新周刊记者致电广州某外卖平台站点,对方挂断电话,未给予明确答复。

烈日下的1300万骑手
  “出门半小时,感觉身后背了一个龟壳,壳子里一直在疯狂下雨。”来自重庆的骑手阿杰,对新周刊记者如此形容高温天气带给他的感受。
  重庆,是全国地势最为复杂的城市,由于高低错落的山形地势,这里的导航时常失效,“明明地图显示已到达目的地附近,但实际上可能与要去的地方差了十几层楼的高度”。
  即使对于重庆本地人,找路也并非易事,尤其在40℃的高温下,人在这座“8D迷宫”里会轻易迷失。如果找不到电梯,骑手爬七八层楼也得独自“受着”。短视频平台上,有外卖小哥自曝“一小时只送了一单”,拍摄视频时,他已经喘息困难,微弱的声音被巨大的蝉鸣声所覆盖。
  这些“豪赌”来的订单,配送费可能低至3元。/受访者提供
  气温超40℃,到底有多热?
  如果在城市没有遮蔽物的广场上,骑车一圈后,就能感到地面“如同火海”。从地表蒸腾上来的一波波的白色热浪,肉眼可见,像是火山倾泻流淌的岩浆。
  上午9~10点,太阳开始“作妖”,这也是一座城市成为“蒸笼”的转折点。
  气温一旦超过34、35℃,人的眼睛就会在太阳下难以睁开。如果不戴墨镜,骑手的视线会是白花花一片,“眼睛会痛”,在路上飞驰的危险性大幅升高;如果戴上墨镜,墨镜上下的缝隙又会形成一个狭小通道,经过的气流速度很快,同样会“蛰痛”眼睛。
  于是,90%的骑手都不会戴墨镜,所以必须训练在强光、强热下“睁眼”的能力,以及毅力。
  来自杭州的众包骑手阿强告诉新周刊记者,在过去11天里,他曾中暑4次。
  路边中暑的外卖小哥。/短视频截图
  第一次中暑,是在7月初的一个中午,刚送完餐,他在马路沿歇息了几分钟,站起来的一刻,他感到头晕脑胀,四肢瘫软,身体一下成了失去骨架的烂泥,小腿颤抖着快要下跪。很快,他开始呕吐,前一天的食物如洪水般快速涌出。
  由于阿强所租住的房子离外卖地点23公里,骑电动车回家最快也需要45分钟,阿强只能选择就近的地方歇息。去便利店里买了几瓶冰水后,他喝了一瓶自带的藿香正气水,走进附近的一座小公园,在树下的一个长椅上,躺倒。
  他不敢让意识放任自流,虽然眼皮已经合上,但他在心里不断告诫自己,如果睡着,就可能会让“中度中暑”发展为“重度中暑”,从而丧命。
  此后的10天内,阿强陆续中暑3次,其中伴有昏迷、抽搐、意识不清,以及呕吐、高烧等症状。
  “体感50℃,吸到嘴里的空气都是热的,气管很闷,呼吸困难,还有,肺啊肝啊,比身体表面更为灼烧,尽管皮肤才是太阳直射的地方。”阿强对新周刊记者如此回忆。
  这种感受,几乎每一位高温地区的骑手都有所经历──内脏像被放在一口沸腾的大锅里,反复煎煮。
  “气温不低,体感温度更高”。/unsplash
  7月14日,阿强决定放弃“午高峰”的送餐工作,他想了想,男人30岁,比赚钱更要紧的,是命。
  这不是阿强个人的“躺平”选择,群里大部分的众包骑手,都已经放弃了“中午送餐”这个选项,他们大多下午四五点后出门,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左右。他们告诉新周刊记者,一次中暑,可能要换来两三天的休工,“得不偿失”。
  但对于专送骑手来说,众包骑手的“午间退隐”已然令他们羡慕,对他们而言,送餐时间没有自由,平台要你上,你就得上。
  专送骑手的工作时间段是固定的,有4个班次,中午再热,也得跑,没有拒单的权利。
  比起烈日,更大的问题是,骑手们该如何应对商场、餐厅和室外高达20℃以上的温度差。
  骑手在哪里?在奔往送餐地点的烈日下。/微博图
  去年,“甘肃白银极限马拉松事件”让一些骑手对“失温现象”有所耳闻,如果运动造成人体流汗、湿度加大,而外界气温突降,可能会导致身体散发热量的速度快于产生热量的速度,这时,人就可能会出现失温。
  失温,意味着心脏、神经系统和一些器官无法正常工作,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心脏和呼吸系统完全衰竭。
  这种恐惧也是被写进骑手的“高温警示”里的──“如果短时间内未能排汗,会造成死亡”。这份高温警示,平台会提示、站长会发、骑手所在的工作群里也能看到。
  危险是危险,但是该进的时候还是得进,毕竟,没有什么让身体“过渡”的方法和可能。
  高温警示:“如果短时间内未能排汗,会造成死亡。”/受访者提供
  对骑手们而言,进入商场的一瞬间会有一种“续命般”的舒坦,但很快,人会感受到毛孔的极度收缩,身体也随之感到不适、乏力。出商场的时刻,则会感到突如袭来的眩晕,视觉还可能会短暂消失。

“去奶茶店讨冰块”
  想要在极端高温天气下“保命”,骑手们必须要开动脑筋,自行寻找降温解暑的技巧。
  藿香正气水,是所有骑手出行前的标配。有一位江苏的骑手对新周刊记者透露,过去一周里,他每天平均能喝3瓶藿香正气水。
  气温太高时,有的骑手会去奶茶店讨冰块。/微博图片
  喝水也是一个问题。
  高温天气下,骑手所需的水分比其他季节暴增了几倍。群里的多位骑手对新周刊记者表示,自己用于购买冰水的钱,为5元到十几元一天。1L装的冰镇矿泉水,一天可以消耗5桶。
  “奢侈”一点的小哥,则会去蜜雪冰城门店购买4元一杯的柠檬水,倒进自己的杯子,然后放入保温外卖箱里。“柠檬+糖”的组合,可以加快平衡人体的电解质,比矿泉水有更好的消暑作用。
  不过,以一天购买4~6杯的数量计算,一天光买水的成本就高达20块钱,即使是“穷人快乐水”的蜜雪冰城,也不是所有骑手都能拿得出手的一笔开销。
  入行多年的骑手大哥,则拥有更节俭的方法让自己喝到冰水──出门前带一个大的保温壶,装上水,送餐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奶茶店“讨”冰块。通常,奶茶店的服务员会好心地给骑手们“铲冰”,这样一来,一个月就可以省下骑手几百元的喝水开销。
  然而,直接吞下冰水是危险的──杭州的老骑手阿强告诉新周刊记者,长期暴晒在烈日下,一定不能直接猛喝冰水,否则,会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升高,弄不好还会进医院。他通常会等水里的冰块化得差不多了,再小口喝下。
  即使是“穷人快乐水”蜜雪冰城,也不是所有骑手都喝得起的。/微博图
  虽然骑手们都会疯狂喝水,但却很少上厕所,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喝下去的水分全都变成了汗液排出,洗刷骑手的后背。等到气温渐凉,一些骑手的衣服上就会出现一层盐粒,都是汗液结的晶。
  白天送餐的时候,一些骑手会选择防晒冰袖,防止晒爆皮。群里有骑手说“戴上冰袖,就像是涂了酒精,凉丝丝的”,但有的骑手却很不喜欢冰袖──不透气,闷、痒,“还不如直接掉两层皮”。
  如果骑手把电动车停在街边,进餐厅取餐,几分钟后回来,“座椅可以把屁股烫出痔疮”。
  来自浙江金华的骑手林立告诉新周刊记者,他的方法是在车上带一桶几升装的自来水,把水直接浇在滚烫的座椅上,不到一两分钟,水珠全部蒸发,座椅温度也会随之下降。
  等到气温渐凉,一些骑手的衣服上就会出现一层盐粒。/受访者提供
  有的骑手则会在拼多多上下单“防水反光”的铝箔隔热坐垫,比起容易吸热的皮垫座椅,效果要好很多。
  高温下,手机也会经常罢工,突然死机、耗电量加速、发烫,是骑手们常常遇见的问题。如果把手机放在太阳下晒一会儿,就秒变“烫手山芋”。
  正午烈日下,手机屏幕反光,骑手在没有遮蔽物的地方很难看清屏幕,所以很多骑手选择在头盔下再戴一个鸭舌帽,专门用来遮挡阳光,查看手机。
  林立告诉新周刊记者,今天夏天伊始,群里新来的一位骑手提出,要在电动车上支个伞篷,可以避免太阳直射眼睛。但没跑几天,这位小哥就在一次送餐时被交警拦住,拆下了他的伞篷,把他拉去路边的岗亭,观看了半小时的交通安全教育片。
  一些骑手会选择防晒冰袖,防止晒爆皮。/视觉中国
  关于高温的警告,也并非完全没有。
  在站长所管理的骑手群里,在外卖平台App上,红色高温警示、橙色高温警示没有缺席过,“需要休息、警惕”的细则特别明确,一切遵循“生命至上”的守则。
  但在“温馨提示”的规则最后,有一行重点句子──本提醒仅用于天气预警,不涉及天气红包和违规免责。
  “本提醒仅用于天气预警,不涉及天气红包和违规免责。”/受访者提供

高温补贴,没到手
  博物馆的房顶被晒化、鸡蛋一打出来就变荷包蛋……尽管今年多地的高温极值已然赶超往年,但所有骑手都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
  高温补贴,没有到手。
  来自湖南的专送骑手老吴对新周刊记者说,在他刚入职的头两年,也就是2017、2018年的时候,高温补贴是一笔固定的数额,夏季七八月份,300元的月补贴被明确地写在工资单上。
  从2020年开始,高温补贴开始变成了一种“花头”,被分散在各种规则复杂的“挑战游戏”里。
  2021年,某外卖平台推出了“清凉一夏,夏季活动冲单奖”,原本法定的高温补贴,变成了从“企业关怀”而出的“挑战赛”“夏日特别活动”。
  2017、2018年,高温补贴是一笔固定的数额。/受访者提供
  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对2004年的“高温津贴”条例作出了修订。《办法》的第十七条规定:
  35℃以上高温天气,用人单位需要向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也就是说,高温补贴,具有法律效用。
  根据最新的标准,江苏省与浙江省的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月300元;山东省的室外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的津贴为200元;陕西省的高温津贴为每人每天 25元。尽管各地标准不一,但都有明文规定的“高温津贴”。
  此外,《办法》强调: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也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然而,对于成百上千万的外卖骑手,别说拿到遵循国家标准的高温补贴,就连福利性的“药物”“饮料”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2020~2021年期间,各大外卖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包含高温津贴的“挑战赛”,看似是一种给骑手的“变相补贴”,但规则却远比表面上来得复杂。
  高温补贴开始变成了一种“花头”,被分散在各种规则复杂的“挑战游戏”里。/受访者提供
  规则要求,众包骑手满足3个周期的挑战,可获158元的奖励;需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规定的订单数额,这些时间,往往是大多数骑手不愿意接单的时间段──如气温最高的正午、单数较少的上午。
  一单的天气补贴,从五分钱到几元钱不等。/受访者提供
  根据多个群的骑手反馈,几家大型外卖平台,今年推出的是名为“天气补贴”的奖励。
  一单外卖的“天气补贴”,从5分钱到几元钱不等,以几毛钱的补贴居多,而且并非单单都有。
  一位骑手对新周刊记者透露了自己和兄弟们的观察:如果天气太热,午高峰愿意配送的骑手太少,天气补贴就会出现,“平台一旦消化了这些订单,就会取消补贴”。
  这种关于高温补贴的“游戏”,在今年也销声匿迹了。/视觉中国
  但来自湖南的骑手老吴反复强调,“天气补贴跟高温补贴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新来的年轻骑手,不明就里,接受了”。
  实际上,天气补贴不是外卖平台的新福利。两三年前,各大外卖平台就有针对恶劣天气的各种补贴,寒潮补贴、雨补、雪补,约等于现在的“天气补贴”。
  来自深圳的大雄,对新周刊记者说,比如暴雨前,订单的“天气补贴”会叮叮叮地提示,他冒雨送了一单,“没等雨全停,补贴不见了”。
  管理骑手们的代理商、站点,也不断出台鞭策大家“对抗高温”、继续工作的办法。
  安徽骑手浩浩对新周刊记者说,他所在的站点,一个月完成1500单,可获600元的高温补偿,但要求出勤30天,每天在线时间不低于10小时。
  毫无间息地连轴工作,才能拿到这600块。/受访者提供
  算下来,要达到这个标准,骑手需要工作12小时左右,早上8点出门,晚上10点收工,并且30天内,绝对不能中暑、不能生病。
  实际情况是,站长只会笑话你:孩子,从哪儿看的啊你?/受访者提供

高温补贴,该由谁发?
  维护“高温补贴”,骑手们努力过。
  四川乐山的骑手一辉告诉新周刊记者,同事曾给所在平台的客服致电,询问高温补贴事宜。客服温和礼貌,在表达了对骑手的关心后,“略带抱歉地说:具体补贴请等待平台通知”。
  次日,这位骑手被站长封号,丢掉了工作。
  新周刊记者多次致电外卖平台外卖骑手的客服,客服均表示:需要跟各地代理商、站长咨询。新周刊致电广州某外卖平台的站点,站长听到“高温补贴”四个字后,立即挂断电话。
  新周刊致电广州某外卖平台的站点,站长听到“高温补贴”四个字后,立即挂断电话。/微博图
  那么,到底是谁来发放高温补贴?这个问题,指向了骑手与外卖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通常,专送骑手是指由第三方配送公司负责招聘和管理的骑手;众包骑手是指,通过外卖平台的骑手App自行注册的骑手。
  骑手分为专送骑手和众包骑手。/受访者供图
  无论是专送骑手还是众包骑手,与外卖平台之间,都隔着“外包公司”。
  例如,在采访了全国多省多地的外卖骑手后,新周刊记者发现,不少区域的专送骑手迫于站点的压力,注册了个体工商户,不知不觉成了“小老板”,因此,骑手与劳务公司之间的关系从“雇佣关系”转为了“合作关系”。
  骑手签约的“劳动合同”也实则为“承揽协议”(承揽合同关系并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实则为“承揽协议”。/受访者提供
  此外,骑手还要面对其他层层“分包公司”。一个普遍现象是,给骑手发放工资的公司,与骑手所签约的公司为不同的两家公司。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高温补贴”问题,其实难以向具体的一方追责。
  拿不到手的高温补贴之外,骑手们以往的难题仍旧存在──“路上开得快一点,被罚超速;开得慢一点,顾客催餐;一天3块钱的保险,可能也会被偷梁换柱。”
  “高温补贴不应该加任何砝码,不是吗?”电话另一头,大雄问新周刊记者。
  (应受访者要求,全文所有名字均为化名)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金沙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金沙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金沙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金沙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金沙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金沙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美国“芯片法案”迟滞 严重影响半导体公司扩产计划 汽车工业蓝皮书: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57.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1:41, Processed in 0.280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