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327|回复: 1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4-10 19:11:1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古蜀时期的原始宗教与历法

 [复制链接]
.  刘道军 刘红 

  
  不同时期的蜀地有着截然不同的原始宗教,而历法也随之改变,它们应该有着必然联系。考古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原始宗教与历法之间相互的辩证关系。古蜀地区的原始宗教意识是从月亮崇拜、太阳崇拜演变而来的,除了最初的日月崇拜只是单纯的自然崇拜外,后来都受到历法的影响与制约,因为历法是由太阴历向太阳历与阴阳合历发展的。
 
  一、日月崇拜与图腾崇拜
 
  宗教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曲折反映。原始宗教曾经是原始社会的主流文化。最初的原始宗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主要是对日、月、山、火、水、天、地、星辰以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崇拜。古人认为它们都是由神灵操纵着的。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注意到的第一个天象应该是日夜交替,太阳和月亮就成为古人首先崇拜的对象,因此,世界各地普遍崇拜日神和月神。古蜀人也不例外。《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及《淮南子》中关于尧时十日并出害人的记载,都是把太阳当成有意志的神灵来看待的。既然是神灵,就要祭祀。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崇拜日神的记录。《礼记·祭义》记载:“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暗。”可见夏商周日神都是被作为主宰上天的神来崇拜的。《山海经》等文献不仅记载有“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也有关于“常羲生十二月”的神话传说的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山海经》和《楚辞》等文献记载的神话是以中国南方流传的为主,因此,在古蜀地区有很多考古发现与之相呼应。
 
  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太阳形器物或图案等许多考古材料,包括“太阳形器”、“太阳神树”以及有着太阳形图案或符号的青铜“神殿”、铜挂饰、边璋、人面鸟身像等文物,都说明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其中青铜“太阳神树”更与《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十日神话”、“金乌负日”等神话传说相符合。而有着太阳形图案或符号的考古材料,却并不是三星堆文化所独创的。因为在其它的考古发现中经常遇到,比如:黄河流域上游与中游的辛店文化和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以及青海广西、江苏、内蒙古等地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岩画上面都有太阳形图案或符号。这些都说明在原始社会各地先民普遍的自然崇拜中,太阳崇拜是主流。
 
  正如用金乌代表太阳一样,古蜀人用“蟾蜍”代表月亮的习俗,也是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向抽象的“图腾崇拜”发展的结果。图腾作为族徽和氏族的标志,还被看作氏族的祖先和氏族的保护神。“图腾”一语源于印第安人的土语“totem”,意思是“他的亲族”,在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中比较多见,如《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氏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这里所谓的云、火、水、龙、鸟都是当时氏族的图腾。再如《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可能就是商氏族的图腾。另外,姓的由来也可以看出图腾的形迹,如姜姓以羊为图腾,风姓即凤。因此,古蜀时期的部落或首领的名称,也反映了古蜀人是以鸟为图腾崇拜。无论是蜀王鱼凫,还是望帝杜宇,都是古蜀人鸟图腾崇拜这一特征的体现,因为有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蜀人闻子规啼而思望帝的传说,而鱼凫也是一种鸟。
 
  二、月亮崇拜与历法出现
 
  古蜀人崇拜月亮的习俗,不仅在文献中有迹可寻,而且在蜀地的考古发现中也屡有反映,如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的石蟾蜍、石蛇等。因为蟾蜍和蛇的生活习性都是昼伏夜出,古蜀人很容易把月亮与蟾蜍、蛇联想到一起,尤其是蟾蜍,古人更是把它想像成月中的神物。如《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乌,而月中有蟾蜍。”有可能是由“蟾蜍”谐音演变而来,因此,古蜀人大概从蜀侯蚕丛时期就开始崇拜月亮了。但是由于三星堆文化中突出的太阳崇拜与鸟崇拜,使得这个时期蜀人的月亮崇拜反而不突出,其实这却表现了历法等科学进步的客观情况。因为三星堆文化突出太阳崇拜,可能反映古蜀人使用的是太阳历。直到金沙遗址文化时期,由于历法的发展,使得金沙遗址文化中太阳崇拜与月亮崇拜并重,表明这一时期使用了阴阳历。古蜀人崇拜日、月的习俗,在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这一典型文物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中心象征太阳,周围的12道旋涡状弧形光芒,则象征12月,既反映了古蜀人的日、月崇拜并重,又体现了古蜀人使用的是一年十二个月的阴阳历。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阴阳历一直在使用。因此秦统一天下以后,蜀地的日月崇拜得以风行全国。这从后来汉墓出土的画像砖、画像石上的金乌与蟾蜍形象可见一斑。
 
  宗教崇拜、神话传说与科学往往是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不同认知。在原始人类的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中,日、月崇拜以及日神、月神的神话传说,对于历法和其它科学的产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没有原始人类对于以日、月为代表的天象等自然现象的崇拜和关注,就不可能产生由天象观测而导致的历法等科学。对于古蜀人来说,也是如此。
 
  三、太阳崇拜与历法发展古代很多地方使用原始的太阳历,所谓“太阳历”就是以太阳周年运动变化周期(回归年)为基础制定的一种历法。简称阳历。各地使用的各种太阳历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太阳崇拜的影响。如远古羌戎创造的“十月太阳历”曾经在后来的彝族中使用并流传,远古由亚洲经白令海峡迁去美洲的印第安人部落族系之一的墨西哥玛雅人创造了十八个月的太阳历,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罗马等许多地方则使用十二个月的太阳历。三星堆文化中体现的就是太阳历。最能体现古蜀人使用太阳历的是三星堆文化中一龙十鸟的青铜神树,它不仅与《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十日神话”、“金乌负日”等神话传说相符合,也体现了古蜀人的太阳崇拜与使用的太阳历。与三星堆青铜神树一样,三星堆青铜神殿与金沙太阳神鸟也都是体现古蜀人太阳崇拜的典范,虽然它们所体现的太阳崇拜是一脉相承的,但所体现的历法却又不同。其中青铜神树体现的是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而青铜神殿所反映的一年为十二个月,已经初具阴阳历的雏形,正是二者的过渡。
 
  青铜神树体现的是一种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的古蜀历法,首先是受到夏历的影响。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罗马等许多地方使用十二个月太阳历不同的是,夏代的历法,由于受到“十进制”的影响,把一年分为10个“月”也是极有可能的。因而,崇拜太阳的古蜀人把一个太阳回归年10等分也是正常的。在生产和生活中,在劳动或计算的时候,都要用手计数,因此就有“五”和“十”两个计数单位。据吾师段渝教授研究,古蜀人有着尚五的宗教观念和生活习俗。结合“十日神话”所代表的“十个月”的太阳历就可以知道,既然“十个月”为一年,那么“五个月”当然为半年。也就是说,年代约相当于商代的鱼凫氏已经掌握了“二分”或者“二至”的测量方法,正如同商代那样,有了“春”和“秋”的概念,当然还没有“四季”的概念。因为在殷商的甲骨文和金文上只有“春”和“秋”。但不同的是,商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出现闰月,有平闰年之分,平年一年里有朔望月12个,闰年有13个月。
 
  在三星堆与太阳有关的考古材料中,极少有表示10以上概念的图案。如三星堆出土的圆形铜挂饰,它的弧形旋转芒纹是最多的,也才九个;而青铜圆轮形器的芒纹只是五个;至于青铜神殿的顶部和屋盖上的太阳形图案,它们的芒纹是八个或者七个。绝对没有超过十个的。只有这个青铜神殿的顶部和屋盖上的太阳形图案是个例外,每面有3个,4面一共有12个,它应该属于三星堆文化晚期或末期。而且它们的芒纹都是直线的,而不是弧形的。说明它们都比太阳神鸟早得多,所以还没有那种特定的含义。
 
  虽然很多考古文化中都有太阳形图案,但是刚好是12个的却不多。如甘肃东乡出土的一件双肩耳罐上共画了12个太阳,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罐上也画着12个太阳。这些都不仅是与太阳崇拜有关,也应该与历法有关。但是,象青铜神殿的顶部和屋盖上的这种每面3个,4面一共12个太阳形图案的则更少。它似乎表示的就是一种分一年为4个季节、12个月的阴阳历。古蜀历法并不是从太阳神树代表的一年十个月的较原始的太阳历直接演变成太阳神鸟所体现的成熟的阴阳历的,而是有一个过渡的历法,就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殿所体现的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这正是太阳神树所体现的一年十个月的太阳历向金沙太阳神鸟所代表的阴阳历的过渡。
 
  四、日月崇拜与历法进步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形象生动地显示出古蜀人崇拜太阳的象征意义和神话色彩。在“太阳神鸟”的图案中,内层中心象一个旋转的火球,又象一个正在运转着的太阳;它的12条弧形齿状物,象太阳发出的12道光芒。这表现出古蜀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
 
  古蜀人崇拜月亮的习俗,也可以从“太阳神鸟”外观形象上感受到,它内层的12道旋涡状弧形光芒,很象12轮弯月,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古人为了能够区分月亮和太阳的图形,一般采用圆形表示太阳,用弯月形表示月亮。如世界各地出土的考古材料上的“日”、“月”图形和符号以及原始的象形文字中的“日”和“月”都是这样的。
 
  整个“太阳神鸟”金箔,也具有历法科学含义,主要体现在它的飞鸟和太阳芒纹的数量上。飞鸟和太阳芒纹的数量分别是4和12,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们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外层4只逆向飞行的鸟,每只鸟对应3个月牙,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恰好说明每只鸟代表一个季节3个月,4只飞鸟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说明古蜀人已经有了四季的概念。它内层的12道旋涡状光芒,既象一根根象牙,也象一轮轮弯月,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4只飞鸟与太阳及12道月牙运行的方向相反,也形象地显示出岁月的流逝,四季轮回、年年月月周而复始。也说明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岁、时、月的概念及形成规律,已经知道“岁”与太阳运行有关,“月”与月亮运行有关,一年有12或13个月,使用的是阴阳历。如此成熟的历法,证明“太阳神鸟”至晚属于西周中后期的产物。
 
  再与金沙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印证,它的冠帽上有13道象牙形旋转状的冠饰,与太阳神鸟的不同之处正好说明了这个弧形冠饰表示的是一年有13个月,即这一年是闰年,即加了闰月,说明古蜀人已经有了平闰年之分。不论是太阳神鸟的12道象牙状芒纹,还是青铜立人像的13道象牙形冠饰,这里的12和13两个数字的特定含义,还可以由其他考古材料得到证明。12和13两个数字都仅仅是在金沙出土的考古材料中出现,而在比之更早的三星堆考古材料中则几乎没有出现过。
 
 
 
  刘道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源自:《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古蜀人的迁徙路 明代蜀王的地下宫殿
2# 四姑娘山
 何晓 发表于: 2007-4-15 20:22:3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仔细看了,收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3:57,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