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079|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蜀虎 发表于: 2007-4-15 22:02:5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姓氏巴蜀的敬(Jing4)姓

 [复制链接]
四川省南部县升中《马鞍山敬姓族簿》

马鞍山敬姓祖簿序言

  为人子孙,要不忘自己的祖宗。
  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马鞍山敬姓始祖敬大珂,妻李氏。约在明朝中期明世宗嘉靖年间,从剑阁县香城寺王母沟西沟,搬迁到南部县升钟乡马鞍山居住。生祖三子,长仕美、次仕文、三仕学,将女抱子,续四房罗映山,更名敬映山。名曰:敬家山四大房人。至今已有四百四十余年。
  子孙发展到二十二代,现有四百五十八户,人口1,528人,上进心强,历代都有官吏文人富裕农户。这都说明先祖之德,后人的博学成才,兴旺发达。处事公正、团结和睦、相互帮助、助人为乐。
  各房原来都有坟亭墓碑,记载祖先和后代,现因年久,坟亭朽烂被撤,墓碑风化不清。先祖的情况已不太明了,加之行政区域的划分,四房人已划归两乡三村,中青年人对四房人的房份不清,每房支系不明,生男安名字派混乱,高矮难分,早在一百年前,三房的老前辈敬国莆(一生教书)、敬心梧等组织编写敬姓四大房祖簿一本,记载各房正字派以上的十六代人。字迹工整清楚,由国莆家子孙保管至今。虽年久已烂缺四房,但长、二、三房齐全。这本书原来知道的人很少,经四房人共议,为了不失传,在天锡、天太献出这本老祖簿的基础上,采取查碑记、问老人的办法,续写马鞍山敬姓祖簿一本,使子孙世代知晓。

关于四川省南部县《马鞍山敬姓族簿》的几点说明

  一、说始祖搬迁来马鞍山,有四百四十余年的根据是什么?长房马家坪坟林,明故高祖敬德隆的墓碑,是奉祀男登贵祖,在大清嘉庆四年仲春朔八日立的,上面记载"文"字派以上的12代人。按照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一书,就是公元1799年立碑,至今已有201年,在这201年中,长房的子孙从"朝"字派往下安名,已发展到10代人的两个"尚"字派,这说明每20年就要发展一代人。以此推算上面12代祖宗要240年时间才能发展到12代人。再在240年的数字上,加"朝"字派以下的10代人的201年,就是441年。今年是2000年,减去441年,就是公元1559年,就是明朝明世宗朱厚聪的嘉靖三十八年。可能我们的始祖敬大珂就是在明朝中期,名世宗嘉靖年间搬迁来的。
  二、为什么要写马鞍山敬姓族簿。因为同姓之人很多,便于分别。我们的始祖生住在马鞍山下,死葬在马鞍山下,大家都说是老家头。是我们子孙的发脉地点,所以要写马鞍山敬姓族簿。
  三、我们这次续写族簿,主要是以老族簿为依据,把各房现有六代人叙述起来,主要是写住在敬家山的子孙。还有历代以来,搬迁出去不改名换姓的同宗子孙,我们无能为力不能叙述。
  四、这次续写由于年久,情况不够清楚,有个别地方难免出错,一旦发现及时纠正,特别是四房考证资料很少,不清之处很多,很不足意。望大家谅解。
  续写负责人:敬正永、敬承志
  各房续写人员:长房:敬宗荣、敬承荣,二房:敬正轩、敬天足,三房:敬国询、敬正贤、敬天太,四房:敬天法、敬天容
  校对:敬天义敬承志

公元二OOO年八月十八日



“苟”(gou)姓、“敬”姓族簿
  敬氏原系出皇帝之裔,春秋时卫通授业于述圣,子思子得闻圣学,西汉间敬参以忠直著阅数十传。
  始祖敬公讳保字仲安,原配罗老太君。明初居陕西凤翔府早掇巍科历宦。黄明敕授,吏部员外郎。历任建阳、临津县知县,后改迁剑阁王母沟今香城寺西沟,敬保坟是也。
  祖妣罗儒人生五子,长德隆、次德茂、三德明、四德新、五德用。五子,五房,五世孙。德明后裔敬钏,正德辛酉科举人,历任山东直颖沂州保祖十一世孙。
  德用后裔敬显荣,明太学生,历任云南昆明县知县。
  德隆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明分支龙孔山,敬家岩,生二子,长子文祥,二子文彬。祥之后分支阆中县复兴场黎家坝,迁居东溪沟,生子敬琰号妙清,次敬珩号国清。
  德新分支异县先世无传。
  德用分支白殿庙,黎家湾、敬家河、平乐沟,宛泉山,田家湾、敬家嘴、敬家湾,又分支碑毕庙、敬家坝老土地、敬家湾、观子簿、金魁垭。后由白殿庙几处分支潼川、三台县、江油县、汉州。由此观之虽年远世湮,祖宗之德化犹存矣如我。
  祖次德茂,扬氏生世佩氏未考,生敬琰,扬氏生耀廷,扬氏生二子,长子大珂,李氏生三子,长子仕美任氏,次子仕文扬氏、向氏,三子仕学敬氏。次大贵李氏、张氏、胡氏,生二子,长仕元任氏,次仕德宋氏。
  我祖长大珂迁居东观山,生三子,美、文、学,抱一子罗映山更名敬映山。
  我祖仕美号东溪,任氏生胤寿,生翰、佩、琏、攀、瑞,敬翰蒲氏生二子,长子友颜,府学生员,次子友曾。
  敬姓柏树垭公正碑中记载生男安名的字派:“文朝心国正,天宗承先泽。尚怀丕常志,崇学绍大贤。作述钟明德,思远锡鸿光。永保仁长久,履元延万世。”
  抄录修订人:敬国询、敬正永、敬正贤、敬正治、敬天法、敬天足、敬天太、敬承志

公元2OOO年六月初五日



四川省南部县保城乡原三房敬姓辈份
  四川省南部县保城乡早年有敬氏三兄弟,分住在上、中、下房湾,这三个村庄如今因修升钟水库的原故,如今的下房湾(在本地通常叫做“敬家坝”)已经不复成在了。此三兄弟似是如今南部县敬氏之源。(敬兴平提供)

上房湾
维朝崇显,承先志世代兴龙。

永盛家,开国元良中正学。

明延光大吉文华。

中房湾
朝上贤维宝,邦中志有明。

家声长继述,世泽跃荣仍。

炳蔚昭来许,丕承治国思。

下房湾(敬家坝)

兰体得泽长,洪基慎吕祥。

先女培才本,文明志光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拥有一双翅膀飞越老君山 2007-04-01日(上):朝陈毅元帅故居
2# 四姑娘山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7-4-15 22:04:5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蓬溪县《苟晖堂官堂宗谱》摘
  说明:敬晏先生自深圳寄来《苟晖堂官堂宗谱》,系四川省蓬溪县敬姓始祖苟晖堂官堂系的族谱,此谱修于1998年3月,全谱数十万字,有许多敬姓发源的记载,极为珍贵。限于篇幅,只摘其片断,供诸位同门阅读。敬元沭拜识。

《苟晖堂官堂宗谱》:本支敬(苟)姓后嗣分布情况
  数月远近清谱得知:苟姓出自河内郡,乃炎皇子孙因氏,凌氏之后裔,系唐朝大将军苟晖之嗣。元末清初,明洪武二年(1369年),我祖二人,一名曰苟欣、一名失其号。三人同行,奉诣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董家村入川,填实四川成都府华阳县。居不数十年,又移南部、梓桐、巴中、通江、阆中、剑阁……等处。至今发至各州府及省外。

《苟晖堂官堂宗谱》:永春宗官堂宗
  蓬溪县境内所居之敬姓,乃明朝中期的成化、弘治年间才有记载。但无谱牒细载之(因受献忠之乱而泯灭)。来川老祖仅二人,系亲兄弟也,乃敬轩举之子。故今川内敬姓皆属一脉宗亲。无二江二源二根二木可言。
  《苟晖堂官堂宗谱》:苟、文、敬、恭(本是一姓,共宗一家,一脉宗亲)
  我氏原自河内郡人.河内盛产苟杞,经草木为姓.故姓苟.皇帝后裔因氏,凌低奔苟突国而来「今之越南」,于苟旁加反文为敬字.到五代十国期之后晋(公元936年至946年),避后晋政权建立者石敬塘之讳,去文为苟,避宋翼祖讳者去苟为文。其著者莫如潞国公彦博.或又改氏为恭,恭犹敬也.直到大清干隆年间「约一七四零年」,苟莲峰(苟华南),进士起家,蜚声瀚菀,山右司衡,南沙出宰。「又大清同治皇妃名敬懿」。当时苟姓实为望族「贵族」也。皇帝御笔,于苟旁加反文,赐姓为敬。乃皇帝赐封,谁敢不遵吾族祖人虽接爱了其姓之写法,取左右两字为字也,号也,榜名也。但乃坚持以苟字的园通叶韵为发音,仍然从苟而不从敬。且将姓字之写法定为敬,其中口字改为一个厶,故当今我族中有将姓写为苟和敬的。但只能读其苟字之去声。实为一演化字,多音字也。正如"为"字,"朝"字"行"字等的多发音一般。
  苟,文二姓,从前是不通婚的。是此故也。可当今姻亲了,正为世久年湮所致所害也.若今苟,敬二字为一姓,同一读音发音之故弄之不清,且不著本和言传,待百年之后,双会开成一姓两姓。故警告我族人,对姓字之写法,读法,大家必须牢记心间,世代传承,永世莫忘。
  谓我族不大不旺,非也。历史的渊源关系,将我族我姓演化分为四姓,何能旺乎大乎。是其因一也。

附:湖南省邵东县敬氏辈份
  湖南省邵东县敬章刚提供之邵东《敬氏五修族谱》《六修族谱》载的辈份是:“希有朝廷大,天生福禄延,礼义传宗远,文章启后贤;明伦崇正学,作然自良田;际会升平世,相安可永年;兴家循直道,立业德为先;云鹏腾冬亚,炎皇惠泽绵。”
  湖南敬姓人聚居地为邵东县石株桥乡敬家村及邵东县灵官殿镇敬家铺等地,据祖传,敬姓人从江西泰和县迁来。在清干隆年间有敬氏一支入川,分布在今重庆大足和四川宣汉县,目前均恢复了联系,重庆的联系人敬海全(“远”字班),联系方式:j_hq301@163_com,宣汉的联系人敬启学(“启”字班)。敬昭棣(”章“字班),

族谱的零星记录

  据查阅,成都东北各市县,敬姓者较多。南充地区尤其是该地区下辖的南部县建兴镇、升钟镇一带聚居者众。南部县“敬”姓传说是先从陕西凤翔迁到四川剑阁,后又迁到南部县的。经查,四川东北部几市县,如南充地区(南部县、西充县、阆中市)、遂宁市(射洪县、蓬溪县)、绵阳市(盐亭县、三台县、梓潼县、江油市)、德阳市(中江县)、广元市(剑阁县)等地,均多有敬姓者。
  敬氏在四川省西充县的聚居地叫敬家户,行政编制名称是:西充县青狮乡十九大队第五生产队(旧称)。该地敬氏字辈排列为:地、永、文、兴……。(据敬文泽先生言)
  四川省蓬安县有苟(艹勾)姓,据苟生军说,此地族字辈顺序:“润有尔纯先,明兴乐世传;声华开绪永,德跃照中贤;大业昌仁正,风功协信天;荣登培直厚,道远月光全。”
  四川省营山县星火镇八村四组有“苟家沟”,祖上说是从湖北过来的,如今已是第14代,村里有两千多人姓苟。
  敬伦(四川南充仪陇县人)家族族谱:兴连农自天登极少心先守成方定国忠德万世传
  敬国俊(四川仪陇人)族谱:幼儿孙先文天大映永昌万国朝中远陆禾正家邦
  敬大伟:成都人(老家四川射洪县仁和‘敬家湾’今曹碑)家族辈分:中永文连成光明大德长支心单政策万代庆家祥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敬家垭为敬姓聚居地。
  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有十几户苟姓人家,近年已恢复为敬姓。据内蒙乌兰察布盟电大分校敬亚丽所言,陕西省亦有敬姓者。近赴陕西,得知敬姓者主要在凤翔县,据史料分析,此地很可能是敬姓的发源地。
  目前较完整的源流说法为:敬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相传是黄帝孙敬康的后代,另一支则与帝舜的后代有关。苟姓是一个来源较为复杂的姓氏,最早的一支相传与黄帝有关,是由黄帝子孙再分封而来的姓氏。另外,相传帝舜的后代中也有人姓苟。五代时期,后晋也确实有敬姓改为苟姓的事情。据称,敬姓在发展中由于与皇帝的名讳相同的缘故,曾遇到过多次改姓现象,被认为是一个最倒霉的姓氏。早在南朝梁时,权臣侯景曾建立一个汉朝,由于敬姓人的姓氏与他的名字同音,应该加以避讳,于是便改姓恭。侯景的政权灭亡后,他们虽然得以恢复原来的姓氏,但到五代十国时,又因为姓氏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不得不把姓氏拆开,一分为二,成为苟、文两个姓氏。后晋灭亡后,后汉建立,他们恢复敬姓,但不久以后后汉归宋,他们又遇到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名字,又得避讳,于是又改姓文。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镇姓苟的很繁茂,重修家谱时派人去过山西洪桐大槐树,据查为山西移民而来,当地族谱辈分为:“诗书乃焕第,忠厚可传家……”
  安徽和县敬姓一族(分布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的辈份是:“大祖增光永登元应锡昌书成遥万国福共海天长”

遂宁市蓬溪县姜家湾惊现300年敬氏家谱

  遂宁日报2006-06-15讯(实习记者姜文)“这张家谱图有二、三百年历史了哟,它清楚地记录了敬家的繁衍变化。”住在县城姜家湾的居民敬景辉很是得意,小心翼翼地拿出用镜框装好那张图。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发黄,又保护不善,纸张有些破损。“这是历史,也是文化哟。”
  模糊辨认,能看出敬氏家族来历,是在元末明初“湖广填川”落户蓬溪,原藉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在家谱图上清楚地记载了取名须“皆名正言顺,昭穆有秩序”,记载了戒规五条……
  敬景辉介绍,敬氏家族修家谱都是依据这张家谱图,现在正在完善第三版永春宗谱。“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关心这些了,这可是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文化呀!”敬景辉感叹道:“家谱上记载的很多故事,教育年轻一代爱国爱家呀。”据悉,敬氏家谱是该县资料比较齐全,历史比较久远的家谱,可与文井的岳氏家谱相媲美,极具文化价值。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howman 发表于: 2007-4-20 09:29:31|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4:01, Processed in 7.410013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