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72|回复: 0

[纪实·新闻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报告文学《江如练》在京首发

 [复制链接]
  : 新浪读书
  4月1日下午,长篇报告文学《江如练》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会议并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利来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分别致辞,利来友副部长、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赵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桂林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诸葛亚、黄轩庄董事长,《江如练》作者任林举为新书揭幕。
利来友、赵铁、梁鸿鹰、诸葛亚、黄轩庄、任林举为新书揭幕
  活动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桂林市委宣传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彭学明、李晓东、白烨、程绍武、张燕玲、李舫、刘琼、贺绍俊、丁晓原、李朝全等20余位知名文学家、评论家、专家学者参加了作品研讨会,就《江如练》的主题内涵、结构框架、文本特色等进行了细致解读,对其文学价值、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展开深入探讨。
研讨会现场
  《江如练》是首部在历史人文视域中系统性、全景式描写漓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两周年之际,著名作家任林举从漓江的源头猫儿山出发,一路顺流而下,深入漓江流域30余个村落、洲岛进行田野考察,深度访谈60余名美丽中国建设者,从历史文化、人文、生态保护等维度,生动叙写了漓江流域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工业污染与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水库保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桂林故事”,有力展现了百里漓江的生态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江如练》作者任林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轩庄致辞
  “策划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江如练》,服务好传播好漓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切实行动,也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文化使命、执行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黄轩庄在致辞中表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利来友致辞
  利来友在致辞中指出,策划出版《江如练》一书,是希望通过文学这样生动形象的方式,把广西在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面的探索经验和初步成果加以总结梳理,把漓江独特的人文内涵加以全面的开掘阐发,为更好地把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向纵深推进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为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广西智慧和广西力量。
  《江如练》既是漓江流域的一部美丽中国建设史,也是两岸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者的心灵传记史。它不仅从宏观层面真切描绘了新时代百里漓江的社会生活画卷,更以细腻的笔法从微观层面挖掘人物的心灵与情感,塑造了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平凡而动人的“群英谱”,立体诠释了“世界的漓江,人文的漓江”的深刻文化内涵,深切呈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样本,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鲜活生动的注解。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致辞
  李敬泽认为,《江如练》是一个很成功的标本,它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在这个时代的非虚构和纪实性的写作,如何建构起宏大的视野和写作策略。“《江如练》不仅是一个空间的存在,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的存在;它既是一个自然史的存在,也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具有一种综合的、总体性的、全能式的眼光、胸襟和知识储备,以及从这样的知识储备出发所作出的总体性的书写策略”,李敬泽在致辞中指出,“在这个视野和策略中,江河、山川、大地和大地上的人民,整个大地上的人类活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这其实是体现了我们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在艺术写作、艺术发展中重要的进展,以及新的时代特点。”
部分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江如练》一书的书写路径、叙事架构、人物塑造、景物描写、文学性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和鲜明特色。专家指出,该作品书写基点定位在基层,落点到基层群众,以普通人为主角,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流转、人的生活以及观念的变化来见微知著地反映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作品以富有诗性的散文笔法来书写,文学性突出,叙述开合自如,舒卷有度,作品整体上写得丰富、饱满,情采飞扬,较好地避免了报告文学写作模式化、类型化的弊端,不失为一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巧妙、文学性强、完成度好、水准较高的报告文学佳作。
(文/方俪颖 图/杨念余)


附:与会专家发言要点实录
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发言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主任彭学明称赞《江如练》一如既往地规避了一些报告文学通病。作品文字优美,像漓江的水一样澄澈;也像漓江的山一样清秀,有一种先声夺人的力量;文笔通畅、通达,像漓江的水一样一气呵成。每个章节都是在双向叙述、两极叙述,一方面逆流而上,回溯历史,回首过往,能看到漓江的历史,漓江的过往;另一方面顺流而下,见现实、见现在、见未来,书写当下这种时代的变化,漓江两岸生活的变化、物质的变化、精神的变化,非常优美地呈现了漓江两岸的人文风景和自然风景,呈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以及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发言
  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认为,《江如练》这个选题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常有难度,但可贵的是这个选题非常有价值;二是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三是它的真实性,体现了作家高超的职业素养;四是全景式地展示了漓江的保护工作和漓江的保护历史,“从古到今。纵向来看时间跨越两千多年,横向来看故事从漓江的源头猫儿山写到最后船民上岸,写到漓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纵横交错全景式的展现”;五是任林举对生态文学写作一脉相承这种自身传统的维护,始终围绕生态保护,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这本书把我们的漓江写得非常美丽。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表示,《江如练》很好地展示了漓江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船、一家一人,通过采访漓江沿岸生活的画家、开民宿的个体户、普通百姓,很好地在书中诠释了桂林人民对这条江的情感。《江如练》不仅仅是描绘了山水甲天下的情形,更重要的是还展示了漓江的文化、漓江的历史和风情,浓墨重彩地为我们描述如诗如画的漓江山水图和生态图。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发言
  《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指出,《江如练》将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如何在这方面进行报告文学创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任林举通过写好一个人物,讲人物背后的故事,使得报告文学由过去那种大家认为比较枯燥的,比较没有文学性的,没有感染力的写作,转变为真正有艺术性、文学性的报告文学的书写。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充分肯定了《江如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内容非常丰富,用大事记的方式写了几代领导人对于漓江的关心、关注、指导、呵护,用风物志方式写到了漓江的山,漓江的水,还用人物志的方式写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当地的农民、画家、摄影家、记者,是一个漓江生态保护的群英谱,兼有大事记、风物志、人物志的功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发言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称赞《江如练》是新时代的“漓江传”。作者任林举通过描绘千百年来的漓江,改革开放以来的漓江,新时代以来的漓江,以及今日的漓江,在这样一个时间轴上,写出了广西新时代漓江的“千里江山图”。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发言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江如练》是一部主题非常鲜明突出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任林举发挥了一贯的写作优势,那就是“风物志”这种书写方式。《江如练》书写的是与漓江最接近的人群,任林举虽善于书写人与自然关系,但对于异域他乡的观察和书写却是富有挑战的,这恰好形成了具有他者视角风格的书写特色,成为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发言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指出,这部作品书写的基点,定位在基层,落点到基层的群众,主角是普通人,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流转、人的生活以及观念的变化来见微知著地反映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同时任林举以散文笔法来写《江如练》,生成这部作品的文学品质,而且散文的开合自如使得这部作品写得丰富、饱满,避免了报告文学的写作模式化、类型化的弊端。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发言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指出,《江如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是一部简单的歌颂型的作品,它有作者的思考和审美上的追求,最突出的是,风景成为这部作品的主角。《江如练》重新重视了风景描写,“作者也写到风景是脆弱的,我们稍微不注意一个美的风景可能就被破坏了,因此主动保护很重要,也很难。书中很多细节都给我们启示,包括写王绍能承担保护环境的工作,讲到保护多么困难,稍微一不注意可能那些破坏者就破坏了整个的生态。”任林举以他这样一个具体的写作让我们重新认识风景,重新认识风景描写在文学中的意义。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发言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朝全称赞任林举没有一部作品是草率的、轻易写成的,并从三个角度高度肯定了《江如练》的写作:一是《江如练》为漓江立传这个题材非常富有新意,这是一个书写建设美丽中国非常有利的观察窗口;二是作品具有很浓郁的诗意或诗的意境、诗的色彩,尤其让他感动的是对动植物细腻生动的描写,描绘了很多具有东方韵味的诗情画意的场景;三是作品聚焦新时代,重点写新时代漓江的建设、保护和修复,包括写到污水治理、发展旅游、发展农家乐等,聚焦于普通人的故事,都有典型性,也都有传奇性。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很优秀的描写新时代漓江生产、发展、建设、保护的报告文学,有非常鲜明的作家特色,是一部很扎实的作品。
《文艺报》副总编岳雯发言
  《文艺报》副总编岳雯指出,《江如练》的写作非常全面,以人为经纬,把漓江的方方面面反映出来了,既是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的整体性书写,也抵达了读者。它写的是漓江的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同时也从不同侧面讲了漓江区域的民生问题,全景式地展现了漓江风貌综合性图谱。这部作品体现了主题性的变化,它不回避矛盾,各个地方都讲到了矛盾的出现和矛盾的解决。有了这样一个书写过程,这个报告文学就有了深度。
中国环境报社常务副总编辑陈谦发言
  中国环境报社常务副总编辑陈谦表示,在《江如练》中感受到作者站在历史的最深处和时代的最前沿,写出了这部具有穿透力、厚重感的作品。《江如练》深刻地把握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涉及60多位美丽中国建设者,展现了一幅环保者群像。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发言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认为,任林举在创作《江如练》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不断熔铸其中,漓江在他的笔下不只是一个地名,也不仅是一个地标,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信念。作者融入他的心血,他的爱,还有他的思考,写出了生活之变、观念的变换,以及在这个大背景下的一种时代之变,漓江之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张子影发言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张子影认为,《江如练》是一个行云流水的生态文本,作者任林举写人与漓江的情感以及漓江的变化,有唯美的山水描写,也有辩证的人文思考,传递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生态理念,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
《人民日报》文艺部文学编辑室主编张健
  《人民日报》文艺部文学编辑室主编张健认为,任林举把大气磅礴的报告文学跟一些非常细腻委婉的笔触进行很好的结合。《江如练》的架构宏阔,视野开阔,同时它在细部的一些描写和笔触落实到具体故事中非常细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新作《苏醒》首发,作家艾瑞思:我在自我疗愈中寻找勇气 向东是大海──长三角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观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0 12:47, Processed in 0.249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