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550|回复: 24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0:56:1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推荐]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

 [复制链接]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
锦里街名话旧
 
张绍诚著
 
编编
四川省政府参事室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既崇且丽,实号成都。”左思《三都赋·蜀都赋》这样解释成都的名字。《水经·江水》注:“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城南。……锦工织锦,濯之江流,而锦至鲜明,遂命之曰锦里也。”后人又以锦里为成都的别称。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衍生成语“名正言顺”,说明历来都重视命名。地名、街道名,犹如人名一样,都可以看成一份档案材料,它是一定时期、一定地方的人民生活、自然变化、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等历史文化的沉淀结晶。城市街名是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成都的街名折射出巴蜀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陶亮生老师在《成都街名琐记》中说过:“蜀人好文,闾间题署,皆有考究。随着人世代谢,古今变迁,街名也有所改变。”并且指出“就成都街名的来由,根据历史明文记载或父老传说,作一简介,不仅使后生能‘数典’,亦可给旅游资‘谈助’,更可供地名普查工作以参考。”
面对成都市区的许多街名,我们会产生许多疑问:
竹枝词中的“三桥底下看四川”,说的是那条街道?那个“四川”究竟是什么?
有副趣对“三官四圣七家巷,百寿千祥万福桥”,说的是那些街道?
四川日版社对面那条小街,究竟是“脚板街”,还是“爵版街”?
将军衙门、督院街、提督街、笔帖式街、学道街、盐道街……当年都是官府衙门所在地吗?
牛市口、肥猪市、骡马市、羊街市,以至珠市街、珠宝街、玉石街,反映出城市生活什么样的进程?
支机石、天涯石、青羊宫、以及抚琴台、武侯祠、桓候巷、子龙塘、百花潭、忠烈祠、文殊院的先后出现反映出什么样的历史进程?
晋康桥、金河街、半边桥、卧龙桥、青石桥、余庆桥、向荣桥、龙王庙、拱背桥,这一系列街名是否从另一个方面告诉读者:这条连线就是当年斜穿成都市区的某条河流?
从街道名字可以了解历史名人司马相如、诸葛亮、薛涛、孙中山……在成都市区留下的遗迹?
如果您翻阅这本册子,就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加了解成都,您也就会更加热爱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热爱创造巴蜀文明的历代智者和劳动者,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为了把散乱的街名归类,便利各界读者阅览,本书参照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写的《成都城坊古迹考》体例,按方位、区域等分条目编排街名。就百年来“九里三分”成都城区主要街道名称的来由和变迁,摆摆“龙门阵”。附录街名条目检索,按正文依首字起笔检索,按点、竖、撇、横(分别以“锦里故实”四字为分类代表字)归类排列。另附音序排列(首字相同者再按次字排列)。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和雅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和雅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和雅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和雅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和雅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和雅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龙王庙街忆旧 还是叫白果好
2# 四姑娘山
 楼主|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0:57:1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百年锦里街名考(  录)
1  三桥九洞看皇城
──皇城坝街、三桥南街、红照壁街
 
 
此街是人民南路一段。北接天府广场,东接光华街西南接南大街。
街南有红色照壁,正对皇城城门,故名。明代《四川通志》记载蜀)王城之南有石屏,其后培修涂以赭泥,俗呼红照墙。民国时期为盗砖者拆毁。街北为清代将军暑理事府,专理满汉军民诉讼之事;后设省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新中国建立后改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与四川剧场相通。南侧为四川省政治协商会议机关办公地和大礼堂,由于当时缺少大型的会议场所,文教界学习和会议多假座此间,笔者当年就曾经在此听过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先生传达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有关文件,也在此曾经过省市共青团组织的多次会议;工会和学校的文艺汇演也在此举行。街东头有万里香杂货铺,所售辣椒面极负盛名,畅销各地,有“飞机海椒面”之称。1958年因连接纵贯南北的人民南路而拆通东段及南部纯化街、东桂街等,开通部分延伸为共青路,北端是省政协办公大厦,其南侧有黄埔同学会早年参加北伐战争的老同学们聚会于此,这里也是与海外黄埔同学联系的枢纽。其西侧上书记60年代修建了当时成都地区最为高大的锦江大礼堂,作为西南最大的带有附属设备的会议场所(全市共青团员分批参加修建义务劳动)。省市的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等也移址于此。20世纪80年代大礼堂成为省级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同时老年大学也在此开展教学活动,如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旁边新建的大厦中办公。其南边的锦江宾馆和岷山饭店,此后十余年陆续修建,成为接待外国游客和返乡台、港、澳同胞的宾馆。经过新建的锦江大桥,穿过四川医学院,一环路、二环路,直抵火车南站,公交车可以一气贯通成都市南北。
皇城南面有东西向的东辕门街(今名人民东路)和西辕门街(今名人民西路)。新中国成立定
东辕门街旧日至东华门即折向北,再转向东;后拆建直通顺城街。上世纪,街东头为人民商场北门,西侧为著名痔漏医生黄济川诊所。街西头为四川省冶金、煤炭、机械、轻工、化工等五厅办公处所;街南对面(新一号为宿舍大院)。上世纪80年代于此新建大型歌舞剧场锦城艺术官,接纳海内外艺术团体演出。紧邻五厅是成都电信局办公和营业地。楼顶建有60年代成都最高的钟楼,钟声响彻城中区,远胜30年代建造的华西坝(当时华西协和大学和以后四川医学院所在地)钟楼;如今已陷入周围高楼大厦之中。
西辕门街清季称皮房街(另一皮房街在中、下西顺城街之间),因皇城附近是回民聚居地,食用牛羊,其皮可以硝化制革(用朴硝或芒硝加黄米粉糅制处理,使皮毛脱脂柔软,便于制造衣履、箱包、杂件),硝皮业作坊聚集于此。当时根本不顾排污和处理废物,多年弃置垃圾和污水废液则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新中国成立后,街东头建为成都市政府办公场所(对街我机关食堂)、成都市广播电台修理部。其西侧,抗日战争时期修建西北中学,该校由回族知名人士创办,(由白崇禧将军领衔,回族教育家韩怡民曾任校长)先期只招收回族学生,以后兼取各族学生,许多进步学生参加爱国救亡和解放运动,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力量。该校现为成都市重点学校之一。民国时期西头打通与东城根街连接,转弯即达人民公园。
以上两条街在上世纪60年代仍是国庆节和五一劳动节省市集会游行队伍必经的大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1:00:43|只看该作者
 
百年锦里街名考(  录)
1  三桥九洞看皇城
──皇城坝街、三桥南街、红照壁街
 
 
此街是人民南路一段。北接天府广场,东接光华街西南接南大街。
街南有红色照壁,正对皇城城门,故名。明代《四川通志》记载蜀)王城之南有石屏,其后培修涂以赭泥,俗呼红照墙。民国时期为盗砖者拆毁。街北为清代将军暑理事府,专理满汉军民诉讼之事;后设省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新中国建立后改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与四川剧场相通。南侧为四川省政治协商会议机关办公地和大礼堂,由于当时缺少大型的会议场所,文教界学习和会议多假座此间,笔者当年就曾经在此听过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先生传达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的有关文件,也在此曾经过省市共青团组织的多次会议;工会和学校的文艺汇演也在此举行。街东头有万里香杂货铺,所售辣椒面极负盛名,畅销各地,有“飞机海椒面”之称。1958年因连接纵贯南北的人民南路而拆通东段及南部纯化街、东桂街等,开通部分延伸为共青路,北端是省政协办公大厦,其南侧有黄埔同学会早年参加北伐战争的老同学们聚会于此,这里也是与海外黄埔同学联系的枢纽。其西侧上书记60年代修建了当时成都地区最为高大的锦江大礼堂,作为西南最大的带有附属设备的会议场所(全市共青团员分批参加修建义务劳动)。省市的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等也移址于此。20世纪80年代大礼堂成为省级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同时老年大学也在此开展教学活动,如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在旁边新建的大厦中办公。其南边的锦江宾馆和岷山饭店,此后十余年陆续修建,成为接待外国游客和返乡台、港、澳同胞的宾馆。经过新建的锦江大桥,穿过四川医学院,一环路、二环路,直抵火车南站,公交车可以一气贯通成都市南北。
皇城南面有东西向的东辕门街(今名人民东路)和西辕门街(今名人民西路)。新中国成立定
东辕门街旧日至东华门即折向北,再转向东;后拆建直通顺城街。上世纪,街东头为人民商场北门,西侧为著名痔漏医生黄济川诊所。街西头为四川省冶金、煤炭、机械、轻工、化工等五厅办公处所;街南对面(新一号为宿舍大院)。上世纪80年代于此新建大型歌舞剧场锦城艺术官,接纳海内外艺术团体演出。紧邻五厅是成都电信局办公和营业地。楼顶建有60年代成都最高的钟楼,钟声响彻城中区,远胜30年代建造的华西坝(当时华西协和大学和以后四川医学院所在地)钟楼;如今已陷入周围高楼大厦之中。
西辕门街清季称皮房街(另一皮房街在中、下西顺城街之间),因皇城附近是回民聚居地,食用牛羊,其皮可以硝化制革(用朴硝或芒硝加黄米粉糅制处理,使皮毛脱脂柔软,便于制造衣履、箱包、杂件),硝皮业作坊聚集于此。当时根本不顾排污和处理废物,多年弃置垃圾和污水废液则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新中国成立后,街东头建为成都市政府办公场所(对街我机关食堂)、成都市广播电台修理部。其西侧,抗日战争时期修建西北中学,该校由回族知名人士创办,(由白崇禧将军领衔,回族教育家韩怡民曾任校长)先期只招收回族学生,以后兼取各族学生,许多进步学生参加爱国救亡和解放运动,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力量。该校现为成都市重点学校之一。民国时期西头打通与东城根街连接,转弯即达人民公园。
以上两条街在上世纪60年代仍是国庆节和五一劳动节省市集会游行队伍必经的大道。
 
4# 金佛山
 楼主|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1:02:06|只看该作者
2  煤山夷作乐游场
──后子门街、辕门街、东(西)华门街
此街是人民中路二段。北接骡马市,南端是皇城北门──后子门。此门亦称厚载门(取意《易经》)、垕载门、后宰门,因音近转读所致。此街延伸北面接骡马市,南面过御河桥进入皇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其北端东侧的煤山(上百年废弃物资和垃圾堆积而成)是必须强占的制高点,附近居民屡遭炮火枪弹袭击伤亡很重。王菊霜有《成都巷战竹枝词》云:“巷战流连达九天,死伤人命计十千。倾家破产无其数,到处哀声叫可怜。”“当灾最是数皇城,学校民房一扫平。几次冲锋拼死命,煤山脚下万人坑。”战后城墙被驻军盗拆偷卖,皇城内除学校、团体占有地区以外,形成空白地区。于是小商贩来此做小生意,于是卖“两头望”(肺片的趣味性说法,盖取笑站立小摊前面,从陶土钵中拣选肚片、头皮片送入口中,生怕熟人看见,时不时向两头张望)的、掷“糖罗汉”(掷色子赌彩注──白糖罗汉)的,卖大头次菜锅盔的;打金钱板、打花鼓、拉琴卖唱,卖旧衣服、烂皮鞋的,“操扁挂卖打药的,挑牙虫,抽“彩头”、测字算命的……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外来难民也在此搭破席子茅草棚子栖身,皇城坝,成为“扯谎坝”和贫民窟。逐渐发展为贩卖烟土(鸦 片)、枪支弹药,甚至卖壮丁,拐卖妇女,逼良为娼的黑社会活动场所。当时西御河边街的“人市”(荐头店),表面是供来此受雇作女佣的地方,提供住宿,收取佣金;还搞介绍买卖丫头,纳妾的勾当。丫头(包括一种名曰“寄饭”者,虽不买断,但是只供食宿,不给工资,)的悲惨生活有民谣概括“丫头(读如偷)子,蛮疙瘩。烧烟倒茶,背娃娃;背不起,挨叉叉(竹木晒衣撑竿)”可见剥削之重,生活之苦。
新中国成立,自1950年起陆续开展城市建设,拆迁贫民窟,让居民搬入新建的两个劳动人民新村。让学校和机关得意在清洁宽敞的环境中正常开展活动。组织军民义务劳动,疏浚淤塞的、臭气熏天的疾病孳生场所;搬走煤山,修建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场,20世纪90年代扩建为成都市体育运动中心,与南面的展览馆都是开展文化活动以及大型交易会的重要场所,曾经在此举办过许多次大型运动会和足球、篮球的国际体育竞赛活动。20世纪50年代仅有皇城东侧一条道路沟通人民南路。60年代中,拆除市政府部分建筑,开通西侧道路,在展览馆前后形成Y字型的南北单行道,保证了从这里通往火车北站的人民中路和人民北路一线的交通畅通。
 
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外来难民也在此搭破席子茅草棚子栖身,皇城坝,成为“扯谎坝”和贫民窟。逐渐发展为贩卖烟土(鸦 片)、枪支弹药,甚至卖壮丁,拐卖妇女,逼良为娼的黑社会活动场所。当时西御河边街的“人市”(荐头店),表面是供来此受雇作女佣的地方,提供住宿,收取佣金;还搞介绍买卖丫头,纳妾的勾当。丫头(包括一种名曰“寄饭”者,虽不买断,但是只供食宿,不给工资,)的悲惨生活有民谣概括“丫头(读如偷)子,蛮疙瘩。烧烟倒茶,背娃娃;背不起,挨叉叉(竹木晒衣撑竿)”可见剥削之重,生活之苦。
新中国成立,自1950年起陆续开展城市建设,拆迁贫民窟,让居民搬入新建的两个劳动人民新村。让学校和机关得意在清洁宽敞的环境中正常开展活动。组织军民义务劳动,疏浚淤塞的、臭气熏天的疾病孳生场所;搬走煤山,修建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场,20世纪90年代扩建为成都市体育运动中心,与南面的展览馆都是开展文化活动以及大型交易会的重要场所,曾经在此举办过许多次大型运动会和足球、篮球的国际体育竞赛活动。20世纪50年代仅有皇城东侧一条道路沟通人民南路。60年代中,拆除市政府部分建筑,开通西侧道路,在展览馆前后形成Y字型的南北单行道,保证了从这里通往火车北站的人民中路和人民北路一线的交通畅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1:03:11|只看该作者
3  清明得见御河清
──东(西)御河街、大(小)红土地庙街
东华门街因正对皇城东面的东华门得名,分为正街、北街和南街。西首小巷子有红桥(50年代是木板桥)横跨御河。北南两街均为回民聚居地,南街西侧有清真七寺;对面有曾氏宗祠。东华门正街与北街东北有弧形的大有巷,因清代赴贡院应试的秀才多在此间客店投宿,取名“大有”,寓意是“大有作为”,表达店家对客人的良好祝愿;讨个口彩比喻拉顾客,正是生意经。
西华门街因正对皇城西面的西华门得名。
 
御河环绕皇城东北西三面,南面分别由东西御街进入金河。此街因沿御河形成,亦名东、西御河沿街,包括东、西御河边街和西皇城边街(此间60年代仍然保留蔬菜地若干亩。西头白果林是休闲场地)。70年代因备战而阻绝蓄水,改建人民防空工程,筑地下通道。其上覆盖楼房。本世纪初为保证城市交通畅通,老路改造成为通衢。
为了了解御河的历史情况,请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画家江梵众先生“效白居易新乐府体”作的《御河清》:
皇城东西水,周遭如带束。恃之备内战,战斗亦已酷。滇黔军频兴,烽焰连天烛。斩杀人如麻,洞胸断手足。谁家骨与骸,一任委沟曲。窜避有孑遗,也曾血中浴。伤哉命如丝,劫风吹断续。
岁久蓬莱浅,池内闻鸡犬。夷作平民居,景物因时转。编茅又结棚,床上生苔藓。鸠形一丈夫,负贩行且喘。病妇事砧藁,皮肉皴如茧。家家贫苦人,难把饥寒免。
成都自解放,快乐真无量。青羊建新村,卜筑最高旷。移居瓦屋堂,老幼欣相向。
浚此复为池,池上芙蓉枝。瑞云五色现,下映清江湄。风前纱縠软,雨后琉璃姿。小艇荡鳞波,恰受两三儿。年来春更好,杨柳绿丝垂。楼居洞房丽,远步踏车驰。业余有所休,广场任春嬉。
孰云关世运,万事在人为。人有衣食需,唯物理最宜。治乱甚分明,大道在无私。垂老见太平,把酒一盅持。
诗人先写旧社会御河周围环境之恶劣,劳动者生活的艰难困苦,再写新中国成立,成都解放,1950年驻蓉解放军疏淘多年淤积的臭水沟,新修石堤,使护城河水澄澈清凉,芙蓉树花枝招展,五彩缤纷劳动人民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御诃的今昔巨变让老年人见到太平盛世,欣然把盏吟诗,赞同“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理论,认为“事在人为”,“大道无私”则“治乱分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很好的乡土教材。
东御河沿街平行有连接的大红土地庙街,西侧有大红土地庙坐北向南,南接小红土地庙街,西侧有小红土地庙坐南向北,庙墙皆赤色,因而得名,亦旧日成都字数最多的街名。
 
4  桥连两岸交通便
──半边桥、卧龙桥、青石桥、拱背桥
6# 青城山
 楼主|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1:04:01|只看该作者
5  清真古寺话天方
──永靖街、人民西路
三桥正街西侧永清街,东段曾用西鹅市巷,西段用旧名。最后定名永靖街,西抵小河街(南北通东御街和西辕门街)。街西头清真古寺,又名皇城中寺,是皇城十座清真寺中最大者。文字记载建于雍正七年(1729)。1917年川、滇两军内战,寺被焚,后修复。有“开天古教”门额,有两副含义深刻,词语明白的楹联,值得阅读:
清真根柢原清,无伴侣,无杂庞,不惇惇以后世吓愚,做出善旌恶罚相
古教源头本古,有来历,有归落,岂单单为中天说法,了成生顺死安人(其一)
睹器必追成器匠,匠能成器,器不是匠,认得有干里无干,造物殊迥受造物
衡文定论作文才,才可作文,文非即才,参透全体中一体,拜人南充被拜人
本世纪初,因扩建天府广场,周围店铺民居拆迁,寺前古木原址保护,寺庙按伊斯兰教寺院规格重新建筑于西北中学南侧,楼亭崇伟,倍增辉煌,更形庄严。附属天方楼清真餐厅。今省市伊斯兰协会均设寺内。各地穆斯林前来觐礼拜,参加节日活动。
街南东头有清真西寺,西侧清真大饭馆有“粤香村”(50年代迁街北前者)、“百老汇”,生意兴隆,有口皆碑。如今的天方楼伊斯兰餐厅是广大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同胞和国外穆斯林经常光顾就餐的好地方。
6  雅趣文心论九思
  ──九思巷、福德街、沟头巷
九思巷东头通过后子门与上街连接,西至东城根街。清朝政府有意安排回民在皇城一带居住,以缓解汉族居民与满族旗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回民习惯在清真寺做礼拜,故皇城一带,清真寺甚多,说因为此巷有清真(第)九寺,故“九思”是“九寺”的讹传。一说清真九寺门在羊市街,后墙接近此巷,非寺在本巷。而《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敬,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故概括“九思”,提出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因此,采取“九思”命名;有意“文化、雅化”(北京旧胡同名多已“文化、雅化”,如“狗尾巴──高义伯、奶子──乃资”),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和宣传,是地名、街名研究中可以推荐的一种作法,的确值得宣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1:04:51|只看该作者
7  鼓楼四望看成都
──鼓楼街、新开寺街、梵音寺街、建业里
鼓楼西望满城宽,鼓楼南望王城蟠。
鼓楼东望人烟密,鼓楼北望号营盘。1
以成都市中鼓楼(后存鼓楼街)为中心,介绍西边是满城,南侧是皇城,东方商业区人口密集,北面是驻军营房。据此可略知成都城坊特色。
鼓楼即钟鼓楼,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建,明末被焚,清重建。楼上置钟、鼓,楼下砖砌拱门如城门,可以通行车辆。相传其下有海眼(成都大慈寺尚有所谓镇“海眼”的铜佛像),可闻海水咆哮之声(其实任何城门洞均有这种共鸣声)。解放后为便利交通,拆除此楼,鼓已不存,钟则移贮文殊院。鼓楼洞街居中。街北为北脚店,为清代官商骡马入城饲养停宿之所。建业里,旧名北脚店。民国十年(1921)有木商江建廷者购地建房,为民居里弄。名称“建业”寓创建家业事业之意。
梵音寺街(巷子、巷),因街东有梵音寺得名。同治《成都县志》:“梵音寺,创自前明,咸丰八年重建,有痛佛像。”后改小学。
鼓楼南街,又名衣铺街,因街多出售旧衣服者得名;后来家具铺逐渐增多。街西北头有苏裱铺经常悬挂名家字画,以广宣传,招徕顾客。街西有太平寺,为明蜀王所建。其侧琴瑟轩制造修理古乐器。其北清真寺,又名清真鼓楼寺,为成都市重点保护文物。街东有三圣庵,其北为石肇武宅。石故盗匪,招安为团长驻成都,仍横行市廛,掠人妇女,邪恶尤甚。1933年川省内战中被杀,悬首示众。其宅被没收,后成都市政府移驻其间。解放后曾作成都市公安局交通大队驻地。
新开寺街,旧名鼓楼北街北段,以新开寺在街北(经抗日战争期间开辟之火巷子卫民巷,北通东珠市
街)改名。
 

 
8  市廛分布利民生
──骡马市街、羊市街、油篓街、糠市街
骡马市街南接后子门街,清代军队驻防于附近,因后勤供应需要而形成骡马交易市场,街以此得名。成都旧俗,凡蓄骡马者,正月初四必骑乘到此一行,民初犹然。街东有清代所建尧光寺,民国时期驻军,解放后改建为成都市机关,城建、规划等局设此。其南30年代为大川饭店,爱国救亡军民曾于此以拳脚棍棒痛打、击毙日本谍报人员。
羊市街东接骡马市南口,西至东城根街。本街以旧时羊市所在得名。成都人说:“骡马市倒拐──离阳世(羊市)不远了!”借街道位置构成歇后语开玩笑。街北有程氏宗祠,祠西有温家祠,又西第二小学,系光绪三十一年(1905)变法初兴学创办学校之一。街北有天主教男修士院。街南有清真九寺,清干隆干隆年间建立。街西北侧有名餐馆玉珍园。街东北有郑氏父子开设的苏裱铺,店名“诗碑家”是郑家故事:汉代注笺《诗经》的经学大师郑玄家婢女都熟悉《诗经》,一婢被罚跪地,另一婢嘲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用《诗经》语句相互答嘲,可见主人家风文雅之至。“诗碑家”招牌由前清翰林赵熙手书,更增大知名度。店主系地下党员,借此为革命工作掩护,水平相当高,广交书画界名士,代他们服务,以艺养艺。“诗碑家”曾拣选四川书画名家张大千、姚石倩、冯灌父、伍瘦梅、江梵众等的作品,水印成笺,流传甚广。解放后中共成都市委机关设于此街。
街)改名。
 

 
8  市廛分布利民生
──骡马市街、羊市街、油篓街、糠市街
骡马市街南接后子门街,清代军队驻防于附近,因后勤供应需要而形成骡马交易市场,街以此得名。成都旧俗,凡蓄骡马者,正月初四必骑乘到此一行,民初犹然。街东有清代所建尧光寺,民国时期驻军,解放后改建为成都市机关,城建、规划等局设此。其南30年代为大川饭店,爱国救亡军民曾于此以拳脚棍棒痛打、击毙日本谍报人员。
羊市街东接骡马市南口,西至东城根街。本街以旧时羊市所在得名。成都人说:“骡马市倒拐──离阳世(羊市)不远了!”借街道位置构成歇后语开玩笑。街北有程氏宗祠,祠西有温家祠,又西第二小学,系光绪三十一年(1905)变法初兴学创办学校之一。街北有天主教男修士院。街南有清真九寺,清干隆干隆年间建立。街西北侧有名餐馆玉珍园。街东北有郑氏父子开设的苏裱铺,店名“诗碑家”是郑家故事:汉代注笺《诗经》的经学大师郑玄家婢女都熟悉《诗经》,一婢被罚跪地,另一婢嘲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用《诗经》语句相互答嘲,可见主人家风文雅之至。“诗碑家”招牌由前清翰林赵熙手书,更增大知名度。店主系地下党员,借此为革命工作掩护,水平相当高,广交书画界名士,代他们服务,以艺养艺。“诗碑家”曾拣选四川书画名家张大千、姚石倩、冯灌父、伍瘦梅、江梵众等的作品,水印成笺,流传甚广。解放后中共成都市委机关设于此街。
街)改名。
 

 
8#
 楼主|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1:05:38|只看该作者
鹦哥巷在本街中共成都市委机关西侧,原为慈幼堂巷,后办托儿所,民国二年(1913)改建为四川声立西城小学。现巷内有成都市卫生学校,其东侧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后门相通。
此街沿金河修建,连接三桥南街与锦江桥街北口。原有染坊若干家,利用金河漂染,排泄废液,架高竿晾晒,引人注目。后逐渐形成骨材加工,制作图章、梳蓖、纽扣、骨牌、麻将等用品,穿牙刷,制棕刷,并批发零售针线、鸡肠带、缘条、发夹、领花、顶针、拉链、锁针、小娃娃鞋帽、围巾、手套……,以至小型塑料日用品。成都市周边县份乡镇的日用品小商贩每日云集此间,贩货转卖,以此糊口养家者甚多。终年川流不息,人气极旺。街南侧有成都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成都市重点小学之一。
街西头40年代开设小吃店,所卖的煮红苕色泽红润,香甜化渣,最为有名。因店名“口吅品”由六个“口”构成,十分奇特,引人注目。“吅”,音宣,喧嚣也。但是一般人不论文字学的解释,望文生义,直说那是两张嘴在亲吻,即成都人喊的“打啵儿”,叫那甜食店是“口啵儿品”。
 
9  能工巧匠显身手
──打铜街、打金街、皮房街、玉石街、锦官驿
东御街北侧为明蜀王府萧墙(外城墙)南垣所在,明、清至今沿袭此名。街中部北侧有张家祠,南侧有廖家祠。祠东有清真寺,即(清真东寺)。寺东有中国银行。1942年至1945年底,美国新闻处设成都办事处于本街,为中美两国共同进行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开展宣传活动。旧时制作铜器如茶壶、茶炊、罗锅、水烟袋、洗脸盆者多集中本街,抗战时期开始出现铝材翻砂加工白铁皮加工者。为满足逐渐增多的学校的需求,也制作西式铜号、鼓、镲;同时出现多家手工制造徽章者。民国时期,除机关团体所用证章外,各学校还定制条方形、三角形校章;高中学生实行军训,需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和一边是校名(如“省成中”),一边是班级学号(如15/27)的领章。也有个别店家制作彩色奖章和勋章出售者,犹如福兴街制作出售军衔一样,谁都可以掏钱买个军官当当,似乎没有谁来管理过问似的。
皮房街(不是皇城坝西辕门的皮房街)在下西顺城街北,本街售卖生熟牛羊皮及其制品诸如皮箱、皮包、皮带、皮鞋等,批发零售均有;制作、贩卖鞍鞯辔头及零件,技艺品质都有可取,本街因行业定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和雅音 发表于: 2007-8-10 11:13:41|只看该作者
10  石室文风烁古今
──文庙街、国学巷、四圣街、惜字宫
字库街连接金家坝街与东城根上街,旧名大井口。街西有观音堂,街东有温氏宗祠。因有字库(塔式字纸焚化炉)遂以名街。
 
11  天开文运景苏杨
──贡院街、学道街、帘官公所、状元街
腾蛟起凤鼓吹迎,千文矮屋蜀王城。
卓家酱菜丁家烛,每到科场更出名。(1
每年秋试成都贡院以鼓吹(吹读去声)迎秀才进入按《千字文》编排的号房答卷。考生携带必用品中常有著名的卓家酱菜(大学士卓秉恬后人在成都开酱园)丁家蜡烛。
康熙移驻旗人来,嘉庆八年旗学开。
满汉四书念时艺,蓝衫骑马泮游回。(1
康熙五十七年(1718)始于成都西角建筑满城,旗人由湖北荆州移蜀。1803年始立旗学,学习满汉文字《四书》,写作八股时艺。两名学生考取秀才。
此街以多植梨树,花发繁荣得名,连接三桥南街与锦江桥街南口。街北有潜溪书院(原在外东净居寺侧之潜溪祠,纪念明初贬谪四川的学者宋濂,道光中年迁此),光绪三年(1904)改为华阳县立小学,后改为华阳县立中学。该校与大成中学合并成为成都市第三中学和,迁布后街。旧址办光华街小学,再改为中学。染坊街与梨花街之间,有横巷相通。
12  翰墨筝琶文化人
  ──驷马桥、祠堂街、、昌福馆、爵版街
五福街连接羊市街与字库街。据符载《五福楼记》:唐韦皋建五福楼,刘闢又增饰之。当因楼而名。《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楼与街取名“五福”,盖以表达为吉祥如意的愿望。
无数伶人东角住,顺城房屋长丁男。
五童神庙天涯石,一路芳邻接魏三。(1
川剧演员家住成都东门顺城街、五童庙、天涯石街一带,或许因职业相同,相互交流之故。最著名的是“魏三”(魏长生,干隆嘉庆年间名震北京,观者如堵)在东较场口的别宅。
东城根南街连接西御街和东城根上街,有锦春茶楼,抗日战争时期,竹琴大师贾树三(爱称“贾瞎子”)的故事说唱轰动九里三分成都城,有观众赠联:“听罢悲欢离合,回首依然贾瞎子;排开风花雪月,伤心谁问李龟年”,极大程度地赞美他的技艺超凡,引人入胜,散场始悟“抱鼓盲翁方作场”;其演唱传情,催人情动泪下,媲美汉代大音乐家李龟年,确实无愧人赠锦标所书“竹琴绝技”“以厚风俗”。其时成都茶馆幺师中有周麻子,善于摆设、收拾茶具,掺水(续水)技巧高明;司胖子卖的花生米粒大,色好,味美,香酥脆兼备。因此有锦城“三子”、锦城“三绝”之雅称。
11  天开文运景苏杨
──贡院街、学道街、帘官公所、状元街
腾蛟起凤鼓吹迎,千文矮屋蜀王城。
卓家酱菜丁家烛,每到科场更出名。(1
每年秋试成都贡院以鼓吹(吹读去声)迎秀才进入按《千字文》编排的号房答卷。考生携带必用品中常有著名的卓家酱菜(大学士卓秉恬后人在成都开酱园)丁家蜡烛。
康熙移驻旗人来,嘉庆八年旗学开。
满汉四书念时艺,蓝衫骑马泮游回。(1
康熙五十七年(1718)始于成都西角建筑满城,旗人由湖北荆州移蜀。1803年始立旗学,学习满汉文字《四书》,写作八股时艺。两名学生考取秀才。
此街以多植梨树,花发繁荣得名,连接三桥南街与锦江桥街南口。街北有潜溪书院(原在外东净居寺侧之潜溪祠,纪念明初贬谪四川的学者宋濂,道光中年迁此),光绪三年(1904)改为华阳县立小学,后改为华阳县立中学。该校与大成中学合并成为成都市第三中学和,迁布后街。旧址办光华街小学,再改为中学。染坊街与梨花街之间,有横巷相通。
12  翰墨筝琶文化人
  ──驷马桥、祠堂街、、昌福馆、爵版街
五福街连接羊市街与字库街。据符载《五福楼记》:唐韦皋建五福楼,刘闢又增饰之。当因楼而名。《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楼与街取名“五福”,盖以表达为吉祥如意的愿望。
无数伶人东角住,顺城房屋长丁男。
五童神庙天涯石,一路芳邻接魏三。(1
川剧演员家住成都东门顺城街、五童庙、天涯石街一带,或许因职业相同,相互交流之故。最著名的是“魏三”(魏长生,干隆嘉庆年间名震北京,观者如堵)在东较场口的别宅。
东城根南街连接西御街和东城根上街,有锦春茶楼,抗日战争时期,竹琴大师贾树三(爱称“贾瞎子”)的故事说唱轰动九里三分成都城,有观众赠联:“听罢悲欢离合,回首依然贾瞎子;排开风花雪月,伤心谁问李龟年”,极大程度地赞美他的技艺超凡,引人入胜,散场始悟“抱鼓盲翁方作场”;其演唱传情,催人情动泪下,媲美汉代大音乐家李龟年,确实无愧人赠锦标所书“竹琴绝技”“以厚风俗”。其时成都茶馆幺师中有周麻子,善于摆设、收拾茶具,掺水(续水)技巧高明;司胖子卖的花生米粒大,色好,味美,香酥脆兼备。因此有锦城“三子”、锦城“三绝”之雅称。
10#
 踏雪无痕 发表于: 2007-8-11 20:30:51|只看该作者
很好嘛,还比较详细,好像新华书店还没有卖的,你那里有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5:30,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