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都晓得,我们的市花叫芙蓉,市树叫银杏。后者是一种雌雄异株的古代植物,堪称植物活化石。我们成都有熊猫这样的动物活化石,又有银杏这样的植物活化石,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成都人自豪的事情。 不过,习惯上成都人将银杏树叫做白果树,将其果实叫做白果。的确,去掉绿色果皮之后,我们见到的就是白色的硬壳。敲开果壳,便是可食用的柔嫩的白色果仁了。川菜中有一道名菜就叫“白果炖鸡”,成都西门有一个地方就叫“白果林”。 和其他成都人一样,我也喜欢把银杏叫做白果,因为它既是我们的习惯说法,又凸显了我们的地方特色。 我觉得,一个地方在宣传本地东西的时候,还是应当尽可能地用本地的传统说法,强调自己的地方特色。这样做,不仅让本地人感到亲切,也会给外地人以更深刻的印象。 在对外开放中,有这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是强调,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民族特色。同样,我想说: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国的。如果外地人来到成都,看见的、听见的都和他们那里差不多,他们对成都的兴趣必然大打折扣。而这些差异,首先就表现在语言上,表现在方言的发音以及用词的不同上。 所以我说,还是把银杏叫做白果好。只是,在“白果”一词后面可用括号写上“银杏”二字,以便让不知道“白果”说法的人了解其为何物。 (顺带说一句,银杏的杏字,成都方言读作“恨”音,而不是“信”音。)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7-8-10 15:45:5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