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3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8-17 20:04:0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关注文化的“格式”

 [复制链接]
  ■许柏林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关注其文化的核心价值,也需要关注其文化的“格式”。就像“能源”必然落实在“煤”、“石油”、“天然气”和“水”一样,“文化”也当然体现在它的各种“格式”上。
  我们理解文化的“格式”更多地体现在一定人群的“习俗”中,体现在特定的“物件”上。离开“格式”,我们是找不到文化的“实践性”的。非“格式化”的文化,难以普及,难以成型,难以持续,难以传播,难以产生效应,且极易成为“泡沫”文化。被人们掌握的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是蕴藏在一定“格式”中的。立春要打春牛,或插上竹枝、万年青;旧历新年,放鞭炮、踢毽子、贴春联;元宵节,放烟火、舞龙灯、猜谜语;清明节,出门踏青、插柳条;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七夕,用瓜果祭祀牛郎织女;中秋,供奉嫦娥和兔儿爷;重九登高,放纸鸢、插茱萸;西方的圣诞节竖起圣诞树,请来“圣诞老人”等,以及特定的仪式、习俗、饮食、建筑、城市的布局等等,均积淀为文化的“格式”。
  认识文化的“格式”问题,在于检讨今天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往往忽视文化的“格式”,而过于追求文化的观念的标新立异,使得文化成为个人化的“发明”,成为圈子内的追逐。社会也忽视对文化进行“格式”方面的建构和训练,传统、礼仪、规范、规矩、习俗都没有得到系统的传习和培训,新提倡的,也因缺少“格式”的基础而不能持续。今日提倡一个,明日丢掉;明日提倡一个,后天又丢掉。诚如列宁所讲,应当想一想怎样检查我们的前进步骤,这种步骤我们每小时都在倡导,每分钟都在实行,而后来每秒钟都在证明其不扎实、不可靠和没有被理解。
  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格式”,要继承,要扬弃,要创新,要培养。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说:“我希望……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新文化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而这点是很宝贵的。我们怎么会满足于那种没有民族传统源泉的新文化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始于明代的孝感填四川 犍为发现大面积桫椤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5:41, Processed in 0.826802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