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少数民族把西藏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复制链接]
  : 中国民族报  : 徐爽
  西藏青藏高原的主体,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建设美丽西藏,努力把西藏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法治保护
  为统筹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西藏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当前,西藏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美丽西藏建设步伐加快,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最好的保护就是最好的发展。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西藏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严格矿山开发准入要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持续巩固消除“无树村”“无树户”和拉萨“绿色围城”、水系改造成果,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工程,支持和推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绿色能源等高原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2023年,西藏新增日喀则市、那曲市和丁青县、嘉黎县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七市地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率提前实现100%目标,西藏成为全国唯一市级全域创建达标的省份。
  3月12日,在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西嘎山,东嘎社区二组的村民们在植树。图为村民在搬运树苗。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
  制定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强生态风险防范的客观要求,是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进行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特殊保护的实际需要。2021年10月,党中央印发《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案》,提出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2023年4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积极跟进,先后出台《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关于全面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决定》等,进一步细化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相关规定,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筑起坚实的法治保障。雅鲁藏布江流域覆盖的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4市共同出台雅鲁藏布江保护条例,对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实行成本共担、合作共治、效益共享。同时,西藏积极探索区内外立法司法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制定《关于建立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生态检察司法保护跨省际区划协作机制的意见》,跨区域行政执法机制也正在积极探索中。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西藏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全力守护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
  为“亚洲水塔”设下安全阀。西藏水资源丰富,是我国水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调节我国重要江河及邻近国家河流水量平衡和水资源的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早就开启了对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江河源头生态区位的保护工作。强化江河源头草原、泥炭沼泽湿地整体保护,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禁止违法利用、占用高原河道、湖泊水域和岸线,禁止不符合生态保护管控要求的采砂采矿活动,除保障居民用电和巩固边防需要外,禁止在青藏高原新建小水电项目,尽可能保持流域原真性和完整性。现在,西藏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域标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2021年,西藏规模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到2030年,工程将完成营造林206.7万亩,建设完成后年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年均固碳量22.91万吨,年生态价值14.85亿元。拉洛、旁多等水利枢纽并网发电、灌区通水,水利惠及更多民生,防洪减灾成效明显。
  为冰川雪山筑牢防护栏。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气候孕育了特有的“冰川白”。冰川雪山能够储存大量固体水,是维持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西藏立足高原特有的资源禀赋,在生态保护系统规划中特别考虑到冰川雪山,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的总体保护和修复体系,健全冰川雪山冻土保护制度,用长效之制维护高原永续发展之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引发的冰川消融危机,西藏将大型冰帽冰川、小规模冰川群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重要雪山冰川实施封禁保护,体现了对永续发展价值观的坚守。地处西藏东南部的波密县,拥有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聚集地,县域境内冰川超2000座,是“冰川之乡”。波密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冰川观光品牌,同时采取严格环保措施,确保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降到最低。
  4月5日,游客在西藏山南市的羊卓雍错岸边投喂棕头鸥。新华社记者 姜帆摄
  为高原生灵撑起保护伞。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藏羚羊、黑颈鹤雪豹、孟加拉虎等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重要的高原物种基因库。西藏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增加到108.11万平方公里;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加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等中国江河源头的保护与修复;积极推动羌塘、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高黎贡山、雅鲁藏布大峡谷等典型区域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西藏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国家公园的建设,有效维护了重点野生动物核心分布区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以来,经过近20年植树培草,沙蒿、柠条、梭梭等灌木在铁路两旁形成绿色屏障。为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青藏铁路规划之初就依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种类、习性以及地形地貌等特点,设置了33处、总长逾58公里的野生动物通道。近年来,西藏持续开展“绿盾”“候鸟二号”“天保二号”等一系列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珠峰守护者”“护林员”“守渔人”等生态卫士跋涉在高原之上,穿梭于原始森林之间,守护着野生动植物原始栖息地,为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贡献。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推进西部大开发 发挥高铁优势,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22:40,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