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963|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陈稻心 发表于: 2008-5-14 17:50:4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灾害·事故叠溪地震及其影响 作者:徐吉廷

 [复制链接]


叠溪地震及其影响



作者:徐吉廷 


  



  七十年前,在四川省西部的羌族聚居区
──茂县叠溪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强烈大地震,给羌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公元1933年(民国22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五,当日天空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一群羌族小孩正在城隍庙里观看羌族艺人为城隍老爷穿衣,因为再过十天,即农历七月十五,就是叠溪城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届时,虔诚的羌人还将向城隍老爷求雨,求老天保佑,普降甘雨,拯救生灵。


  时值中午,干了半天活的人们正在吃午饭。天上没一片云彩,没有一丝风,太阳高高地挂在当空,火辣辣地照耀着大地。几个小孩子坐在城隍庙边的城墙上撕啃着玉米杆。突然,太阳红了脸,天空中突然冒出一条火龙,发出霹雳一声巨响,大地开始猛烈的摇晃起来,地中发出巨大响声,与地面隆隆之声相混合。风沙走石滚滚而来,人们的耳、眼、口、鼻均被尘土所塞,满眼迷离不能远视,只见近处地皮到处裂开了大缝,忽开忽闭,大地向下倾陷,人在地上一步不能移动,意志全失。持续了一分钟之久,地壳停止摇晃,但四周巨大的隆隆声仍持续不断,沙石继续飞扬,三小时后尘雾稍歇,方可辩远近,太阳西沉,河山改易,城廓为存。叠溪这座拥有二百七十余户羌人的古老羌城,历史上重要的军事要塞──古蚕陵重镇,竟被地震毁于一旦,只剩下一座残破不堪,大部分倒塌了的城隍庙。城隍老爷塑像亦被乱石打得支离破碎,半张庄严的脸庞和一支瞪圆的眼睛被埋在尘土之中。


  在叠溪遭到灭顶之灾的同时,世界各地的地震仪也不断收到了大地颤动的信号,鸟孰峰、南京地震台几乎同时记录到这灾难的振波;马尼拉、大板、棉兰、孟买、哥本哈根、汉堡、檀香山、巴黎、突尼斯、悉尼、多伦多、威林顿、渥太华、拉巴斯等世界百多家地震台都测收到了这可怕的震波……


  地震史料上痛苦地记录下了这个时间: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

  地震史料上痛苦地记录下了这个坐标:北纬30度,东经103·7度。

  地震史料也痛苦地记录下了这个可怕的震级:7·5级。


  从此,这个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川西北叠溪羌城,这个自古就是地处兵家必争之地的叠溪重镇,被地震从地图上抹掉了,它随着巨大颤动的一瞬间消失了……。但叠溪这个地名却永远滞留在中国强震震中分布图上,被永远地记录在中国地震史料中,仍为众多的地震科学家和地震工作者所关注。


  大震之后,房屋尽行倒塌,当晚下起了瓢泼大雨,大地还在不时的抖动着,山上不时地滚落石头,灾难还在继续肆虐着大地。大地震中幸免于灾难的人们惊慌失措。露宿荒野,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着……。


  大震时,沿岷江两岸的银瓶崖、大桥、叠溪三处崩下的岩石将岷江堵塞,顿时出现了三大埝坝。岷江主流断流,银瓶崖埝坝以上的江水被迫回激北流,挟沙石倒涌,两小时后即淹至沙弯、猴儿寨。两天后淹到普安,四天后湖水倒注至泉水崖,淹没了观音庙,水位上升300余米。从此,高山峡谷中出现一片平湖,逶迤达三十华里,宽约四华里,称为上海子。同时松平沟、水磨沟、鱼儿寨沟等地山崩数处,形成大小海子十一个,淹没了大量的田地和房屋。


  震后一个多月,岷江上游阴雨连绵,江水骤涨,各海子湖水与日俱增。10月9日下午7时,叠溪海子瀑溃,积水倾泻涌出,浪头高达20丈,壁立而下,浊浪排空。急流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急涌茂县、汶川。次日凌晨3时,洪峰仍以4丈高的水头直冲灌县、沿河两岸被峰涌洪水一扫俱尽。茂县、汶川沿江的大定关、石大关、穆肃堡、松基堡、长宁、浅沟、花果园、水草坪、大河坝、威州、七盘沟、绵池、兴文坪、太平驿、中滩堡等数十村寨被冲毁。都江堰内外江河道被冲成卵石一片,冲没韩家坝、安澜桥、新工鱼咀、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渠道工程、防洪堤坝扫荡无存。邻近的崇宁、郫县、温江、双流、崇庆、新津等地均受巨灾。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约在2500余人左右。


  叠溪大地震至今已有70年历史,为了弄清地震的一些现象,收集地震史料,以便制定地震防灾对策,我们花了不少精力,先后数次访问了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查阅了大量的回忆记录。现摘记于后:


  张:那天,我去城隍庙,道士留我歇凉吃午饭。正午,我睡在庙角一凉亭上,忽闻天崩地裂之声,叠溪全镇下陷,背面的山亦奔倒下来。整个城隍庙只剩下这个凉亭,悬在岩上未坠,使我得以幸存。


  王:叠溪地震那天,我因住在镇外里许的较场坝,刚好脱离陷区。险情发生时,我于惊慌中挟二子跑出,地即崩裂为壕,刚刚跳过,前面又继续崩裂,又跳,又崩裂。跳崩数十处,我算逃脱出来了,但挟在手腕内的二子,则不知在何壕坑坠毙了。


  李:我家一子同邻家孩子在坡上玩耍,地震他们都昏迷了,地震将这几个小孩由河东岸山坡抛到河西岸的山上,我四处寻觅才找着。


  杨:我家距镇数里,家里几口人,在地震后被陷在河东岩腔里,仅容一人可以伸出呼救,但系悬岩,没法援救,终致毙命。


  左:地震那天,我们六个娃娃在城隍庙前面的坝子头耍,天气很闷热,我们就跑到麻林子里去躲阴凉。口渴了,大家砍玉米杆吃,我刚撕了一块皮,就看天边红了一股,听到哗…哗…啦啦啦…象打雷一样声音,刮起了狂风,自己也一下子就不知道在哪里了,什么也看不见,顿时感到呼吸也很困难。人就象在深水里往下沉一样。大概过了三个钟头,天才开始亮了,一看,我已经被甩到沙子河坝来了,周围没有人,尽是大石头。不久下起了大雨,这一晚又是雷电,又是雨。


  龙池村的左福兴回忆:记得地震那天,我和三个人正在山上打柴,天气很热,在12点左右突然听到轰……的巨大响声,不到一分钟,地动起来。我们顿时感到站不稳,看到龙池对面山上树木倾倒,野鸡乱飞。两三分钟后,天色变黑,什么也看不见,地动越来越凶,房屋倒塌。约有一顿饭的时间,天变亮了,龙池的房子全部倒塌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陈稻心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陈稻心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陈稻心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陈稻心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陈稻心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陈稻心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网友批评CCTV记者不断报“好消息” [转帖]请政府积极明确迅速地接受抗震救灾外援
2# 四姑娘山
 楼主|陈稻心 发表于: 2008-5-14 17:59:1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叠溪城也被山石埋没,大面积下滑,又形成一些海子,后来因被水冲垮,形成巨大的洪水。震后两三天都在下大雨。鱼儿寨由于地震后起火,地都被烧红了。有些寨子都淹到海子里去了,地形大大改观,下沉的寨子在岩边上还可见到。较场坝的房子多数倒塌。沙湾、猴儿寨人员伤亡比较大。当时叠溪城有二百多户人,还有国民党驻军一个连,加上赶庙会的人和骡马帮,在地震中死亡6945人,伤1925人。
  叠溪的文彦平老人告诉我们:那天,我家正在煮中午饭,突然刮起了大风。我婶娘叫我上楼去取东西,我刚爬上楼就听到的一声巨响。马上地就摇开了,一摇人就迈不开步。不知过了多久,我就象睡觉醒来似的。我也不知在哪里,辩不清方向了,只见到处是乱石堆,我吓得哭了起来。
  较场坝的赵怀树老人回忆地震时的情况:地震那天正是中午,大太阳,很闷热。地震时山上垮岩就象放巨响鞭炮一样,眼看房屋不断的倒塌。一两分钟后,天上就被尘土掩盖变黑了,啥子都看不见。约过一小时后,天慢慢变亮了。大约在下午六点钟,就下起了大雨。当晚地不断在抖动,一直到第二天才好些。
  地震时,我被压在房子里,是家兄把我挖出来的。较场的房子全都震倒了。地面拉开了许多裂缝,有的裂缝有一丈多宽,深得见不到底。使原先的平坝变的凹凸不平了。较场坝到处是裂缝,整个地面向下、向西滑移陷落了三四十米。蚕陵山梁子拉开了一个大口子(注:蚕陵山断裂)。
  七月初五(8月25日)摇地动,八月二十日(10月9日)才走的水,开始水很小,到了天要黑的时候,约七点钟水就大走开了,当时响声很大,把较场坝搭的木板棚子都震得响,直到晚上十二点才平稳下来,给岷江河两岸直到灌县造成极大的洪灾。洪水过后,光是较场海子的水就降到二十多丈。
  地震时正在二八溪地里干活的王金国老人告诉我们:我们正在地头干活,地动我们就站不稳了,大家爬在地下躲起来。地动过后,眼前的山都垮塌了,寨子里黑压压的,什么也看不到。我们担心压死人了,往寨里跑,在二八四寨(二八溪、罗箕寨、却洼寨、查梨寨)的房子全部都垮了,到处都听到喊救命的悲惨声,人都压在房子里头,我当时就挖了八个人出来。这几个寨子可能压死了七、八百人。晚上下起了大雨。
  通过上述老人对大地震时痛苦的回忆,虽然是局部的,虽不够全面、完整,但对叠溪大地震当时的情景仍提供了可靠史料。


在叠溪附近的玉垒洞中岩壁上我们发现了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吉双槐山人残留的诗句,深动的描绘了四川西北部、岷江河畔、叠溪一带昔日的美丽景象。现摘录于后:
  春日行郊外,闭寻野鹤山。
  芳草迷台迳,游泥壅磴阑。
  古洞堪行乐,新吟可笑谈。
  酩酊西山颠,随柳过前川。
  叠溪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故有池中有龙,遇晓吐烟,似月光照映龙池晓月日幕常有霞光掩映海印晚照四时烟雨迷天小关烟雨花草先发,稷麦预熟炭沟春早等八大风光迷人的著名景观。羌人安居乐业,与世无争,过着悠闲、恬静的生活。
  在查阅历史资料时,我们还找到了地震后有关当局救助灾民的资料和报道:
  在一卷卷《民国档案》中,我们查到9月8日午后10时50分,即大地震发生后的14天的晚上,由译电员姚韦庄译的电文记载,(南京国民政府收到的四川省政府灾情报告)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军事委员会、内政部、财政部、赈务委员会均鉴:顷准邓军长锡侯电称,茂县八月望日午后二时许地震,势极汹涌。据调查报称,茂县叠溪镇全部陷落,南北约三十余里,东西约五十里,松平沟群山倒塌,岷江上游河流阻塞,松茂大道已无通路,松城情形尚不明了,人民伤亡财产损失为数极巨,全屯均受波及,房屋墙垣道路桥梁破坏甚多,实空前未有之奇祸,请转电恳发款赈济等由。查此次茂县发生剧烈地震,叠溪镇全部陷落,受灾奇重,松潘县城及其他各处因道路不通,轻重尚未查悉,除电复邓军派员调查,并由本府令饬松、茂两县查具处复外,特先电陈,恳速颁巨款,俾资急赈,无任迫切待命之至。四川省政府叩。
  在《国民档案》中,我们又查到在次生水灾之后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给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呈文:前次川西屯区茂县属叠溪地方,因地震剧烈,山崩镇陷,岩石横江,积水深涵成大闸者一处,深约一百余丈,地名沙湾,成深潭者四处,深不等,其地名大桥、小桥、松平沟、鱼儿寨。沿江居民,生命财产损失不可计数。毁损屯属公路值洋七、八万以上。……灾十月十二日,据灌县杨县长钧寿文电报称:深夜大水,冲没灌属之韩家坝、安澜桥、新工鱼嘴、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与下游之天乙街、塔子坝、农坛湾、安顺桥一带,尽成泽国。迄凌晨水退,堪得人民淹毙者数千人,逃出者五、六千人,财产田庐漂没亦难胜计,大小堰堤破坏尤多。又据中国红十子会灌县分会及各机关法团电称,深夜一钟大水淹至,上起茂、理、汶川,下迄崇(宁)、郫、温、双、崇(庆)、新各县均受巨灾。……现逢圣明当国,食育万汇。一夫下得其所,若已推诸沟中。伏迄推已溺已讥之量,宏视民犹子之怀,饬下中央经济委员会、中央赈务委员会准暂就棉麦借款一百万元。另饬设立四川经济分会,赈务分会负责保存此项专款,储作疏积修堰赈灾之用。其数不足,望速核拔。如其有余,当然收回……
  从这些电报和呈文中,我们找到了当时政府官员的行踪,他们在这次地震的赈灾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资料所限,在找不到关于政府组织救灾的更详细的报道和记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陈稻心 发表于: 2008-5-14 18:00:48|只看该作者
 

但我们同时也查到了地震时任茂县县长的张雪岩先生1960年8月18日所撰写的
叠溪大地震亲历记一文,对当时政府赈灾过程作了如下的记述:屯区遭受如上两次巨灾(地震、水灾),从各方面呼吁,虽说也领得一些零星赈款,终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造灾册的工本和缮写费反而花得不少,要求较好安排善后,根本无望。那时刘湘正谋统一四川军政,几经接洽,他好象关心民族,说要派员携款入山,并协助修治道路,凿通湖口。后见工程浩大,仍是敷衍了事。又隔一段时间,山东青岛红十字会派员来了,象是国际间的救济组织,曾亲到震、水两灾区调查。县府派员陪他们一行前往,也花了一些费用,但临行时说,转来一定开会决定,放赈时再转来。望之又久,仍是口惠而实不至。总计两次灾患,人口死伤约在万人左右,财产损失至少亦在二十万元以上(详细数字,年久,记不清),山区本来底子薄,这下就元气大伤,不易恢复。怎么办呢?结果仍是就地设法,靠人民自救,一面办理急赈,使衣食两项暂能维持,一面就原有场镇高处建修聊避风雨的茅舍,使灾民不致流离失所。同时发放少数赈款,劝其自谋出路。后来了解,有部分灾民的生计逐步得到恢复,但亦有不少人于悠久岁月中,艰苦挣扎在饥寒线上度其可怜生活,国民党政府始终少为之助。
  由此可见,当时国民政府对此严重的自然灾害,采取的赈灾措施是消极的,受灾羌民和穷苦百姓均求救无门。
  当时政府虽然对赈灾之事是敷衍了事,但科学工作者却对地震、水灾的调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年曾先后两次参加叠溪地震调查的周郁如先生在1985年写的《叠溪地震锁记和对地震初步认识》一文中,对震灾的调查作了如下叙述:赈灾后快满一月,四川善后督办刘湘,始派人前往调查,调查人有全晴天(成都水利知事公署技术主任)、诸有彬(四川大学学生),还有十余人同行……。
  调查人了解情况后,于10月9日动身回茂县,将根据调查所得的危急情形报告伪政府,请调民工疏通积水,是日行三十华里,投宿大店古庙内。晚饭后,行路疲劳的人们都已入寝,全晴川与老僧是故人,还在谈家常,耳闻河下忽来巨大吼声,二人急出门去看,只见江水壁立而下,朦朦大雾,如钱塘江潮一般,水已上阶,全有手电筒,老僧急拉全急奔庙旁山径逃避,不及呼唤庙内已入寝的同伴,倾刻水已淹过屋顶,瞬时即将古庙冲去,第一次去调查的人,除全晴川外无一人幸免于难。
  成都《新新新闻》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号第七版刊登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地质科主任常隆庆先生等人对震灾及水灾的调查情况。他们走遍了极震区内各地,对地震及水灾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了解,收集了很多宝贵的现场资料,拍摄了大量的地震现场照片。对震区的地质地理情况、地震情况、受灾情况、震前震时异常现象和损失统计及次生洪水灾害的调查和损失统计作了详细的调查,编绘了叠溪震后的地形图、地震烈度图,同时还编写出《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一书,这是中国人自己第一次对大地震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对地震灾情进行第一次全面的宏观烈度考察。在中国地震史上实现了重要的零的突破。
  为治理地震灾害及后患,在民间,在茂县、灌县等地纷纷自发的组织起震灾救济委员会疏导扶进会等救灾组织,捐资捐款,对叠溪积水进行疏导,当局拨款一万二千元,调集民工500人,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由上校参谋郭雨中负责督工疏导,于1933年12月动工,次年4月完成第一期工程,终使叠溪水患得以稳定,保证了岷江中下游各县的安全。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水奋斗的英雄,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岷江河畔的大禹制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等动人传说,至今仍广泛地在羌区民间传颂。人们对于这些大智大勇,无私无畏,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造福于人民的英雄,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史册增添了华章。象常隆庆、周郁如、诸有彬、全晴川、郭雨中等人,在叠溪大地震后的灾情调查、赈济灾民、疏通积水中的感人事迹,也将被羌族人民世代铭记。
  叠溪古城大地震隆隆的响声消失了,地震所造成的灾难在羌族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烙印。经受了千磨万难的古羌子孙不会停止与恶劣环境抗争,无论遭到怎样的苦难与灾害,他们都会挺起坚实的胸脯,在生养他们的地方继续生存下去,用他们的勤劳的双手开拓、奋进、用科学和文化去战胜任何灾难的挑战。(根据有关资料整理编写)(源自:百年羌族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3:24,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