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 毛泽东钦点并提拔的政府要员 毛泽东特别喜欢随意提拔他看中的人,无论有无学历、知识、能力和从政经验。因为在文化大革命那些岁月,他有无限崇高的威望和权力,只要他提出来,周恩来等人只能照办,别无它法。 一、陈永贵,农民副总理。 陈永贵(1914—1986)山西昔阳人。出身贫农家庭。解放战争时期加入农会,参加本地土地改革运动。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政府生产委员,中共大寨村支部书记、大寨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他积极领导全村群众,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号召,大干苦干,修造梯田,兴修水利,为改变大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促进当时山区农业生产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大寨生产合作社(后为生产大队)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赞扬和表彰。 1967年后,担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1969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九大,被选为九届中央委员。1973年8月被选为中共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全国农业工作。 1980年9月辞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1986年3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二、吴桂贤,纺纱工副总理 吴桂贤(女)(1938年—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河洛镇胡坡人。 1951年,吴桂贤进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当挡车工。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全国纺织先进集体“赵梦桃小组”党小组组长,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68年后曾先后担任西北国棉一厂革命委员会委员、主任,咸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革委会委员、常委。 1969年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 1973年中共十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还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75年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 女副总理吴桂贤上任时才只有37岁,一九六三年,吴桂贤还是“西北国棉一厂”的工人、全国劳动模范。但是从1969年开始,她8年中三次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7年9月,吴桂贤本人坚持认为自己年轻识浅,不能胜任工作,于是上任两年后,她就向中央提出辞职,同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回到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 三、李素文,售货员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李素文,女,1933年生,河北省乐亭县马头营镇郭庄子村人,生于沈阳市。 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当地当过儿童团长,团支部书记,高级社副社长。1956年,她投奔爱人从河北农村老家来到沈阳,在沈阳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卖菜。平凡的工作,竟让她干得风生水起。 1956年到沈阳市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当营业员,先后当选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 宁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省财贸系统"五好"职工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