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四军在党内和军内,都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残余。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红军的建设,成为迫切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这自然便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分岐。 1929年6月,红四军在龙岩召开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争吵不停:主要集中在 红四军建军思想路线问题;关于党对军队领导问题;关于军委与前委的关系问题:红四军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四大问题。 加之此时从苏联回来的刘安恭,利用自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错误攻击毛泽东,说毛是“自创体系”,是“反中央派”。 以至,当会议进行到选举投票时,陈毅当选前委书记,毛泽东竞意外落选。 因为广大干部战士还没有接受毛泽东的治军、党建的思想,对待一些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个人习性、军队作风,显然还没有深入、客观地体会。使得在会议讨论中,毛泽东这个当家人变成了少数派。 所以,这次自下而上式的选举,让毛泽东大感意外的是,在他一手创建的红军队伍面前,居然被自己的干部战士给选举了下去,使他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成为了他革命生涯中的“第二次滑铁卢”。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 1929年10月下旬,赴中共中央报告工作的陈毅从上海返回,带来了中共中央对红四军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信中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建党的基本原则,正确解决了自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以来有争议的主要问题,维护了毛泽东、朱德的领导地位,增强了党内军内的团结,为开好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这里要为陈毅的高风亮节,着为新晋的前委书记,不为自己名利,向中央汇报 却大力颂扬毛的功绩,确实品德高尚,值得赞扬。为毛泽东的复出,功不可殁。 1929年12月28日,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等多种决议案,最终选举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新的红四军前委。至此,毛泽东第二次从政治低谷中走出来,重返党的领导岗位 5.3.3 中央苏区第三次起落: 毛泽东的第三次”滑铁卢”,相比前二次而言,受影响之重、损失之大,对中国举命造成的灾难也是空前绝后的。他失去领导权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革命战友们辛辛苦苦创建的中央苏区沦丧,数万优秀红军儿女的牺牲,身经百战的不屈红军堕入历史险途之......不仅他本人如此,但凡与他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同志,都受到严重处分。如苏区时被打倒的“邓毛谢古”事件(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就是因为他们支持毛泽东,而遭受了残酷斗争并受到撤职等处分。 毛泽东与中央在革命路线上主要分岐是什么?主要是在以什么方式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问题上。中央的意见仍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实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而毛泽东则坚持他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 当时,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留苏派中央负责人反对毛泽东的主张,讥讽道:“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撤销了毛泽东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职务;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又撤销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苏区后,毛泽东的遭遇更加恶劣,完全丧失了说话的权力,仅挂着个有名无实的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虚名。 由于失去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导致第五反围剿失败,不得不放弃江西革命根据地,于1934年10月,被迫开始红军万里长征。在这一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1935年1月,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决定革命前途的遵义会议,才算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地位,才开始让历史再一次选择毛泽东,才使中国革命力挽狂澜扭转了时局,绝处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