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41|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3 12:27: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三国[转帖]试析促成汉末孙刘联盟的个人因素

 [复制链接]
作者:王小蓉
http://www.phoer.net 6 a- M3 L, p1 \0 T, j1 x; E' [5 G1 x http://www.phoer.net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前的孙刘联盟,对赤壁之捷乃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孙刘联盟的解构有多种形式,其中之一可用“诸葛亮+孙权=孙刘联盟”来表达。但这之中,鲁肃与周瑜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益州战略与吴蜀关系 [转帖]《隆中对》的魅力──曹、孙、刘三方决策对比研究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3 12:28:1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一、鲁肃指明孙权投降曹操的危害,是促成孙刘联盟的“高温高压”条件
http://www.phoer.net ' X+ v& Z! x1 }7 b+ ~5 `1 }# b' U; X- U0 o2 V3 }2 F http://www.phoer.net
鲁肃在促成孙刘联盟中的功劳可简要概括为:早有寻求盟友之心,后又果断定下联刘抗曹之策,从而使孙权认识到投降曹操的危害。$ M* |3 \' A8 b" G, y5 h+ N7 |# T& b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1 T% h% A# A3 X: o4 |1.早有寻求盟友之心
http://www.phoer.net : X* E$ e' U+ f4 E, y
http://www.phoer.net , w; C6 M9 f8 K+ ?/ k鲁肃是孙吴的一大谋臣。鲁肃初见孙权,就为其建奇谋伟略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从中可见鲁肃的规划实有三套方案:一是“南北对峙”──趁北方多务,赶在曹操南下之前,“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隐含取西川之意),形成南北双方对峙、划江而治之势,此为中策;二是“一统天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即指南北对峙之势既成,再伺机北伐,统一天下,此为上策;三是“鼎足江东”──上中两策如果不能实现,则退而求其次,寻求盟友,共抗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此为下策。我们再细细体味鲁肃所说的“规模如此,亦自无嫌”这两句,可以说极有深意,语含双关:一是隐蔽战略意图,避免成为众矢之的;二是讲求实际,相机行事。因为北方曹操势大,鲁肃比之为项羽,认为东吴之众难以单独与之抗衡,需要寻求盟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非南北双方对峙。至于这个盟友是谁,鲁肃建策之时,形势并不明朗,只不过是以求万全的备用方案。但我们不能否认,鲁肃已经认识到东吴之众难以单独抗衡曹操,也就是说,他早有寻求盟友之心。所以,后来曹操南下时,他便果断放弃孙吴立国的上策与中策,而采取下策,做出了联刘抗曹的谋划。这不能不说是鲁肃早有寻求联盟心理准备的结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3 12:28:24|只看该作者
2.果断定下联刘抗曹之策& x5 R+ v8 c( X/ X7 g. `* w# y4 B http://www.phoer.net
$ J8 d$ P. C; a6 K4 y4 @ http://www.phoer.net
可以说,没有鲁肃定联刘抗曹之策,就没有孙刘联盟,也就没有赤壁之战。建安八年(公元203年)、十二年、十三年春,孙权三次西征荆州黄祖,并歼灭之。“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鲁肃向孙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从而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可见,本来孙氏集团的既定方针是要“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是要吞并荆州,并非联合荆州,从而实现南北对峙、划江而治的战略意图。但此时曹操已率大军南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荆州决战。面对新形势,鲁肃及时劝孙权改变策略,坚决主张联合刘备共拒曹操,果断采取了他多年前所规划的三个方案中的下策。孙权思忖之后,采纳了他的策谋,派他去联络荆州。但当鲁肃与刘备相会之时,刘备已兵败长坂,凄惶无所依归,失去联吴资本。这时,鲁肃并未动摇联刘决心。他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看到刘备是荆州人望,挫败曹操必须联刘。在兵荒马乱之中,鲁肃宣达孙权旨意,陈说江东力量,劝刘备与孙权并力。他还对诸葛亮说:“我子瑜友也。”表示了他联刘的诚意,并邀诸葛亮过江,共商联盟大计。
http://www.phoer.net 3 ?3 j0 r' H1 b+ I- ]# @! n/ V* B$ I+ G( R8 O, p. ~% b0 e4 M http://www.phoer.net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曹操大军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江东震动。而曹操又乘胜提兵东进,并给孙权投去战书:“近者奉辞伐罪,旄摩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响震失色”。曹操志满意得、骄矜之气溢于字里行间。他显然是将孙权视为第二个“刘琮”,认为孙权除投降之外别无选择。这些“响震失色”的“大臣”们,以张昭为首,坚决反对鲁肃的联刘策略,主张降迎曹操。对急转直下的险恶局势,孙权也狐疑起来,在和与战之间犹豫不决。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时刻,鲁肃力排众议,再次以帝王之业的战略宏图为孙权“廓开大计”,晓之利害。鲁肃对孙权说:“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牛,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鲁肃情切辞恳,利害得失分析入微,终于打动了孙权,“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这就使孙权认识到了投降曹操的危害。% Z7 ~! z) ]( y: P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c* {% l* D* `3 Y0 I' M从上可见,从“最早提出”到“力排众议”,鲁肃坚决主张联刘抗曹,使孙权认识到投降曹操对他自己有着严重的危害,从而形成促使孙刘结盟的“高温高压”条件;并且鲁肃作为联刘的东吴使者也是不辱使命。但鲁肃的功劳主要在于让孙权“不降”和“联刘”两个方面,至于说服孙权“抗曹”及如何“抗曹”,鲁肃并未提出多少方略。那主要是周瑜的功劳。
4# 金佛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3 12:28:43|只看该作者
二、周瑜劝孙权与曹操开战,是促使孙刘联盟的“催化剂”
http://www.phoer.net . R8 [/ i4 t8 \0 [0 H. D4 t+ L5 B+ u+ _ http://www.phoer.net
周瑜在孙刘联盟的形成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这可从两方面来分析。8 N( p# _$ ]' o$ _* n' l6 z http://www.phoer.net
3 a( e' K6 [# {0 C) J# E http://www.phoer.net
一方面,从周瑜的威望来分析。鲁肃尽管最早建议抵抗曹操,由于初来乍到,人微言轻,张昭等人是不会将他放在眼里的。早在鲁肃初见孙权并为之提出“帝王之业”的伟略时,张昭等人就深不以为然。他们诋毁鲁肃“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如今对于鲁肃建议抗曹,他们更是大加批驳,从而使孙权也难于作最后决断。周瑜在孙吴的地位当然大大不同于鲁肃。他与孙策是“总角之好”,吴夫人“视之如子”,并要孙权“兄事长”。可想而知,周瑜在孙吴的威望是极高的。只要周瑜“美言”几句,鲁肃联刘抗曹之策的通过就容易多了。鲁肃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向孙权建议“追召瑜还”,使周瑜为其所进联刘抗曹策略在孙权的心中增加重量。% `" p) @' o3 U# q. @2 I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3 Y; R/ l' d" v另一方面,从周瑜的策划来看。曹军所具有的不可克服的弱点,早已在周瑜洞悉之中,应该说战争在周瑜决策之际已呈现出胜利的曙光了。周瑜为孙权献抗曹之策,见于记载者共两次。周瑜的第一次策划如下:“今北土既未平定,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即使“北土已安”,曹操无后顾之忧,也不可能长期对峙,“旷日持久”。为什么呢,曹军所长是“鞍马”,现在却是“舍鞍马,仗舟楫”,在吴越水网交错之地与东吴争衡,这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周瑜认为这是曹操的“自送死”,何况时值“盛寒”,“马无稿草”,而曹操“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从敌我双方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后,周瑜断言:“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周瑜为孙权所作的第二次策划是:“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3 12:28:57|只看该作者
由上可见,从周瑜的威望到周瑜的策划,他对抗曹的作用,是在已有前人(鲁肃)提出此策之后,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从而对孙刘联盟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促进的“催化剂”的作用。这一点可以从《三国志·周瑜传》注所引《江表传》的记载看出来:“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如果说鲁肃只是让孙权认识到了投降曹操的危害,那么周瑜则是让孙权认识到不仅不能投降曹操,而且还要坚决下定决心抗击曹操。0 a4 K0 B" l' h5 g1 B' B http://www.phoer.net
& [( J% K& G2 D- E$ F3 D/ h9 j http://www.phoer.net
周瑜为孙权作第二次策划后,孙权说:“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从孙权“邂逅不如意”的说法来看,他显然对周瑜抗曹能够取胜缺乏信心,这也是孙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及诸葛亮说孙权“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孙权在联刘抗曹的过程中并不主动。再进一步来看,周瑜虽然给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但还未让孙权心中充满抗曹必胜的信心。给孙权抗曹必胜信心的人是诸葛亮。
6# 青城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3 12:29:22|只看该作者
三、诸葛亮与孙权的“化合反应”最终形成了孙刘联盟
http://www.phoer.net ( B2 G) @; Z; E' y
http://www.phoer.net $ Q- x/ M, C9 W5 v0 ^- n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草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刘备应走鼎足三分、联孙抗曹的道路。这既是他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也是他后来一生的行动纲领。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已预见到鼎足三分,并制定了联孙抗曹的外交策略,准备夺取荆州,以求立锥之地,以作联吴资本;待有了孙刘结盟的政治气候以后,便可共抗曹操。# f7 r0 l+ t, c& k http://www.phoer.net
- G' Q$ \" O" v http://www.phoer.net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举南下,兵不血刃下荆州;刘备败于长坂,成为丧家之犬,诸葛亮的隆中路线几乎化为泡影。正在这时,鲁肃前来联络刘备,表达孙权联合之意。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失去联吴资本,且孙权在和战之间犹豫不决的情况下,出使江东,寻求共拒曹操的同盟,这实际上是引江东之兵击退曹操,并为刘备夺取荆州。这是多么艰难的使命!0 X1 k; ]' a9 a& {5 q0 ] http://www.phoer.net
! c6 c- q) D1 Y& F/ x8 H http://www.phoer.net
诸葛亮继鲁肃之后,为孙权进一步分析形势:曹操破荆州之后提兵而东,是冲着孙权而来,“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诸葛亮以此彻底指明了孙权面临的险恶形势,认为江东首当其难,使孙权认识到不可存侥幸之心。接着,诸葛亮表明了刘备的立场:“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这既是激使孙权振奋,同时又是警告孙权不能屈抑刘备,孙刘联合必须是平等的联合。接下来,诸葛亮分析了刘备的实力及曹军的弱点:刘备虽败于长坂,但尚有精甲二万,是一支不可轻视的抗曹力量;曹军虽众,远来疲惫,已成强弩之末,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最后,诸葛亮预见了孙刘共拒曹操的前景:“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定三分隆中决策(选自清《图像三国志》)矣。成功之机,在于今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3 12:29:41|只看该作者
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孙权表示:“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这是孙权再一次表明抗曹的决心。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孙)权大悦”。这是曹操平荆州以来孙权的第一次“大悦”,表明郁积在孙权心中的抗曹能否取胜的疑惑一扫而光。鲁肃分析之后,孙权是“叹息”;周瑜分析之后,孙权虽已下定决心抗曹,但同时又发出了“卿能办之者诚快,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的悲观论调。由此可见,是诸葛亮最终使孙权有了抗曹必胜的决心。0 e& I3 i) Q* }$ b: `: E& N0 J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8 A: o) Q( [! ]+ ^3 @诸葛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隆中路线的原则与孙权谈判,要求订立平等的双边同盟,而不是让刘备作为东吴的附庸,“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明显是要孙权承认战后荆州的主人是刘备,刘备是三足鼎立中拥有荆州的一足,而孙权是保有东吴的一足。面对诸葛亮提出的条件,孙权以大局为重,果断地让步,同意鼎足三分,发兵拒操。孙权答应诸葛亮鼎立的订盟条件,是向弱者让步,没有一定的认识基础,是难以做到的;而孙权的认识基础正是鲁肃的劝说促成的。诸葛亮对孙权的进一步精辟分析,最终使孙权得以洞察时局,认识到刘备的力量在抗曹中的重要性,从而采纳了联刘抗曹的意见。鲁肃认为,赤壁之战前的刘备“其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孙权也向诸葛亮发出了“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的疑问,但孙权最终认识到“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的精辟分析所致。
http://www.phoer.net 0 V" a7 I2 R, v) w8 L
http://www.phoer.net ! z) f$ X, `1 |+ u% Z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已有联吴之心。曹操攻占荆州之后,诸葛亮对孙刘联盟更是迫不及待。他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由此可见,是诸葛亮出使江东,才使孙权坚定了抗曹必胜的信心并答应诸葛亮的平等订盟条件,从而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圆满实现。
http://www.phoer.net 6 t' \: j+ j. ~
http://www.phoer.net 0 @" L2 _" D2 w& O; ?王小蓉,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充)副教授
http://www.phoer.net & c$ S6 x$ e$ ?& E2 B
http://www.phoer.net & _1 s4 p4 W2 G" F4 }- [6 E0 t/ m6 x3 T源自:《文史杂志》2008年第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3:15,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