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44|回复: 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26 08:58:3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转帖]作家魏巍因肝癌医治无效逝世 享年88岁

 [复制链接]
8月24日7时18分,曾创作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散文家、小说家魏巍因肝癌医治无效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8岁。据魏巍女儿魏平介绍,魏巍灵堂设在北京军区大院,今起接受公众吊唁。遗体告别仪式预计于8月30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生平简介

魏巍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底,奔赴朝鲜前线,和志愿军一起生活、战斗。回国后发表了一批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去年11月起因肝癌住院

魏平介绍,魏巍在去年11月份之前,身体还不错,“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偶尔血压高,心脏不舒服。去年11月份,父亲被确诊为肝癌,做完手术后一直住在医院里。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手术并没有让他完全康复。后来,病情发展到连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临终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魏平悲伤地说,父亲离世时全家人都在他身边,“虽然他不能说话,但从他平静的表情里可以感觉到那一刻他很从容、坦然”。

在魏平眼里,父亲一生热爱国家和人民,是个坚强的战士,“他用他的行动教育我们子女,无论身在哪里,都要热爱祖国,心系人民”。

病榻上坚持写日记杂文

魏巍女婿李新志介绍,病榻上的魏巍还坚持写作,病情稳定时就写日记、写杂文,“这些文章尚未发表过,准备事后把它们整理出版”。

今年年初,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新语丝》和《四行日记》。《新语丝》收录了魏巍近年创作的散文、杂文70余篇,《四行日记》是魏巍1952年赴朝鲜战地深入采访、1965年与巴金共赴越南战地采访、两次重走长征路而写下的作品结集。

魏巍生前出版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但如今这些作品在书市上难觅踪影,魏平有将它们重版的打算。魏巍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革命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诗集《黎明风景》《不断集》《红叶集》《魏巍诗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壮行集》《春天漫笔》《魏巍散文选》等。

■作家反应

肖复兴:属于他们的时代已过去

作家肖复兴得知魏巍去世的消息后,唏嘘不已。他说曾与魏巍多次在文学活动上谋面,“遗憾的是,每次都是在远处看着他,毕竟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所以少有交际。他总是给人一种慈祥、平易近人的感觉”。

肖复兴说,在魏巍众多作品中,《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我记得读那篇文章时,我还在上小学,是从教科书上读到的,读完后我莫名地感动。”肖复兴说,尽管后来也看了不少魏巍的作品,但少有像《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样令人感动的了。

肖复兴感慨万分地说,尽管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但《谁是最可爱的人》至今仍被收录在教科书中,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标本,被一代代青年人阅读、熟知。同时,肖复兴认为,属于魏巍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已经无可奈何地过去了,“毕竟时代不同,让今天的年轻读者去读这篇文章,难免会产生隔膜”。

徐贵祥:我从他作品中汲取营养

在军旅作家徐贵祥眼里,魏巍是一个言谈举止都很率真的人,他们以前经常在一些文学活动上见面。“我最先读的魏巍作品是长篇小说《东方》。那个年代写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而他的长篇小说《东方》很具有突破性,叙述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充满人性关怀。”徐贵祥说,后来他阅读了魏巍的一系列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徐贵祥认为,魏巍的作品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并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现在出了不少军旅作家,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但魏巍作品中鲜明的艺术风格,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后来者,我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先进的军事文学理念与深邃的文化内涵”。

[ 本帖最后由 睢文发 于 2008-8-26 09:11 编辑:]

2005年11月10日,魏巍在家门口。刘增荣/摄
2005年11月10日,魏巍在家门口。刘增荣/摄  2008082602053955402.jpg  保存到相册

00071942.jpg

1982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 ...
1982年,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 ...  00071943.jpg  保存到相册

00071941.jpg

00071940.jpg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推荐]史记2008北京奥运会总结 2008-8-22日:水上夜游小西湖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26 09:01: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魏巍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边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了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头──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个营的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是,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21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冈县人。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冈上哭。原来她的房子被炸毁了,她在山里搭了个窝棚,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调到步兵连去,正好步兵连也需要人,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熔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26 09:09:33|只看该作者
郑伯农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会长)
  我是“文化大革命”后开始认识魏巍的,半个月前,我到301医院看望了魏巍,当时他因肝癌已经病入膏肓,但他的精神依然很清醒。我清楚地记得他当时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被困在301出不来了!”他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前途,总想出点力,虽然他的一些观点是可商榷的。有人说他是位红色作家,我记得他曾自豪地说自己,从里到外通透红,写作和思考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魏巍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在我看来,魏巍在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把文学的革命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

  王尧
  (《魏巍散文选集》编者,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
  我和魏巍没有直接交往,但因为编辑他散文集的关系和他有书信往来,从信里面我能感觉到他晚年的落寞,而在过去他曾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作家。魏巍一生都秉持着无产阶级写作,虽然有些观点有待商榷,但我认为,他那代从延安走出的作家和知识分子,他们在1949年以后的经历都非常复杂,但不管他们后来持什么样的理想和观点,只要他们的写作遵循着信仰,都是值得尊重的。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虽然写的是朝鲜战争的事情,但他对年轻人的影响还是非常正面的,没有太多的政治历史痕迹。
4# 金佛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26 09:14:17|只看该作者
魏巍著作书目
  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通讯集)1951,人文
  长空怒风(中篇小说)与白艾合著,1951,中青
  两年(诗集)1951,文生
  志愿军叔叔和朝鲜小姑娘(故事)1952,中青
  老烟筒(故事)1954,通俗
  黎明风景(诗集)1955,人文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散文集)1956,中青
  红色的风暴(电影小说)与钱小惠合著,1956,工人
  女将军(故事)1958,中青
  春天漫笔(散文集)1959,作家
  不断集(诗集)1963,作家
  东方(长篇小说)1978,人文
  壮行集(散文集)1980,河北人民
  邓中夏传(续记)与钱小惠合著,1981,人民
  魏巍散文集 1982,河北人民
  我爱老师 1984,少儿
  魏巍文论集 1984,河南人民
  魏巍诗选 1985,解放军文艺
  怀人集 1987,文化艺术
  地球的红飘带(长篇小说)1988,人文
  晋察冀诗抄(诗集)选编,1959,中青
  [研究资料书目]
  魏巍研究专集(宋贤邦著)1982,解放军文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26 09:19:19|只看该作者

悼魏巍

 作者:陆天明

 魏巍老师走了。

 今天下午,我陪人进城办事,半道上心血来潮,翻看手机,发现一个“未接电话”,是一个朋友打来的。忙打过去。那朋友便告诉了我这个噩耗。当时我正在地铁里。地铁里声音嘈杂,一时间我既没听清,也没醒过味儿来,便放大了声音问:“魏巍?哪个魏巍?”对方说:“就是写最可爱的人的那个!昨天晚上去世的。你没得到任何消息吗?”我的心一沉。中午,我还和中国作协办公厅的一个同志,就作协即将召开的一次会议,通过一个电话。那个同志应该是知道这档子事的,但她什么也没说呀。办完事,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了,打开网搜索,有这样的消息确认:“2008年8月24日晚,魏巍因病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那就是真切的了……

 我已经记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读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应该是中学里吧。在课本上。后来知道他又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战争三部曲,《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荣获了茅盾文学奖。这部巨著,据说是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写的。从一九五八年写到一九七八年。一九五八年,他已然是中国文坛上最走红的作家了。当时,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小,可以说举国上下,无人不知,谁人不晓《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作品和魏巍这个作家。但他居然还能埋下头,用二十年的时间来写一部文学巨著。这在中国文坛上是极其罕见的现象。而在这过程中,他还参与创作了《东方红》史诗。这部史诗《东方红》演出后立即轰动了全国,但他仍然埋头继续写他的文学巨著。在这二十年,他成了部长,当了“高官”,却仍然坚持着写巨著。后来,他又遭受文化大革命灾难的不尽冲击和无穷折磨,他却还在继续坚持写着这部巨著……

 他是真有话要对这个世界说啊。他是真想通过自己的创作,让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自己的军队,自己所依赖的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啊……

 我没有全部读完魏巍老师的作品,我也没有悉心研究过魏巍老师人生的全部历史,我没有资格来评价他的文学成就。我知道,现在有一些人并不赞成魏巍老师那样的活法和写法。他们并不希望作家,更不希望文学跟整个民族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紧密挂起钩来。怎么活,怎么写,的确是每个作家,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我们的体制应该给每一个作家和每一个人以充分的生存发展权利。但是我觉得我们没法在魏巍老师那样一种文学的执着和人生理念的顽强面前无动于衷。近年来,中国文学的疲软不正是因为缺少了这种执着和顽强所致吗?少灵魂,缺精神,哪来真正的艺术?这和中国足球的萎软其实是同出一个病根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最近有一股风潮,歪批和彻底否定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做这种事的当然是“知识分子”,是“文化人”。但在我看来,这些人恰恰既没有知识,也缺少文化修养。历史进步总是表现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也表现在后浪超前浪上。但身为后浪的我们因此就可以嘲弄前浪,蔑视前浪,甚至故意歪曲前浪了吗?这不仅仅是无知,也缺少一点最起码的文德和学人的良心。固然,我们一定不能拘泥于前人的足迹而迟滞不前,更无须奉前人为尊神而抿灭自己。大胆超越前人,是每一代新人最起码要完成的使命。但是在这时候,必须明白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任何一个后浪都是由于前浪的使力而造成的。任何一个五层楼,都是站在前四层楼的肩上才成为“第五层”的。每一个作家严格说起来,都只能属于某一个时代。真正超越时代超越历史而永恒不朽的作家,有,极少。像最近被嘲弄的巴金,老舍,冰心,还有常常被作弄的鲁迅,在他们那个时代,都曾点亮过多少渴望自由、民主、爱情和真善美的年轻人的心灵。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早先,一个东南亚的作家代表团来中国,那些老作家提出要见巴金,等真的见到巴老,他们一下便全跪下了。他们太激动了。因为他们年轻时被他的作品深深地打动过,并因此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我们早已摆脱了那种封建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自主地爱。在过去的家庭里社会上,是年轻人跪倒在老人面前受压制,而现在的家庭,现在某些社会角落里,是老人们跪倒在“小皇帝”面前甘于去伺奉。时代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现在的年轻人不再会和这些前辈作家作品中人物命运产生共鸣,他们的一些写法在我们看来似乎也显得比较的“落伍”和“幼稚”了,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是他们个人所无法改变的,因此也是正常的事。我们可以分析他们作品的得失,不受他们作品的局限而再造新的局面,但千万不能嘲弄。只要他们在他们那个时代,确实是推动了历史前进,是站在他们那个时代前进的方向去努力的,而且取得了重大成就的,都应该得到最大的尊重。比如我们的父母都会老。他们总有一天会变成“老小孩”。我们也一定会做出许多他们做不到的大事。但因此,到那时候,我们会呛声嘲弄他们吗?会摒弃他们吗?会拿他们开涮吗?何况还有一些大学老师,蓄意歪曲和轻蔑李白、杜甫、李清照、曹雪芹等一批我们民族文化的巨匠,用此伎俩来哗众取宠,以搏取自己在学术研究上得不到的那种虚名浮利,那就更加可恶了。要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靠多少代人积累积淀才能成气候的。无知和狂妄地否定一切,也许会博得一些虚无分子和无知者的掌声,但虚无必定改写不了人类的文化史。把历史随心所欲地当猴耍的人,必定也会被历史耍成个“猴”。这个定律早已被历史本身证明了的……

 不知道魏巍老师临终前忧虑过这些不该让他再伤神痛心的事情不?他最后的时刻又在想些什么呢?他走在八月二十四日,如果那一天,或前两天,他还清醒着,他应该知道北京的奥运会开得如此成功和圆满,全世界都在为今天的中国骄傲,他应该会是放心地走的。

 安息吧,魏巍老师。
6# 青城山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8-26 09:49:40|只看该作者
想起一句话:你可以愚弄一些人,但是你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8-26 09:54:50|只看该作者
北朝鲜人民被害苦了,还有多少中国人民志愿军当了炮灰,特别是川籍志愿军。

造成人家南北韩家国分离,好意思么。

不少韩国人厌恨中国人,不是没理由的。
8#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8-26 11:03:06|只看该作者

悼念魏巍

作者:王立群

魏巍走了,一个倡导革命英雄主义时代的优秀作家走了.我的心中感到了心中一种深深的伤痛.虽然这是每一个人的必然归宿,但是,我仍然想为他想为那个时代写几句话.

在我这样生于旧中国长于新中国的一代人的心里,魏巍是让我十分感动的作家.他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长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以至于我们已经把"最可爱的人"当作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称.魏巍创作鼎盛的时代是一个张扬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因此,他的作品也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不知道今天的读者读这类作品会有何种感受,但是,我是读着这类作品与共和国一起长大的一代人中的一员.在我的心中,魏巍的作品属于一个时代,属于一个高歌张扬革命英雄主义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共和国成长的一个特定阶段,虽然这个特定阶段有着它的局限,但是,哪一个时代没有自己的局限呢?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使我们的文坛出现了更多描写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那场战争的作品,而且,角度新颖,视野广阔,使我们对那场战争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但是,魏巍的作品仍然是一个时代记述那场战争的一面旗帜.

魏巍走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8-26 13:02:27|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舍得一身剐

表我们我们的~~你就说是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23:24,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