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235580|回复: 526
[灾害·事故

2008-08-27日(下):百日亲往哀北川

 [复制链接5熊猫 
161#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2 23:42:16|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保财险  R1118594.JPG  保存到相册
  “中国人保财险”,这里应是一家保险公司吧?不过在灾祸光临时,却自身不保,坠入地狱。

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R1118596.JPG  保存到相册
  “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含有政务服务中心、群众接待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惠民帮扶中心等),后面还有一个羌碉式的建筑,灾祸时,此处里面的人应是无大恙吧?

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1.jpg  保存到相册
【老照片回顾】地震前与上图同一位置的照片 ◎摄影:佚名

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2.jpg  保存到相册
【老照片回顾】2007-8-10 15:17:03时,市委书记谭力、市政府副市长邱明君一行在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宋明,县委副书记、县长经大忠,县委副书记蒲方方等县上领导陪同下视察“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摄影:佚名
162#
 zuoren54 发表于: 2008-9-13 07:35:2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酒酒酒,好朋友!

  参与县志编撰主要工作的赵兴武先生,是北川羌族历史的主要讲述人和大禹研究学者,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赵先生也是县政协和北川文化学者中极少数的幸存者之一。那天中午,赵先生因喝点酒,有点累,就从办公室下来,在一楼的司机室休息,地震把他抛了出来,然后楼垮了……赵先生的儿子赵成,从江油赶回来,第一个骑摩托车冲进县城,把父亲救了出来,后来又回到废墟,把禹里和羌史资料,包括民俗博物馆的招牌,抢救出来。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祝赵老──老赵中秋吉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3#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3 09:23:22|只看该作者

⊙作者:刘大军

  5月12日上午10时,亲友们准时汇聚于北川县城。午后1时才有班车开往小寨子沟,大家便在新老城区间闲逛,但见新城区新楼林立,鳞次栉比,街区井然,政府机关的人们正在谋划着北川的发展大计,老城区遍布商铺,虽然是星期一,各种交易依然活跃,近午时分,人们三三两两拥向了各家小餐馆。我们在邮电宾馆茶楼品足了今年的明前茶,便去一个家庭酒家享用风味独特的羌家宴。酒家邻近老城区十字路口商业区,店小名声大,我们落座不久,便座无虚席了,觥筹交错,吆五喝六,喝出了羌家汉子的豪情,吼出了小城的繁荣。
  12时50分,我们包租的旅行车缓缓驶出北川县城,沿着傍依湔江的沙石公路,向一百公里外的小寨子沟进发。公路弯弯曲曲,汽车颠颠簸簸,全被苍山碧水,竹林瓦舍消解了艰险,萌生了诗意。一路上,我向亲友们讲述北川的人文历史、羌寨风情,结合地理讲解红四方面军长征过北川的故事。司机老刘说:“看不出你老师是个北川通呢。”我自豪地说:“北川是我的家乡,我熟悉家乡的山山水水,知道北川的许多故事。”老刘笑说:“你够得上老资格导游了。”
  公路千回百转,司机谨慎行驶,过漩坪,经禹里,穿墩上,绕坝底,于14时驶上了通往马槽、白什、青片三乡的简易公路。这是一条路窄弯多的纵深峡谷,绵亘的高山夹峙着湍急的青片河,路面坑坑洼洼,老刘不得不放慢了车速,择路缓行。
  14时28分,车行至马槽乡白溪口。就在这一刻,猝然间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明丽的天空骤然昏暗,天地间爆裂之声如万炮齐发;青片河对岸几处山崖巨石飞溅,泥石流如飞瀑从山顶滚滚而下;车后三十多米处,一百多米宽幅的山体从半山腰整体滑坡,飞沙走石,尘埃遮天蔽日;车前十多米处,前方山崖巨石溅跳,几方饭桌大小的飞石咚、咚、咚坠落于公路中间。常年跑这条黄金旅游线路的刘师傅在地震爆发那一刻就刹住了车,任凭车身上下抖动,左右摇晃。地还在动,山还在摇,一车人都惊呆了,仿佛末日来临,不知道该怎么办。
  强震持续了两分种,我们才作出判断:特大地震爆发了!我叫司机打开车门,组织亲友向公路下一块即将收割的油菜地疏散,大家逢坎跳坎逢沟跳沟,半分钟之内撤离到了相对安全地带。14时30分,我拿出手机拨打报灾、报警电话,移动、网通都没有信号,通讯中断了。
  强烈的余震还在继续,大地时时颤抖,山体不断垮塌,我们只能猫着腰岔开腿走路,终于寻到了左面是宽阔的河谷、右面是低矮的山包,前方是茂密的树林,后面是几户人家的一块玉米地,走进这诺亚方舟,大家方长长出了一口气,感到了生命的存在。惊魂甫定,又为刚才那一幕后怕不已……我们的旅行车快行20秒必遭飞石,必然车毁人亡,慢行30秒必遭泥石流,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上苍啊,刘师傅啊,你让我们躲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险啊!玄啊!幸运啊!迄今我们依然惊悸不已。
  我们呆站在玉米地里,在频频的余震中茫然不知所措。
  14时50分,北川县青片乡党委书记蹇斌、乡长邹凯川、副书记张俊从县城驱车回青片,在我们前方一公里处因山体滑坡受阻,徒步返回白溪口,在公路上意外地发现了我们。三位乡领导都认识我,急忙下到玉米地里,惊异地问道:“刘老师!你们怎么在这里?”我简单地叙述了到青片乡小寨子沟观光的意图,邹凯川说:“刘老师,你怎么选择这样一个日子啊!”随即又问:“你在北川工作多年,经历过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根据你的经验,今天的地震发生在啥地方?”我说,北川处在龙脉山断裂带东北部,今天的地震这样强烈,震中可能在汶川、茂县、松潘一线,和这里的直线距离只有50多公里。邹凯川说:“北川县城该不会受波及吧?蹇书记的爱人和小孩,张书的小孩都在县城,我也有七个亲人……”刚强的小伙子喑哑了。
  又一次强烈余震开始了,大地摇晃,震得人偏偏倒倒,站不稳脚跟,河对岸几座坍塌的山峰岩石飞泻,山鸣谷应,惊心动魄。山崖上的一座输电线铁塔轰然倾倒,高压输电线软坠空中,如随风摆动的死蛇。玉米地紧邻公路和住户,不一会儿我们周边就围满了避难的老乡。人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刚才惊魂的一幕,关心着我们被困的处境。我的亲友中有人发出哀叹:老天啊,我们被困在这里了……蹇斌书记略作沉吟,沉稳地说:“根据刚才的震情判断,这是一场特大地震灾害,目前还不知道受灾面有多大。邹乡长你赶快返回坝底,看林业站的电台能不能用,迅速向县委报告沿途的灾情;我和张书记立即赶回青片乡,组织群众抗震救灾,救援疏散小寨子沟各景区景点的旅客。”又劝慰我们说:“你们到青片乡旅游,我们有责任保护你们的安全,请相信我们吧。”邹凯川问在场的群众:“你们当中谁是共产党员?谁是村干部?”年近花甲的龙兴朱站出来说:“我当过村党支部书记,有啥工作尽管安排。”邹凯川说:“那好。我今天跨行政区域指挥,请你们马上安排村民砍竹子,给这十个旅客搭建个防震棚,安排好食宿。至于费用和青苗损失,政府会给你们补偿。”龙兴朱大爷忙说:“灾难面前不说这些了,我马上去通知人。”正在挨户组织群众撤离的村委会马主任来了,他接了白什乡邹乡长布置的任务,又对我们说:“有我们在,你们就是安全的。”木坪村一组的社员也纷纷安慰我们说,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是一家人。你们躲过了刚才那一劫,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15时45分,蹇斌、张俊顶着余震,弃车徒步,穿越多处塌方地段,急匆匆赶往30公里外的青片乡,组织本乡群众抗震救灾去了。邹凯川冒着余震、垮岩、滑坡的危险返回坝底,试图和县委取得联系。18时10分,邹凯川从坝底返回,说坝底场镇房屋80%毁损,林业站电台不能使用,无法和县委取得联系,估计全县灾情异常严重……他见龙兴朱带着七个村民已经在为我们搭建防震棚了,又作了些交代,就马不停蹄地往马槽、白什、青片赶,通报沿途灾情,联络各乡,加强抢险救援协作。
  青片乡三位年轻干部和木坪村羌族同胞镇定从容,临危纾难的大无畏精神振奋了我们,我们已从惊悸中缓过神来,任它天塌地陷也无所畏惧了。我们要去看看当地群众受灾情况。这是木坪村一组住户集中区,沿公路住着七八户人家,一式的穿逗木结构房屋,屋瓦大部分被震滑落,水泥砖墙体倒塌过半,房前屋后遍布瓦砾残砖。人们聚集在相对安全的公路上,和从白什赶场归来或下行的人交谈14时28分各自的经历,一位老者说:“我活了七十多年,从没见过这么凶的地震啊!弊什街上的房屋都震垮了。我们还得知,青片至墩上的交通已经中断,沿线五个乡和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数百名旅客被困在小寨子沟。外面怎么样?北川县城怎么样?人们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傍晚时分,山风骤起,寒气袭人。龙兴朱、黄兴蓉几家住户给我们送来了棉被衣物,抱来了烤火的木柴,黄国富送来了方便面和开水,几位羌族大妈送来了桌凳,陪着我们拉家常。寒夜中,我看见阴山坡这里那里有手电光晃动,黄国富说那是村干部在检查群众撤离转移情况,安置孤寡老人。半夜时分,村委会马主任特意到村民们为我们搭建的防震棚前,见大家都休息了,这才放心地离去。
  是夜,强烈的余展说来就来,地皮说抖动就抖动。我们十人挤在小小的防震棚里,就像飘流在大海里的一叶孤舟,不知命之所系。听着青片河两岸山崖时断时续的岩石滚落声,心脏时时紧缩,思绪凝在了一点上:这是怎样一场人间劫难啊?我的故乡北川能逃此劫吗?

164#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3 09:48:25|只看该作者
西羌上街  R1118599.JPG  保存到相册
北川羌族自治县职业高中的学生宿舍楼  R1118601.JPG  保存到相册
  从西羌上街左转我们来到返回北川大酒店的S105省道,一路上惨状依然。“北川羌族自治县职业高中”的、背邻湔江的学生宿舍楼已扭曲、挤压、拉扯的严重变了形,但幸好还没有垮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5#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3 10:05:08|只看该作者

⊙作者:刘大军

  5月13日清晨,天低云暗,阴风惨惨,天亮时开始飘飞的细雨到了8时更加密集了。我们在龙兴朱家吃了早饭,村党支部龙书记和马主任带着几个年青人,准备刨通到墩上的公路,确保交通畅通,一看工程浩大,非人力所能及,便转为去偏僻的吊野户查看灾情了。大路上,从白什、马槽赶往坝底中学、坝底小学接学生的家长川流不断线,路过防震棚都要向我们打听北川县城情况,我们怎么知道呢?
  9时30分,一部老式收音机东调西调终于有了微弱的信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7.8级(后调为8.0级)特大地震,波及理县、茂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县。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研究抗震救灾工作,温家宝总理于12日晚飞抵都江堰市指挥抗震救灾……
  特大地震!波及北川!温总理亲临救灾前线!我们这才感到5·12大地震异乎寻常,灾难严重程度不堪想象──北川肯定出大事了!整个下午阴雨更密,山风更冷,路断人稀,得不到外界一点信息。直到晚8时,我们才从广播得知,救援部队赶往北川……泪水顿时涌满了我的眼眶,只觉天旋地转,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的如诗如画家园,我的至诚至善同胞,凭什么要遭此劫难!大地无情,老天不公啊!枯坐雨夜,我为不能救援故乡同胞而焦躁万分,惴惴不安。
  5月14日,雨过天睛,下行去县城寻找亲人的人成群结队,从禹里进山避灾的人也多了起来,催人泪下、撕肝裂肺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禹里乡死亡数十人,医院里摆满了伤员!擂鼓镇下街深陷了,死伤无计其数!北川中学两千多名师生死伤过半!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两万多人只有几千人生还!每听到一则消息,我的心禁不住一阵颤栗,犹如千钧之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我们要自救,决计往山外走,向城镇向交通干线靠拢。听说我们要走,白溪口的羌族同胞一再挽留,说公路中断,沿途都在垮岩,你们老年人多,怎么走得出去。住在这里,我们有吃的就有你们吃的,等路通了再说吧。我们坚持要走,不愿给房毁屋损、外出亲人无消息的乡亲们增加负担添加压力。我给龙兴朱,黄兴蓉两家付生活费,他们坚持不收,恳切地说:“大灾大难中我们是一家人,应该互相帮衬。你们大难不死就是我们的福气。”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意!
166#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3 10:22:13|只看该作者
北川羌族自治县职业中学的蓝球场  P8270699.JPG  保存到相册
  穿过“北川羌族自治县职业中学”(北川职教中心)的七翘八拱的蓝球场,可看到远处的夏禹大桥和通往“小寨子沟”方向的S302省道的隧洞。

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R1118603.JPG  保存到相册
  转身回望“北川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7#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3 10:26:29|只看该作者

⊙作者:刘大军

  我们一行十人辗转来到坝底,受到了坝底乡政府、坝底中学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吃住有了保证,每天还能看两个小时的电视,通过荧屏、通过从山外回来的人传来的信息,知道了5·12大地震这场空前灾难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巨大损失,知道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举国行动。在坝底以及后来被疏散到青片乡正河村的十来天时间里,我时时被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抢险救灾部队的广阔胸襟、无私无畏,自觉自发抗震救灾的英勇事迹感佩着,激励着,振奋着,由此获得无尽的精神力量。
  在5·12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坝底乡党委、政府的干部正在上班,第一波震动之后,党委书记周福兰、乡长杨治斌立即组织乡干部,冒着大地摇晃、街房垮塌的危险投入抢险救援。他俩分头赶往坝底中学、坝底小学,指挥两校老师把正在上课的学生从剧烈摇晃的教室中疏散到操场上,安排两校搭建防震棚,1,500名学生安然无恙;接着又组织坝底中心卫生院在政府院内搭建防震棚,转移安置住院病人,设立医疗救助站;同一时间,他们指挥机关干部挨门挨户地把场镇居民从不断垮塌的房屋中撤离到安全地带,安排派出所民警和民兵维护秩序;发出通告控制大米销售,责令商家不得囤积居奇、趁机涨价。安置完城镇受灾群众,他们又派出若干个工作组分赴各村,调查灾情,安抚群众,带领全乡八千多名干部群众抗击地震灾害,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周福兰、杨治斌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上,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身体消瘦了,每天晚上只能打一小会儿盹,多数时间连饭也吃不上。工作的重担压不垮倔强的羌山儿女,他们心系全乡人民的安危,全不顾自己在北川县城工作、学习、生活的妻儿老小是死是活。每当谈到一片废墟的县城,快人快语的周福兰总是忆起5月11日和亲人团聚的温馨场景,眼里噙着泪水,话语却很刚强:“我有11个亲人在县城,如今生死未卜,但我不能丢下八千父老乡亲去找他们,我的岗位在坝底。”杨治斌分析他在县医院工作的妻子很可能不在人间了,他连声叹息:“现在不想这些了,我的任务是把道路打通,把粮食运进来,把救援物资运进来,恢复电力恢复通讯。”小伙子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从早到晚在场镇、在村组、在毁坏的公路上飞来飞去。
  青片乡的蹇斌痛失爱妻,邹凯川痛失爱子,张俊的岳母不幸遇难,三位年轻的领导把眼泪咽进肚里,把对人民的爱、对党的忠诚付诸带领群众抗击、战胜地震灾害实际行动上。他们安抚安顿了滞留在小寨子沟几个景点的旅客,又和村组干部一道把全乡群众从危房中撤离了出来,并且疏通了村组道路。缓过气来后,他们几下白什、马槽、坝底、墩上,协商联合借用、征用挖掘机、装载机,加班加点地推路,终于在地震后第三天,打通了从青片到墩上的40公里公路,保证了北上茂县、南下禹里支线公路的畅通。5月16日,救援的解放军空降青片乡,17日,北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联络员翻山越岭抵达坝底,被困五天的青片河流域五个乡的抗震救灾工作纳入了全省全市全县的指挥系统。青片乡党委政府配合人民解放军陆航团,于5月27日完成了包括我们十人在内的所有旅客的空中疏散工作。我们离开青片乡正河村旅客安置点羌王寨的时候,蹇斌、邹凯川、张俊还奋战在领导群众维护、加固毁伤房屋,抢收补种,动员组织青壮年出外打工的重建家园第一线上。
  5·12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坝底中学的八百多名学生正在上课,三幢教学楼有两幢墙倾瓦坠、一幢裂口。校长唐明武指挥学校领导班子,组织老师,冒着砖落瓦飞的危险,把学生从险象环生的教室里紧急、有序地疏散到了操场上。留下老师抚慰、疏导惊恐、烦躁的学生,校长、副校长们立即上街采购搭建防震棚的塑料布、尼龙绳,购买发电机、汽油,买回应急的方便面、袋装食品、矿泉水。至晚,一个容纳数百人的防震棚搭建成了,近九百名师生员工和邻近场镇的居民有了避难之地。5月16日,全部学生安全地回到了家里,坝底中学又主动地承担了灾民救助站的工作,热情接待、安置滞留坝底的外乡人、过往行旅和返乡农民工,给他们提供食宿和路途上的食品饮料。唐明武校长、刘勇副校长晚上守夜值班,天一亮就起床,和值班老师一道劈柴生火,烧水合面,为安置在防震棚里的受灾群众做饭,一日三餐忙个不歇。我最佩服的是唐明武工作的前瞻性,他在震后购置的发电机和汽油,通过卫星接收器,保证了坝底场镇群众每晚能看两个小时的电视,把党和政府对地震灾区人民的关怀,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对灾区的关爱和支持,传给了困在“孤岛”的羌族同胞,振奋了干部群众的精神,鼓舞了人们抗震救灾的斗志。
  当我们看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已成为废墟的北川县城指导抗震救灾的画面,听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饱含深情、坚定有力的声音时,泪水夺眶而出,心理热乎乎的──重灾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将在灾后重建中奋然崛起,喜看羌山儿女,在亘古未有的大地震中挺起了钢铁般的脊梁。
  5月27日我们搭乘直升机离开羌王寨那天,人民解放军驻滇某部步兵师的指战员遵照军委胡主席“住村入户”的指示,分组深入正河村农户,或维修房屋,或助耕助种,阳雀声声里,又见当年军民大生产的壮丽图景……
2008年6月7日
(四川省绵阳市作家协会621000)
168#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3 10:30:13|只看该作者

废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9#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3 10:32:00|只看该作者

[转帖]一张白纸绘新图

──北川县信用联社营业部主任刘洪坤
⊙作者:蒲天国

  作为一名普通中共党员,北川县信用联社营业部主任刘洪坤是一个在白纸上绘新图的有心人。
  2008-6-16日,笔者来到地处绵阳市九州体育馆灾民安置点附近的北川县联社营业部临时营业点,第一次认识了刘洪坤。他中等个子,消瘦的身材,一张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的脸,一双疲惫不堪的眼睛,让人一看,便知道他在这次抗震救灾和县联社营业部组建工作中,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他在营业门市上是个大忙人。一会儿帮灾民免费复印身份证,一会儿帮挂失的人解释挂失程序,一会儿电话安排县政府划转到账的灾民生活补助资金处理,一会儿张罗门市人员的生活。看他忙得近半小时没歇口气,笔者真不忍心去打扰他,不愿意再次唤起他痛苦的记忆。
  刘洪坤在5·12大地震中痛失妻子和儿子。当时他正在绵阳办事处上挂锻炼,按照办事处的安排,他于地震后的5月13日上午第一时间赶往北川了解灾情。当得知妻子和儿子被废墟掩埋的消息,他强忍内心的悲痛,没有更多的犹豫,主动加入北川工作组,在倒塌的北川联社废墟上奋战了八天八夜。饿了吃饼干、渴了喝矿泉水,晚上顶风冒雨住帐篷,从没有叫过一声苦。他每天在联社废墟上爬上爬下,配合二炮和江苏武警消防总队的援救挖掘工作。5月19日北川封城,刘洪坤回到绵阳,接市办事处通知具体负责组建北川联社营业部。
  由于大地震,北川联社大楼粉碎性倒塌,营业部8人仅一人生还,5个分社的25人仅生还12人;所有营业网点都被损毁,营业设施彻底损坏;部分资金被埋,网络难以恢复。此时的营业部组建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困难重重。但是想到北川灾民已全部转移出灾区,集中安置在绵阳九州体育馆,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时,他觉得恢复营业迫在眉睫。在绵阳办事处的关怀和支持下,他积极规划组建方案和选址,结合灾民集中安置的现状,通过他多方协调,通过采取在涪城、游仙、江油、安县等地借人员、借资金、借场地、借网络的“四借办法”,于5月21日便在绵阳九州体育馆恢复营业。下辖的陈池、回龙、曲山、邓家、营业总部5个网点全部集中合署办公,及时为灾民提供存款、取款和挂失业务服务。从5月22日至6月16日,就为灾民办理存款236笔,金额211万元;办理取款489笔,金额258万元;为客户查询2738笔,金额2352万元;为客户挂失2122笔,金额1499万元,及时为客户解决了暂住理财的不便,给予了灾民心里的安慰,维护了社会稳定。
  为了组建好北川县联社营业部,刘洪坤和他的战友们,在失去13名亲密战友,和10多个直属亲人的悲惨情景下,强忍心中巨大的悲痛,克服恢复营业中的困难,靠睡帐篷、睡大铺、守门市、吃盒饭,艰难地度过每一天。大家在刘洪坤的感染和带领下,更加增强了凝聚力,都把营业部当作了自己的家,没有一个人离开岗位,没有一个人有任何怨言,都以忘我的、勤奋的工作,来冲淡地震灾害带来的悲惨记忆,走出阴霾,树立信心。
  当笔者就要结束采访时,没想到刘洪坤还意犹未尽。他真诚地说,“这次地震虽然带给我们灾难,但却无法摧毁我们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门市里的每个人都认为不能沉溺,只要活着就要坚强地活下去,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忙,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170#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9-13 10:39:16|只看该作者
北川羌族自治县信用合作联社  DSC04033.JPG  保存到相册
北川羌族自治县信用合作联社  R1118607.JPG  保存到相册
  地震发生时,“北川羌族自治县信用合作联社”遭受灭顶之灾:这幢9层高的办公大楼整体坍塌,倾刻变成了一座废墟山──巨大“坟堆”。北川县联社机关原有48名员工,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面的有36人。其中,信用联社33名员工,前来考察工作的3名上级工作人员都不幸遇难,县联社整个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全部罹难,一楼的金库也深埋在废墟之中。另据说,当时,绵阳市各区县联社的一些负责信贷的中层领导五十佘人正在七楼会议室开会,也无一幸免

山青水秀北川县城  北川县城2.jpg  保存到相册
山青水秀北川县城  北川县城1.jpg  保存到相册
【老照片回顾】从县城边上看新区,“北川羌族自治县信用合作联社”的9层高的办公大楼是县城里最高的建筑 ◎摄影:佚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13:35,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