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3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6-12-30 10: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直面问题,宁夏生态移民区应注重社会治理创新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束锡红 聂君
  随着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的建设完成,宁夏生态移民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要改变过去只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社会治理的思路,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治理的方法手段予以解决。只有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双管齐下,才能保证生态移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移民区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
  (一)水土资源竞争激烈
  近年来,黄河水量逐渐减少,据黄河管理委员会对宁夏的黄河水量进行监测发现,水资源日趋紧张,群众撬口抢水、霸水、偷水现象经常发生。另外,人口与土地资源矛盾也很突出。以红寺堡区鲁家窑项目区为例,总规划面积2万亩,计划安置移民9500人,人口密度达到712.5人/平方公里,接近北部引黄灌区人口密度的两倍,人口与土地的关系非常紧张。
  (二)户籍管理问题
  自发移民和“人户脱离”现象比较严重,户籍问题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比如,土地分配、计划生育、惠农政策享受等,不仅加大了对移民管理的难度,也损害了移民的切身利益。对于移民而言,在具体的户籍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有79.88%的待迁地移民和68.42%的迁入地移民认为,应当减免户籍转换和户口迁移中的收费;更有84.21%待迁地移民和80.21%的迁入地移民认为,户籍办理手续繁琐,应当尽量简化。现阶段城乡差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移民进城落户,不利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三)自发移民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自发移民搬得起却住不起。有32.11%的自发移民希望政府提供生产资金,有11.84%的自发移民希望政府可以让移民子女顺利接受教育,有12.65%的自发移民亟需住房,还有9.55%的自发移民没有足够的土地。归根结底,这是户口未落实的问题。在自发移民的管理上,尽管迁入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自发移民因无当地户籍,呈现出随心而为、无组织、无政府的现象,给移民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阻力。
  (四)基层组织管理弱化
  调查显示,在移民遇到困难时,只有12.21%的迁入地移民和14.11%的待迁地移民表示会向村干部求助。这表明村委会这一基层管理组织,基本没有发挥为移民排忧解难的作用。多数情况下,移民宁愿求助于亲戚、朋友、邻居,也很少求助于村干部。村干部对落后的“人治”思想较为推崇,面对新村移民来源多、民族构成复杂、宗教教派交错、建设任务繁重等特殊情况,他们很难胜任新村社会治理的重担。
  (五)移民自我管理能力差
  调查发现,当前移民参加村民代表大会的情况并不普遍。在迁入地移民中,有四成参加过村民代表大会,但其中有18.74%的人只是偶尔参加,尚有六成的人根本没参加过村民代表大会。也就是说这部分人根本没享受过村民自治及自我管理的权利,只是被管理。迁出地移民参加村民代表大会情况更差,有八成以上的人从没参加过。可见,在移民地区,通过村民自治进行移民自我管理很不理想。
  (六)其它社会治理问题
  1.土地资源管理问题
  移民迁入后不满足转租、承包、买卖的耕地面积,总是想方设法扩大耕地,或承包地头开发,或者私自开发国有荒山、荒地,甚至出现了部分土地投机分子,大肆开荒,并转手倒卖,致使安置区土地无序开发日益严重,形成了土地无序流转的恶性循环。这部分移民在开发地乱建房屋,乱占国有土地,致使当地出现土地无法控制的局面。
  2.宗教活动场所建设管理问题
  首先,伊斯兰教教派合坊问题难以解决。目前,各县(市)区对宗教活动场所建设规划不明确,仅预留了建设用地,未作详细计划和长远规划。由于移民安置区的信教群众来自多个地区,所属门宦教派不同,分坊建寺的思想比较突出,致使“不同教派合坊”难以实现。其次,政府难以满足信教群众要求。移民因资金短缺、教派合坊、坟地规划等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出一些要求,有些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而引发上访。再次,宗教场所管理混乱。有些移民安置区刚建成,移民群众流动性大,均在活动点进行临时活动,未组建民主管理组织,未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在教职人员聘任、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漏洞,容易产生矛盾纠纷。
  3.社会治理人员紧缺问题
  公共服务人员紧缺是当前各移民安置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吊庄”移民阶段,移民安置区实行属人管理,公共服务人员基本由迁出地抽调配备。实施属地管理后,公共服务人员由迁入地配备,随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迁入地难以及时配备充足的公共服务人员,尤其是教师、医务人员和警察等紧缺,严重制约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开展。
  4.劳务移民社会认同问题
  一是城市居民对劳务移民的社会排斥。受城乡差异、城乡分治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城市居民仍将劳务移民视同于“农民工”或“流动人口”,不但对劳务移民不关心、不包容,甚至产生冷漠、歧视的态度。城市居民的此种态度、观念直接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劳务移民排斥在城市的主流社会生活之外。二是劳务移民的自我排斥。劳务移民在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形成的反差,使其产生自我排斥感。城市居民和劳务移民之间并没有构建起有效的相互认同,彼此间的生疏感和隔阂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二、生态移民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落实自发移民户籍,根除自发移民问题
  自发移民多来自西海固贫困地区,在自治区“十二五”生态移民规划范围内。按照自治区生态移民相关政策,可以将这部分自发移民纳入生态移民范围,解决其户籍管理矛盾。但凡落户迁入地的,原户籍必须无条件核销,并取消在原户籍地享受的优惠政策。不核销原户籍的一律不予办理入户手续,并限期迁回原籍。同时,公安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以后出现的自发移民要随时依法迁回原籍。
  (二)加强土地执法管理,完善土地流转服务
  首先,由迁入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对移民(包括自发移民)近年开发并种植的土地进行丈量核实,核实清准确土地面积,明确土地性质和权属;其次,成立土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乱占、乱开发、私自倒卖土地、违法、违规乱建房屋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清理;再次,建立、健全县区、乡镇、行政村“三级负责”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
  (三)促进移民区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
  充分挖潜利用现有国有、集体、企业及个人经营的各类耕地和中北部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并在引、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通过节水改造适度开发部分宜农荒地、对山区原耕地改造等多种途径解决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在北部引黄灌区,主要通过实施灌区节水改造,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在中南部地区,主要通过对已建成的固海扬水、固海扩灌、盐环定扬水、红寺堡扬水灌区和库井灌区的节水改造,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集雨补灌农业,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四)培育多元管理主体,强化移民自治能力
  改变过去政府单一的社会治理模式,理清政府职能,并缩小管制职能,逐步加强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责任,积极培育公共治理的多元主体,依靠社会组织特殊的自治方式,注重公民在社会治理中基础性的作用等,促进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宁夏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同时,强化基层民主自治,推进村委会、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移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让宁夏生态移民区各社会成员在参与中培养合作精神,促使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发展。
  (五)做好信息收集工作,规范宗教场所管理
  首先,迁入县区统战、宗教工作部门应做好教派及信教群众信息收集工作,掌握信教群众人员数量、教派关系等信息,为宗教场所用地做详细长远的规划。其次,以“打破地域界限、保留教派界限”为原则,将来自不同地区、同一教派的移民群众,集中安排在同一安置区,实现合坊建寺。最后,针对部分信教群众不满清真寺建设规划,私自建设清真寺的问题,严格执行清真寺修建审批程序,杜绝清真寺“先修建、后审批”现象的发生。
  (六)建立部门帮扶机制,强化基层管理组织建设
  第一,在选拔基层干部的过程中,充分听取移民的建议,兼顾不同“移民群体”的利益,合理构建基层管理组织,防止移民因利益受损而产生矛盾纠纷。第二,建立部门联合帮扶移民村建设管理机制,选派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干部组成“下基层”工作组,建立部门联合包扶移民村建设管理机制,培育基层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第三,强化基层干部培训,培养高素质基层管理队伍。
  (七)建立健全矛盾预防化解机制
  建立重大移民决策和项目风险评估机制及社会运行监测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司法调节、人民调解和社会力量调节相互衔接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劳资、征地拆迁、医疗、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等社会矛盾多发重点领域的专业调解机制,从源头上发现和化解各类移民社会矛盾。
  (八)关注基层民生问题,构建善治社会治理
  紧紧围绕发展教育事业、促进就业工作、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等工作,着力解决好移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民生问题和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实现全体移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建立善治的社会治理模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 把握五大关系 开展精准培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10:12,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