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1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1-26 01:45: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河南庙会文化及其当代变迁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知网  : 李秋香
  摘 要:庙会是我国传统的民众节日形式之一。本文以河南周口地区的庙会为例,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河南庙会的文化变迁。文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庙会的活动内容已从传统的以祀神、娱神为主发展为以娱人、经贸为主,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文化变迁。

一:河南庙会概况
  庙会源于我国古代的社祭,是伴随着佛、道教的宗教活动而产生的,集拜神、娱乐、贸易为一体,流行于我国广大地区。它可分为每月定期和年节定期两种形式。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古人曾在这里创造了光照千古的灿烂文化。至今,在周口地区淮阳的太昊陵、项城的光武庙、西华的思都岗、周口市内的关帝庙等仍是中原儿女祭拜古圣先贤的地方。他们以庙会这种特有的方式进行缅怀先祖、传承古老文明的活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河南庙会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
  1.会期不一,规模较大。据有关地方志载,河南大型庙会持续时间多达月余。如民国23年( 1934年)的《淮阳县志》载:“二月二日,黎明用灰圈地作仓形,以兆丰年。儿童拍瓦缶唱歌,是日居民诣太昊陵进香奠牲,至三月三日始止。”[1]( P146)太昊陵是为纪念中华民族的先祖即人祖伏羲而建。淮阳旧称“宛丘”、“陈”,“相传`太昊伏羲氏’都`宛丘’,`炎帝神农氏’都`陈’。”[2]另外,与淮阳县毗邻的项城市郊十多里的南顿集内有南顿庙会,又称“鬼修城庙会”、光武庙会”。
  南顿庙会和太昊陵庙会有着一个相同的内容,即谒拜“人祖”,恳请先人保佑后代子孙幸福安康。关于人祖伏羲的创世业绩,殿内壁画记述详尽。尤其是“鬼修城”的伏羲殿内从其母华胥氏履巨人脚印而怀孕,生下伏羲起,到“帝崩于陈止”,数幅壁画将其主创业绩如“作网罟”、“画八卦”、“立五行”、“制婚姻”、“造琴瑟”、“造书契”、“作甲历”、“定官职”、“诸夷服”等一一列举。
  周口地区除太昊陵庙会和南顿庙会外,尚有每月定期的小型庙会,如西华县的思都岗(为纪念女始祖女娲而建)庙会,每月逢农历初一、十五定期举行;周口市内的关帝庙会每月逢初一、初四、初七;淮阳的关帝庙会于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此日相传为关帝诞辰。“浴佛会”在周口大部分县市都有,如西华、扶沟、项城、商水、鹿邑、淮阳、沈丘、太康等,它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
  同我国其他地方的庙会一样,河南庙会多集中在新年伊始或秋收后的农闲时节定期举行。届时各阶层的男女老幼往往三五成群结伴赶会。由于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其庙会规模也是其他省份不能比拟的。农民自不必说,一般的职员、工人、教师乃至政府的官员也都乐于趁此机会娱乐身心。
  淮阳作为太昊之墟,自然是各地信奉者的朝祖圣地。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太昊陵庙会盛况空前。“朝祖者来自四面八方,南至南阳、襄阳,东至亳州、阜阳,北至郑州、荷泽。此外,还有湖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数省的百姓。”[3]( P306) 淮阳县各乡每到会期必会涌现出很多朝会组织。“… … 届时商贾云集,男女老少,摩肩接踵。每日不下三四万人,热闹异常。”[3 ] ( P306)
  2.内容丰富,人员复杂。由于各界人士怀着不同的动机前来参与,故使庙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色彩。传统庙会以祀神、娱神为主要活动内容。据民国23年( 1934年)的《淮阳乡村风土记》载:“男性会员,每人须备一香袋… … 佩于背上,女则仅制小香袋一个束于纽扣之上,俟到太昊陵时,将所佩各袋之香悉行焚烧,以供人祖神灵之享受,期所谓朝祖进香之意。”[1] ( P173)“进香者多唱娱神之曲:`南无、天皇、地皇、人皇、伏皇… … ’”。“进过香的人,多在庙内外游览,去人最多的地方是蓍草园和显仁殿。显仁殿外墙壁上有一青石,上有孔,深二寸许,人称`子孙窑’ ,相传无子女者用手摸后便可生儿育女,所以摸`子孙窑’ 者极多。”[3] ( P307)这是一种生殖崇拜的遗风。现在,这种现象已减少了。
  庙会期间,往往又是人们施舍的日子。一方面是向神灵献供、献金; 另一方面则是为老弱病残者捐助。庙会上,乞讨者甚多,他们多是生活在附近的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或无业游民。乐善好施的人也乐意给这些男女老少乞丐几角钱以讨个吉利。这叫做“没有君子不养艺人”,在祈福祝福的庙会上,谁不想成为君子呢?
  测命算卦也构成了河南庙会上的一道风景。光武殿外有卦摊,每位卦师前均有一张桌子和一个长凳子,卦师身后是号称“文王神课”的黄色旗幡,三三两两的赴会之人围在其身边或问吉凶祸福,或站着端详卦师,或在一旁暗自窃笑逗乐。城墙上,卦师们一个挨着一个,有相面的(即看手相、脸相) ,有相字的(即拆字以卜吉凶)。这些卦师们席地而坐,面前铺上一张卦纸,不时有赶庙会者前来问卜。

二:河南庙会文化的当代变迁
  “文化变迁,简单地说,就是指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从内容到结构、模式、风格的变化。”[4]庙会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以寺庙为最初依托,以宗教活动为最初动因,以集市活动为表现形式,融艺术、游乐、经贸等活动为一体的社会文化现象。”[5 ]庙会自产生之日起,历经发展、变化、复兴等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庙会文化已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变迁。
  1.庙会活动内容的变迁。传统的庙会活动内容以拜神、娱神、酬神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当代庙会发展为以贸易、娱乐为主。它体现了群众实用功利主义意识的进一步强化。1980年改革开放前,庙会的大头戏集中在敬神活动上,“进香者一般带铜锣一面,走到陵庙午朝门前,就边敲锣边叩头,一路烧纸烧香,同时燃放鞭炮,一直到统天殿前… …。”[3]( P307)这是太昊陵传统庙会上的盛景。只有在做完“功课”即敬神后,人们才休息娱乐。祀神的主要目的在于祈福、祈子、祈丰收、消灾避难等。“过去人祖庙里有一座女娲观,… … 如今已毁。在显仁殿两边有一个用砖砌死的圆顶门,门里就是原来女娲观所在的地方,庙会期间,妇女们纷纷到门墙下拴娃娃… … 如果应验生了孩子,拴娃娃的妇女必须还愿,来人祖庙祭拜的香客中,约有一半是来还愿的.”[6] ( P141~146)当代庙会上,这种情况已发生了很大改变,由于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广大民众已洞悉生育的奥秘。“拴娃娃”现已成为一种乐趣而已。与过去相比,现在大部分人赶庙会的主要目的在于玩得痛快。如鬼修城内的卦摊前,人们闲来无事聚在卦师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婚姻、卜未来。大多数人花上几元钱并不是真正希望卦师能指点什么迷津,他们往往图个快活。在个个口若悬河的卦师的奉承与美言之中,大家都高高兴兴,愉悦一番。
  担花篮舞是人祖庙会上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它“是一种祭祖舞,祭祀者以舞娱祖神,感谢人祖爷和人祖奶奶赐予人类生命,并希望人祖爷和人祖奶奶不断赐子赐福。”[6]( P147)舞时常伴诵追溯伏羲、女娲功绩的经文。传统庙会上的娱乐方式除担花篮舞外,还有唱戏(豫剧或曲剧或越调)、跑旱船、舞狮子、扭秧歌、蹦竿翘、耍龙灯等。当代庙会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如动物表演、手捏糖面人表演、汽枪、电子枪射击等新的活动项目。本地和外省的歌舞团也联袂表演娱乐节目。富有河南周口地方传统色彩的越调古装戏与现代歌舞表演也竞相争取观众。杂技里也增添了空中骑摩托的现代表演。穿着传统服装的轿夫抬着时髦女性以品味深闺小姐出嫁时的新奇快乐之趣。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传统庙会上进行交易的主要是日常祀神用品和生产生活用品,如香纸、木制刀剑、锄、犁、镰刀、儿童玩具、民间工艺品等。至于供香客们吃饭落脚的地方,以往不过是简易布棚、民间小吃等。当代庙会与以往相比,可谓五光十色、赏心悦目。进入商贸圈子的主要是高级儿童玩具如飞机、汽车、电子琴、大哥大等等; 流行服装大多是从经济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广州、武汉运来的,它们的款式新颖、风格独特,很适合现代年轻人的品味;南北风味的小吃与本地的小笼包、羊肉烩面、刀削面等可供游客们自由选择食用。南顿庙会上还摆有书摊,如《飘》、《汤姆叔叔的小屋》、《红楼梦》等中外名著的销量都不错。
  商品物资交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传统庙会所不及的。2000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笔者的一位朋友在南顿庙会上卖玩具,一天净赚160多元。像她那样的小玩具摊有20多处,仅此一项的交易量半个月即有5000元左右,其他的大宗买卖更是无法估算。
  2.庙会组织方式的变迁。传统庙会的组织以自发为主,现代庙会已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体现了民众主体意识的增强。
  旧时大会并无组织,多自发形成。“朝祖会是为朝祭淮阳人祖所组织之集会而言… … 朝祖会之组织须先由会首发起,会首发起此会之原因,非系家有久病之人,即系手下缺少子嗣,因欲借人祖之神灵求赐予挽救之方也。… … 朝祖回,会即解体… …。”[1] ( P173)由此可知,古庙会组织随意性很强,又如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鹿邑县志》载:“亻妄佛之风,村民最盛。每岁二三月间,荒弃所业,奔走寺观… … 前导者若卒伍之有长,曰止则止,曰行则行,俗曰`领会’ … …。城市有石佛庙,设会时,麇聚者多童男童女,流弊之滋,尤污风化。”[1]( P142)另据《河南新志》载:“会时演戏,先期由庙中送帖于常来进香之家,请其观剧,款以素筵… … 香资之外,另纳钱若干,每会钱数约百千缗也。”[7 ]由寺院发起,或由百姓自发组织,这是传统庙会的一大特色。如周口的《项城县志》、《扶沟县志》、《淮阳县志》等均有“四月初八日,僧舍为浴佛会”,“民多诣寺礼佛”的记载。“浴佛日”相传为释迦牟尼的生日,它是广大汉族地区传统的宗教祭祀节日。而豫东一带将此又称为麦会,即人们在麦收前再举行一次大会,购买农具等,彻底放松一下,以便储备精力进行收割。
  现在,为活跃商品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人民政府对这种传统的民间大会形式亦很重视。举办单位对庙会的全部活动进行“周全规划,统筹安排,认真管理。”[8]如“西华县为`女娲’ 故都,女娲是汉族的创世大神,不仅补天,立地,息洪水,除蛟虫,化育五物(`一日七十化’ ) ;而且,是抟黄土造人,置人类婚姻之制的第一位`皋衤某之神’。”[9] ( P43)思都岗即为思念女娲而建,县、乡、村干部认为搞好庙会有利于搞好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因此,对思都岗庙会非常支持。村委会甚至把每家每户拉到女娲城里的土方算作义务工,可顶抵村里的提留款。县里把处在城内的女娲像四周的摊位全部清理,扩大女娲广场,充分挖掘这一旅游资源。
  庙会上的商贸活动也由过去的盲目无序转向有管理的自觉的供求结合。如周口市内的关帝庙常年定期坚持对外开放。“管理者通过举办文化节和定期庙会等活动将娱乐、旅游、商贸等串联到一起吸引了大量游客,年接待游客已愈10万人。”[10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庙会活动方式的变迁。过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外交流的机会极少,每逢庙会时,人们多靠步行或赶马车等方式赴会。因为交通不便,远者须在会前提早准备,提早动身,并在会上住几天,近的可当天返回。
  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一些先进的交通工具如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的采用,给当代的与会者提供了更多的行动之便。现代化灯光、声控技术的运用给庙会平添了几分吸引力,大大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相距几里外,就能听到从庙会上传来的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总之,传统庙会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积淀,民众利用庙会这一形式娱神娱人,目的在于祈求丰收、消灾避祸、休闲取乐。它是古代乃至近代人们在自然、社会力量的重压下求得暂时解脱的一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后,它已发生了质的转变,成为集经贸、旅游、休闲、娱乐于一身的新型社区文化活动的典型范式之一。

三:河南庙会文化当代变迁探因
  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既然是人类适应客观环境的一种手段,当客观环境改变时,文化自然也会随之改变。在人类历史上,文化的变迁大部分是被动地、盲目地进行的,但是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认识的深入,也就逐渐掌握了文化变迁的规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可以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文化以适应新的情况。”[11 ]倘若我们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有关理论来剖析河南庙会的发展情况,便会发现河南庙会文化的当代变迁是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
  1.经济背景。庙会文化作为远离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形式之一,归根到底也是受生产力发展程度所支配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河南庙会文化由传统向当代变迁的根本原因。千百年来,我国人民过的是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生活,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商品观念和物质都较缺乏,庙会则为民间的物资文化交流提供了自发的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庙会文化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些普通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随时随地都可买到,庙会不再是交易的唯一场所。人民不再以从庙会上购得日常生活用品为快,而是注重于质量好的稀有的工艺纪念品等。如最畅销的当属泥塑工艺品如阴阳合体一寸见方的泥泥狗、泥塑小鸟、黄布老虎枕头等。泥塑玩具上均有一小孔,吹之则响,玩腻了现代化飞机、汽枪等玩具的孩子们对之情有独钟,大人们也多买一些以作纪念品等。因此,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就没有当代庙会上购物目的的转变,就没有河南庙会今日的繁荣变化。
  2.政治背景。建国后,党虽然提出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一系列“左倾”路线的推行使得宗教信仰自由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1966-1976年间,大部分寺观以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罪名被拆除,庙会遂成为历史陈迹。20世纪80年代后,党才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许多寺观重建,庙会复兴,因而在客观上给庙会文化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如西华县的思都岗,始建于明朝的龙泉寺距今已有400多年,是香火旺盛之地。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求神拜佛活动均被取缔。仅仅因为当地群众“落后愚昧”及所处偏僻之地,龙泉寺才幸免被拆的命运。80年代后,人们在《西华县志》上查到在思都岗附近有女娲坟墓,经考古发掘证实,思都岗庙会才逐渐兴起。
  3.思想文化背景。庙会作为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它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传统庙会中的求神拜佛活动是人们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重压下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而在思想意识上异化的结果。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深层也因商品观念的渗透而发生了质的转变。他们不再依赖宗教作为祈子祈福的唯一手段。宗教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也向世俗化方向发展。所谓世俗化即非神圣化,“可以理解为宗教徒由于被世间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所吸引而对宗教产生淡漠的一种潮流,其结果使得宗教的价值减弱… … 由追求永恒的天国和幻想的来世,转而面对现实的社会和今世的人生。”[12]宗教世俗化的一个表现即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宗教徒为发财致富,将“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引入宗教殿堂并将寺观文化商品化。”[13]由于大部分寺观建筑多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因而为僧徒经商自食其力打开了方便之门。如淮阳太昊陵位于城北三里的蔡河之滨,风光优美。缓缓而过的蔡河、玉带河流水与苍松、翠柏相辉映;重建于明代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四周高墙护卫的陵庙有“紫禁城”之称;统天殿、显仁殿的宏伟建筑使人想起帝王之家的气派与豪华;更有那相传为宋朝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以汗巾蘸粉书写的“太昊伏羲氏之墓”吸引了众多的游览观光之人。西华的思都岗内有“女娲城、女娲阁、女娲坟和`娲城晓烟’ 等名胜。”[9] ( P56)这些历史古迹都为寺观僧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们借春节农闲之际开放寺院,招揽财源。他们提倡乐善好施者皆可成仙成佛。因此,庙会之际,万头攒动,前来游览观光的人们不惜花费资财而使寺内僧众坐收其利。
  庙会又为不同行为动机的各界人士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场所与机会。8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改革的目标取向尚处在实践摸索的阶段,市场体系很不健全,但人们急需交易,就尽可能借用各种渠道和媒介,而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并在人们心目中长期占据一定地位的庙会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于是,河南各地的人们开始支持庙会。农民们可借此机会消遣娱乐,城市居民来此可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政府官员们为娱乐,为体验生活;富商大贾们云集此处可做大宗买卖;外地文艺团体来此可与本地民间文艺团体相互切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四:结束语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摇篮,如何利用庙会来保留优秀的文化传统,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庙会之庙,即为寺院、宗教场所之意。由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尚低、思想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等原因,宗教将长期存在。因此,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庙会必将长期存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政府要对之加以必要的引导,使其走上传播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应充分利用庙会的商贸功能,使地方经济走向全面繁荣。同时,对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糟粕应一律废除。
  当然,由于社会意识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庙会上的求神拜佛活动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庙会的经贸、文化功能将最终取代祀神娱神的功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参考文献
  [ 1 ] 丁世良,赵牧.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上[Z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2 ] 王彪.中州风物记[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3 ] 胡世厚,汤漳平,等.河南风物志[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4 ] 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5 ] 高占祥.论庙会文化[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1-2
  [6 ] 刘锡诚.妙峰山· 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流变[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
  [7 ] 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新志:上[M ].170-171
  [8 ] 李太松,严世善.当代庙会文化刍议[ J] ,社会科学,1991,( 5)
  [9 ] 张振犁.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0 ] 梁志俊.人· 神· 圣· 关公[ 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404
  [11 ] 童恩正.文化人类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75
  [ 12 ] 林兆荣.市场经济与中国宗教走向探索[ J ].世界宗教研究,1993,( 2)
  [13 ] 冯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宗教的世俗化倾向[ J ].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 1)
  李秋香 (中南民族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新加坡文物局首次推三种不同主题的历史走道 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探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0:19, Processed in 0.2496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