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1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2-26 15: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蚩尤祭奠”申报国家“非遗”保护的意义

 [复制链接]
源自: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王炳忠
  摘 要:“蚩尤文化”普遍以活态形式富存于苗族民间。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的广大苗族地区,甚至老挝、泰国、美国、越南等国外苗族的记忆里,都有蚩尤的传说,都崇拜或祭拜蚩尤,跨国界跨洲界越海洋上万公里的广阔范围,在一群庞大的人群中保存着这么一项珍贵的民族文化,可见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显而易见。

一:正确看待和认同蚩尤文化
  众多学者翻阅典籍研究上古时代文化起源、战争起始,查《太白阴经》:“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是兵起于太昊,蚩尤始以金为之。”崇拜蚩尤和正视历史的学者都会欣然引证。而视蚩尤为始祖的文人学士阅之则惊叹这位数千年来被称为“叛”、“逆”、“暴”的第一人,却有着这么光辉灿烂的一笔,肃然起敬。
  数千年来,有多少文人学士虽然明白自己血管里流着蚩尤九黎的血脉,DNA与蚩尤一脉相承,然而却不敢公然坦然地说自己是蚩尤的子孙。苗族都自视不崇拜天神,只崇拜祖宗,而其中有不少苗族人不敢坦然称自己是蚩尤子孙,实在是因为蚩尤在历史上被描摹得太丑陋了,完全是罪孽,浇铸了太多的敌意与仇恨,“子不嫌母丑”也只能塞藏于心。
  蚩尤形象威严狞猛,《广川书跋·著遵》记:“古之铸鼎象物则必备之。”“从黄帝到秦统一六国再到汉代,蚩尤被尊崇、享祭祀、受顶礼膜拜,显赫、辉煌了三千年之久。”之后,“蚩尤和黄帝所共有的尚武精神,被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奴性教育,扼杀几尽。阳刚不敌阴柔,忠直终输奸曲,王莽易进,李广难封。这种冷峻窒息了中华民族活泼的灵性,退化了伟岸健壮的躯体,造就了低眉顺眼的顺民,滋生了阴柔阴毒的奸佞和为虎作伥的宵小,驱赶着中华民族,一步步滑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梁启超语)的泥沼。到清代,泱泱大国沦为贫国弱国,一次次在外敌入侵面前一败涂地,留下了一部屈辱痛史!”[[1]](P56)
  蚩尤不仅成为“战神”,而且在发明兵器、制造刑法、创造宗教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孙中山持蚩尤为安微合肥阚氏始祖见解:合肥阚氏,古蚩尤之后裔也。蚩尤姓阚,为中国第一革命家,首创开矿铸械之法,因轩辕氏夺其祖神农氏之天下,乃集其党徒八十一人,精究战术,能为风雨雾霾以助战,与轩辕氏血战多年,至死不屈。轩辕氏既灭蚩尤,实行帝制,称蚩尤为乱民,加以不道德之諡号,然心畏蚩尤之神异、民心之思念,乃令人图画其像、建祠祀之,至今四千余年,大河南北,祠宇尚多有存者。(《合肥阚氏重修谱谍序》)[[2]](P58)相信合肥阚氏自然心传口授世世代代给子子孙孙传颂蚩尤的伟大形象,作为伟人,孙中山给蚩尤以“中国第一革命家”的美誉,是他评价最高的古人。可是,这么一件光耀门楣的喜事,阚氏族人却在其后七十余年间全体缄默,绝口不提。“1945年出生在阚集、长在阚集、后又任阚集中学校长多年的阚家良说:‘我对孙中山为家谱作序之事,以前毫无所闻。可能是因为指蚩尤为始祖,感到不光彩,耻于提及了。’”[[3]](P61)清优贡,民国入仕,饱学之士源江之子阚家骆(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祖国统一联谊会副主任)说:“自幼随父亲读书,对国父孙中山为家谱作序这样的大事,却毫无所闻。”“蚩尤子孙羞于有这样的始祖而耻于提及、而讳莫如深,是深长的痛苦。”“蚩尤曾经领受三千年的尊崇,后来竟然沦落到了无人肯相认的孤苦窘境,足见“以笔杀人”之惨之酷。”[[4]](P62)
  “20世纪的一百年,战争兵燹、政治干预、经济变革、儒家传统等,对非物质文化的摧残是前所未有的,指民间文化为封建迷信和污秽糟粕,为中国落后的根源,以割断和消灭这种扎根于民间社会的文化传统为能事。”[[5]](P36)鄙视民间文化或曰非物质文化遗产,任意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固有的原生形态,使其失真了。遭受着同样的境遇,苗族村寨村民祭拜蚩尤的传统消隐了,统一祭奠规模和范围迅速缩小,千百年来崇拜和祭奠的形式也被很大程度地作了改变。
  承袭蚩尤文化的苗族文化是一种情感张扬、鲜艳夺目、灿烂火红的文化。当苗族文化作为一种广告、一种宣传广播世界时,就立刻被世界人们所喜爱,被世界不同语境的文化所拥抱。所以,黔东南才被誉为“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授予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被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组织确定为全球“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十大圣地之其一。著名文化史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行走黔东南时,很是感叹,深深折服,他说,“中国哪里美女最多?我没有做过认真比较。但是,那次去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实在被一种拥挤的美丽镇住了。”[[6]](P17)“而更让我惊讶的是,问起她们的家史血缘,她们都会嫣然一笑,说自己是蚩尤的后代。”[[7]](P18)“蚩尤是中华文明史上第一轮大战的主要失败者。打败他的,就是我们的共同祖先黄帝。因此,他成了最早的一个‘反面人物’。蚩尤有时又被通指一个部落,那么这个部落也就成了一个‘反面族群’”。[[8]](P18)当听到西江苗寨的漂亮的女孩子轻轻说一声“我们是蚩尤的后代”,余秋雨用“惊心动魄”四个字来形容当时他心里被激荡的情景。“这样的确认是一种承担,承担多少鄙视和嘲笑,承担多少防范和窥测。”[[9]](P27)是时代需要文化,是旅游需要文化,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样需要多元文化,所以,蚩尤文化及其衍生文化被人们关注了,被世界关注了,所以,黔东南的苗族歌舞、风土人情、西江苗寨让世人趋之若鹜。蚩尤文化让全国各地、世界人民感动和震撼,传承蚩尤文化的西江苗族姑娘才自信于自己的身份认同,骄傲于自己是蚩尤的子孙,这是思想文化的新觉醒。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时代,在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等领导批示打造蚩尤文化的鼓舞下,很多苗族因为数千年的迁徙颠簸和战争受苦、封建压迫中或许已经淡忘了蚩尤,忘记了对这位先祖的祭拜,那么,今天,新形势下良好的文化发展和保护环境,可以拾取记忆,认同对蚩尤的祭奠,还这位人文始祖以尊严。

二:“蚩尤文化”是“大传统”而非“小传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及其稍后,学者们提出了中国文化是由“圣贤文化”和“民众文化”构成的理念。这是中国文化“二元说”的提出,是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之后的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因而逐渐得到了政治家们的赞同和接受。1956年,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文化分析理念。他说的“大传统”,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的在社会中占少数的上层人士、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小传统”是指在农村中占大多数的农民所代表的文化。无疑,这也是一种关于民族文化的二元结构的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降,中国的文化人类学家们,从70年代之前的向苏联‘一边倒’,改弦更张,一窝蜂地倒向了美国的人类学理论,而雷德菲尔德的理论很适合中国的乡土社会文化的情况,因而很快得到了中国年轻的文化人类学界的呼应。但稍微将其做了一番改造,用‘大传统’和‘小传统’来作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标识。按照这种二元结构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就属于‘小传统’了。”[[10]](P36)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文化传承经验,注重的是对“上层阶级所弘扬的‘大传统’顶礼膜拜。”
  被称之为“大传统”的“主流文化”之外的“小传统”,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由民众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民间文化,正是在世界范围内大声疾呼要保护的文化多样性潮流中亟待保护的弱势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只要深入到民间社会去,就不难发现,所谓“小传统”并不小。在贵州,从东南部的丹寨、凯里、三穗、榕江到西北的赫章、威宁、大方、纳雍,从东北部松桃苗族自治县到西南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蚩尤文化”普遍以活态形式富存于苗族民间。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的广大苗族地区,甚至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外苗族的记忆里,都有蚩尤的传说,都崇拜或祭拜蚩尤,不仅跨国界跨洲界而且越海洋上万公里的广阔范围,在苗族这样一群庞大的人群中保存着蚩尤文化,这其中自然有其独特而强大的文化魅力及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民族凝聚力。
  著名文学评论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学者刘锡诚说:“在我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应当是名符其实的“大传统”,而不是“小传统”。[[11]](P37-38)正如这位专家之说,我们今天所保存下来的蚩尤祭奠、蚩尤记忆、蚩尤符号,不是苗族自己的小传统,而中华民族的大传统。

三:推动“蚩尤祭奠”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浸润着不同时代民众的世界观和社会理想与憧憬,承载着民众的智慧和人类的文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库’,是研究人类和社会、研究人民历史命运和世界观发展的重要原料……如果摧毁了这座文化‘基因库’,或由于当权者和知识界忽视了对这座文化‘基因库’的保护而使之消失于历史的烟尘之中,那么,一个民族就不存在了。[[12]](P37)“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个存在的民族,国家和这个民族自身有权利并有义务保护好作为民族的文化“基因库”,绝不能象“新国学”家们压根儿忘掉或抹杀各民族民间文化所张扬的中华文化精神。蚩尤文化作为苗族文化“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蚩尤文化尤其以“蚩尤节”、“蚩尤崇拜”等类似的祭祀和祭奠作为核心内容,所以当前对蚩尤文化保护尤为重要的,是推动“蚩尤祭奠”成为国家层面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增强品牌力度。
  “从汉文献中可以看到,蚩尤九黎有七大创造:水稻种植、金属冶炼、制造兵器、开创兵法、创制刑法、建立原始宗教、掌握天文历法。炎帝、黄帝、蚩尤等文化构成中华文明的完整性。”[[13]](P15)著名文化学者段宝林说:“蚩尤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在苗人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在苗族的民俗中仍有许多崇拜蚩尤的重要活动。[[14]](P15)“苗人们数千年如一日地过节,对尤公表述了滴水穿石般的崇敬。”[[15]](P28)“在这孝敬先祖的族群中,蚩尤被尊称为‘尤公’。尤公的故事口耳相传,尤公的音容可知可见。尤公的精魂充满奇妙的生机而不会老去。这是一种穿越时光的文化力量。”[[16]](P27)崇拜蚩尤和祭奠蚩尤深刻地印染于记忆之中,深沉凝重地表现在精神境界的活动形式上,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民间文学类的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等;民俗类的黄帝陵祭典、炎帝陵祭典、成吉思汗祭典、祭孔大典、妈祖祭典、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典、大禹祭典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8年6月7日公布,民间文学类的杨家将传说、尧的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刘伯温传说、黄初平(黄大仙)传说、观音传说、鲁班传说、八仙传说、屈原传说、王昭君传说、炎帝神农传说、木兰传说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1年5月23日公布,民间文学类的曹雪芹传说、契丹始祖传说、赵氏孤儿传说、白马拖缰传说、舜的传说、禹的传说、盘瓠传说、庄子传说、柳毅传说、禅宗祖师传说、布袋和尚传说、钱王传说、苏东坡传说、王羲之传说、李时珍传说、蔡伦造纸传说、亚鲁王等;民俗类的舜帝祭典,等等。以上所列的都是关于人物或者传说或祭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稍作对比,综观上文,蚩尤的历史影响和蚩尤文化的价值,都让我们感到蚩尤的传说和祭祀蚩尤可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术界和不同层次的行政领导都共识到,“蚩尤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具有巨大影响,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的重要资源,对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意义重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共生性和凝聚力。全世界苗族有1200万,其中300万在世界四大州的10多个国家;中国有900多万,而贵州占了400多万。中国苗族一半生活在贵州,被视为苗族的大本营,以苗族为代表传承的“蚩尤文化”在多姿多彩贵州文化中实为重要部分。丰富多彩的“蚩尤文化”蕴存在广大苗族地区,遍及贵州东南西北。
  榕江县的苗王庙,苗语意思是“尤公的大房子”。苗族的古歌和传说中记忆,榕江在称“古州”之前,榕江是苗族居住的美丽的地方,后来逃避战争,退进了深林高山。县城边的“尤公的大房子”成为一个永远的历史记载和鲜活印证。苗王庙是苗族迁徙到西南地区留下的重要历史建筑物证,饱含着深遂的苗族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苗王庙位于贵州榕江城关西面卧龙岗,坐西南朝东北(以怀念故土中原),为砖木结构,气势宏伟。成书于1943年,由时任榕江国立师范学校推广处主任李绍良(江苏人)所著的《榕江县乡土教材》记载:“县城之西山坡上有苗王庙,建立之时期不可考。庙中有苗王塑像,身长约七尺,身着苗服,赤足芒鞋,眼大神威,香火颇盛。全县人氏,都馨香而礼拜之。”文革时期“破除迷信”,县城所有城隍庙、土地祠神像神位,均被打毁。而苗王庙中苗王塑像巍然独存,盖以深得人民信仰与尊崇。苗族已经远离了榕江,最近的一个村寨也在5公里之外,但每年清明前后,很多苗民来到苗王庙,高悬火烛,上供烟叶,焚香烧纸,厚祭苗王。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以及二月十四、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也有祭拜活动。
  丹寨县长青乡扬颂一直有蚩尤宫,2012年在其基础上修建了蚩尤祠。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二个丑日(牛场天),长青乡扬颂一带的苗族都要举行活动祭祀这位“尤公”。每家每户备9个碗、9块糯米粑、9张构树叶、9张青菜叶及9条鲤鱼等量分成9堆,由祭师执祖传宝刀,唱诵9段祭辞,烧纸焚香,送与“尤公”。公祭时以以上的方式到村寨门前一个高约20米,顶上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的土丘上的祭尤坛进行,祭毕,唱苗歌、跳舞、吹芦笙、赛唢呐、看斗鸟。如此年复一年,苗语称为“农尤”,译为“祭尤节”。
  “蚩尤文化”富集于贵州广大苗族地区,从“蚩尤”时代开始的文化变迁,衍生了丰富多采的歌舞,如古歌、飞歌、大迁徙舞、反排木鼓舞、水鼓舞、锦鸡舞、芦笙舞、滚三珠,民风民俗有祭祖、祭苗王庙、吃新节等,苗族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最后终结追可踪到蚩尤,尤其在口头文学方面一直清楚地唱诵千古“尤公”。苗族的地名也留下很多蚩尤印迹,凯里的苗族认为,苗族大迁徙后的终结点是凯里。这里有“壁立千仞”的香炉山顶天立地,是他们发现的第六根撑天石柱,又视为先祖蚩尤在这里等候苗人相聚。视石柱的“苗王洞”为蚩尤“大嘴”,稍上的岩条是活灵活现的“鼻梁”,上鼻梁两侧岩壁长满绿色的草木和古藤是蚩尤的两条眉毛,整个岩山是一个巨大的神人头象。苗族称香炉山为玻壁尤(bobbilyel或bobbiljiul),即蚩尤山。今天的丹寨,过去不称“丹寨”,称“方尤”,是“蚩尤”的子孙居住的地方。位于“方尤”(丹寨县城)西1公里龙泉山,跨度面积7.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74.8米。山势苍莽,威严镇重,面东背西,形如一尊长老巨坐,世世代代护佑着“方尤”的子孙们。苗语称龙泉山为古称“波告尤”,意即蚩尤山,“波”是苗语的山坡;“告尤”是苗语的尤公。冠有“尤”的地名在丹寨县很多,扬武乡称“翁尤”,长青乡称“腊尤”,扬颂村称“腊尤”,排中屯上称“锡尤”,联盟扬尧称“扬尤”,翻瓮排界称“党尤”,巫尤村称“榜尤”,一碗井村称“者格尤”,双尤村称“兄尤”等。雷山县的陶尧乡的“陶尧”之名来源于苗语,意思是等待尤公的地方。
  苗族移民吴万里在法国任历史学教授,1994年寻根问祖来到黔东南雷山县西江,他是天主教徒,但仍保持着祖灵信仰,在西江羊排寨的祖神枫树林圣地举行了祭祖仪式。他点燃香烛,在四方烧上纸钱,然后向四方叩首,声泪俱下地呼唤“抱(奶)尤(公)啊!抱尤!我叫吴万里,在法国日日夜夜都在想念你们,苦苦地寻找你们……请你们老祖宗随我到法国,在那里日夜庇佑我们。”[[17]]这是一个很感动人的场面,这种对蚩尤的祖灵崇拜在为苗族一员的吴万里看来,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虽然他己成为法国公民。象吴万里一样,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寻找一个“圣地”,虔诚地对祖先诉说心中的感情。可见,我们很有必要推动榕江县和丹寨县祭拜、祭奠蚩尤的日子作为全世界苗族共同祭祀蚩尤的日子,甚至于成为全世界苗族祭祀蚩尤的大典,推动这样的祭奠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地区珍贵的文化项目,而且是一个招牌,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资源。而蚩尤的传说和祭祀祭奠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深层而深远的积极意义,使蚩尤作为三大人文始祖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认同,从而使包括汉族和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不敢坦然是蚩尤子孙的局面得以转变,促进民族自信、民族自尊、民族团结、民族平等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构建和巩固中化民族整体性,强化中华民族的聚合力。
  [1] 宋霖.蚩尤:从“乱”、“逆”到“中国第一革命家”──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的发现与研究[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56
  [2]宋霖.蚩尤:从“乱”、“逆”到“中国第一革命家”──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的发现与研究[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58
  [3] 宋霖.蚩尤:从“乱”、“逆”到“中国第一革命家”──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的发现与研究[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61
  [4]宋霖.蚩尤:从“乱”、“逆”到“中国第一革命家”──孙中山《合肥阚氏重修谱牒序》的发现与研究[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62
  [5]刘锡成.“非遗”应是“大传统”[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5):36
  [6]解读贵州:余秋雨黔东南行纪[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8
  [7] 解读贵州:余秋雨黔东南行纪[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8
  [8] 解读贵州:余秋雨黔东南行纪[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18
  [9] 解读贵州:余秋雨黔东南行纪[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27
  [10] 刘锡成.“非遗”应是“大传统”[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5):36
  [11] 刘锡成.“非遗”应是“大传统”[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5):37-38
  [12]刘锡成.“非遗”应是“大传统”[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5):37
  [13]唐林.贵州欲把“蚩尤文化”建构成品牌文化[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15
  [14]唐林.贵州欲把“蚩尤文化”建构成品牌文化[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15
  [15]余未人.苗乡的“尤公”印迹[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
  [16]余未人.苗乡的“尤公”印迹[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27
  [17]唐林.贵州欲把“蚩尤文化”建构成品牌文化[J].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资)2012.(4):17

⊙ 作者简介
  王炳忠,男,苗族,贵州龙里人,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3级民族学硕士研究生。攻读专业:民族文化遗产。贵州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道教与道家思想对苏轼的影响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8 00:04,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